相反為什各國軍隊都裝備了衝鋒槍呢?


首先是自動步槍

最早讓人們熟知的,列裝部隊的制式自動步槍當屬B.A.R.勃朗寧M1917自動步槍,該槍使用的是全威力步槍彈,在某種程度上,是扮演輕機槍的角色。因為其使用全威力步槍彈,使得該槍使用時後坐力較大,為了保證全槍的結構強度,全槍的重量也不會太輕,如果大量列裝顯然不太現實。

B.A.R.

另一角度,二戰時期各國的彈藥後勤補給普遍受限,即使是最富的美國也僅能滿足半自動步槍的彈藥供應,至於其他資源匱乏(如日本)或工業基礎薄弱(如中國)的國家和地區就更不可能裝備全自動步槍了。

接下來就是突擊步槍的問題。首先要知道的是突擊步槍的誕生,是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德國設計生產的Stg44突擊步槍,而「突擊步槍」這一名稱也是源於希特勒。這一切出現的基礎是德國率先發明了中間威力步槍彈,通過減少裝葯,減輕彈頭質量,使得使用該彈藥的武器能夠兼具步槍的射程威力和衝鋒槍的火力持續性與便攜性。Stg44一投入戰鬥便發揮出巨大威力。怎奈此時的德國已顯出頹勢,再多的先進武器也挽救不了第三帝國的命運。在之後二戰結束,兩年後,蘇聯列裝了AK47。

Stg44

應該來說,「二戰為什麼沒有大量使用突擊步槍」是一個不成立的問題,「突擊步槍」這一構想本身就是二戰末期的產物,再加上當時槍械設計理念的不同,國家工業基礎的差異,突擊步槍必然不會大量出現在二戰的戰場上。


  1. 使用全威力步槍彈的自動步槍(如BAR)後坐力巨大,自動射擊難以控制,適合裝兩腳架作為班用自動武器。
  2. 突擊步槍不是那麼容易大規模列裝的。第一,相應的子彈是用放大的手槍彈還是縮短的步槍彈?在性能達標的情況下還要保證彈藥生產性。第二,突擊步槍自身生產也會遇上生產性問題,美國拖到1944左右才能大規模生產比突擊步槍結構簡單一截的M1半自動步槍。第三,突擊步槍的使用會影響到步兵戰術條令。這些問題都需要長時間解決。
  3. 衝鋒槍大規模列裝的原因之一是槍械製造工藝上的革新使其能大規模生產。間戰期衝鋒槍成本很高,但是在衝壓工藝的革新後出現了不少易於生產的衝鋒槍:PPsh41,mp40,sten等。再加上使用衝鋒槍的步兵作戰條令也比較成熟,大規模列裝勢在必行。


用全威力彈的自動步槍?比如蘇軍戰前搞的AVT?後坐力過大不適合全自動設計。SVT這類半自動步槍到不錯,可惜戰前最重視自動步槍的蘇聯(1940年逐步停產莫辛納甘,轉產SVT),戰時為了步槍產量選擇了恢復生產莫辛納甘。

STG44使用的是中間威力彈,如果要裝備全自動步槍,就需要更換彈藥體系,這在戰時是無法接受的。


因為沒有。

哦不對,美軍有,畢竟bar歸類在automatic rifle,而且老爺們一開始也覺得這玩意兒的用法是邊走邊啪啪啪


自動步槍指的是使用大威力彈藥能夠全自動射擊的步槍:

大威力彈藥後坐力大,槍身震動劇烈,槍口跳動嚴重,如果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增加槍械的自身重量,但是重量增加後士兵的負荷增加,同時無依託射擊更加費力,這樣下來士兵和指揮官不會接受的。

大威力彈藥重量相對大,由於自動武器的彈藥消耗高,需要的攜帶量大,但是增加攜帶量後士兵的負荷增加,同樣無法接受。

不止士兵的負荷增加,後勤供應的壓力也會增加,單位重量內的彈藥數量少,需要運載里更強的載具,或者增加補給次數,或者兩者的都增加。

同樣是上面的原因,原材料也要增加供應。

再看突擊步槍,一般認為是使用中間威力彈藥:

調和了彈藥威力和重量體積之間的矛盾,但是消耗量不會緩解,還是後勤的問題。

因為是新彈藥,需要生產和使用的上的磨合和改進,相對風險更大。

需要重新建立或者更改原有生產體系,轉產新型槍械和彈藥,轉產期間會相對造成資源浪費,同時後勤要供應多重彈藥,壓力會增加。

還有繼承的關係,一戰後的輕武器彈藥體系一般都是兩大類,步槍彈和手槍彈,這兩個都有大規模生產體系,所以裝備自動武器也要從這兩類中間發展,另起爐灶就會遇到上面說的問題,而且衝鋒槍誕生於一戰,是一種近距離的優秀解決方案,在間戰期間各國都進行了很多探索,所以這是衝鋒槍的戰時被採用的優勢所在。

另外就是使用的思維模式,二戰前的思維模式和戰後的思維模式是有區別的,區別在於實際使用得出的經驗教訓,所以戰後有識之士會轉向中間威力彈藥。

如果需要舉例的話,制約德軍突擊步槍裝備數量的原因不是槍械產能,而是彈藥產能。


要大規模使用自動武器,你得能供應的上相應的彈藥。

比如步槍通常備彈500發就夠打一陣子了,而自動步槍或者衝鋒槍,打一場戰鬥就得200發,打一場戰役1000發都未必夠。

說到底跟皇軍一樣,不用自動武器就是因為窮。


前線部隊的炮彈供應都非常緊張,沒有多餘的運力給步兵運子彈。運來子彈也是優先保障機槍。


因為貴。


還沒徹底研發出來,因為二戰前及二戰中研發的自動步槍使用的依然是全威力彈,對於自動步槍來說後坐力太大,同時重量也大不適合單兵使用,比如美國的勃朗寧自動步槍實際上也可以是當班用機槍使用,真正意義上的實用自動步槍還是二戰末期的德軍stg44使用了新式的子彈也就是減裝彈,才將後坐力控制,為什麼一開始不用全威力彈主食是對射程的要求,實際上戰鬥中200到400米左右是步兵的主要交戰範圍,但是當時很多人追書大射程所以一直用全威力彈,所以走入誤區


一句話,因為中間威力步槍彈出來的時間太靠後,所以木有大規模使用,德國人開了先河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