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於 6 月 15 日在合肥舉行「AI to Decode Future」AI 創新大會,在這場主題為用AI解構未來的大會上,華米科技將與全球重量級專家們一道就AI領域進行深度探討。如果看待此次大會,這次大會有何價值?


我更願意將華米的這次發布會當成華米對一個問題的回答

在蘋果、小米、華為、Oppo、Vivo先後入場可穿戴設備的情況下,華米作為一家專攻可穿戴設備的公司,該如何應對,如何建立自己的壁壘與優勢?

或者說的更加憂患一點,華米如何不步魅族、鎚子的後塵,在可穿戴領域不成為others?

應當說,華米歷史上發展的很不錯,甚至可以說是小米生態鏈裡面發展最好的公司之一——生態鏈產品持續形成爆款,自有品牌穩步發展,成功上市。

這固然與華米所處的賽道優越性有關——可穿戴設備可以說是消費電子領域過去幾年最具增長性的方向(不相信的話,可以去看看恆玄科技的財報,感受一下什麼叫做飛速增長);但另一方面也得益於華米自身的良好發展——生態鏈產品不掉鏈子,自有品牌有聲有色,能做到這兩點都需要持續的發力和投入。

不過正如開頭所說,歷史只是歷史,新的競爭格局下,華米需要一些確立獨特的、更高壁壘的競爭優勢,而從發布會來看,華米給出的答案是——可穿戴與健康的深度結合。

這個結合是怎樣的呢?相信用過手環/手錶的人都會很直觀的感受到——手環記錄用戶的各項體征數據,APP會顯示這些數據以及基於數據對用戶健康狀態的判斷與建議。

用戶端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在產品層面就需要計算、物理和應用三個層級的整合,而這也恰恰是華米這次發布會的主題。

  • 應用層即演算法:對大部分用戶來說,告訴他未經過處理的數據毫無意義,我們需要更「傻瓜式」的解決方案——讓演算法代替用戶做決策與判斷。華米這次一次性推出了針對心率、血氧、睡眠、運動與綜合健康(PAI)五個AI引擎,可以說涵蓋了大部分用戶關心的身體指標,並且與醫療機構對演算法的有效性做了充分檢測,相信未來隨著數據的持續迭代,也能夠進一步優化與普及。

  • 物理層即感測器:缺乏數據的演算法顯然是無米之炊,而更高精度的感測器才能讓演算法更好地發揮作用。作為一家可穿戴廠商,自研感測器也同樣是建立壁壘的過程。Bio-Tracker2全面支持五個引擎的落地,比起一代引擎做了相當大的升級。(當然,這也就意味著只有買新品才能全面享受新演算法與新硬體了_(:зゝ∠)_)
  • 計算層即自研晶元:基於RISC-V的自研晶元黃山二號,他對於華米的意義,不僅僅是核心元器件的自主可控以及配合產品的深度定製開發;同樣意味著華米存在著給外采晶元的競爭對手以降維打擊的機會與可能性,即通過大量出貨攤薄晶元成本後,下放高端晶元給中低端產品,形成差異化競爭——沒錯,就是華為在手機上做到的事情。

在我看來,這次的發布會只是華米交出答卷的第一步。

至於這份答卷的評分如何,可能還需要後面1-2年的產品迭代以及市場反饋,才能告訴我們答案吧。

利益相關:小米手環3/4,Amazfit GTS,米動手錶青春版1s用戶,米動手錶青春版1s真的很好用。。。

Amazfit 米動手錶青春版1S京東¥ 399.00去購買?


今天下午看了下華米的發布會,當時就覺得應該說點什麼,拖拖拉拉總算摸到了鍵盤。

記得之前玩《Green hell》的時候裡面有個設定非常有意思,那就是看自己的角色狀態並不是給你一個數字面板,而是角色舉起左手,露出一個手錶,手錶上有個人的健康數據,還有最近進食的營養偏重。是碳水化合物吃少了,還是脂肪攝入量不足,都在手錶上展示出來。

當然,這只是一個用來增強代入感的UI設計,卻在無形中展示了一個未來的圖景,那就是健康可視化。

以前有句話用來調侃追女孩的難點,說「你倒是給個進度條啊」,其實這句話放在現實中很有啟發意義。

我們生活中大部分的事,都是模糊的,混沌的,不可視、不可量化的。

而遊戲能夠讓人沉迷,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遊戲中的反饋路徑非常清晰,你的付出就是有收穫,你的損失也能夠量化評估,遇到好感度掉了的女孩子,掉頭走就可以,遇到好感度在漲的帥哥,也不用糾結自己是不是做了無用功。

