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台湾

欣赏画作一定要去看原作嘛?

很喜欢梵高的画 会有一股热流在心里涌动,但是看见很多青年们评论如果不去现场看原作难以品味到原始的感动 想问问 真是这样嘛?


我在学习美术,之前一直看的是电子绘画,没有去看过画展。有一次经过美院,花五块钱进去了一个油画展,被深深震撼了。

有幸能看到许多国内大家的作品,说一个大家都认识的冷军,一张作品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根本挤不进去。人群是乌压压蠕动的,大家都看得认真,不愿离去。于是我全程都躲开人群,找能独自欣赏,近距离观察的画作。

直接站在原画面前,才能获得艺术家埋下的伏笔,颜料的肌理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有一些大家认为「随便画几笔」的实验性作品,其实里面有许多门道。有更多对作品的理解,要结合颜料的堆积和用笔的速度、轻重等等去思考。如果具有一定审美素养的人,看到这些线索,获得的信息量是像一朵蘑菇云在身边炸裂一样,艺术家的情感从四面八方奔涌而来。眼前仿佛能重现艺术家的一支笔,从哪儿开始游移、在哪儿停顿,这位艺术家现在在想什么呢?这样的思考实在令人著迷。

画作不是平面的,艺术家在创作的时候,他的眼睛,可不像我们在看画册的时候只能看到一个面。三百六十度,没有一个角度是他考虑不到的。要想通过作品与艺术家交流,起码要和艺术家在客观上看到一样的东西。这在电子画作(这里指创作者使用电脑完成的绘画)上也适用,只有解析度接近原作,色差也不能太离谱,才能拥有与艺术家近似的,客观视察作品时的视角。

有一些艺术家,创作油画时,表现形式就是通过颜料的堆积,在平面上塑造接近浮雕的效果。每一处凹凸,看似随意,实则都不是偶然的。有「不就是乱画几笔我也能做到」想法的人,如果能站在画作前面,前后左右走动(我更是停不住蹲下再起身),配合著光影变化,才会发现,能坚定、胸有成竹、丝毫不拖泥带水地画出每一笔,去控制这些看似随机的效果,展现自己的审美和世界观,是多么不容易。

提高审美素养很重要。我的审美素养并不高,在看展之前,恰好读了两页「没用的」艺术史,走进展厅醍醐灌顶,才发现自己是有多幸运。

广州美术学院和我家就是步行的距离,打开了新世界以后觉得自己更要学习一个,不要错过很多的一颗赛艇。


必须得啊,一定要看原作啊,如果没条件就算了,看看网上的或者印刷品也行,不过能够的话,必须看原作,看了原作你才体会到作品的力量感。

手机手打,我就从几个小点说吧。

1 不管是手机电脑印刷品,你看到的所有作品尺寸都是一样的。要知道,尺寸是艺术作品一个重要元素,艺术家画之前都是努力寻找最好的表现方式,多大的尺寸才能充分表达作品的情感。

比如说热里科的《梅杜萨之筏》看印刷品你只会感叹颜色和构成,但是到原作面前,你才发现它有一面墙那么大,震撼无法形容。

2 颜色是个最重要的问题,因为艺术作品的色彩印刷品是无法复制的,这是材料问题,目前没法解决。用苹果显示器或者更好的专业显示器看画是目前最还原本色的手段,不过弊端就是第一点的尺寸。

3 下面可能就是笔触了,画作是立体的带有肌理的,可以触碰的,尤其是现代的作品更是,没有触碰感的作品是没有温度的,梵高的作品最有说服力。

其他的想到再说


这还用问吗,肯定不用看啊

我看书都是只看封腰上的推荐语就知道书要讲什么了

看电影只看海报

吃饭翻一遍菜单,也就饱了


个人感觉,差距的话 大概就像是 抬起头亲眼看见乌云压顶的天空 与 看乌云压顶天空的照片一样吧。


不必,关系比具体色号重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