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經,原來是六經,即《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樂經》,樂經遺失,漢代就剩五經了。

為何孝經[1]不能算為五經之內呢?

因為五經,是指三代時(包括東周時的春秋戰國時期,也稱為先秦)的經典,其中《禮記》是孔門弟子學習《儀禮》的「筆記」,可以說是《儀禮》、《周禮》(該書出現於漢代以後,有人認為是偽書)的理論版本,其餘五本都是孔子之前就存在的,孔子刪減而成。

《禮記》入編六經,是因為《儀禮》(漢代才見世,但是著成於東周),且其理論都是源於三代。

《孝經》相傳是孔子著述,但古今文有異,而且相異的內容較為特殊[2],再加上《孝經》內容短小,學術理論性不強,更接近於「教條」類的規章條文,因此,並沒有在春秋戰國,也沒有在漢代被列為經書(孝經連四書也進不了)。

孝經曾在唐代被重視(唐玄宗李隆基親自作注),但是實踐卻比較失敗,唐玄宗的皇宮也挺亂的,因此歷代對此書並不作為經書看待。

參考

  1. ^孝經傳聞是孔子為弟子曾子著述的一本倫理經典 https://www.hygx.org/ebook/book/85
  2. ^宋代邢昺為李隆基注孝經御制序並注 https://www.hygx.org/ebook/read/67581/239056


孔子親自編撰了詩書禮樂易春秋,被尊為六經,秦時樂被焚而失傳,成為五經。

也就是僅孔子親自編撰的才是五經。

孝經是曾子所著,當然不會入五經。不過也是重要經典,後被列入科舉必學經典,為十三經之一。


最根本的原因在於,五經大體是流傳到唐初的六經,六經是孔子編纂的上古文獻集,而孝經相傳是曾子編寫的,顯然不能歸入五經。

另外,孝經作為十三經之一,雖然不能列入五經,但實在是字字珠璣,抬高五經貶低孝經的做法並不可取。


孝經和論語一樣,屬於童蒙書,意思淺顯,漢朝主要是用來識字的,屬於六藝略之一。


你太小看五經了,事實上五經的內容涵蓋了中國古代的文化科學各個方面,現代人只覺得四書五經是教你做人的,其實大錯特錯。


因為太LOW了。

我沒看過五經,獨獨看過《孝經》。這麼說吧:對外不能搞經濟建設,對內不能搞精神建設。

1、為什麼對外不能搞經濟建設?

它的社會模型是錯誤的。例如,大家都講「孝」,社會就得到了治理。那麼,是不是這樣呢?如果把《孝經》比喻成世界地圖,那麼,它是一張簡陋得不得了的圖。

哪個領導敢把《孝經》當作統治武器?再不成,也得研究社會學、經濟學?或者《資治通鑒》?

智商不在線,誰敢搞?當然,拿來統治別人,是可以的。你要拿來搞對手,你必然完蛋。(況且,挨過社會毒打的都知道,社會是「一家人」居多還是「外人」居多啊?當然都是外人多。外人可不會對你客氣。你當不了別人的爹,對手往往是很多的,你提倡《孝經》,是需要當上了老子才行。)

2、那為什麼又說,它對內又搞不了精神建設呢?

我們都知道,兄弟團結,確實可以做很多事,提倡團結是好事,如果你的兄弟打你呢?你是打回去吧,不符合它提倡的。不打吧,心裡憋屈。

它在心理建設方面,是無能的。不能起到積極作用。(和某些宗教的「經部」比起來,例如《道德經》、佛經,《莊子》,真的是只有被吊打的份。)


去翻了一下,果然如 @燃燈道人-卡比 所說,五經每一本要不然能實際指導國政建設,要不然能提升國民精神水平。

孝經最多能當個中老年休閑讀物。


因為它還比不上「五經」蠱惑人心的程度,不過還是有傻子要信


西漢立五經,是經過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堅苦鬥爭才取得的,所立五經是儒家傳統的教科書。

東漢,儒學一尊日久,孔老二地位上升,所以《論語》 《孝經》成為東漢七經。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