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臺灣

請問一下已經在支教或者支教完的感受? 購買該鹽選專欄查看完整 10 篇內容

臅r候,

學校來了幾名穿著時髦的哥哥姐姐,

班主任帶了其中一個,

來到我們班上,

他叫郭老師,我們的支教老師。

當時,不知道什麼是支教,

但第一感覺,他好親切,

跟我們老師完全不同的,他特別愛笑,

一笑整個教室都亮堂起來了。

郭老師多才多藝,

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他給全班同學畫一張畫,隨便什麼題材都可以,

而我把文具盒上的一張貼圖給他,

是「鐵杵磨成針」的故事,

刷刷幾筆,惟妙惟肖,

那是我最崇拜他的時刻。

但臨近一個月,

他很傷感地對我們說,他要走了。

全班人都陷入了沉默,

還有不少同學當場就哭了,

他是我們見過最好的老師,

他溫文爾雅,

又多才多藝,

比起我們現在的那些老師,

簡直天上地下。

臨別時,他彈奏了一曲傷感的歌,

整個氛圍更加凝噎。

但萬萬沒想到,

三個月後,他又回到了學校,

那時班主任正在上課,

隨口說了那麼一句,郭老師回來了。

全班人楞了幾秒,

突然,一聲喊,

所有人都奔出教室,

恰好,

郭老師從教室外的走廊經過,

他就像一塊巨大的磁鐵,

我們如同鐵屑,

緊緊地抱在了一起,

那時,誰也沒注意到,

他並沒有笑,

我想,他可能是累了。

第二天,

又有很多同學自發去宿舍樓去看他,

那是我們第一次看到他生氣,

他惡狠狠地指著趴在窗戶的同學,

臉上滿是嫌棄的表情,

那種表情,

只有在其他老師臉上才會看到。

我們訕訕地走了,

不知道誰說了一句,

郭老師怎麼變了?

郭老師不教我們班,

但偶爾在學校也會碰到,

表情冷若冰霜,

劃著不可逾越的距離,

我們心目中,那段美好的日子,他還記得嗎?

難道以前都是裝的?

時隔很久很久,

聽同學說,

郭老師本來可以分配到更好的學校,

我們學校他根本不想來,

但凡有點關係,

誰會來我們這個窮地方?

那段美好的記憶,

也隨之消散了,

即使我的學生生涯,

只有那麼一段,

是無比的陽光。

大學畢業時,

朋友中有師範專業的,

可以找到實習單位的就去實習,

找不到的,學校會幫助聯繫支教點,

但前提是,表現要好,

支教算入考評。

臨行前,我對他說了一句,正常點,別煽情,

他知道我說什麼,只是哈哈一笑。

他去的是,

海南一個非常偏僻的村落,

他給我發了幾張相片,

對比我們之前的窮,有過之無不及,

他第一眼也震驚,

外面的飛速發展,與這裡毫無關係,

那是一種無法言表的窮,

而每個孩子的眼睛,

卻無比清澈,

誰看了都會心疼,

我想,

小時候的我們,

也是這樣吧?

即便如此,

我還是叮囑了一句,

別傷他們,

走個過場而已。

良久,

朋友回了個信息,

是真心疼,

雖然知道改變不了什麼。

支教的那所學校,

缺水,天氣又悶熱,

學校的老師包括校長,

發動全村人,

給朋友他們送來每天的必需用水,

每家少喝一口,

就能給老師洗把臉,

這是校長的原話。

在他們心目中,

這幫來自城裡的老師,

一定有更新鮮的見聞,

更廣博的知識,

更科學的教育方法,

一定會帶他們走出貧窮,

校長看著他們時,

好幾次欲言又止,沒人知道他想說什麼,也沒人追問。

走走過場,

時間很快就過了。

朋友也順利拿到了一個優等考評,

他也做到了,

臨別的時候,不煽情,

他忍住不回頭,他心裡清楚,自己再也不會回來,

這只是一個過場,

他不想當第二個郭老師。

朋友對我說,

那所學校,不再接收支教老師了,

那也是校長的原話,

在他們臨行的最後一刻,

沒人願意留下來,

孩子們會傷心。


去年八月我去陝西的一個村子裡支教了將近20天。感觸太多了。今天無意間看到支教羣裏的消息,讓我又懷念起了那段雖然苦但卻處處充滿溫暖的經歷。

先說說支教環境吧。

1.住宿問題

一開始計劃的是26個女生睡一間有空調的辦公室,但是當26個人一起收拾東西的時候發現空調真的不過是一個擺設,只好分出來一部分人去另外一個教室。沒有去之前我一直以為我們沒有牀睡,還自己帶了一個摺疊牀,來了之後發現可以睡桌子,除了有點硬其實也還好。不過很慘的是經常睡到後半夜突然暴雨空調會斷電。於是我會經常從五點多被熱醒後就一直清醒。

2.喫飯問題

每天都會有做飯小分隊,不過只有蔬菜和米飯麵條,沒有我最愛喫的肉肉~廚房的衛生問題確實不容樂觀,輪到我做飯的時候真正的見識到了什麼叫「三無產品生產地」。蒼蠅到處飛,兩個蒼蠅粘板上全部粘滿,真的很難保證蒼蠅不在食物上爬。天氣熱,冰箱小放不下那麼多食材,很多東西不及時喫就會變質。所以我終於明白為什麼我們隊伍裏有那麼多腹瀉的小夥伴了,有一個小夥伴直接急性腸胃炎發作被家長接回去了。

3.洗漱問題

不能洗澡……最慘的是連潑盆的地方也沒有。熱水只有晚上供應,對於每天都要洗頭髮的我來說也是有點慘。後來慢慢的適應了每天早上用涼水洗頭,天氣熱其實也還好,水也不會太冷。晚上洗漱比較慘,因為蚊子很多,而我又比較招蚊子,所以每次洗漱完腿上都會有好幾個包?_?