對於我們認知世界的數據化,可視化,一定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

我們姑且不談這個變化會是好的還是壞的,單純就從華米的這次發布會來談,華米這次的發布會,讓我彷彿看到了《Green hell》里那種能夠監測身體數據的健康手錶的樣子。

這兩年可穿戴設備是一個不大不小的熱點,各類型的穿戴設備成長趨勢都非常喜人,就像發布會上說的,即使在疫情期間,整體經濟環境都受損的情況下, 華米的出貨量還是逆勢上漲。

這是理所當然的,因為在這個IOT逐漸成形的時候,一定會出現一個比手機更方便的IOT入口,而只要搶下這個IOT入口,就等於掌控了下一個時代的發展方向。

不管這個入口是智能眼鏡也好,是智能手錶也好,但反正我們不會一直用手機來付賬、打車、指揮智能機器人掃地。

而這一次華米的發布會讓我覺得我應該說點什麼,就是因為華米跳出了這個既定的預設,不僅僅把可穿戴設備當成IOT的入口看待,而是先去發展智能手錶更直接的功能,這點就很值得讚揚。

一個多月以前,華米宣布和鍾南山進行合作,當時被普遍視為蹭熱度的行為,現在回頭看看其實是一個完整布局的開始。

鍾南山只是一個幌子,重要的是鍾南山背後的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廣東省南山醫藥創新研究院,有這些在健康領域專業權威的機構背書,意味著華米可以在大健康領域進行更激進的戰略進攻。

進攻的結果,很明顯,就是這次發布的主力產品:「黃山2號」晶元、BioTracker? 2以及那一大串的健康大數據AI演算法。

過去,智能手錶這個領域雖然看似爭的激烈,其實都是內部競爭,因為大家的供應鏈都是一樣的,技術和主要元件都是師出同門,高下無非是在應用端。而華米這一次發布會的口號就是「要想做軟體,就要先做自己的硬體」,相當於從根基上來了一記勾拳,直接避過了軟體端的爭鬥,用硬體打開了自己的道路。

我特別欣賞發布會上的一句話:

說真的,現在的太多所謂智能設備,只能稱得上是人工智障,只懂得在設置好的模版里運作,根本沒有智能。

針對這種不智能的狀態礦,華米提出了「PAI」用戶健康系統,通過監測用戶的心率和活動時間計算用戶的運動強度,沒有局限在準備完善的運動,而是把運動分散到生活的每一個方面。

不管華米後續做得怎麼樣,能夠提出這一點來,我就已經要鼓掌了。

「黃山2號」最獨特的地方就是它對血氧的監測能力,而專門強化這方面的能力,就是華米在大健康領域要更進一步的證據。

試想一下,如果只有華米的晶元能夠在整體大健康監測上達到「可視化」的地步,那麼華米的晶元會變成什麼?

技術壟斷,剪刀差嘛。

軟體是可以學的,但硬體你不行那就真的不行,只能去交學費,向競爭對手競爭對手低頭去買。

我大天朝已經吃夠這個虧了。

走出自己的獨立技術,是每一個有追求的國產企業必經的一步路,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做得再大也只是代工廠罷了。

