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標記:趣味性啟發性,都要有哦


我推薦《小狗錢錢》,這本全球暢銷書籍適合各個年齡段的人群閱讀,通過趣味故事幫助大家提升一些理財方面的知識,讀完相信你有啟發。

小狗錢錢封皮

我記得我有這本書籍的電子版(找找看),未成年還是建議看紙質書,注意保護好眼睛哦。

小狗錢錢-知乎@王小義百度網盤查看優惠 小狗錢錢套裝(套裝全2冊)吉婭的「金錢童話」京東¥ 76.00去購買?

可能你會覺得這封皮像本漫畫書啊,我已經過了那個年齡了,我大學都畢業了,我還是在工作期間用上下班地鐵上的時間看完的,如果你覺得你不浮躁,希望對這方面知識想要了解的話,我建議你認認真真的看完。

文章剛開始講了父母迫於債務的壓力,導致她們的生活質量低下,每周的外出遊玩都取消了,至此小女孩默默的想要為父母的經濟壓力承擔一部分責任。

書中按時間段講述了小女孩從小認知理財,在自己成長過程中,對於理財意識都要強於同齡人,她懂得了理財的意義,她學學會了用錢生錢,通過自己的智慧去創造價值,通過僱傭別的小朋友為自己賺錢,再之後長大了由於眼界不同,也有一堆同樣價值觀的朋友一起進步。

當你和書籍中的小女孩掌握了理財知識,才不會像書中父母陷入困境。

如果你已經讀完這本書,有什麼觀後感可以和我們一起交流哦,優秀的感受可以採納放入回答中,大家一起創作分享。


推薦:《槍炮、病菌與鋼鐵》

該書於1997由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醫學院生理學教授賈德·戴蒙所著。他不僅是生理學教授,而且還同時研究演化生物學和生物地理學,所以這本書裡面牽涉到多個學科的知識。

這本書於1998年獲得普利策獎以及英國科普書獎,但在中國較為流行或許是因為被比爾蓋茨納入推薦的書單裡面。目前也是排在近期京東暢銷榜第一位。

書本內容主要為通過大量的案例數據分析和客觀推理,展示了地理環境因素如何影響糧食產生和傳播以及動植物馴化,繼而造成各地區的技術/政治等其他因素髮展差異,最終導致我們如今各個大洲不同的人類現狀。

現代人對於達爾文的進化論已經是不稀奇,但是我們從來沒有想過把視角從個體轉移到群體進行研究這一舉動所帶來的巨大改變。同樣地,人們習慣從技術/政治/歷史等因素出發描繪現代世界的發展差異,但該書選擇了獨特的角度(地理因素影響動植物馴化和糧食產生傳播)來進行剖析,給大家帶來了不一樣的思考。

引用一段內容簡介如下:

遠古時期,各大陸上的人類社會的發展開始分道揚鑣。中國、中美洲、美國東南部和其他地區對野生動植物的早期馴化,使這些地區的各個族群獲得了一種領先優勢。為什麼小麥和玉米、牛和豬以及現代世界的其他一些「了不起的」作物和牲畜出現在這些特定地區,而不是出現在其他地區?人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至今仍停留在依稀隱約之間。誠然,農業與放牧出現在局部地區,只是對不同族群的不同命運的部分解釋,重要的是,發展水平超過狩獵採集階段的社會,就有可能發展出文字、技術、政府、有組織的宗教,同時也更有可能發展出兇惡的病菌和戰爭中的強大武器。正是這樣的社會在海洋和陸地上進行冒險,以犧牲其他民族為代價,向新的家園不斷擴張,人們非常熟悉的例子就是歐洲人在過去500年中對非歐洲民族的征服。開始時,這些歐洲人只是想通過航海去尋找貴金屬和香料,結果卻常常導致對土著人土地的入侵,並通過屠殺和帶來的疾病大批消滅了土著居民。

有興趣和時間的可以嘗試閱讀。知乎會員可以直戳下面鏈接進行閱讀。

電子書槍炮、病菌與鋼鐵作者 賈雷德·戴蒙德會員專享¥ 9.99去查看?

或者進去京東鏈接,看看評價再決定下不下單

槍炮、病菌與鋼鐵(修訂版)京東¥ 55.00去購買?


啟發性和趣味性都max的書?

@趙思家 博士寫的《大腦通訊員:認識你的神經遞質》必須擁有姓名|?-?) ?

圖源:https://www.zhihu.com/pub/book/119636178

這本書主要介紹了多巴胺、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乙醯膽鹼四種神經遞質。相信它一定會給你帶來不小的啟發,甚至會顛覆你的傳統認知。

比如,人們常常會把多巴胺和快樂、愛情保質期等聯繫起來,然而實際情況卻沒那麼簡單( ??? ? ??? )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書中的用語淺顯易懂,嚴謹而不失幽默,更有恰到好處的配圖,確實值得一讀~

圖源:《大腦通訊員:認識你的神經遞質
電子書大腦通訊員:認識你的神經遞質作者 趙思家會員專享¥ 9.99去查看?