環境確實惡劣,但是支教的這段時間收穫也是滿滿的,對農村的教育問題有了很多思考。

我主要是教六年級的英語。在支教開始前,我就決定不給小朋友們灌輸太多的課本知識,因為我知道樹立觀念要比掌握知識更為重要。所以在上課前的團建活動中我就強調了「夢想」的重要性,並把這一觀念滲透在平時的每一節課堂中。

讓我欣慰的是,在我離開前的那個下午,有個小女孩拉著我的手跟我說「老師我也想跟你一樣去北京讀書,老師你等我我要去北京找你!」我聽到後真的特別感動也特別驚訝,感動的是自己給他們埋下的」夢想『』的種子發芽了,驚訝的是在他們那裡,20歲就應該結婚生子了,做出這樣的決定該需要多大的勇氣呢?不禁感嘆,那些心懷夢想的山區小朋友因為條件限制有多少能真正的走出去,又有多少最後還是跟現實妥協了呢?

學校的基礎設施真的是出乎意料的好。桌子凳子都是嶄新的,每個教室都配有空調,黑板中間鑲嵌著高端的多媒體設備,這樣的硬體條件甚至要比很多高校的還要齊全。正是這樣近乎完美的硬體設施跟教師素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我上英語課的時候,小朋友們竟然告訴我他們老師沒有給他們聽過英語書上的聽力部分。我好奇的問,那你們一般都是怎麼上英語課的呢,他們說老師一般就把課本念一遍然後翻譯一遍。我真的驚呆了,那要這麼好的多媒體設備是用來裝飾的嗎?

我曾經以為很多學生英語差是因為沒有條件去學習,支教後才知道原來是有更深層次的利益因素在作祟。我們去家訪的時候跟家長談到了英語聽力這一問題,有家長就跟志願者反應說有些老師一個月工資4000塊,他們就花1000塊去僱個水平一般的老師替他們上課,這樣他們就可以有時間和精力去鎮上辦補課班了。我聽完都驚呆了!還可以這樣???真是白白浪費了學校這麼好的教育資源呀!

再加上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兒童,回到家後缺少相應的引導,把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手機遊戲上,這跟我們那時的童年確實有點不一樣,畢竟我上初中才有的小靈通。所以我真的希望他們能夠減少遊戲時間,多一點嬉戲打鬧,多去接觸自然回歸自然,永遠保持童心。

突然就覺得逐漸縮小的貧富差距不過停留在物質層面,精神上貧富差距的鴻溝又如何跨越呢?我們志願者在這短暫的十幾天裏又能帶給他們怎樣的改變呢?

這些問題確實現實了點也尖銳了點,但是拋開這些問題我們的支教生活還是很愉快的。我教過的每一個小朋友都特別可愛,也很聽話,自從我推薦他們背單詞就一天也沒有落下地按時打卡,上課都很積極地參與並且認真地完成作業,真的超級喜歡他們。也真的很抱歉沒能跟小朋友們好好說聲再見。

每一個志願者也都超級優秀,除了來自各大名校,浙大同濟師大交大貿大等,個個都身懷絕技,領隊也特別負責任,帶領我們一起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攻克一道又一道難關,離別的時候也是各種不捨,哭的稀里嘩啦,我想這短短的兩個禮拜應該是人生中最珍貴的一段回憶吧。

「用真心換真心,用付出換回報。」願那些孩子一切都好。


我是一名支教國際志願者,我和朋友一起教緬甸貧困山區的小朋友讀書識字。後來,我的朋友死在了那邊,我踏上了尋找他死亡真相的路途……


以下為真實事件。

我在金三角做志願教師,劉勝軍跟我一樣,也是志願者,他在一家環境更艱苦的學校。半個月前,縣裡接到學校所在鄉的報告,說劉勝軍突然失蹤了。


當我找到劉勝軍時,他整個人被燒得面目全非,身體的一部分已經碳化。在他身下是一隻即將燃盡的輪胎,他的兩隻胳膊彎曲著伸向空中。


劉勝軍原本是拉卜小學的老師。這所學校只有他一個人任教。半個月前,縣裡接到學校所在鄉的報告,說劉勝軍突然失蹤了,已有多日不見。


於是縣裡臨時抽調我去拉卜小學。相關負責人告訴我,一是不能中斷教學工作,二是儘可能瞭解劉勝軍失蹤的原因。


劉勝軍跟我一樣,也是志願者,他是遼寧人,兩年前來到緬北。他畢業後本來在一家監理公司上班,收入不錯,因為跟談了幾年戀愛的女友分手,辭職去了青海散心,後來又騎行去西藏亂逛。他說來緬北當志願者,是因為這裡與世界隔離,羣山及森林中的半原始社會吸引了他,他渴望躲進這種安寧的自然環境中。


說到拉卜小學,這裡曾因沒有老師停學了兩年,而劉勝軍的到來,讓這裡重新開學。我回到學校,繞教室轉了一圈,又走進宿舍尋找線索。


所謂宿舍,其實就是教室邊上的一間木屋,我來之後把劉勝軍的私人物品歸納在兩個編織袋裡,還有一個紙箱放著他的筆和本子。


當我翻開一個黑塑料皮筆記本,前幾頁記了些佤語、拉祜語和緬語的日常用語。後幾頁用鉛筆寫著幾十個日期及一些數字,數字似乎表示重量和金額。


我以為這是劉勝軍的日常購物賬單,但細看又不像,金額都在幾百幾千,還有上萬的。在這個偏僻的地方,即使是蓋個房子,也不過幾千塊錢。


緊接著,我在一個備課本中發現一張照片:照片的背景是賭場,身穿 T 恤牛仔褲的劉勝軍,手搭在一個姑娘的肩上;姑娘面露笑容,化了濃妝,穿著一件緊身連衣裙,領口很低,露出一片讓人多想的地方。


