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反對其英文名的,我沒有英文名,我跟外國人交流讓他們叫我的漢語大名。

首先,說中文拼音系統難,所以要起英文名的,那很多北歐人的名字也很難讀,他們也不見得為了英語國家的人再改個名字吧。

其次,為什麼跟外國人交流要讓他們舒服?如果起了英文名這不相當於不對等交流了嗎,憑什麼老外不起中文名中國人起英文名來奉承老外,沒道理。

我之前跟一個外國人交流的時候,我跟他說了英文名,他還是會嘗試用我的中文名叫我,他想測試自己的發音我能不能聽懂,這點很有意思。外國人都尊重和欣賞咱們的文化,自己人反倒恥於說出口,這算什麼邏輯。


和這個問題類似, 可以參考一下我在那裡的回答 http://www.zhihu.com/question/19881111

總之我個人是絕對沒有覺得起外文名字就怎麼崇洋媚外了, 名字說白了就是個信號, 一切以實用優先. 有些拼音外國人讀不出來是事實, 即使這樣還要堅持使用拼音的纔是給名字添加了不必要的意義吧.

教你們個新技能吧,使用名字縮寫,在國人面前再也不會顯得傻了吧唧又可以讓洋人準確地叫喚你,比如我就讓我美國的朋友叫我TY,(美國的ABC還是會叫我taoyuan的)。

但是如果你跟一個洋人上來就說My name is TY。他會不適應的。

為了讓他們適應一點兒,你可以介紹自己的時候先告訴他你的全名,"My name is Tao Yuan. " 多數老外會重複一遍"Tao... Yuan??"(多數老外會在「源」字上抓狂)。這個時候你就丟下一句"just call me TY :-)". 老外絕對會感激涕零的同時又對你對自己文化的堅持表示敬佩。

不用謝。

在美國,如果叫白江或者陳鵬或者什麼別的能引起誤會的還是別搞這套了,先弄明白當地文化再說。
Whats in a name? that which we call a rose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as sweet;-- Shakespeare


很簡單~舉個栗子~

一個日本女孩子她的日文名: 安藤 絵裏奈英文名:Ando Erina其實她的英文名直接就是日語的羅馬發音的拼音,然後她可以直接跟不會說日語的外國人說 My name is Erina.這個Erina在我們看來就是一個很洋氣的英文名了,但其實就是她的日文本名呀~

一個中國女孩子她的

中文名:劉 嫦娥拼音 :Liu Change

雖然Change也是一個英文單詞,但是你會拿它做名字麼?~

以上開個玩笑~認真來說外國人看到這個拼音並不能正確拼出來,可能他勉強拼出來,然後扯著嗓子喊:綠 欠各的時候,我們的嫦娥妹紙並不知道這是在喊她~再來換個日本人念這個名字,可能你當面教他漢語的讀法一百遍他也不一定能正確念出來。因為他根本發不出e這個音。。。。日語裡面有e的音,但是跟中國的發音完全不同。於是嫦娥妹紙為了至少能讓自己明白別人在叫她,於是就需要一個皆大歡喜的順利讓外國人念出來的英文名了。並不是崇洋媚外,有時僅僅是提高工作溝通效率的一個需要而已。以上
小學上英語課 第一節課老師就讓我們起一個英文名 自己不知道的老師給起不過這種一般都太土了 jack tom peter lucy lily mary這種的
日本人的讀音可以直接當英文名了。。


那題主知道日本人現在很喜歡起英日混雜的名字嗎?

Erica (繪裏花)Sally (莎莉)Ken (堅)日本人很熱衷給自己起英文名字,跟你大天朝差不多。
漢語拼音的發音跟英語有時候差太遠了~人家沒法念我一個朋友叫 Yan Xue,外國人念起來像是 」楊祖「,這種在交流的時候會很困擾。特別是打電話,訂機票等等要念名字的時候- Whats your name?- Yan Xue

- ?#*$^#? How to spell please?

- Yan Xue- 楊祖..

