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包括港澳台,中國大陸居民對繁體字的辨識程度如何?各地區省份整體有什麼差異?各年齡層有什麼差異?

以將任意一個個體置於港澳台作為舉例,對生活中繁體字應用的辨識程度如何?嗯,這樣的問題可能比較適合接觸全國各地人群多的人,因為問的是"程度如何",涉及到了量化。

歡迎各方答主貢獻知識經驗。


這個問題你就不該來來知乎上問,樣本太少就有倖存者偏差,導致你得到的信息出現差錯。

這種差錯主要體現在:

知乎上的人百分之百能無障礙完全讀懂,然而身邊的人沒幾乎沒有像簡體字一樣能完全順利讀下來。


據簡派稱,大陸人人自帶轉換器


無法判斷全體。只是自己現身說法。

作為一個大陸人,本科學歷,屬於識字數量比平均線稍微多點的。小學一年級後開始練習書法,因此在識字的同時能夠認識一些繁體字。到了高中,一次機緣巧合,讀了一本58年出版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繁體,豎版。從此對繁體豎版書籍可以順利閱讀。大學時大量閱讀古文,所以現在都古籍基本障礙不大。

目前的繁體字識字程度為:

可以順利閱讀繁體字書籍,個別繁體字不認識,但結合上下文不影響閱讀。

繁體字基本可以順利改成簡體字

簡體字估計有一半可以順利改成繁體字


怕是不容樂觀,港台文化越來越弱勢,人們接觸傳統漢字的機會也相應越來越少。

從自己做起,多看多寫多學吧。


各大古籍出版社都紛紛出簡體了,形勢不容樂觀吶。


很低,大約5%。我父母80多歲了,都是小學文化。父親能識95%的繁體字,母親只識簡體字。我們夫妻都是高中文化,我基本100%熟練掌握繁體字,但不喜歡看寫繁體字;妻子討厭繁體字,不看繁體字。兒子大學文化學工科,懂點英語和日語,在深圳工作,還懂廣東話。我也沒有看見他有一本繁體字書,一張繁體字報。我起碼還有一套豎排版的《毛澤東選集》,《詩經譯註》,《知堂回想録》;橫排版的《古代漢語》。什麼大陸人基本都看得懂繁體字,簡直是一個自欺欺人的笑話。沒有經過學習,強化訓練就能掌握繁體字,可能嗎?有繁體字的地方,就有人用俗字,簡字。為何台灣標準行書有700多個簡體字?什麼台灣,香港很少有人看得多簡體字,更是為騙人而騙人的鬼話。自己都不信的假話,別人信吧?


我是學漢語言的,從小也學習書法,所以看見大家在討論這個問題,我也想插上一句嘴。可能跟我學的東西有關吧,現在也勉強能認識半拉個繁體字。不過據我所知,周圍的很多朋友只能認識個別特別特別簡單的繁體字,比如無、個、義、為……等等類似的字,偶爾在一句話裡面有一個繁體字不認識,他們結合上下文大概也能猜個八九不離十。不過像樓上那位朋友說的在大陸人看來「頭髮」和「頭發」沒有區別,我只能說這位朋友是真的不太了解大陸人,因為據我所知,大陸人對於繁體字的掌握程度參差不齊,認為「頭髮」和「頭發」沒區別的人當然有,而且不在少數。但是還有一些人可能根本就不認識「發」字,當然這些人肯定不會打麻將。這兩種人確實不在少數,但這並不能代表總體水平,因為能熟練掌握繁體字的人數也絕不是鳳毛麟角,甚至有很多人對於繁體字、異體字、碑別字的掌握如數家珍。但同樣都是九年義務教育,為何有的人就如此優秀?其實這種情況和家庭教育也有很大關係,書香門第出身的人就總要優於普通人很多。

說到這可能會有很多人上來跟我撕,說書香門第畢竟是少數啊,絕大多數的人都沒有這樣的經歷啊。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可能只是因為我們接觸的圈子太小了,從而對我們獲取信息的渠道產生了閉塞。中國大陸的人口基數真的不是鬧著玩的。


繁體字我真的天生就會認 沒人特意教過,學校更么不可能


那是非常好,比如本句,每字皆繁,何人不懂?

相甞不?!

三流大學中文系學生,大部分同學在沒有老師幫助的情況下無法正常閱讀王力《古漢》課本。


不知道別人,自己識別正體字毫無壓力!


閱讀繁體字無壓力,日常生活中很少見到不認識的;但是大部分寫不出來。(坐標香港)


大概98年的時候,和身邊的小夥伴一起玩《三國志》系列遊戲,全是繁體字

5個人中,我和另外1個是100%全認識,看懂內容毫無壓力

另外3個就是基本不認識,只能看懂繁簡同字的部分

但是複雜的人名和對話部分都要我們倆給他們翻譯

這個能力和對於三國的熟悉程度沒有關係

另外3個小夥伴也是三國迷

我們倆玩其他的繁體字遊戲也是全能看懂,母語理解水平,不需要在腦子裡翻譯

所以我懷疑認識繁體字這個能力是需要在特定環境下解鎖的

具體解鎖方式未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