在這個壓力大的時代,猝死新聞已經多到讓人產生不了驚訝的感覺,甚至還出現了「猝死險」這種帶有濃濃的後現代黑色幽默的玩意。

賓士是老闆的,命是自己的,越是這種要人命的世界,就更應該在乎自己的健康。

事實上現代人已經意識到了健康的重要性,但是……健身沒時間,體檢更是排不起隊,能夠隨時進行自測的設備就成了一個重要的需求缺口。

相比起定期體檢,隨身的健康監測擁有即時性和便利性的優勢,尤其是能夠在身體機能已經瀕臨極限的時候及時提出警報,更是救人一命的好事。

華米在發布會上專門把這樣的一個案例放出來,就是因為這個事情真的是做的太漂亮了,不管誰來都應該吹一波。

但是,和健康這個剛需市場相匹配的硬體軟體還不夠完善,大家需要一個能監控健康的設備,但大多設備連監控心率都準確率感人。

華米的勾拳可能會給這個領域送上一塊重要拼圖,過幾年之後,也許遊戲中那種可以監測健康狀況的智能手錶真的會出現,到時候連減肥都可以數據量化,再也不用拚命計算卡路里。

而且,整場發布會最讓我感興趣的其實是最後臨近結尾的部分,華米聲稱自己在預備開發腦機介面。

不管這個腦機介面是真的在做還是單純在畫概念,僅僅這四個字所描繪出來的未來感,就值得我陶醉五分鐘。


感謝各位的關注。

6 月 15 日,我們在安徽合肥舉辦首屆 AI 創新大會。在主題為「AI to Decode Future」的大會上,我們正式發布了新一代智能可穿戴晶元「黃山 2 號」第二代 PPG ?物追蹤光學感測器 BioTracke? 2一系列全新的健康大數據 AI 演算法通過一整套 AI 健康管理技術架構,華米科技將致力於搭建新型健康基礎設施平台,並且重構全球健康醫療產業。

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黃汪在會上宣布,成立華???智能研究院(下稱「研究院」)。研究院院長由華米科技副總裁汪孔橋擔任,著名??智能研究專家、加州?學歐?分校教授、未來健康研究所創辦人 Ramesh Jain (拉米什.傑恩),受邀擔任研究院?席顧問;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助理、類腦智能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吳楓,出任研究院專家委員會主席。

目前,研究院已經建立了三個聯合實驗室,分別為和鍾南山院士團隊的腕部智能可穿戴聯合實驗室和中國田徑協會的田徑運動聯合實驗室,以及和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的腦機智能聯合實驗室。此外,研究院還宣布和雲知聲達成了戰略合作,基於「雲端芯」進行優勢資源共享和整合。

「黃山 2 號」四季度量產 房顫識別更快功耗減半

2018 年 9 月,華米科技正式發布了「黃山 1 號」,這也是全球可穿戴領域的第一顆 AI 晶元。如今,歷時 450 多天的攻堅之後,全新一代的「黃山 2 號」終於出爐。

「?? 2 號」基於先進的 RISC-V 架構。和在 PC 時代的英特爾 X86 架構、移動互聯網時代的 ARM 架構一樣,RISC-V 也被公認為是 IoT(物聯網)時代最具潛力的晶元架構。它具有?運算效率和低使?功耗兩?優勢,相?於在可穿戴設備中常?的 ARM Cortex-M4 架構處理器,整體運算效率提升了 38%?

「黃山 2 號」重新設計了 AI 本地?物數據計算 NPU,采?卷積神經?絡加速技術,??提升了本地 AI 數據計算的性能,加快了識別速度。基於?率數據,「?? 2 號」的房顫識別速度是「?? 1 號」的 7 倍,是市?上其它軟體演算法的 26 倍

同時,「黃山 2 號」還加入了超低功耗感測器 AON 模式,和蘋果一樣搭載了協處理器 - C2 協處理器。該處理器可單獨?於數據收集,能在主芯?處於休眠甚至關閉狀態時,仍持續保持健康數據的記錄?作;理論上可使黃山 2 號整體功耗下降 50%,從而讓?戶徹底告別可穿戴設備的續航焦慮。

目前,「黃山 2 號」已經流?成功,預計將於今年四季度量產。明年(2021年)上半年,搭載「黃山 2 號」的可穿戴新品也將面世。

心率、血氧、睡眠 生物數據引擎集體亮相

因為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心臟健康也一直是華米科技關注的重點以及初心。2019 年,華米科技推出了自研的 RealBeats? 生物數據引擎,通過分析 PPG 光學?率數據和 ECG 心電圖數據,可實現對心律不齊的自動甄別。

華米科技已同北京?學第?醫院共同完成了智能?環監測房顫的臨床醫學研究,搭載 RealBeats?的智能?環 PPG 和 ECG 功能判斷房顫的準確度分別達到了 93.27% 和 94.76%,這一結果與專業醫師的??判讀結果基本?致。得益於這套引擎,到目前為止華米科技共監測到了 91100 次疑似房顫病例。

此次新推出的第二代心臟數據 AI 生物引擎 RealBeats? 2可能是全球最先進的心率 AI 引擎。它能有效地消除運動時對心率信號的雜訊干擾,夜晚和白天有效房顫監測時間分別達到了上一代的 1.87 倍和 6.64 倍。此外,通過建立心臟健康大數據模型,也成功實現了折返性心動過速和室上性頻發早搏的 AI 自動甄別