在照片的背面,有一個嬌艷的紅色脣印。


這張即時照讓我有些詫異,每次見到劉勝軍時,他都是不修邊幅、衣著凌亂,神情語氣都是「過一天算一天」的人。那種語氣,像是一個隨時找死的人。


照片裏的他,笑的很開心,是我沒見過的。我直覺他在賭場的經歷應該很重要。


我反覆看著照片,確定它不是在國內照的,國內沒有這種公開及規模的賭場。如果是在澳門或香港,拍的也不像。照片很新,拍照時間不超過半年。


我重又把兩個編織袋翻了一遍,一個裝衣服的塑料袋掉了出來,之前我只是用手摸了下,見是衣物就扔到了一邊。我把塑料袋裡的衣服拿出來,正是照片中劉勝軍穿的 T 恤和牛仔褲。衣服顯然是洗過的,還有乾淨衣物的清新味兒。


這至少證明,衣物他是為了去某種場所或見什麼人特意準備的。


我猜劉勝軍在暑假去過賭場。在離這裡約六十公里的地方是礦山,那裡有數十家公司,還有十幾萬幹活的人,賭場、妓院、酒店遍地都是。


可這與劉勝軍的死或失蹤有什麼關係呢,即使他去了賭場,遇到一個女性,拍了張照片,也並不奇怪。任何一個男人都可能隨意拍這樣一張照片。


這天下課後,我在教室裏和學生們閑聊。拉卜小學只有一間破爛教室,四十個學生分三個年級,同時在一間教室上課。這是所謂的複式教學。


學生小的六七歲,大的已經十八九歲了。實際上,父母和學生都不知道年齡,他們沒有年月日概念,沒有出生證明,因而誰也不知道誰是哪年哪月出生的。


我根據學生的外貌判斷年齡,做名冊登記。男生喉節突出、有了鬍鬚,就把他們定在十五歲以上;女生有了副性特徵,我就把她們定在十三歲以上。事實上,這些十五六歲的女孩,很多馬上就要結婚生孩子。


我在另一個山區學校當老師時,一天正上課,一個家長突然闖入教室,拉著一個二年級的女生說要去訂親,把我著實嚇了一跳。


和學生閑聊中,我慢慢將話題引到劉勝軍,一個男生指著一個副性特徵突出的女生說:「她是劉老師的女人!」


中國到緬北的志願者中不乏找當地姑娘結婚的,也有千方百計把姑娘帶回中國的。但猛然聽到一個學生是劉勝軍的女人,我還是大喫一驚。


被指為「劉勝軍的女人」的女生叫艾嘎,皮膚黝黑,眼睛很大,黑白分明的眼晴很單純,有點像某種還算溫和的野獸。只是她身上穿的有些臟並鬆垮的汗衫裡邊,誇張地戴著一件乳罩。


艾嘎的父親是村長,我見過,是個戴軍帽穿拖鞋的黑瘦男人。


我驚訝地看著艾嘎,她是我歸類於十三歲以上的女生。艾嘎有些生氣地說,劉老師不好,把她扔下跑了。


我極度不解,按照艾嘎的說法,劉勝軍不僅與她關係密切,而且還將這份關係公開了。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鹽選專欄查看完整 10 篇內容

鹽選專欄

哭泣金三角:走私、孤兒與癮君子

黑葉 等 常駐金三角,詳細身份信息不宜透露,現為志願支教老師。

¥19.90 會員免費


我們彙集了30多個支教青年的回答~請看這裡!

支教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也許荒涼,也許貧瘠,但是那裡也有羣山回唱和漫天繁星,有歡笑和淚水,有發自心底、因感動泛起的層層漣漪。

大琪

最近我總是會想起六年前的那個暑假,我們一起躺在操場看銀河,一起喫燭光晚餐,一起半夜備課開會,一起看看日出看夕陽,一起哭,一起笑……都是我這一輩子不能忘記的回憶。我愛著那些人,那段生活,那段經歷。 偶爾也會在朋友圈和qq空間看到孩子們的動態,看到他們過上了自己的生活,很欣慰。讀書並不是一定要上985或211,而是讓他們找到自己最合適的生活方式,做一個溫暖的人,足矣。

發條橙

前年夏天,在董上的夏令營最美的記憶,是在唯一有網可以備課的馬路邊備課到半夜,抬頭看見漫天的星辰,從來沒見過那麼多,然後低頭,看到山下飄上來的一兩隻螢火蟲。還有種滿玉米的柴扉小院,漂亮的苗族服裝和苗修。

去年,在張村的夏令營,最美的記憶是晚上燒透的晚霞,聊天到半夜時偶遇劃破天際的紫色閃電,最後一晚在操場上睡覺時看到的藍色星斗。夏令營有很多很多美好的事情,和孩子,和隊友,和自己。一羣人搶菜搶飯的炎熱夏天,和孩子鬥智鬥勇沒大沒小的夏天,真的很不一樣。

我覺得鄉村是人的精神家園,所有的鄉土情懷,《白鹿原》裏的,《邊城》裏的,我讀到過那麼多次,感謝夏令營,終於讓我遇到。

David.

