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既然已經夾鋼了,覆土燒刃還有必要嗎?這兩種處理方法能出現在一把刀上嗎?另:個人認為刀具實用性大於裝飾性,平時把玩可以,但不能是樣子貨。實操的情況下,以日本刀或小斬馬為例,三枚合和燒刃哪個更有綜合優勢呢?


謝邀

夾鋼再燒刃,我見過這種操作。但我個人是覺得沒有必要的,夾鋼的目的本來就是為了保證刃部硬度的同時也能保證整體韌性。如果再進行燒刃,首先夾鋼線是直的,日式燒刃紋一般都是波浪形,那麼波浪形和直著的夾鋼部分有地方重疊有地方分離,最終導致皮鐵和芯鐵結合的部分有的硬有的軟,暴艹的話,容易出現皮鐵和芯鐵分離單獨翹起一塊這種情況。即便從美觀角度來說,一條夾鋼線再來一條燒刃線,也不好看啊。

至於說三枚合和燒刃哪個性能好,我只能說國內刀匠做的,夾鋼要比燒刃做得好。國內燒刃單從性能來說做得好的沒幾個


瀉藥,我來說一下,我認為衝突!有朋友說不衝突。我個人是不認可的。這位朋友在回答里說因為一個是結構,一個是熱處理方式所以不衝突,但是不要忘了這個結構以及熱處理方式的目的都是要讓刀劍達到某種性能,所以從根本上來講,兩者是不適合同時用在同一把刀劍上的。

。―――――――分割線―――――――。

我認為夾鋼工藝的刀劍性能是優於單一鋼燒刃工藝的刀劍的,具體理由可以看下面的東西。

從性能角度來講,燒刃的話只是提高了刃的硬度,但是刀背硬度還是相對較軟的,重要的是這樣的工藝會使刀劍沒什麼彈性! 而夾鋼刀劍的特點就是剛柔並濟,彈性也優於燒刃工藝。所以你可以琢磨一下,一把刀劍明明夾鋼工藝已經使得其性能達到了相對不錯的程度,再給它來個燒刃工藝。所以最後的結果基本就會造成夾鋼本來的性能被燒刃這種熱處理方式給弄沒了,所以還夾哪門子鋼呢?

再說外觀,燒刃工藝確實有一定觀賞性不假,但是做工合格的夾鋼工藝做出來的夾鋼線也別有一番韻味呢,還有馬齒嵌鋼等工藝也會有不錯的觀賞性。放幾張夾鋼 馬齒嵌鋼的圖,燒刃就不放了,圖很容易找。


覆土燒刃和夾鋼技術不衝突

論美觀肯定夾鋼+覆土燒更好更貴

但是,論性能,肯定是夾鋼+整體熱處理更好

兩把五枚合,一把是上研燒刃,一把是粗磨整體熱處理。前者價格貴出後者幾倍。


夾鋼是焊接技術

燒刃是熱處理技術。

兩者不衝突,燒刃是在夾鋼焊接成功後進行的,夾鋼線是可以看到的,燒刃線就和夾鋼線要避免重合,免得造成脫焊。加工難度會大很多,對工匠手藝考驗要求高,稍有意外刀條就廢了。

而且夾鋼用的軟覆鋼和硬芯鋼本身碳含量不一樣,熱處理時,同樣溫度淬出的硬度本來也就不一樣。值不值得去冒這險,在古時鋼材緊俏的情況下是個錢口袋問題。

但燒刃會在刃鋼上再造成一個不同的高硬度區。達成覆鋼,芯鋼,刃鋼,三個不同的硬度。對於鋼品質抗衝擊力不好的年代是比較理想的選擇。現代刀具鋼質好,費力氣去燒刃不如選種好鋼材。


夾鋼是一種不破壞刀具韌性的前提下顯著改善刀具切削性能刀鋒硬度的加工工藝,

覆土燒刃其實是將刀作為工藝品的觀賞性提升的附屬工序,當然能提升一定的刀背韌性。從實用性上來說,其實覆土已經有些畫蛇添足了。甚至可能導致夾鋼的刀身過軟。因為覆土傳統工藝用的整個刀條都是玉鋼本身接近生鐵,硬而脆,韌性不足才要覆土彌補。

如果你真要刀身好看不如直接考慮馬鋼酸蝕紋,比地肌紋視覺衝擊力強得多,圖案可選的也多得多。。


我想題主對夾鋼和包鋼可能有什麼理解上的錯誤,給張圖解釋一下

(紅色為軟鋼,黑色為硬鋼)

從包鋼角度上來說,覆土燒刃是有很大的用處的

在日本刀中,覆土燒刃主要作用是產生「反」及燒刃紋,反的作用是增強殺傷力,而刃紋則是辨識製作者。

同時,覆土燒刃在冷卻時的緩冷效果能降低外層鋼硬度,從而提高刀條韌性。

至於夾鋼

個人看法是,如果你想要一個好看的燒刃紋,那覆土燒刃未嘗不可

但如果是為了提高刀背韌性的話,使用局部淬火也是能達到同樣效果

另外,覆土燒刃的塗抹厚度,燒刃土的配比(特別是濕度選擇),淬火溫度的選擇都是比較大的問題

所以新手做刀條熱處理,還是弄一個電爐比較好


日本刀是包鋼吧!裡面包的是比較軟的鋼,外面的鋼是比較硬的,又經覆土燒刃,能有更好的硬度,外硬而內軟,既有高硬度也有較好的韌性。

對於日本本土傳統的日本刀來說,這兩者並不衝突,反而很有必要。


謝邀,夾鋼是為了「好鋼用在刀刃上」。燒刃是為了刃部硬,其餘部位較軟。都是為了綜合硬度和韌性。沒有衝突。日本武士刀不都是夾鋼加燒刃嘛!

不衝突

結構和熱處理是兩碼事推薦進行打點硬度測試刃部高於52莫氏硬度即可

二戰的軍刀就是夾鋼加覆土燒刃的

熱處理是有表面深度的,越硬的鋼熱處理難度係數越高,如果用軟鋼包硬鋼可以有效確保深層靠近刃鐵的皮鐵也是軟的韌的,另一方面也能提高熱處理成功率現代成品鋼短刀是因為短而且鋼的品質非常好所以才沒有以前那麼多破事情(′??_??)……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