A GENERAL THEORY OF LOVE

第一次看到是在李欣頻書單里,台版的《愛在大腦深處》

後來幫忙看稿,又很幸運地第一時間拿到簡體版的書(?ω? )

年前收到編輯寄來的已經成型的《愛的起源》

漫漫假期,全靠這本書打發時間了。之前有出過一篇導讀,不過為了避嫌沒有放在專欄里,剛好今天打卡遇見這個問題,所以就偷個懶把導讀放上來吧~


《愛的起源》這本書整合了認知心理學、神經科學、進化生物學、人類學,以及藝術領域的相關內容,對愛與依戀現象進行了深刻的分析和討論。

全書的風格微妙地介於嚴肅的科學期刊和通篇白話的自助書之間,將浪漫感性與前沿科學進行了無縫銜接。

書里所呈現的觀點包括:

個體的大腦會受到身邊親近之人的大腦的影響,尤其是在兒童時期;

處於親密關係中的雙方,其邊緣系統彼此同步;

長期的心理治療可以改善個體大腦的微觀結構等。

針對以上這些觀點,三位作者分別從以下7個方面進行了具體闡述:

1.進化生物學(Evolutionary Biology)

作者們首先從大腦的生物學基礎展開,向我們解釋了什麼是三位一體的大腦(triune brain)——具有基本功能的爬行動物腦、具有情感功能的邊緣系統,以及具有推理能力的新皮質,並解釋了我們的大腦是如何受到進化過程的影響,從而形成了這種並不合理的三位一體的結構。

史前動物祖先們對環境的適應過程涉及無數種進化解決方案,而每一種方案都是通過修正包括神經系統在內的已經建立的大腦結構來實現的。因此,隨著時間的流逝,蜿蜒曲折的進化過程最終造就了現代人這種奇特而精密的大腦結構,而即便到了此時,大腦結構依然是在逐步發展中的,人類的進化過程似乎並沒有一個確定的終點。

2.早期關係(Early Relationships)

通過詳細解析早期經驗中所涉及到的功能升級後的大腦結構,作者們進一步向我們展示了愛在頭腦深處的起源。生物本能在紀元更迭中得到了進化和發展。比如,嬰兒對人臉有著本能的偏好,並且對面部表情有預設的理解能力。

人類大腦的這種先天的奇妙構造有利於提高後代的存活率——嬰兒與父母由此得以建立的情感紐帶可以促使親代為子代提供更多的保護和教導。

沿著這一研究思路,心理學家們發現,幼時缺乏親代哺育之愛會對個體的大腦與身體造成永久損害,極端情緒的剝奪甚至還可能導致嬰兒的早夭。無論是從生物進化方面還是實際的存活概率方面,親子之間的愛與依戀都是孩子天生的需求。

3.神經元和神經遞質(Neurons and Neurotransmitters)

對於前面所描述的現象,作者們進一步解釋道,大腦實際上是由巨量的神經元所組成的一個網路。神經元們通過神經遞質互相傳遞信號。通過調節大腦中的化學反應,人們可以改善大腦的認知功能與情緒水平,比如攝入咖啡因使人警醒,血清素可緩解抑鬱,利他林能夠提高個體注意力等。從理論上講,心智的各個方面都是由化學反應所調節的,這其中也包括愛。

作者們簡要討論了涉及「愛」這一主觀體驗的神經遞質。他們指出,目前學界對於愛的生物學研究主要集中在三種關鍵化學物質上:血清素、鴉片劑和催產素。例如,研究者們已經發現女性生育時催產素水平激增,這既有助於順利分娩,也能促進母親與新生兒之間情感紐帶的建立。另外,催產素也會在個體青春期有一次集中爆發,並成為少年男女們情竇初開的催化劑。

早期的動物進化出了一種檢測身體損傷的機制:分泌可以傳達疼痛感的神經遞質。而因為人體需要一種抵消痛苦的方法,所以又進化出了內源性鴉片劑來緩解這種疼痛感。哺乳動物進化出了邊緣系統時,已經逐漸依賴於這種「疼痛-鎮靜」的調節機制,這種完善的調節機制從治療身體創傷轉而又被用於處理失去一段關係對個體所造成的情感創傷。

例如,在經歷了某些情感痛苦後,極端情況下個體可能會發生自傷行為。當皮膚被割傷,疼痛纖維便會向大腦發送疼痛信號,促使大腦釋放疼痛的平衡物質:內源性鴉片劑。本質上來說,個體通過製造身體上的疼痛欺騙神經系統釋放鎮痛物質,從而使得身體和情緒上的疼痛最終都因此得到緩解。