?氧飽和度也是反映健康狀態的重要指標,通過歷時 2 年的不斷摸索,華米科技推出了自主研發的?氧數據 AI ?物引擎—OxygenBeats?。該演算法基於健康?數據模型對?氧信號進行預處理,消除信號雜訊,使測量精度提升達 50%;而且通過使用多組?氧檢測值進?校準的方法,解決了因?戶佩戴錯誤帶來的誤差,進一步提升了準確度。

還採?了氧降實驗來驗證演算法的準確度,結果顯示成功率可達 100%,市場上的同類產品不到 90%;與專業?氧儀的檢測結果平均誤差僅1.67%,精度超過大多數腕部可穿戴設備的血氧檢測演算法。

同時,基於此前的合作,華米科技還會和鍾南山院士團隊?起,藉助 OxygenBeats? 高精度血氧檢測的能力,對新冠肺炎患者進?康復隨訪。預計搭載 OxygenBeats? 血氧數據 AI 生物引擎的智能手錶,最近將在今年(2020年)三季度面世。

華米科技還發布了全新的睡眠數據 AI 生物引擎 SomnusCare?,該演算法基於華米海量的健康大數據,實現了對睡眠狀態的準確識別,並通過多維數據幫助?戶了解睡眠狀態和質量。其睡眠數據檢測精度超過了 80%,而且能以將近 100% 的精度檢測出時?超過 25 分鐘的午睡數據

同時,針對嚴重危害健康的「隱形殺手」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華米科技結合 OxygenBeats? 血氧引擎,可以分別從睡眠狀態判定和血氧飽和度檢測兩個維度深度分析,實現對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的智能識別,並及時提醒用戶採取必要的醫療措施。

在此次新冠疫情期間,利用生物數據引擎,並結合天氣、季節、歷史周期等外部因素,華米科技已經建立了一套流行病發病趨勢的預測模型。隨著生物數據引擎全面升級,未來的流行病預測甚至預警能力,也會成為新型健康基礎設施平台的一部分。

ExerSense?+ huami-PAI? 開啟運動智能新模式

AI 帶來的改變,也體現在運動上。現在幾乎市面上所有的智能手錶,都需要用戶在開始鍛煉之前,手動設置一個運動模式,才能開始記錄。而華米科技通過對不同運動模式下的運動數據和?率數據進?分析,推出了基於運動?數據的?體活動模式 AI 識別引擎 ExerSense?

該引擎可通過華?可穿戴設備上運動感測器和?率感測器的數據檢測,實時匹配運動模型,最終能夠智能判斷?戶當前的運動模式。目前, ExerSense? 已經可以?動識別 19 項運動模式,包括健走、跑步、騎行、游泳等,覆蓋了?戶 95% 的日常運動場景;?戶無需進?繁瑣的人工操作,就可以實現真正無感的智能運動模式選擇。

基於同樣智能理念的還有人體健康評估系統 huami-PAI?。該系統基於用戶?率數據,結合每?活動時間以及人體多維度?理數據,通過演算法轉換成更為直觀的 PAI 值,幫助?戶智能掌握每?運動量。而且,PAI 可以針對不同?戶,結合年齡、性別、靜息?率等個性化?理數據,為每個?戶打造一套絕對個性化的健康評估系統

該系統還加入了時間維度來分析運動量。用戶可根據自己的工作和作息習慣,自由制定運動目標。要達到 100 的 PAI 值,你可以選擇多天低強度運動,也可以集中幾天做高強度運動。

根據 HUNT Fitness Study 的研究結果,將 PAI 值保持到 100 以上,有利於降低??管疾病死亡?險,提?預期壽命。該研究由挪威科技?學醫學院 Ulrik Wisloff(烏爾里克.韋斯洛夫) 教授主導,歷時超過 35 年,涉及到超過 230,000 名參與者。

?前華米已經有很多款可穿戴設備?持 huami-PAI?,包括最新發布的小米手環 5。未來還將會有更多設備搭載,讓每?位?戶可以科學的設定並完成運動?標,改善身體健康。

此外,在 2019 年年底的全員信中,黃汪曾經說過:對數據認真的人,一定要親自做感測器。說到做到,在這次 AI 創新大會上,華米科技就推出了新一代 BioTracker? 2 PPG 生物追蹤光學感測器

BioTracker? 2 可支持多達五種生物數據引擎(RealBeats?、OxygenBeats?、SomnusCare?、ExerSense?、huami-PAI?),也是華米科技有史以來研發的功能最豐富、檢測精度最高的人體生物感測器。

