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衝浪的時候經常能看見一些老動畫的剪輯視頻,大家懷念歸懷念,幹嘛要刷「還好我的童年不是粉紅色的老母豬、吹風機」這種話?有一說一,我陪妹妹看的時候,它就是一個講述小朋友日常生活的動畫片啊!


有些人以diss為生,懟天懟地來顯示自己的牛逼,面對自己無法理解的超出自己理解能力的事物不會思考,直接就是懟


小馬一樣

因為在中國,各位的父母不認同「玩」這個價值觀

他們認為這些畫出來的東西都是為了玩,自己卻經常煲劇,追星,賭博

像《新世紀福音戰士》那樣深刻剖析日本宅文化、像《我的小馬駒》那樣講友誼和《千與千尋》等等更多優秀的動畫都被他們視為歪門邪道,會讓我們玩物喪志

但實際上是他們對這些文化的理解與認同不夠,不認同就不去理解,自己又沒有做好榜樣像霍金的父母一樣帶孩子看書,把手機扔給孩子免得他們煩自己,孩子長大後又望子成龍,不成就「非我也,兵也」地帶節奏抵制遊戲、動漫,被帶節奏的家長也就加入了diss的行列,同時把中國的遊戲產業逼得剩下充值贈送xxx,一刀9999,把動畫產業逼成「BUY OUR TOYS!」的孩之婊模式,質量下降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吧,都有屬於自己的的回憶,

70後面的一休,80後的灌籃高手,90後什麼虹貓藍兔,00後果寶特攻,超獸武裝。。

再說小豬佩奇是屬於早教啟蒙類動畫,就和我們小時候看的天線寶寶一樣(是不是滿滿的回憶)

這一批孩子,長大了,可能會對3040後說,你們看的都是些啥呀?我們以前看的xxx可是教給我們很多道理呀!


不邀自來,很大一部分因為童年優越。

面對喜羊羊里的煮羊等情節:家長沒教好,這還能怪動畫?舉報的人後來考上北大了嗎?

面對小豬佩奇里的跳泥坑情節:真是教壞小孩,小豬佩奇真是zz動畫,讓孩子要麼跳泥坑要麼學豬叫。

要是能站在幼教動畫的角度,說點乾貨進行負面評價也沒什麼,但dy,看點裡面黑的原因無非就停留在「跳泥坑,學豬叫,畫風情節幼稚」等,黑的理由和當年舉報xyy的如出一轍,用對受眾6-12歲動畫的標準來評價受眾2-5歲的動畫,對此只能說非常nt。


謝邀。

我個人覺得,

網路上個別杠精的話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這種口無遮攔的人最好原地爆炸。


因為很多人以為它是成人動畫片。


我覺得因為小朋友的模仿能力太強了,據說有的小朋友嘴巴會模仿看到的小黃鴨的嘴巴,小豬佩奇的哼哼叫和踩水坑會被小朋友學而且很難改掉


diss的都是大人吧

明明是給孩子看的動畫片,卻被一群大人附上了「社會人」的標籤


小豬佩奇是一部非常好的動畫片,它以孩子的視角出發來看待孩子們的問題,小孩沒有隔夜仇,很多人把蘇西和佩琪的矛盾成人化。


有些人無法客觀地看待自己不認可的事物,是為偏見。


因為抖音,就像一些歌曲一樣


這種事情你大可不必放在心裡啊。每個人的審美和三觀都不盡相同,對事情的看法不一樣也很正常啊。

而你提到的那句話「還好我的童年不是粉紅色的豬」什麼的。說這句話的多半是90後吧。

說到這個,不得不稱讚一下我國動畫方興未艾時期。基本集中在2004~2008年(屬於答主自己估算的,不能當作正規數據)。而這個階段看動畫的多半的90後。和以前的經典比起來,現在的小豬佩奇確實是幼稚了一些,放在以這可是學齡前兒童看的。


大概就是欣賞不來內涵深刻的文藝片,又不屑於承認自己並不高級所帶來的自卑感。


再好的動畫片也取悅不了所有人


因為他們在用成人眼光看待一部動畫,在用自己的思維揣測兒童的想法。


這兩年杠精很多


你想想,一群不是看小豬佩奇的年齡的人看到這個動畫片,和家長看喜羊羊花園寶寶有什麼區別?你覺得他會喜歡上?


就像我們家長不讓我們看動畫片一樣


因為對比之下

我喜歡喜羊羊。

雙標美羊羊。

完美夫妻灰太狼夫婦。

我也很慶幸我的童年不是這些老母豬。

不好意思

我也忍不住diss。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