4.邊緣吸引子(Limbic Attractors)

作者們將這本書的很大一部分用於展示認知心理學的研究,這些研究表明我們的許多動機、記憶和思維過程都發生在我們的自我意識或控制範圍之外。在此經驗基礎上,作者斷言,邊緣系統包含情感吸引子(Emotional Attractors),這些吸引子在個體的幼年時編碼記錄了早期的依戀經歷。

受制於這些吸引子,個體在體察情緒和人際互動時會產生認知偏差。它們會極大地影響我們成年後的親密關係模式。而且由於這些吸引子是在幾乎無自主意識的邊緣系統中形成的,因此個體幾乎不可能在意識層面對其進行調節。

5.育兒與自我發展(Parent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elf)

在生命最初的幾年裡,年輕的大腦充滿神經元。早期的經驗會將枝繁葉茂的神經連接塑造成更為精簡的版本——大部分神經元就此凋零,而那些參與到吸引子中的神經元則會在篩選過程中生存下來。在與照料者的反覆互動中,不斷累積的經驗會逐漸改變其神經配置,孩子對於愛的概念便逐漸成型並穩固下來。

這一系列的經驗以及修剪後的神經通路就形成了孩子情感身份的神經元核心,並進而學會什麼是情感關係、自己在關係里的角色、如何與他人互動,以及該有怎樣的人際預期。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健康的——允許孩子犯錯、關注孩子的需要、孩子受傷時能及時得到撫慰,那麼長大成人之後,這個小孩也會以這種健康的方式與自己和他人相處。

6.親密關係(Romance)

對於為什麼有的人會出現人際模式的失調,作者們也給出了自己的解釋。他們認為個體的早期經驗建立了特定的神經通路,而個體對自他關係與親密關係的感知正是依託於這些通路才得以成形。

具體而言,如果一個孩子沒能得到穩定的邊緣共振,之後便不容易獲得與他人共情的能力。相對地,如果孩子得到的邊緣共振是穩定的,就能夠發展出更為完備的同理心,感知到他人的情緒,並做出及時的回應。當兩個健康的邊緣系統彼此聯結,邊緣調節機制(limbic attunement)就會自然發生,從而使得相愛的人之間能夠調節對方的情緒狀態、激素水平、免疫系統,以及其他功能。

7.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

作者們接著指出,人類的邊緣系統是通過聯結來穩定的。短期內,當人們受到傷害並失去平衡時,他們會向他人尋求支持——這使他們回到邊緣平衡狀態。從長期來看,人們可以通過與一個兼具同理心和智慧,以及能及時回應個體的人持續接觸,以此來永久性地修整自己的邊緣系統。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人可以提升個體神經網路的健康狀態,從而改善個體的自我撫慰能力和人際滿意度。許多人在結束心理治療時(無論治療師的理論取向如何)會感到更平靜、更強大、更安全,而且常常不知道為什麼——這些實際上是邊緣共振的結果,它往往發生在人們的顯意識水平之外。

當一個來訪者因為情感問題或自尊低迷而來接受治療時,治療師通過長期的邊緣護理得以調整來訪者的大腦的微觀結構。長期的、關係導向的心理治療可加強或削弱特定的神經通路。如果一個心理問題的肇因始於一段不穩定的邊緣共振,那麼要想改變這種不良的心理-生理圖式,我們便也需要通過鮮活的邊緣聯結去修復它。

《愛的起源:從達爾文到現代腦科學》京東¥ 47.90去購買?


只推一本的話,就是 羅伯特·西奧迪尼的《影響力》

啟發性max

互惠、言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以及稀缺原理,每個原理本身都能夠極為可靠地提示我們,什麼時候說「是」比說「不」更加有利。但現實中,大量的、極易偽造的信息被人利用,他們藉此引誘我們作出機械的反應並從中獲利,我們不得不防。

這本書為我們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極具說服力,而我們總是容易上當受騙。隱藏在衝動地順從他人行為背後的6大心理秘笈,正是這一切的根源。那些勸說高手們,總是熟練地運用它們,讓我們就範。

趣味性max:

1.為什麼無人問津的東西,價格乘以2以後,反而被一搶而空?

2.為什麼房地產商在售樓時,會先帶顧客去看沒人會買的破房子?

3.為什麼我們明明不喜歡某個人,卻對他提出的要求無法拒絕?

4.為什麼超市總喜歡提供「免費試用」?

5.在遇到緊急情況時,什麼才是最有效的求救方式?

6.青少年反叛的根源在哪裡?

7.為什麼受過正規培訓的護理人員會毫不猶豫地執行一個來自醫生的明明漏洞百出的指示?

你確定看了這麼多問題不想知道答案嗎?

那就去看吧。

ps:不要光收藏了,想看現在就開始看,要不然還是吃灰。

喜歡就點個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