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眾樂器的代表,我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卡林巴

拇指琴(或稱「姆比拉」英語名稱:mbira)是一種非洲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樂器。在不同的非洲國家,拇指琴有不同的名字,例如Kalimba 是肯亞對這樂器的稱謂,而在辛巴威它則被稱為Mbira,剛果人就稱它為Likembe,它還有Sanza和Thumb Piano等名字,中國做的比較好的卡林巴牌子比如英尼特、壁虎這些

非洲鼓

非洲鼓,是一個俗稱,通常指的是來自西非的Djembe(金貝鼓,堅貝鼓),是西非曼丁文化的代表性樂器

口琴

口琴,(英文Harmonica),用嘴吹或吸氣,使金屬簧片振動發聲的多簧片樂器;在樂器分類上屬於自由簧的吹奏樂器。其發聲源是長度介於1.5~3.5cm的簧片而非空氣柱(如長笛)


可能有幾個方面

一個方面,因為既然是小眾,那就是很少有人玩,更少有人精練。

而且逐漸流行起來的「小眾樂器」基本都有一個特點就是「演奏較為容易」。

結果就是,稍微練兩下響出個調調,外行的人們在稀罕下就會覺得「喲,還不錯啊」,演奏者也覺得「還成,達到我期望的效果了,奏個喜歡的曲子娛樂一下」

其實從聽眾到玩票也都不怎麼清楚這種樂器演奏出這種效果是個什麼水平。

簡單來說,這些「小眾樂器」能更容易滿足演奏者「自娛」或者「裝逼」的需求。

另一方面,就是真正被這種樂器的「小眾」帶來的新鮮效果所吸引。認識到這種樂器的優秀之處,希望能夠深入挖掘其表現力的。

=========================================================

稍微詳細一點講的話,比如:

拇指琴,不少人都止於一個個簧片按單音接成一個曲子,但聽聽國外的拇指琴專輯,它能做到的不只是單音,還有一定的分解和弦的能力,音樂的效果遠勝於單音連曲

哨笛,不少人都止於《my heart will go on》,或者馬燈大媽的少數幾個經典曲目,同樣有些國外的演奏,吹愛爾蘭民間的Jig舞曲,花哨與連貫簡直令人目瞪口呆

口琴,最熟悉的反倒是更槽點太多的,無處下口就不說了吧。


額,我覺得除了卡林巴琴別的應該都挺多人會的,我的主力是吉他,但口琴也會,是我姥爺教會我的,他說他們那個年代,會吹口琴特別招女孩喜歡哈哈哈哈,還有非洲鼓,自從宋胖子唱了個安和橋,非洲鼓慢慢的也出現在人們的視角里,這兩個樂器都不算小眾的,真正小眾的還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樂器啊,我估計簧,編鐘都很少人知道的。

瀉藥。

可能一眼看上去覺得比較簡單吧。

實際上,每一種樂器都值得用一生去研究。


謝謝邀請:

既然邀請我的話,而且有小眾,而又有文化底蘊的話,那肯定是古琴啦。

「音樂是人類共同的語言」。音樂是人類情感的表現形式之一,是人類情感溝通的橋樑,音樂以各種表現形式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

在我國鋼琴、小提琴、古箏、二胡知識很普及,幾乎是家喻戶曉,學習這些樂器的人也很多。據說目前全國和東南亞,學習古箏的有近百萬人。這與近五十年來幾代音樂工作者研究、教學、演出的辛勤努力是分不開的。

古琴雖然歷史悠久,但是由於各種因素並沒有得到更多的普及與推廣。只有進入琴圈才會知道這些,更多的外行人不認識古琴且把古琴認為是古箏,這算是小眾吧。。。。

欣賞一種樂器所演奏的音樂,有必要對這種樂器做一個基本的了解。古琴作為我們國家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雖然它歷史悠久,在中國音樂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但包括音樂文化工作者在內,並不是每個人都了解它。經常看到影視作品中畫面出現的是古琴,背景音樂確是古箏。還有的音樂CD,封面寫的是某某古琴曲集,卻附著一架古箏的圖片。其中有個問題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琴棋書畫」中的琴是指那種樂器?有很多同學沒有選古琴。古琴雖然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五年了,在以學習文學藝術為主的高校里,學生們仍然對古琴知識知之甚少,這是一件很遺憾的事。

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培養一下古琴的愛好


口琴和非洲鼓不要太大眾好吧。所以小眾的還是小眾,如說到的卡林巴,如口弦。卡林巴不記得其表現是啥樣了,但像口弦琴,固然有民謠樂手在玩(如朱芳瓊,杭蓋等),但作為表現單調的樂琴,僅作一些作品的增色而已,即使有專作,也就那麼回事,畢竟還是不夠豐滿。所以小眾的依然歸小眾。若有,只能表明經濟條件上來,關注的人多了罷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