中國人名字如果用拼音的拼寫的話,外國人就要瘋了。

類似Xu、Yuan、Yue之類的東西根本讀不出來,She、He之類的東西又讀不對,E、An之類的更是一頭霧水。不過我覺得還跟國人崇洋媚外有一些關係,因為這個發音的問題並不是所有國人都能意識到,有一個英文的名字比較洋氣。
很簡單,公司要求。原本想用Mark,但是人事告訴我已經有了,我想了想就用Moltke,然後沒有人能正確發音

日本人的片假名就是直接把外來語音譯過來用的。

比如Rio可以寫成リオ。

好比「我叫小瀋陽,我的英文名是xiao shen yang」


  1. 英語母語的人看中文拼音讀不出來。我認為除了普通話有些輔音是英語裏沒有的以外,更主要的是拼音系統設計的太失敗了。
  2. 即使學會那些輔音發音方式,如果不會四個聲調,很多中文名字用英語方式讀出來也很奇怪。而日語的名字寫成字母連成一串,讀起來雖然怪裡怪氣,但是也像是個名字的樣子。
  3. 就像很多在中國生活的洋人也取了中文名字一樣,如果一個中國人平時接觸洋人很頻繁,取個對方容易記憶的英文名字,社交方面也少了很多障礙。


1

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為什麼我要有一個英文名?答案很簡單,因為我們現在處在愈發全球化的世界中。

許多人會說,我沒有英文名也不應該受到歧視,因為要接受個體的差異存在,但這不應該是我們文章該討論的事。當然,人不應該歧視別人,這是事實,但選擇英文名與歧視與否無關。實際上,選擇不同的名字關乎社會融入,如果你準備成為全球公民,當然有你的權利不受歧視並保留出生姓名,但有時候為了實現目標往往需要做出犧牲。

許多外國人有各式各樣的名字,甚至很多人並非來自英語為母語的國家,也能較好的融入西方社會。為什麼許多印度人,非洲人,德國人,俄羅斯人,西班牙人等在英語為母語的國家工作,他們始終保持他們原有的名字呢?原因就是英文有許多來自其他語種的根源。

若單純一味的拿其他國家人不取英文名為什麼那麼多中國人要取英文名這事來批判,若不懂背後的緣由,豈不是與槓精為伍?

多年來,許多西方人使用的名字很容易融入到歐洲,俄羅斯,非洲,和美國社會中,主要是因為他們的名字與上述語言文化相接近。

比如這些名字:

·Maria(源自拉丁語,目前常用在保加利亞,希臘,俄羅斯,英國,法國,西班牙,義大利),保加利亞拼寫為「Mariya」,英國美國拼寫為「Mariah」

·Sophia或Sofia(源自拉丁語,目前常用在保加利亞,希臘,俄羅斯,英國,美國,法國,非洲,西班牙,義大利,以及時不時在中東國家也會使用)

·Anastasia(源自希臘語,目前常用在希臘,英國,俄羅斯)

·Louis(源自法蘭克語,目前常用在法國,英國,義大利,西班牙,美國,荷蘭,德國,非洲)

·Anita(源自希伯來語和西班牙語,目前常用在非洲,美國,希臘,塞普勒斯,阿拉伯國家,俄羅斯,保加利亞,羅馬尼亞,英國,義大利,西班牙)

·Baz(源自德語,目前常用在英國,德國,荷蘭,奧地利,西班牙,美國)

·Idris(源自阿拉伯語和威爾士語,目前常用在阿拉伯國家,西班牙,義大利,英國,美國)

·Lily(源自古英語,目前常用在每個歐洲國家以及美國和非洲)

·Kim(無法確定來源,但許多人推斷來自韓語,目前常用在英國,美國,阿拉伯國家和非洲國家)

許多英文名來源於北日耳曼語,德語,拉丁語(法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希臘語,希伯來語和阿拉伯語等。

上述的名字在歐洲社會中非常容易讓人記住,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許多帶有德國名,阿拉伯名,俄羅斯名稱的公司在西方國家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2

中文名稱的問題在於,即使西方人對外國名稱持開放態度,從不歧視外國名稱,但西方人通常很難記住中文名稱。這歸因於多種原因,包括中文的語音或語調。如果一個名字不容易讓人記住,那他們會在你的周圍猶豫,遲疑不決。

有許多中國人在西方使用中文名,有部分讓人容易記住他們的名字,但也有許多中國人在西方使用中文名無法讓人記住。

這裡有兩個原因為什麼有些中文名比較好記。比如:

1:中文名字發音與英文相似,像「Lili」,就像英文名「Lily」一樣。

2:中文名較短,且簡單。


但對於你的問題,另外一個問題也隨之而來,那就是為什麼外國人不取中文名?

