瀉藥。坦白講雖然我的工作經驗都在信貸領域,但還是更習慣自稱銀行業,我並不太清楚這裡說的信貸行業究竟是什麼行業。

銀行業、持牌機構與助貸機構在信貸領域有何不同呢?制度保障&機構保障!銀行業從躺著掙錢到躺著餓死,至少還躺得穩;民間借貸和助貸機構的死結是戴罪降生,這裡的「罪」是行政性的、是口袋。

如果是準備加入銀行,那要提示下未必就能做信貸,哪怕你應聘的是信貸客戶經理也可能被安排一大堆信用卡、ETC任務;如果是去民間機構,請先認真讀讀社會新聞和各種公眾號八卦,看看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警察叔叔管的。

國慶期間初中同學聚會,幾個同學聊到他們共同的高中同學,說某甲做p2p判了6年;某乙家人正在賣房,如果退賠到位也就判10年…… 我覺得身邊普通人換個其他行業,一般是沒機會捅那麼大簍子的。

至於你問我好不好,我當然說好啊 ,不然我為啥還在做信貸這行。終究是知易行難,同路的兄弟姐妹且行且珍惜吧。


不晚。

1.從社會發展層面來看。

信貸行業,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然產物,未來的人類社會,對信貸的需求只會越來越高、越來越大。社會進步離不開金融創新,離不開信貸的支持,看看最近十年我們身邊到全國全世界,信貸市場容量幾何級增長,發展速度讓人恐怖,信貸市場之大,遠超過我們的想像。

2.從金融行業競爭來看。

社會進步會促進金融脫媒。脫媒,脫離媒體也,經濟主體越來越不需要藉助金融媒體也可以達到想要的信貸需求。比如,互金髮展導致傳統的信貸人員很緊張,客戶貸款不用到銀行看行長的臉色,只需要手機點一點某APP分分鐘下款。好在,傳統銀行也在變革,紛紛設立互聯網金融部,設立直銷銀行部等等。做信貸,躺賺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不過,機會還是很多的,比很多實體企業好做的多。

3.從個人職業發展來看。

相信題主和旁觀者一樣,對前兩個原因都不太關心,最關注的、或者說提問的源動力是想了解這一條。同行無同利,想在信貸行業有所作為,先要評估自己是不是適合做。怎麼說?做信貸需要有一定的天分,比如溝通能力、分析能力、學習能力等。需要有一定的基礎,比如財務知識法律知識企業經營規律主要行業知識。需要一定的資源,客戶資源專業技術資源等等。如果你是個愛學習願付出又執著的年輕人,那就大膽地去干吧!


怎麼說呢,信貸行業什麼時候都不算晚 雖然從事的人越來越多 行業越來越透明 但是只要想做就可以做好 只是存在一些方式方法和對自己的要求管理而已


十年職業生涯,8年資產端,2年支付公司。操盤過現金貸、融租公司。

從市場需求來看有足夠空間,主要問題在於。18年滅亡式打擊P2P、現金貸到19年從支付、系統、數據下手完全切斷民間資金放貸。銀行系資金不能覆蓋的客群依舊得不到滿足。

目前借唄、花唄、京東、還唄以及頭部P2P轉型成功公司在做有場景的底層資產,使用銀行系資金做助貸依舊是主流。覆蓋掉部分相對資質較好的客群。2020年入信貸一定是基於有互聯網場景、金融科技賦能的玩法。可在流量、資產合作上突破尋找機會。線上獲客成本再高也遠低於線下。線下一定會捆綁其他業務來cover運營成本,已經不是單一個信貸可以養活線下團隊。並且線下的道德因素產生的擼貸大軍也讓有科技能力的公司把線下團隊砍掉。在直銷銀行徹底起量之前熬過寒冬的互聯網金融公司是我非常看好的方向。


說一下我的看法吧,目前整合行業很蕭條。

信貸公司的客群比一年期少了太多太多了,同類型的信貸同行離職的特別多。雖然目前不否認還是有很多客戶需要資金在做,但是這個能夠滿足信貸要求的人基本上快要達到銀行的徵信錄單要求了。

所以基本沒有優勢,很蕭條,目前只能說整個行業在洗牌,都在努力撐過這個時期。目前入行,第一進入正軌信貸公司,第二願意承受低收入(同行離職高說明之前輕鬆收入高,目前困難收入低),第三不斷學習(學習自己產品學習金融知識學習同類型產品學習同行產品學習對手產品),第四耐心做一個好的金融規劃師(想客戶所想解決客戶可能想到的問題),第五用人情之餘去逼單(要讓客戶感覺你在為他著想,但是不能感情用事)。

能做到這五點,在困難期可以堅持下來,保持這份心,你會在行業回暖期間迸發出一鳴驚人的成果!加油!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