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下賣早點的來自河南;

賣菜的來自山東;

開燒烤店的來自黑龍江;

開超市的來自浙江;

開理髮店的來自湖北;

天津人:介到處都是外地人,外地人能吃苦,在天津幹嘛都能掙錢;干介是真掙錢,反正我不幹。


塘沽瞅市裡一溜的事兒逼怪腔兒,尤其小老娘們。市裡看塘沽全是土鱉老坦。

講個特真實的事,我十一去西藏旅遊,回來的車廂里有倆一個團的老姐姐,一個河西一個和平。同車廂有兩個藏民孩子從家出發上大學,頭回出藏區。頭天夜裡過唐古拉山口大夥都不舒服就沒怎麼說話,第二天海拔下去了說話不費勁了,倆老姐姐就開始了:

嗨呀孩砸,家裡是走(做)嘛的呀(倆孩子說是農民,後來又補了一句農牧結合,也養牛羊),哎呦喂那家裡人(zen)送你們粗來肯定不容(zong)易吧,將來呀要好好學習找個好工作,不能辜負家裡人這麼辛苦把你們養大呀,捏們那嗨呀都特別困難,能粗來姨個可都似積了德了,這趟粗來家裡還得給捏們不掃錢吧,可千萬要省著花啊……

叨逼叨叨逼叨念叨了個把小時,話里話外都是優越感和擠兌人。我能聽出來倆人習慣了,也不是有心的,說實話我接觸的市區老娘們都這德行。完了倆孩子特別淳樸,漢語也說的不是非常流利,就一直聽著點頭笑,但是倆孩子手都局促地抓褲子老不自在了,男的還一直跟女的遞為難的眼色。我就看不下去了,我說兩位姐姐這也都不一定嘛情況的,那氂牛本地人市價一頭都兩萬多,人家裡不定怎麼的呢。

高潮來了,倆姐姐不知道見好就收,問人家裡多少牛。

男孩子想了一下,說大概兩百多頭吧。

倆姐姐一夜沒說話,我跟倆小兄弟姐妹聊了一路,還加了微信。

她倆就真不是故意的。我是安徽人,在天津上大學+工作待了六年了,從我學生時代開始見到的天津本地人,尤其是市區的女的,不管是十七八還是七八十,統一的都這樣。我也不知道怎麼形容,實話講作為朋友的話人都還可以,挺好的,也不能說是有壞心眼,但真的太他媽事兒了,啥都有關係,啥都能掰扯點自己有理,啥都能有點莫名其妙的優越感,很神奇。也就很容易感覺到這是一種排斥。

但待久了發現其實不是。

作為外地人的感受就是:天津它不是那種正兒八經的專門排外或者特定看不起外地人,它本地人也看不起本地人,也看不起外地人,哏氣太重,冒犯自己也冒犯別人,你感覺是排外,其實它懟你你懟它的,喜劇色彩很重。只要你做到主動讓自己腦子裡有哏丘,那別人說你腦子裡有哏丘的時候你就能感知到對方腦子裡的哏丘了。

不要問我什麼是腦子裡有哏丘,這得悟。

——————————————————

補一點別的感受吧。一個城市總是有很多面的。

經常有朋友來天津找我玩問我哪裡好玩。說實在的,天津這地方遊覽景點的話確實感覺能說的不多,你帶他吃狗不理包子啥的也不大合適……但是回回有人來我都特別願意帶他們在傍晚的時候溜公園,氣氛真的好。

夕陽西下的時候,在路邊,在公園裡面,各種身懷絕技的大爺,吹薩克斯的拉大提琴的。沒有抬杠的,沒有說話一口砸一個現掛的,沉靜的環境里有很悠揚的旋律。那一刻的寂靜和日間天津的喧囂形成非常強烈的對比和衝突,讓你感覺這個瞬間非常抽離。

可能歷史緣故,天津的西洋樂器很有群眾基礎,就像西安大唐芙蓉園下邊那一條街全是樂隊和啤酒一樣,它有它獨特的氛圍。天津交響樂團水平也相當可以,除了裡頭有個拉大提琴的禿頂老頭老是喜歡視奏不提前練……

我一直認為,這個,才是天津隱藏在鬧騰的語言下真正很底層的東西。

——————————————————

看到 @小神棍 的回答突然想起來一個,天津本地服務員!絕了!

印象頗深,去麵館(地點在塘沽三大街錦池邊上的芝麻街)有個本地的小哥,卧槽,我說服務員有菜單嗎,他隔著兩張桌子給我飛過來一本!

我當時一拍桌子,我靠,以後吃飯就這了!這地方津菜絕對原汁原味!