在即將推出的「黃山 2 號」晶元強大的 AI 運算性能支持下,BioTracker? 2 也許會成為全球最強大的可穿戴人體光學感測器

人工智慧研究院成立,以 AI 為技術支點

此次 AI 創新大會的重頭戲,是黃汪宣布,將華米科技人工智慧實驗室正式升級為人工智慧研究院(Huami AI Research)

人工智慧研究院的院長,由華米科技副總裁汪孔橋擔任。著名??智能研究專家、「多媒體計算之父」(Father of Multimedia Computing)、加州?學歐?分校教授、未來健康研究所創辦人 Ramesh Jain,則受邀擔任研究院?席顧問。

研究院成立了專家委員會,委員會主席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助理、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吳楓擔任。除了吳楓之外,其餘的 7 位成員也都是人工智慧領域的專家,以便幫助共同提升 AI 生態和技術。

目前,研究院已經建立了三個聯合實驗室,分別是:和鍾南山院士團隊的腕部智能可穿戴聯合實驗室,將在未來共同推動智能可穿戴產品在呼吸健康管理方面的應用研究和成果轉化;和中國田徑協會的田徑運動聯合實驗室,將會基於可穿戴設備,運用 AI 演算法模型和大數據分析技術,研究專家運動員和普通運動愛好者的數據,助力專業訓練和全民健身;和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的腦機智能聯合實驗室,將進一步開展非侵入式和侵入式腦機介面研究。

此外,研究院還宣布和智能語音獨角獸雲知聲達成了戰略合作,將共同研發可應用於手錶的智能語音助手,未來還會在汽車、醫療、IoT 等領域展開全方位的合作。

華米科技創始人、董事長兼 CEO 黃汪強調,人工智慧研究院的成立,就是希望通過匯聚不同學科的頂級專家,致力於和健康大數據相關的人工智慧核心技術創新,探索人工智慧在可穿戴領域的垂直應用。同時,在健康大數據挖掘、智慧醫療、腦機介面等領域,開展前沿技術探索和創新。

而通過自研智能可穿戴芯?、演算法和感測器,華米科技已經搭建起了完整的 AI 健康管理架構。今後華?科技將以 AI 為技術支點,持續布局大健康新基建,重構全球健康醫療產業;並與國內外頂尖機構攜手,共同探索可穿戴的未來。


平常喜愛運動,閑家裡沒事,看完了華米的發布會。接下來發表下自己的感想。首先我認為這次發布會的主題是強調科技與健康的關係。

現代社會大多數的疾病,如果及時發現,治癒還是很大希望的。那如何提前預測就成了大家思考的難題。

華米科技也在思考如何解決這類難題,而解決問題的關鍵詞就是——合作。

在健康這方面與鍾南山院士的團隊達成合作。

在運動方面與中國田協合作。

與各大高校建立合作,成立腦機智能聯合實驗室

與雲知聲公司進行了深層次合作

同時華米內部統一規劃,將人工智慧實驗室升級為人工智慧研究院。

只有通過跨學科的合作,才能解決這難題,才能將科技與健康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達到對人體健康進行監測,預警為一體的功能。

如何量化科技與健康的關係,可用人體的運動,血氧,睡眠這3大特徵來衡量。

首先說說華米手錶對運動的檢測,一般市面上的手錶,只有當你想運動時,你就得先打開手錶頁面,自主設置運動模式。

華米卻重新定義了運動,他強調人每時每刻都在運動,每次運動都得進行監測與評估。

同時華米各大技術部門協同合作,研究運動和心率的關係,可將運動數據反饋給用戶。

血氧也是衡量人體健康的標準,而手錶檢測血氧的好壞,主要在監測數據的精確度,和監測所用的時間。華米手錶就這而言超過了很多同類產品,就算和醫療儀器相比誤差也很小了,這個我覺得就很棒了。

最後,就是睡眠了,很多人的睡眠質量不好,大多數手錶還無法對睡眠質量進行監控,華米手錶升級了系統,不管你是長期的晚上睡眠,還是短期午休,它都能監測出來,並給用戶提供數據。