人生很長,世界很大,青春很短,邂逅很多。今年不能參加了,但是誠心推薦。賈平凹曾說,「人的一生,苦也罷,樂也罷,得也罷,失也罷,更要緊的是心中的一泓清泉裏不能沒有月輝」。一起來做公益,是最美好的事情,歡聲笑語,交流探討,生長時刻,談心擁抱,這樣一份成長,是多少個實習也得不到的。在我的青春歲月裏,有這樣一段難忘的記憶,真幸運。

霜降

2009年寒假搭乘西部陽光列車和六個小夥伴來到甘肅武威支教,二十天很短,覺得並沒有給小朋友帶去很多東西,回來後自己也一直做反思,直到一個月前隊友收到當初一個小同學發來的信息:

「雖然我所在的大學只是一個普通二本,但是現在我對此很滿意,因為之前的求學路上我都不曾懈怠,雖然老師教給我的知識沒有多少,但是您們的到來給我的世界打開了一扇新的窗口,我覺得我腳步不應該止於這個地方,於是纔有瞭如今的我。

我們付出可能很微小,但是隻要能給一個孩子帶來認知的改變,都是一種強大的力量!

Shepherd

最想念 最深刻 最喜歡 最感動 最快樂 最捨不得 最最最美好的夏天

小羅

那時候,在江西,我喜歡每天抬頭看天空,看日升日落,雲捲雲舒,我更喜歡觀察孩子們的日常,看他們晨讀、玩遊戲、看繪本、跳繩、打球……有時候是一位旁觀者,但更多時候是參與者,和他們一起做各種各樣的活動,彷彿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時光。

聽說夏天會下雨

突然眼前浮現出84畝地,還有那突然而來的大雪!一羣有夢想的人踩著冰雪,和一羣夢想一致的人在一起,心裡是如此的暖和!過去的一幕幕浮現在眼前!那麼多的人一起思考,一起頭腦風暴!已經過去了6個年頭了,我真的成了一名紮根農村的人民教師,始終懷揣著自己當初的夢想!

奧特琚

整個大學最有意義的事都是EV相關。 認識了一些重要的人,經歷了一些重要的事。昨日種種 ,皆成今我。 我親愛的支教隊友們,願我們都能擁有更好的人生。

Cherry

永遠不會忘記那年十個有著同樣夢想的我們一起走進了甘肅永登,炎炎夏日進山去。記得我們走的時候正好是立秋,大家開玩笑說,我們把一整個夏天都拋灑在了這片熱土上,有過汗水,淚水,更多的是成長,和孩子們一起成長,一起逐夢,成為你想成為的那個樣子,我很慶幸,我選擇了這條路,成為我今後旅途中戰勝困難的力量,很感謝EV,很感謝我的夥伴們,我愛你們。

張楊:)

2010年 暑假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美好的回憶一生難忘!

懶蟲

我是2012年暑假去的甘肅會寧支教的,在那裡我還度過了我20歲的生日。記得去家訪,和一大羣孩子在山間唱長亭外,整個大山都回蕩著我們的歌聲。還記得我教他們收集標本,還記得教他們用一次性紙杯做電話,還記得我們辦的運動會,還記得最後的文藝演出,我還教他們表演小品《晏子使楚》,還記得我們的淚水和歡笑。謝謝EV,謝謝星火支教團隊,謝謝那個時候願意付出公益的自己。希望每一個願意參加公益的人,常懷公益之心,常做公益之事,這個世界因為你我會變得更好。

φ

只有當你真正去到鄉村,跳出自己原本熟識的圈子,體驗一種生命最初的爛漫生活,與孩子們互助滋養生長。你就會驚奇的發現:嗯,生活的本質就應該是這個樣子。你不再害怕,不再焦慮,不再患得患失。

妞妞妞-

以益微青年志願者的身份在隴南度過了人生中最難忘的一段時光。那些充滿孩子們笑聲與嬉鬧聲的風,久久地縈繞在我心頭。去用一段時光,成就一生難忘,鐫刻美好回憶。

我是2017年西部陽光V行動的志願者,有幸在五一假期參加了EV的課程組長培訓,真的是受益匪淺,7月正式出營,在陝北榆林佳縣遇到了獨一無二的他們,有過辛苦和汗水,但更多的應該是歡樂和記憶,遇到他們會是我一直的美好記憶,真心對待,用心去做,誰都不會辜負誰。2018,EV做得更好!

一切盡釋然

益微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家庭,讓人溫暖,又讓人感動;讓人銘記,捨不得忘記,讓人懷念,久久不能忘卻的懷念。

益微是一個充滿榜樣的家庭,柚子哥的使命擔當,廣義哥的不忘初心,曉雯姐的親切溫暖,強子哥的穩重自信,都曾激勵著我。

作為一名西部陽光行動志願者,時不時在懷念那段美好的青春,至今還與一些夥伴保持著友誼的小船。2014年益微年會,我明白了什麼是大學生的使命擔當。做自己的主人,做他人的夥伴,這就是夢的青春、西部陽光行動的精神、公益的力量。不是你做了多少,而是你影響身邊的人為公益行動了多少。

如果說用生命影響生命,那麼我人生的第二精神就是西部陽光行動給的。三年多時間過去了,我一直關注著益微的成長,因為我一直視益微為我的榜樣。

2017年創辦了自己的機構,開始了我人生的第一個青年夢想。如果沒有西部陽光行動,或許我至今都找不到奮鬥的榜樣,謝謝西部陽光行動讓我與公益結緣 。噢噢,對了,我叫楊沖,大家可以叫我沖沖或者沖哥,如果有緣,我們定會不期而遇!

一顆陳年老糖

如果不是真正去體驗一次夏令營,我可能都不知道它會在我以後的生活和記憶中意味著什麼!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懂得,那不長不短的15天時間裡一個人究竟能改變了多少。我們在用自己去證明這件事我們可以做到,我也一直相信在這條道路你從來都不會孤單!