大多是在國內的外國人都有中文名,但很少使用它們,因為他們的中文名稱是從英文名稱的發音翻譯過來的,此外,許多在中國的外國人會與中文名保持一定的距離,因許多外國人所從事的工作要求他們使用英文名,並且使用英文名與人交流,不只是英語老師,還有許多從事國際貿易的外國人。

所以,我們的中文名字在西方也永遠不會受到歧視,只是比較難記,因此,比較難交朋友,或者工作升職等。

所以,這也是其中一個原因為什麼許多西方人出生的時候就有2到3個名字,這些不同的名字可以幫助他們在生活上,教育上,工作上提供提供幫助。

one of the things that will never change about the human race is 「simple mindedness」.

人類永遠不會改變的事情之一就是「簡單的頭腦」。 我們更願意生活在一個令人印象深刻且易於駕馭的社會中。因此,如果您的名字使某人感到不舒服,那麼您將發現自己難以在社會中較好的發展,前進。

比如(下面的這些名字可以在多元文化下適應):

Helen Johanna Catarina

James Richard Louis

Anastasia Dorothy

Claudia Martha Sophia

Anita Angela

Leslie Steve

Andre Michael Lars

許多外國人擁有不止一個名字且在不同的職場,學習生涯,或社交平臺經常互換他們的名字。比如我們的小編Blanche曾經就在不同的場合變換過名字,有些人知道她的第一個真實名字,而有些人只知道她的中間名字。

3

中文名與英文名之間最大的差異之一是,在西方國家,名字的「聲音象徵意義」更為重要。 英文名並不將其自身賦予含義

在中國,許多人經常問我我的名字的意思是什麼,一開始真的很困惑。當我告訴他們我的名字沒有意義時,他們總是喜歡在互聯網上查找我的名字,然後大喊「哦!你的名字是一條河的意思」。我越想告訴他們沒有意義,他們就越開始稱我「河」為暱稱。(你們猜到我的了嗎?)

對於許多人來說,這可能是一個很難理解的概念,但英文名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聲音的象徵意義。

什麼是「聲音象徵意義」?

特定的母音和輔音發音帶有特定的質地,感覺,或人物連接。

母音的發音具有某些與人的心理直接相關的特徵。科學家已經在多種不同文化中對此進行了研究,並且發現這些母音對人的大腦有一定的影響。

比如:想想下面這四個詞

科學家對多種文化環境下進行了這個研究,要求人們將隨機組成的單詞與圖形進行聯繫。人們發現,一個人說一個單詞的方式(無論該單詞停留在嘴的前,中還是後),都會影響一個人對該單詞的質地,形狀和感覺的看法。

Bouba和Maluma(兩個完全隨機的單詞)根本沒有任何意義。但是單詞的聲音使人將詞與圓形相關聯。

Fuwa Fuwa也是完全沒有含義的詞,僅僅因為這個詞發出來的聲音,給予人一種柔軟質地的感覺。

如果把Fuwa Fuwa用作一個銷售嬰兒產品的品牌應該會做很好,因為嬰兒柔軟又脆弱,而這個詞聽起來柔軟又脆弱。

這就是大部分西方國家的公司如何選擇他們品牌名字的方式(比如Google,有含義嗎?),他們注重聲音的微妙特徵,以及名稱的聲音如何影響人的大腦來思考公司產品或品牌。

想想熟知的運動品牌比如Niki,Adidas,Reebok,需要改名字,然後從已有的英文詞中選取作為品牌名,比如叫「endurance strength」 or 「fitness core」,這完全在市場行不通。關於品牌部分篇幅過長,接下來我們文章會逐步講到。

在許多國家地區中,許多女孩的名字以母音發音i:結尾,許多男孩的名字中都有諸如?之類的母音發音。從文化上來看,i:聲音柔和而女性化,而?聲音則較男性化且強勁。

這也是為什麼德國公司,俄羅斯公司等在世界範圍表現出色的原因,因為其名字的聲音令人感興趣且易於發音。為什麼?因為許多英語的根源能夠找到日耳曼語,拉丁語,阿拉伯語等。

所有這些國家與英語都有很強的聯繫,即使這些國家的人民英語說得不好。它們具有相同的語音結構。信不信由你,但日語和韓語的發音與英語相似,因此,西方社會認為韓語和日語品牌容易獲得好感。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日本人較少取英文名。

這也解了小編的一疑惑 ,難怪日本的Toyota,韓國的Hyundai在國外這麼出名,什麼時候咱們的「BYD」也能像它們一樣。不過小編真跟Blanche提到過關於「Build Your Dream」這個名字,反正她聽到後笑了。