華米通過量化這類數據,達成科技與健康的聯繫。也期待未來能夠看到更多出色的合作成果。


一切硬體的誕生都是為軟體服務的,

反過來,當我們想要做出更有趣,更加智能的軟體來分享給大家,首先需要攻克硬體上的難題。

華米科技作為一家基於雲的健康服務提供商,在創業初期,就非常重視用戶健康數據對於軟體演算法的轉化。經過這幾年的不斷積累,在軟體演算法上也取得了一些突破和成就。

最初我們決定開發貼身的健康檢測手環,當時國內還沒有這種東西,在計步和演算法這一塊我們開始做技術設計方案的時候,團隊中有一種意見就是「花錢買一套國外的演算法,畢竟這一類產品的定位是上百萬甚至上千萬量級出貨的產品,從頭開始寫演算法實在是風險太大,畢竟到了出貨時間,萬一我們都沒有完成,那之前全部的努力都白費了。

我是做研發知識背景的,第一想法當然是不可以。但是決策的壓力是也非常大的,這直接關係著產品的成敗,至少外購演算法會最大程度上得保障產品在現階段得成功幾率,最大程度得規避風險。

最終讓我堅定自主研發決策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演算法和大數據服務,模式識別和機器學習,是未來的關鍵,也是華米科技的未來,如果整個核心價值和核心演算法都是需要購買的,那我們也別叫什麼科技公司了,直接洗洗睡了,改名成外包代加工就好了。

想要未來,就要賭現在,而不是混過去。

當然,決策的壓力和代價也是非常大的,除了團隊中質疑的聲音之外,投入和開發難度也非常高。我們當時抽調了團隊中最擅長計算方法的同學進行了長達三個月的封閉式開發,所有成員都需要 24 小時佩戴智能手錶改裝的超大號手環採集原始數據。在這段時期里,我也不斷地尋找業內大牛加入,長達一年的時間裡面,才組成了我們後來多名博士為主的強大演算法團隊,由業內自身機器學習大牛帶領,才形成了華米的核心競爭力。

這就是後來大家所熟知的 BioTracker PPG ,生物追蹤光學感測器。

之後華米公司的智能設備中也大量應用了這款感測器,在去年 Amazfit 米動健康手錶,中我們有了進一步的升級,實現了更加完善的健康數據監測功能通過 7 x 24 小時的不間斷精準心率監測,來滿足全年齡段用戶對健康的關注。

2019 年,華米科技的總體戰略定位為「科技連接健康」,將旗下 AMAZFIT 品牌智能手錶布局,擴展到包括智能運動手錶、基礎智能手錶、旗艦智能手錶、健康智能手錶、時尚智能手錶、X 系列智能手錶在內的六大系列,而對心臟健康的監測,將成為所有智能穿戴產品的標配。而這一切都基於一個很重要的前提:我們獨立開發了核心演算法,自主研發了核心感測器。

19 年 8 月,華米科技全球累計發貨量突破一億,這也成為了一個新的里程碑。

19 年 12 月,我們和北大第一醫院簽署了戰略合作,共同推動心臟健康管理計劃,將就可穿戴設備在心律失常患者中診斷準確性的驗證、基於可穿戴設備數據的人群心血管風險評估與預警,以及建立依託可穿戴設備的線上-線下一體化疾病預防-篩查-診療流程等方面,共同開展研究。在基於龐大數據的前提下,和更加專業的醫師團隊合作,更有利於促進中國人健康管理的發展。

全球億萬用戶產生的數據和信息會反哺於華米科技的 AI 項目上來,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大數據。

我們會通過最新的演算法,和比這代 BioTracker PPG 更加精確的感測器結合,帶給用戶更加舒適和更加智能的體驗。

2017 年,我意識到,人工智慧就是科技行業的未來。

那年華米科技成立了人工智慧實驗室,同時開始了人工智慧晶元的研發,當時目標鎖定在剛興起的開源 RISC-V 指令集架構。

在過去的兩年中,華米科技在 AI 領域的大數據分析模型中也陸續解決了一些問題,終於在今年早些時候取得了一些成效,在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測試後,我們決定在 6.15 日和大家來分享這次華米科技的成果。

還是那句話, BioTracker PPG 只是初露鋒芒,

真正大放異彩的東西,盡請期待 AI 創新大會。

鍾南山院士一直是我非常敬仰的醫者。華米科技作為一家基於雲的健康服務提供商,這次能夠鍾院士團隊合作,為公眾健康出一份力,亦感與有榮焉。

我們也和中國田徑正式簽署了合作協議,華米科技的智能穿戴設備將用於運動員的體能,心率等多項數據監測,幫助我國運動員更好地制定訓練計劃,能為祖國出一份力,也是吾輩榮幸。

未來,中國人會活得更加安全,健康。

華米科技 AI 創新大會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