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欢迎。或者去月亮组爆也没问题。


会的,无论是当初的民谣,还是后来的说唱,还是现在的乐队,摇滚,都会爆,优秀且并不极端的作品摆在你的面前,正常审美的人都会喜欢上,大部分人都是正常人,普通人。

所以不要怪群众无脑,给你啥就喜欢啥,被带节奏,而是现在摆在台面上的东西本来就少,观众能看到的也就狭窄,你拓宽了音乐的圈子,告诉他们,音乐的多样性,原来还有这么多优秀的音乐类型,看到了,就会喜欢,因为音乐本身足以让人喜欢。

喜欢任何风格都不必有优越感,但你会找到同类。

然后时间流逝,喜欢的人会一直喜欢。


老实说,几期节目看下来,我个人感触良多,一方面我为摇滚乐队来之不易的舞台感到高兴,另一方面我也深深感受到了摇滚乐和这个时代的矛盾。

这是一个互联网统治下的时代。互联网连接了世界,但世界却没有更立体,反而更扁平了。在这个扁平的世界里,所有东西都是趋同的。我们看似每天在享受著定制化的服务,但却越来越少的主动去获取信息,因为大数据会替我们思考,告诉我们需要什么并推送到我们面前,然后我们自己都信了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

你们以为网路带来的是多元化吗?太天真了。看看各大电商平台在做什么事情?他们是在把产品做得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吗?不,他们做的叫爆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一开始就不是这个时代的基因,互联网时代需要的是流量、不做第二、快速迭代。

在这个时代,我们的辞汇变得贫乏,当感受到视听上扑面而来的冲击力,我们会用「炸」这个字来包罗万象。而在《乐队的夏天》里,「炸」出的不仅仅是哪支乐队、哪个作品,「炸」出的是更广大听众的音乐品位,「炸」出的是流量为王的互联网时代单一而乏味的审美。

崔健说,「摇滚乐不是洪水猛兽」,但对于已经习惯了各种推送的大众来说,摇滚乐好像就是洪水猛兽。这玩意儿太直接了,跟我们平时听的流行音乐太不一样了。音乐没有起承转合怎么可以?怎么可以只有起、承、承、承,然后就合了?我们对音乐的需求是「好听」,但我们的耳朵已经被调教得太程式化了,它告诉我们:到了这儿就该是这个音,否则就不「好听」。所以当我们听到有人不把尾音唱满的时候,仿佛看到微信表情中的那根毛,浑身不舒服。

这期节目中,几位「专业」乐评人在谈论到痛仰乐队对于王菲音乐改编的时候,你可以感受到他们思维中根深蒂固的「套路」和「程式」,他们觉得痛仰不会比赛,因为比赛就应该把音乐做得有起伏、有层次,言下之意分分钟要溢于言表:哥儿几个长点心吧,唱点观众爱听的啊!恨不得再做个大数据分析,对台下的乐迷进行人群画像,然后把音乐做成他们想要的样子。这样做确实可以获得更高的分数,但很遗憾,这样做出来的音乐并不是摇滚乐,因为它失去了真实。

是遵从自己的内心还是向市场妥协,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乐队最大的课题。十几年前,有一个才华横溢的少年站在梦想和面包面前,说了句「我们也要吃饭」,从此没心没肺地出现在世人面前,他甚至都懒得再创作,直接抄,你们想听什么我就抄什么。事实证明,他确实吃饱了饭,不仅吃饱了饭,还吃上了肉。这个年轻人叫大张伟。听说大张伟也去《乐队的夏天》做嘉宾了,听说他也动情了。对于大张伟来说,我不知道他这十几年的经历算是悲剧还是喜剧,但我知道,是我们选择了给《嘻唰唰》而不是《花》这样的作品投币。或许有人听过花儿乐队早期的作品后会说:大张伟居然写过这样的作品?我都不知道。这不奇怪,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对于中国的摇滚乐和乐队都很陌生,因为他们不是爆款,也不会被推送到我们的音乐清单里。