深山的鹿

曾經,支教是我的夢想之一,2015年夏天我實現了它。後來我沒想到,它會影響我未來的方向。做學術或者職業選擇都很大程度的受了它的影響,我想像不出如果沒有那一次支教,我現在的生活會是什麼樣的。英雄主義者多數會有一些熱血和理想主義,我慶幸我把這些都揉進了生活。

醬魚鱗

2016年的那個夏天,我們十二小隻帶著所有的愛從南京出發到甘肅慶陽。甘肅慶陽陳戶小學,這個名字到現在只要提一提心裡都要顫一顫。二十多天的時間只是我人生中千分之一的時間,卻是讓我想要努力記住一輩子的事情,可是時間,可怕的時間,總是讓這些在無形之中隨著時間慢慢流逝,讓人從熟悉到可怕的忘記。

那些日子,每天我們從宿舍到教室走過無數次的路,每天早讀前總要點到的名字,每天陪在我們身邊的阿黃,每天採購伙食的商店……早就已經模糊不清。全都被封存在2016年的那個夏天。

pringpruna

可能是時間的篩選,或許是我的經歷有限,2011年的那個夏天,貴州黔東南區錦屏縣大同鄉的一個月的日子成了我記憶海洋裏難忘的回憶。清晨的山霧煙嵐縈繞的侗族村莊依舊出現在我的夢裡,侗族大歌仍迴響在我的耳旁。小夥伴們各奔東西,偶爾也會聯繫。無論我們深處何處,我相信一起在屋頂浩渺銀河的那些日子總能讓我們在一起,或許這就是永遠。守望公益,銘記山泉,我們一起慢慢變老。

龍十六。

作為2017年的老志願者,再次看到招募貼時,內心無比激動。突然回想起一年以前看到招募貼時那個毫不猶豫且勇敢的自己。和益微相伴一年,讓我明白原來支教可以這麼玩,原來當你勇敢的踏出第一步的之後,剩下的都可以不被稱作為困難。這一年的志願體驗之後,每當提起這段經歷,我都可以自豪的侃侃而談。

善小爬

我以為我一輩子都不會碰教師這個職業,曾經她是我未來選擇的禁區,但是我卻接觸了支教,跟老師沒關係,只是單純的喜歡孩子,是因為他們擁有我們正在失去的乾淨和純真嗎?或許吧。連續兩年的相約,對不起,今年的我可能要失約了,但是沒關係,我在好好努力,等待和你的第三次重逢,這一次我們會相處一年兩年或者更久。

我帶給孩子們歡樂,孩子們帶給我澄澈的心。

賈惟3.0

9年過去了,2009年的那個夏天,在那個偏遠的小山村,曬得黑黑的,彷彿那時的陽光努力想照進我的心,萌發一粒種子……從學習生涯到步入工作,好像走遠了,但好像總有一天要回去,是因為,希望陽光能夠普照大地……

胡瑛

我參加過2008年春節的西部陽光寒假支教活動,西部陽光從此就成了記憶中抹不去的回憶,我的團隊夥伴至今仍有聯繫,春節在老鄉家的那碗臊子面仍是世界上最好喫的美味,人的一生都應該有這麼一段經歷提醒自己不要太安逸,都應該有這麼一次看世界的方式。

舊城

第一次看到柚子的宣傳視頻,後來覺得這個胖子說的很靠譜的樣子,除了不想像他那麼胖,其他的感覺真好。最後我成為了一名EV的志願者,成為了千千萬萬支教人的一份子,最後我覺得生命裏的高光,被這段經歷再次升華了起來。

觸碰純風景

我是2015年的志願者,去了貴州凱裏,有美妙的風景,美好的人,和最美好的我。一段不可忘懷的記憶,並且一直激勵我前行。成長路上很重要的一步。

撒哈拉的下雨天

謝謝益微青年讓我的支教經歷這麼專業和有趣。一直有一個支教的心願,但是沒有遇到EV以前,可能我的支教就是黑板和粉筆,能夠帶給孩子們的或許也只是一些簡單的知識。是EV的鄉村夏令營讓這變得不一樣和更有意義,感謝EV的用心!這是西部陽光V行動的第一個15年,一定還會有下一個下下個15年。我會一直期待。

心雅

距離第一次夏令營還不到一年的時間,總是能想起那炫酷的夏令營,14位在21天裏「相依為命」的小夥伴,還有那90個可愛的孩子們…希望我在畢業的那一年,我的學校還能有一支與EV合作的夏令營隊伍,讓我再與EV結緣,還可以遇見更多有趣的靈魂,遇見那羣純真的孩子~ 2018西部陽光V行動的志願者們,加油!願大家都能把最好的自己帶給孩子!

Lisa

2015年我很幸運自己成為了西部陽光V行動的一名志願者,在2015年暑假去甘肅會寧童灣小學支教的那段時光是我最難忘,記憶最深刻的,曾經在夢中我無數次回到了那個令我牽掛的地方,無數次與那羣童灣小學的孩子們重逢,感受著重逢時的喜悅,可是夢醒了,我懷中的孩子們不見了…

孩子們有時給我發消息,總是很想讓他們都快樂成長,好好學習,我想總有那麼一天我們會重逢的,希望自己能給孩子們帶去正能量,希望他們都前程似錦。一直以來都很感恩有益微青年兄弟姐妹們的鼓勵與支持,如果沒有你們的經驗分享,沒有你們的不斷鼓勵,我們不會學到這麼多關於夏令營的東西,如果有機會我還想和益微青年的你們重逢,再做西部陽光V行動的志願者!