4

另外一點,許多人擁有跨文化名字,或不止一個名字是因為人們意識到不同的名字在不同的國家可能帶有不同的含義。

比如,姓名的首字母像「S.B」在中國就是一個笑話,一些俄羅斯名字在西方也很搞笑,以及一些韓國人名字,每個國家都有這樣的問題。

下面列舉一些不同地區但都帶有性意味的名字:

上篇我們提到很多關於這方面的英文名,感興趣的可以點擊主頁查看

哪些英文名讓歪果仁覺得你很「開放」


Blanche在英國讀大學的時候認識不少中國人命名叫Woody,Woody是勃起的生殖器的意思,你以為是伍迪艾倫嗎?她問你們從哪裡取的這個名字,他們告訴她說是從電視上看到的。他們沒有意識到Woody是一個拿來開人玩笑的綽號。所以呀,電視少看,多看點有內涵的東西,比如我們,哈哈哈哈哈哈。

有些人會說公司沒有必要在不同的市場使用不同的名字,但實際上,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許多外國公司在中國市場開始給自己取中文品牌名稱。許多公司之所以選擇中文品牌因為他們發現許多中國人直接將英文名稱音譯為中文,從而完全改變了公司品牌的中文含義。完全影響了公司的營銷策略。中國公司也是如此,目前許多中國公司去到國外都有替代的英文名,比如海外抖音,Tik Tok,微信WeChat等。

你可能覺得大不必要,但按科學來講,東西方文化,語言,語音本來就大不相同,因此,為了讓我們的中國公司,產品,品牌更具紀念意義,取英文名當然也需要遵循科學。當然,在西方行得通的道路在中國不一定行得通,反之亦然。

研究已經發現某些中國品牌在西方市場競爭力較弱如果不選擇適合西方社會語音系統的品牌名稱。

Huawei是少數幾個在西方讓人銘記的品牌,不僅僅是因為華為的廣告和營銷策略,但也因為它的名字。

聲音象徵意義在許多國家非常重要,因為詞裡面的母音和輔音的象徵意義會影響人們對品牌的看法。

在某些品牌名稱中使用某些母音可能會使人認為該品牌便宜或質量低劣,某些母音會讓人認為這個品牌很強大。這一原理也適用於不同的行業,比如健康醫藥行業,需要使用一套非常特殊的母音來讓人信任該品牌。此處較複雜,且篇幅較長,就不在文中累述了。

沒想到一個英文名還有這麼多的學問。

取英文名與文化自信無關,就像視頻「後浪」裏所說,更年輕的身體容得下更多元的文化,審美和價值觀。難道英文名要扯上文化自信嗎?且我所理解的文化自信是敢於接受批評與否定,自由意志,獨立思考纔是根本。

現代文明的成果很大一部分歸功於全球化,疫情之際,逆全球化不可避免,閉門造車也絕不是出路。

知文化差異,不盲從選取英文名,不鬧笑話,正確看待使用英文名這件事。

-END-

說了這麼多,取英文名當然首先還是要看自己喜歡,想要一個和中文同發音的也好,不一樣的也好,Tony,Jack也不錯。但如果要取一個好的名字的話還是需要費點功夫分析的。

文章來源:LB視界小編丨文:Blanche 譯:L總管


其實有部分人就是為了裝X!沒那麼複雜


日文注音用羅馬音 直接念就可以 雖然特別長記不住 但是不會唸的差太多 省事的時候就唸前面的一兩個音 認得出來別人也樂意

漢語拼音的話 我班上有個叫jun zhe的外國人完全沒法念

如果不用大陸的漢語拼音的話 比如香港新加坡之類的地方用的另外的那種注音(不知道叫什麼的另外一種 周叫chow的那種)倒是可以念 但是差太多了 比如我有個朋友叫ying jun的 在用那種注音叫yin chun 導致我老以為她叫迎春...

我叫yang 見人就說 hi i m young 任何國家人都念的都沒障礙 就懶的起外國名 和別人說起來的時候也說 對啊yang挺好 聽著就覺得年輕有朝氣 再起一個沒必要

不過比較逗的是 臺灣或者者香港的姑娘 經常給自己起不常見的還特別逗的英文名 諸如ruby tiffany什麼的 如果換過來的話就好像一個外國人給自己起中文名叫老乾媽養樂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