我想,《乐队的夏天》最大的意义就是,在一个主流的平台,让大众知道了这群人,听到了这样的音乐。

至于接下来,乐队的「夏天」会不会来,这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不是由乐队决定的,这甚至也不完全是由市场决定的,因为还有个「老大哥」在看著我们。你们可能都不知道,崔健的《一无所有》现在已经在各大音乐网站被下架了,还有其他那些不能说的名字。而这一点,我都不敢在这里多说。


爆。。。你觉得一群听民谣说唱的小姑娘能接受朋克的颓废无所谓摇滚的生命态度和金属的狮吼猪叫么?这要求,实话有点高


就看你如何定义「爆」了,如果像《中国有嘻哈》那种算爆的话,那么我觉著不会。

而且并不希望《乐队的夏天》要那样子爆,好事多磨,慢慢进入大众视野才是正常的,一下爆的死的也快。


很喜欢这节目,但是爆不了。

1、这节目观众有一定台阶,

(鉴于评论区,表达一下:不是说小白不能看节目不懂欣赏,只是就能不能爆来讨论大环境)

看街舞:Locking、Popping、Hip-Hop、Breaking、JAZZ,这些舞种好分清;

但是看乐队,小白们分不清吉他贝斯,不晓得张亚东说的和弦是啥,三拍四排,翻拍正拍是啥;

不懂,听解说就成了上乐理课,枯燥没意思。

像痛痒的《我愿意》,乐评人评价都能松散。

2、乐队们都有性格有各自特点,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不接受安排不接受包装。

但不像嘻哈,battle更直白,diss更激烈,直观感受更强烈。

乐夏里大群的中年人,大家的个性是骨子里,表现在外没那么强烈。

3、音乐现场跟电视传达效果有差别

特别是乐队演出,共鸣感差太多了。

4、流量

目前的流量包装精美,设人设造光环,一堆粉丝小妹子花时间做数据花钱买买买。

别说节目组没搞流量,欧阳娜娜不就是流量和专业中和,下一期不还有女神同台。

节目组微博热搜也安排上了。

但是你让子建垫个鼻子,打个美白针,天天头发抹发胶?

陈辉保养再好,看起来像30,也改变不了是一个50的大老爷们。

彭磊说反光镜2孩子,新裤子有3孩子。那些小粉丝大多不愿意花钱给别的男人养孩子吧!

至少这节目后:live house、音乐节门票卖得快些;子建不用抱著一把破了用胶布粘好的吉他;那些小年轻乐队要解散的时候,说不定会咬牙坚持一会。

真喜欢这些乐队,永远真诚,永远热忱!


很难说爆。

作为一个没有流量担当的综艺节目,目前豆瓣8.4的评分确实很高。但仅有三万多一点的人评论,让我怀疑来评分的应该大部分都是热爱摇滚的朋友。对比妇联这种五六十万的评委基数,《乐队的夏天》显得过于小众,小众到可能更多的观众并不会观看,更难说去评论。

摇滚乐,永远是小众音乐。虽然现在网路发达,信息爆炸,但人的审美并不会因此而得到飞速发展。大多数人还是习惯把音乐当做一种类似葱姜蒜的东西——做菜的时候必须使用,但很难影响一道菜的好坏。我们好像做什么都离不开音乐,但又很少去感受音乐本身想要表达的内容,所以在多数人仅仅凭借播放量来选择音乐的时候,那些没有内容没有性格的口水歌当然成为大众的选择。

摇滚,作为诞生之初就是有鲜明性格的音乐,所以他也注定没办法被所有人接受。就像人的性格有千种万种,摇滚的风格也万万千。我们没办法爱上所有性格的人,也没办法欣赏所有风格的音乐。受众小,就没有人愿意推广,所以很多有才华的乐队并不为人所知。我们除了音乐节和live house外并没有更多的途径接受摇滚乐的洗礼。像在摇滚圈名声极高的海龟、痛仰、新裤子等都很少被大众熟知,新生代的盘尼西林、旅行团更是鲜为人知。

