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家是溫暖的港灣,從小到大沒得到過父母的關心和愛護,一直是被忽略和排擠的那一個,感覺自己是個孤兒,導致鄰居都說我不像是他們親生的。一直備受摧殘,童年只有幹活和責罵,不知道偷偷哭了多少次,從小叫他們都叫不出口,如鯁在喉,喜歡跟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看到父母帶來的恐懼感永遠忘不了,我們形同陌生人,從未得到過鼓勵,一直被打擊,被拿來跟同村的一個同學來對比,可能也是在這種沒有愛的環境中成長,我特別缺愛,敏感和自卑,以前還有過抑鬱,有過輕生的念頭,最終還是沒有勇氣,有時候甚至很討厭自己。如果一切可以重來,我寧願自己不被生在這個世上。


所有原生家庭問題的通用答案:

經濟獨立,不和他們產生任何交流(包括不限於拉黑微信拉黑手機號不回家過年),物理層面上離得遠遠的,然後過自己的生活。

這樣首先至少不會再反覆遭受傷害。

很多原生家庭帶來的問題之所以無法擺脫,就是因為一直被困在那個環境里,長期處於應激且無法思考的狀態,自然而然地就沒辦法掙脫出來。所以僅遠離本身就是一種效果顯著的治癒方式了。

至於具體如何修復原生家庭帶來的性格或是人格缺陷,這個就是一個很複雜很大的問題了。因為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我也無法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

簡單來說,如果對生活影響不大,其實可以在時間的幫助下慢慢走出來。朋友,愛人,愛好,宗教,工作,所有的經歷都會潛移默化的幫助人擺脫自己原本的問題,塑造出一個全新的人。

如果對生活影響很大的話,那就還是尋找專業人士幫忙吧。

祝好。


你無法選擇出生在什麼樣的家庭,但你可以選擇堅強。你既然離不開那個環境,那就在那個環境下勇敢地去尋找自己活下去的動力,幹活兒就當是磨礪吧,看開了沒什麼;別人家的孩子總是好,你讓她說去好了,你可以選擇不聽,也可以選擇比別人家的孩子還要好;父母的責罵於你是痛苦,那在心裡默默調整,就當是他們對你的嚴格要求。

倔強地生長,讓自己具有堅強的內心,百毒不侵,等你能夠獨立於家庭之外,你可以選擇離開,自己去尋找屬於你的幸福生活,讓自己變得更好是對自己最好的交代。

抱怨或者逃避都不會改變什麼,既然改變不了別人,就只能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心態,改變自己的行為,去適應環境。

願你走出自憐自艾的狀態,健康成長,成為更優秀的你。


1、摘錄一段別人的話

  • 在成年之前,發生在我身上的某些事,不是我的問題,我不需要為此負責;
  • 但從今以後,我有能力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並且,我願意儘力去為自己、為我愛的人,創造一個有愛的新的家庭。我值得擁有更美好的人生。

2、離開他們獨自生活,尋找自己熱愛的事物事情,伴侶。

3、過去的事無法重新來過,上一代的婚姻極不成熟,沿襲了舊式婚姻的糟粕,他們的認知有限。

4、我自己也沒完全走出來,現在還有一些性格缺陷的形成受他們影響,所以處處和他們對著干。

5、要慢慢修復這種缺陷的性格。


瀉藥。我同樣是一個受到原生家庭很深傷害的人。而且直到現在我父母都不覺得他們對我帶來了傷害,總會拿我們姊妹和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還說別人家的小孩沒有父母管,也是很認真學習,考上了好的大學,還懂得孝順父母,給父母掙錢花。有時候聽到這些,拿我與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我真的會瞬間特別暴躁,想摔掉一切東西。

原生家庭對我帶來的傷害,有父母的爭吵,以及童年時沒有父母照顧,缺少父母的關愛。等等。即便現在已經到了30歲,但由此導致的對人缺少信任,自卑等等,無不與原生家庭有著很深的聯繫。

也看到過一句話是說:幸福的人,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一生治癒童年。

所以說完全徹底地擺脫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其實很難。只能自己去嘗試做一個樂觀的人,而且就像其他答主回復的那樣,經濟獨立,遠離父母,不要住在一起。這樣的話,心裡會好受一些。

如果你已經成年了,要儘早獨立出去,要有自主意識,不要再被父母的話所左右自己人生。如果親情淡漠,那就盡量拋棄親情。除了原生家庭,世界上還有很多美好,盡量去探尋美好,並參與其中,以緩解原生家庭對自己造成的傷害。


之一是離開,接觸更多的人和事,學會緩解痛苦和壓力,比如跑步聽音樂吶喊。其二就是心態的調整,冷眼看世界,誰不是在世俗社會裡摸爬滾打,被現實教育的孩子,強勢有不得不強的無奈,弱小有不足為外人道的悲傷,車輪碾壓,石子都會磨去稜角,何況經歷風雨的人,生而為人自有不必說的喜,當然也有不可說的悲。願你經歷這些能磨礪出更堅強的心志,成長為一顆珍珠。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