遷徙

第一次正式做鄉村夏令營就是通過EV西部陽光的平臺。也因如此看到了原來人和人之間可以在不算很長的時間當中建立起如此長久且純潔的連接。在和孩子們相處的過程當中也越來越明白自己想要什麼想要幹什麼。只要有機會也會努力地在志願的道路上多走一點幹一點。15週年 keep on going !

雙銀Shawn

西部陽光V行動,讓我重新走到鄉村,重新認識中國,也重新認識了自己。現在,我願意把鄉村教育作為人生非常重要的一個事業堅持下去。

晨雪

走了這麼遠,我們去尋找一盞燈。和西部陽光V行動結緣的第四年,從隊員、隊長到工作人員,視角在變,但那份熱情和理想,沒變。

強子

見證EV誕生,和EV一起工作4年,每年都有變化,不變的是西部陽光V行動的鑽研和堅持。我們相信,只有服務好青年,纔有青年為兒童創造的美好體驗,鄉村夏令營是個橋樑,橋樑的兩頭,是志願者和鄉村兒童的聯結和相互成就。在這個追求快與刺激的時代,邀請你一起來體驗生長的慢與綿長。

EV柚子(劉斌)

我曾假裝,這一切和我無關。十二年前,讀大二的劉斌參與西部陽光V行動,在四川大羅舉辦了「陽光成長夏令營」,開始意識到自己無法再假裝,而是要和一些不公宣戰。十年前,剛畢業的我相信「一切都與我有關」,我負責西部陽光V行動,成為「柚子」,這一路當然放棄了很多,也同樣收穫了很多。

六年前,創辦益微青年(EV),我影響了很多人,也看到了很多積極改變,不止在孩子,更在於青年。所以,我邀請你邁出第一步,和我一起走一段。 我不能許你更多,但你自會別樣生長。


中國青年志願者扶貧接力計劃研究生支教團志願者,在服務地支教一年,目前正在支教當中,還剩下一學期的支教生活,說一說自己的感想吧。

1、生活方面

去年7月來到服務地,從大學所在的繁華都市,到這麼一個偏僻小縣城,還是適應了很久。

在住上,學校提供的宿舍住宿條件還行,3、4人一間。但是最不適應的是沒有熱水,洗澡得靠自己拿熱得快和塑料桶燒,然後自己去衛生間往身上淋,冬天室外大雪紛飛,室內也很冷,很長一段時間不敢洗澡,自己都快要受不了自己頭髮亂糟糟的樣子了。不過總算春天來了,後邊的日子應該好很多。

喫上邊,平時喫教師食堂,這個沒啥說的,也還算是不錯。到了週末或者放假就自己解決一下,不過當地沒有什麼好喫的餐館,週末也沒有什麼好的娛樂活動(什麼電影院、奶茶店就別想了),週末就自己睡一覺休息休息,自己做點飯喫,兩天也就過去了。

這邊屬於高海拔地區,以前在學校的時候,幾乎沒怎麼生過病,更別說發燒了,到了這邊可能因為氣候問題(也有可能是當地衛生條件)半年就發燒了3次了吧,還好自己喫點葯也就解決了,不是什麼大問題。這邊醫療條件太弱,去過一次醫院,醫生直接照著一份藥房藥品庫存清單,看有什麼葯給你開什麼葯,也不檢查,後邊不怎麼敢去了。

生活購物上邊,這邊物價很貴,一般都捨不得在當地買,所以只要不急需都是在京東上網購。這邊快遞就主要是郵政,京東會轉發給郵政送到,相對方便。當地快遞也不送貨,到了打電話去自己取。

2、工作方面

我到了這邊以後承擔了3個班的初中化學教學,還當了一個班班主任。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當地學生基礎的薄弱,語數外物化生期末成績平均分也就50分左右,這還算是好班好成績了,很多學生初中學了多元方程,結果連小學的一元方程都不會解……

所以日常教學相當困難,一邊講初中知識,一邊還要補前邊欠缺的知識。我來之前也沒有當老師的經驗,最開始頭疼得不行。

不過我教的是化學,當地實驗器材還是很齊全的,所以就經常給學生做做實驗,很多化學實驗現象很神奇很好看,以這種方式慢慢提起學生的興趣(經常有老師臨時開會有節課來不了,問學生想上什麼,學生都說上化學,然後我成了代課小王子 )。

這學期結束了,剛拿到期末成績,這學期我帶的3個班,不論是平均分、優生率、及格率都包攬了年級前三(雖然平均分都還是沒及格,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儘力而為了)。

另外當了班主任,我最注重的就是習慣養成,每天準時進教室早讀,準時離開教室睡覺(班上很多學生家在鄉下,住校居多),監督學生每天打掃寢室、教室,一學期下來,基本已經形成習慣了。不過自己得辛苦一點,早上天沒亮起牀喫飯守早讀,晚上十點查寢。

平時班會,除了班上的問題,還多給他們講講好的大學,放了放我母校的宣傳片,看看京東網易阿里華為的工作環境(這邊很多學生初中畢業就外出打工,很多人心中的聖地就是富士康,其實並不是看不起打工,只是想讓他們知道人生還有其他選擇)。還有半年我也將離開,希望這一年我能真正影響到某個學生,真的,哪怕一個。

最後憤青一下,說兩句題外話,這半年我認識了很多支教老師,很多人是因為情懷去支教,也有的人為了支教而去支教。但真的希望每個支教老師心中都還是有一份教育的情懷在裡邊,而不是為了以後在人前誇耀自己曾經去過多麼艱苦的地方,做過多麼有不凡的工作,表面上高尚崇高,背地裡卻是個滿心功利的偽君子,這樣的人不多,但確實有。