好在还有这个夏天里播出的《乐队的夏天》。

其实爱奇艺真的很用心去做这个节目,对比爱奇艺同一档被骂惨的小众推广节目《热血街舞团》,《乐队的夏天》真的是良心至极。至少在前5期里,我们看到的是乐队自我作品的展示、作品背后的故事以及大家对乐队的评价。至于人为制造争议话题,除了对于痛仰《我愿意》的争论外,我并没有感受到。与其说是一个竞技性的综艺节目,我更愿意将《夏天》看成是网路音乐节,她是一个舞台,让更多的人认识了摇滚、摇滚精神以及摇滚乐手。

至于大家喜不喜欢,who care......


估计不会爆。

一方面缺乏流量咖,另一方面在营销上也有种费用不够的感觉。总觉得是受了《奇葩说》的影响,企图通过「内容」形成传播,却忽略了投放的力量。

但不妨碍我爱这个节目。

因为啊,我们都曾经是想要对抗世界的叛逆少年,不过后来多数的「我们」怂了,但剩下的「我们」带著我们的梦想继续前行,我们怎么会不爱那个曾经的自己?


首先说一下,本人很喜欢这个节目。它并非中国首档乐队综艺节目,但是我观看的首个乐队节目。

另外,从截止至目前的热度来看,并不爆。虽然有几个乐队增了不少粉,但相比同期播出的街舞、青春女子选秀节目来看,热度确实被甩了好几条街。本来同个时段的女子选秀节目播出前,我还是抱著希望的,但事实就是朝我泼了一罐yibao矿泉水。

这是首播当晚的综艺热度(仅爱奇艺平台),供参考。

这是最近一期的综艺热度(仅爱奇艺平台):

不过,这当然是让大多数乐队看到希望的节目。

从我喜欢的乐队来看吧。

刺猬,微博粉丝涨到了11W,相对于其他乐队或者自身增速已经不错了。

click#15,微博粉丝也涨到快9W了,这其实还不能说明什么。主要是他们在节目中也说过吧,之前巡演观众实在少得可怜,收入平均每月不到1K。最近他们开始参加乐夏后的首次巡演了,可以看下,巡演开票当日,绝大多数场次票都售罄了,北京和上海还加场了。以下图片可以看下成绩(二维码被我涂掉了)。

https://wap.showstart.com/event/90043?ssfrom=yp-zyb (二维码自动识别)

还有很多乐队啊,大伙喊著「快点巡演吧!」。


现在大众音乐审美是什么?是已经大众化的民谣和说唱。记得我刚开始看《乐队的夏天》的时候,我问我室友们,你们知道反光镜嘛?他们说啥东西。然后我想了想,问了句,那痛仰呐?他们仍然不知道。心凉了一半。

我想《乐队的夏天》可能会在这个夏天会爆个一阵子,因为我亲眼看到,我周边的朋友在看了这个节目后,开始疯狂了解乐队。然后我自己在学校也有乐队,他们就开始问我乐队什么,也开始了解音乐风格。

我想,这个夏天的《乐队的夏天》,他们的目的并不是想让这些乐队一下爆火,而是想让大众知道,有这么一群人存在,有这么一些有态度的歌存在。


爆,有点难。但懂的人自然懂。

乐队的夏天让我这个夏天充满了感动!很羡慕他们这么有勇气选择他们真正热爱的事情一直在努力,在这个世俗的世界他们没有改变自己的初心,没有改变他们的价值观,我觉得他们活出了自己!真的被他们感动到,很爱这群可爱的哥哥姐姐!他们活得如此真实潇洒,很棒!

