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成員國以視訊會議形式,正式簽署這項自由貿易協定。路透

涵蓋中日韓紐澳和東協的十五個亞太國家正式簽署「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就此誕生;區內整體關稅廢除率達91%,但臺灣卻無緣參加。與此同時,我國宣佈臺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20日在華府舉行,將討論5G乾淨網路及供應鏈等議題。儘管外交部宣稱這項會議是臺美「重大里程碑」,但這卻遠遠無法彌補我國無法參與RCEP和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的遺憾,臺灣正走在邊緣化之路。

臺美經濟對話的舉行,被蔡總統形容為臺灣打「國際盃」的現在進行式。但在川普政府進入倒數時刻,如此華麗的形容,其實已無多少美味可言。且看,我方出動參與對話的官員,雖囊括了經濟部、科技部、國發會等部會;但美方代表由國務次卿柯拉克領軍,而非貿易代表署主談。換言之,雙方要談的供應鏈重組等議題未必對我有利,至於我方期待的「臺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和「雙邊貿易協定」(BTA)等,皆不在議程上。這次臺美經濟對話或具有若干外交意義,但從經濟面看,其實看不到實惠。

臺美關係的提升自是我方所樂見,但這場臺美雙邊對話,顯係川普在政治及軍事上對抗中國的一環,並在經濟上拋棄多邊主義、採取退羣行動下的產物。川普一味以美國利益為重,放棄了歐巴馬時代扮演的國際領導角色,甚至輕率退出TPP。試問,以川普「美國優先」的基調,我方若以為美方在經濟對話中會考慮臺灣的利益,豈不太天真?

RCEP的成立雖由東協十國倡議,但中國大陸其實是幕後主導,這也是臺灣加入的最大障礙。目前這個自由貿易區涵蓋的人口多達21億人,各國國內生產毛額加總佔全球三分之一,這是它的成立深受矚目的主因。若非印度在最後一刻因擔心國內產業受創而退出,它的規模還更可觀。儘管蔡政府官員企圖淡化RCEP對臺灣的衝擊,但經濟部長王美花也不得不承認,我國的石化、鋼鐵、紡織等產業會受到影響,業者必須提高競爭力纔行。

此外,RCEP也將牽動臺灣新南向的佈局。蔡政府的新南向政策一開始強調並非針對中國大陸,也不在對抗一帶一路;但幾年來除了撒幣堆業績外,成效不彰。直到川普的印太戰略成形,新南向找到立基之地,便開始顯露政治企圖。然而,印太戰略是政治軍事目的高於經濟目的,重組供應鏈、5G乾淨網路的目的皆如此,新南向不斷附和政治抗中、經濟脫中,其實在自造阻力。如今RCEP代表的多邊整合上路,拜登也可能改變對抗中國的方式,甚至重新加入TPP。面對這些變化,蔡政府鑲嵌在印太戰略中的新南向將何去何從?

新南向將面對的,是被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協定覆蓋的市場。儘管臺灣與RCEP國家的貿易已有七成為零關稅,但CE

P國家是我國對外投資重要地區,更佔我國出口總額六成五,RCEP生效後對我國投資與出口的衝擊不可忽視。當亞太國家在疫情封鎖和美中貿易戰的夾縫中開闢新路,並逐漸進入新的經濟整合時代,孤立的臺灣要如何突破被壓縮的經貿空間,是迫在眉睫之急。

TPP原由美國主導,有對抗中國主導的RCEP之意,兩者有多個成員國重疊左右逢源,唯獨臺灣卻兩頭落空。現在,臺灣以為搭上了川普雙邊主義的末班巴士,但後續卻接不上升火待發的多邊主義列車。如果雙邊無成,多邊無門,臺灣將更邊緣化。試想:拜登上臺後,臺灣政治靠美抗中、經濟脫鉤中國的道路還走得下去嗎?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臺,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