另外不要怕自己沒經驗,既然這個地方需要支教老師,說明這邊教學質量很可能已經不行了,甚至很多老師工作的重點和心思就沒放在教學上,拿出年輕人敢拼敢闖的勇氣來,多花功夫多鑽研,當初有人質疑我一個剛出校門的大學生到底行不行,這次期末考試成績出來讓很多老教師也無話可說了。我可以,大家也可以。

希望2020年剩下的支教生活一切順利,自己身體健康平平安安,也希望自己能夠幫助到學生們。

因為最後憤青了一下,先匿了吧,有些話被同事看到不太好,但確實是心裡話。


首先介紹我一下我自己,我從2008年到2009年,支教了一整個學年,支教的地點是在寧夏西吉,當了一個學期的班主任,帶了兩個班級的語文,期末考試帶出了年級第1名的平均分,同時整個學期包攬了年紀的最高分。

這叫對於自己個人而言,有很大的一個提升,首先它是一個刻骨銘心的人生經歷,這段經驗很寶貴。在支教的過程中,你適應了生活,融入了當地,同時,你可以查看本地的風土人情,學校裏的關係網和支教老師之間非常微妙的關係,通過這樣一個過程,可以使人快速的成長,更加了解中國這個人情的社會。

做支教老師其實也是老師,老師就是職業的一種。不要指望你的支教,會比其他的正常師範畢業的老師,講的課更精彩,能給學生帶來的更多帶來更大的改變,其實這是很難的,你能做到的就是安安穩穩的把教務處安排的工作任務給講完,在此基礎上,完成校長提出的,嗯,考試成績的一個要求,然後在儘可能的給學生進行方向性的引導,告訴他們在大神的外面還有更廣闊的世界,值得你去探索。

當支教老師挺好的,一個點就是比較新鮮,因為你可以面對學生,跟他們去接觸,說實話我的學生們真的非常非常的可愛,嗯,他們很,你不能說他們樸實,因為孩子們也有孩子們的江湖,他們有他們自己的花花心思,如果說你一味的認為他像媒體報道的內容分佈的話,那隻能說明你沒有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


恰巧看到這個問題,就把前不久老師讓交的支教總結放到這裡吧。 支教坐標:新疆喀什

——————————————————

有一種生活,沒有經歷過就不知道其中的艱辛;有一種艱辛,沒有體會過就不知道其中的快樂;有一種快樂,沒有擁有過就不知道其中的純粹。不知不覺,時光如白駒過隙,這段支教的日子,到此就告一段落了。來到新疆的這些日子裡,所有的糾結和不安、理想與抱負,都在生活的大熔爐裏淬鍊,讓我不斷成長。

來到巴仁鄉八一愛民學校之前,我未曾想到過,我真正地走上人生中的第一個講臺的樣子。在這裡的四個月不僅教會了同學們一些國語知識,我也在教他們的同時提高了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正如有句古語所言:「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我希望這些孩子們能夠早早的明白為什麼要用功學習,也希望他們能明白,年少時多受些讀書的苦,將來才能少受些生活的苦,而不是在處於被生活所迫的困境時再後悔曾經浪費的光陰。

我深刻感受到此次新疆之行,真的是一次意義非凡的修行。沒有支教,我不會知道炒菜加多少鹽,燒飯放多少水,不會知道老師是怎麼看待學生,也不會知道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需要怎樣的互相理解與支持,更不會深刻的領悟到集體意識的重要性。回首望去,我們和孩子們其實是一個相互學習相互成長的關係,但我想,或許我還沒能真正成為一個合格的老師。這是我二十年來做的最有意義的一件事也是最正確最勇敢的一個決定,這一百多天將永遠在我的生命中熠熠生輝!

支教並不只是支教本身,更是責任的表現,也是政策落實的有力表現。都說教育孩子是牽著蝸牛散步,讓他慢慢長大。想讓他們像蝴蝶一樣飛,就要耐心等待破繭。

人生總要有許多體驗,有時需要走出平常習慣的生活去看看另一個世界。支教的這段時光讓我看到了不一樣的世界。正如那句話所說:「讓人成長的,不是歲月,而是經歷!」

九月欣然來,一月載譽歸。只有真真正正的體驗過支教才知道支教究竟是怎樣的一個概念,這其中的意義究竟有多大。巴仁鄉八一愛民學校是我成長的第一個站牌,也希望我能在將來的道路上不斷奮鬥不斷前進,越走越遠。

我很感謝我的孩子們,永遠帶給我最燦爛的笑臉,讓我相信世間的純真;也很感謝援疆支教的歷練,讓我得以更精彩的成長。

願此去前程似錦,再相逢依然如故。


動機:

最初決定去支教,想法很簡單,只因朋友告訴我,支教很苦,所以我也想要試試,到底有多苦,我又能不能堅持下來,再之便是覺得只有正真經歷過,我纔能有底氣和他一起聊聊支教的瑣事,而不只是以旁觀者的角度,聽著他的故事,或唏噓或好奇,抱著這樣的心態,尋找支教團體,踏上了支教旅途。

而這個不成熟的想法,在一次次為了面試而努力的過程中,漸漸改變,開始有了自己明確的目的,不再只是當做一次生活體驗,走一次朋友走過的路,我更想在這次支教中,有所付出亦有所得。

至今還記得兩次面試時自己的表現,說不上太好但也不差,三次團建每一次都是全新的體驗,認識不同的人,這些都更堅定了我要去支教的想法。

準備

選擇的支教點是青海囊謙,每天的鍛煉是必不可少,跑步成為日常,每天打卡三公里,對我這種長年不運動的人來說,光是聽到三公里就覺得頭疼,但是為了提高身體素質,還是要每天堅持,最初跑跑停停,感覺三公里很漫長,跑的次數多了,後來也可以堅持下去,有時還可以跑四公里,五公里,而三公里的距離,也在的印象中一天天縮短。