看看现在圈里那些才不配位的男团女团,唱著鸡你太美的流量。再看看这些乐队的生存现状。想想都觉得可笑。庆幸他们被生活劈头盖脸持续暴击,却还能又丧又倔强。音乐真的是个神奇的东西,给人太多力量。

大多数乐队他们工作是主业,乐队是副业,每个人都不敢断缴社保。问到为什么没有解散,彭磊说没有解散的必要,根本没有演出,演出也就是无名高地,一年一两次,票房好点一次200块。无名高地到鸟巢五月天用了十年,五月天无疑是幸运的。

人一定要有信仰,才能支撑著走下去。

这个节目也认识很多好的乐队,听到了棒呆的歌曲。玩乐队的人都超酷的。之前只是认识新裤子、旺福、鹿先森。看完乐队的夏天之后爱上了旅行团乐队,主唱孔一蝉声音好温柔,韦伟也好有才华。

click#15也是爱了爱了。

新裤子、旅行团、刺猬真的是让我哭了一次又一次。

有机会一定要听一次live。

希望马东东可以给后期加鸡腿,乐理知识普及的真棒,免费上了很多音乐鉴赏课。

最近刚断断续续看完阿雅的奇遇人生。看到好的节目真的像报了仇似的痛快,乐队的夏天亦是。

第八期看了3遍?,看一次哭一次。

月亮是你抬起头做的梦,六便士是你弯下腰的现实。

这个节目挺燥的,这个夏天挺热的,赚足了我的眼泪


爆不爆的不好说,但这样的节目做出来是有一定意义的。

aqy的模式虽然存在些不足,也略显套路,但这样的节目是符合现在环境的,毕竟大部分人(就是基本爱听流行,普罗大众)接触自己以前不知道的音乐类型,基本通过一个综艺可能就知道了,至少混个耳熟。

这个节目做出来,必然会被骂会被不满意,说做的不行,一点都不摇滚啥的(就跟之前嘻哈一样)

可如果连这种综艺都没有,就更难有更多人会知道,然后感兴趣,甚至是会喜欢上并且愿意去了解了。

最新一期我觉得最后张亚东说得挺好的,还是得有一个明星出来,得是真正的明星,Rock star!


如果爆的定义是指出圈大火,短时间不太可能,但乐队的地位收入应该会好点,这节目如果是上星卫视播出,那么效果会好的多。

这节目的意义在于给了中国摇滚乐队一个新的平台,一个可以面向大众,面向主流的机会,让更多人看到,知道还有这样的音乐选择,至于摇滚的崛起,我觉得那是迟早的事情,虽然不是马上,但也不会太远!


我个人觉得这节目的意义绝不在于爆不爆,也不在于这几支乐队的翻红,而是在娱乐至上的社会,又让年轻人看到另一种,就像大张伟说的一样,酷的方式,而这就是最大的意义,就像嘻哈一样,年轻人可以爱上并且自己投身于其中,这样对于行业的发展来说才是最好的。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不同种类的乐队出现。


就喜欢乐队的人自己狂欢一下就好了,然后吸一些稍微稳定的粉丝就成。

真的爆了,就摇滚圈那些陈年旧事,放到互联网的放大镜里,键盘侠可以把这个节目都喷弊


爆不爆没关系了已经,能学到反拍,就觉得很值了。就喜欢这些有技术性的东西哈哈。把被语数外老师占的音乐乐理课补回来的感觉。满满幸福感!


可能在摇滚乐迷里面会爆一阵子,但是不可能爆的…


可能性非常大,非常喜欢面孔,辉哥嗓子真的绝了


根据中国说唱和电音的崛起可以看出现在中国大众更需要的是真实,解放天性的音乐,而摇滚乐本质是积极的,乐队的夏天站出来做了一个先锋,能带动摇滚乐发展,不会爆,但能提升大众对摇滚乐,乐队文化的认知,让更多人了解这种文化。


就当前的大众的音乐审美和接受度,我认为短期内只能在乐迷范围内爆,大众音乐审美的提升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