除每天跑步以外,值得一提的還有紅景天,抗高反必備,每天泡了水喝,奇特的味道,始終沒找不到一個合適的詞描述。

大概是溫順表面下隱藏的一點叛逆,在所有的準備工作完成前,我和媽媽只在聊天時提了下支教的事兒,並沒有明確表示我要去支教,所以當我告訴媽媽我要去支教時,她的反對在我意料之中,但在和她的一次次商量還有我的堅持下,她還是同意了,臨去學校前,她告訴我的那句話,我還記憶猶新,她說「你自己選的路,再苦再累你都要堅持下去」,在這裡想說一句「謝謝媽媽」。

路途:

北京乘火車到青海,出站時下著雨,溫度很低,有之前的老志願者接站,在青旅體會到了藏族的些許神祕,門口的裝飾,門環上淡綠色銅銹,都透露著古老和聖神,似乎在訴說一個老故事,店裡的焚香,淡淡的清香若有若無,牆壁上的隨手刻寫的青春,和這裡的神祕相得益彰,這裡的初體驗似一陣風,吹起藏地的面紗,我得以窺見一個邊角。

最難熬的是從青海到囊謙的大巴,20個小時車程,最初看著車窗外的風景,夕陽西下,很是好看,偶爾看看手機上顯示不斷升高的海拔,興奮的心情也漸漸被高反和暈車取代,七月的天,夜裡裹著棉衣依舊凍得哆嗦,窗外也是漆黑一片,遠處天上的星星分外亮。

到達囊謙縣已經是第二天中午一點多了,支教學校的校長已經再等候,高海拔地區紫外線太強,他們磚紅色的臉上,有幾分超越年紀的滄桑,眼裡有因我們這些人的來到,而閃爍的光芒,手裡的哈達,潔白如天空漂浮的雲朵。

中午的飯食是氂牛肉的盛宴,還有當地特有的酸奶,以及在當地稱作「人蔘果」,後來知道是蕨麻的小喫食,喫完飯還是接著趕路。

上山路還算寬闊,三個多小時的車程,走走停停,草原上有成羣的氂牛悠閑喫草,偶爾抬頭看看遠方,目之所及皆為青山嫵媚,澄澈的天空鑲嵌著大朵大朵流雲,隨處可見五色的經幡隨風飄蕩。

到學校時已經是晚上近8點,太陽未落,天還明,老師帶著孩子們在草場跳舞,我們站在旁邊看,看的出 孩子們對我們這些陌生的面孔也充滿好奇。

學校建在山中平地,都是低矮平房,一面紅旗在旗杆頂端隨風飄揚。四周青山環繞,旁邊有一條小溪,是冰雪融水,水很清,水流湍急,晝夜可聞水聲潺潺。

條件:

學校老師教我們的第一件事就是燒牛糞,在此之前,我從來不知道牛糞可以燃燒,更不會想到燃燒的牛糞有青草味的清香,讓我想到在青旅聞到的焚香,而這項焚燒牛糞技能,成為了我們日後百分之八十的熱水來源。

住宿條件出乎意外的好,窗明幾淨,牀單被罩都是新買,整整齊齊疊放在牀頭,用一塊布子蓋著,進門靠牆的位置放一個火爐,門後箱子裏燒了一半的牛糞,屋裡曾有人住過,是為什麼特意空出來的……

說完了住,重點來談談喫吧。

廚孃的手藝很好,菜式不多,菜也一直都是那幾種在輪換,到也不覺得膩,米飯,饅頭,麵條都有,喫最多的還是土豆,也是在這裡,一個幾乎不喫辣椒和榨菜的人,在清晨的白粥和饅頭裡,將筷子探進了榨菜盤中,主動拿起了老乾媽的瓶子,最喜歡的還是廚娘蒸的饅頭,總和室友說要揣幾個回去晚上喫。

孩子:

孩子是含羞草,亦是小馬駒,最初一雙雙眼睛裡滿是好奇,躲在身後怯怯的試探,偷偷拉一下衣服,摸一下手,看一眼就跑,兩個臉頰待著獨屬於高原的緋紅,看他們在草場上撒歡兒地跑,似脫韁的小馬駒,每一步都是自由,和孩子熟絡,不需要太多時間,一堂課,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就已足夠,和孩子打成一片後,他們常拉著我一起玩,總覺得我的體力不及孩子們好。

和孩子在一起的一個月時間裡,總有無盡的歡樂,小小的孩子,小心翼翼的把自己認為最好的給你,或許是因為他們的那份純真,總是很容易就感動,惹你生氣是黑板上歪歪扭扭寫下的對不起,看著看著就紅了眼

眶……

離別

一個月太過匆匆,還沒教會他們多少,就我只陪你們一程,此後你們要努力成長」,一雙雙哭過的眼睛,淚水未乾,不忍多看一眼,躲在宿舍收拾行李,說好不哭眼淚還是不聽話……

寫在最後

一個月以後,我想告訴朋友,支教苦的是當時,是某個想要放棄的時刻,捱過去了,便是成長,而甜的是整個回憶


這個回答我會再回來好好編輯一次的,之前的答題在另外一個帖子裏,還是想再好好答一遍嘻嘻。

體驗感很好,也有很多感悟,支教裏的每一天都認真地在記錄,回答貼在下面啦!

https://www.zhihu.com/answer/939812824


泰國支教經歷寫在這裡,文章很長很用心,都是一個字一個字敲出來的,感受很多很雜,但最多的是感謝,希望對你有幫助。異鄉的溫暖——Aura的泰國鄉村小學支教國際義工微紀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