太真實了真的,雖然像這個哥這麼誇張的不多,但是本地人如果是服務員那真就你愛點不點,賊有意思。

更有意思的是我並不覺得服務態度不好,我覺得很好玩……


因為天津市區土著大部分都不是河北人,或者附近省份的,比方遼寧,山西,內蒙等省的人。

明代洪武三年,朱元璋封朱棣為燕王,讓他帶領大批老弱殘兵到北京、天津一帶戍邊。據說,當時募兵的標準是「弱冠不挑,而立不去,天命之年隨軍去」。就是說,隨燕王掃北的部隊,多為從安徽固鎮、鳳陽一帶招募的四五十歲的老兵。這些士兵是帶著家屬開赴北方的。在燕王掃北前後,蘇皖地區也不斷有移民遷徙到天津地區定居,這是天津方言島形成的一個動因。而從河北、山西或山東等周邊地區陸續遷移到天津的移民,無論操何種方言,由於是零星遷移,且散居各地,三五十年後,其後代鄉音必然受當地強勢方言的影響,乃至同化。而天津衛的逐漸繁榮,經曆數百年,最終發展成大城市天津。而清末天津駐守的主要是合肥人李鴻章老家帶出來的子弟兵淮軍,淮軍以及淮軍家屬在天津人數眾多,與當地方言相融合,天津話又進一步融合了安徽合肥元素。

所以天津話很特別,離京城這麼近,就在河北省內,可和周遍地區的語音炯然不同。其實天津話,就是安徽話在北方水土上轉化出來的變種。所以出生在江蘇淮安的周恩來去南開讀書,可能也是因為方言相近的原因。

所以本身市區大部分也是幾百年前的外地人組成天津,沒有長期形成的本地土著,自然相對的包容。


至少在飲食方面天津包容性極強,舉個例子,比如火鍋,這的本土火鍋就是涮羊肉,放在別的地方肯定爭個你死我活,四川火鍋天下第一,潮汕火鍋最好吃。到了天津,只要好吃,你可以遍地開店,涮羊肉,四川火鍋,潮汕火鍋,乃至前幾年挺火的豆撈,天津人都接受。

麵食方面,本土是四碟三鮮撈麵,去街上看看,各類麵食牛肉麵,板面,重慶小面,熱乾麵一概接受。


我是13年高考之後來天津上學,學習工作至今。天津很大,天津人口也有很多,所以不敢說有多了解天津,只能說說我見過的天津。

我覺得天津是一個很矛盾的地方,天津人的脾性也很矛盾,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有點像貓。你能看到什麼完全取決於你用什麼眼光去看待。

為什麼覺得天津人像貓呢,因為貓這種生物開玩笑的講,不管你貧窮富有它都看不起你。天津人也是一樣,非常純粹,但你要跟他對味了,交心了,他又願意拿你當親人看。但是他又不說,那張嘴還是一如既往的毒。就像貓日常跟你揮爪子,但又有幾個瞬間對你表達善意透露一點依賴之後扭過頭繼續跟你揮爪子。給你氣的抓心撓肝的你又跟他沒辦法。

貓喜歡安逸,天津人也喜歡安逸,享受著安逸的同時又對新奇事物很感興趣,對外面的世界透露著一點好奇,扭過頭又被安逸的舒適感給淹沒了。想讓他們走出舒適區是很難的。有人說天津人戀家,但是試想如果在家就能舒舒服服的,為什麼還要往外跑。熟悉的街坊鄰居,熟悉的大街小巷,這就是安心感。如果不是為了生活,誰願意天南海北的亂跑。有家可歸本身就是一種幸福,某種意義來講我倒是挺羨慕天津人的。相對而言天津人更喜歡為自己活,天老大地老二爺老三,其他的愛咋咋地。同時又有點敏感,嗯,貓的性格。

天津人也是有熱心腸的, 他們也會對陌生人釋放好意,但令人費解的是這種好意經常被包裹在毒舌之中。經常帶來非常大的誤解,你覺得他說話不中聽,排擠你。他覺得他為你好你這人不聽勸,誤解就這麼埋下來了,而且越來越大。同樣我也不是很懂為什麼會有下意識反駁的這種習慣。習慣性抬杠,但又不是故意抬杠,所以我覺得相聲這種文化在天津能發展起來不是沒有原因的。

天津這座城市我覺得越來越像東北乃至北方的一個縮影。有過輝煌的時代但又漸漸落後於時代,相比於這個時代又更像是上一個時代的殘留。因為一些可說又不可說的原因本地人想讓他好又不知道怎麼才能好怎麼才算好,慢慢的遲暮下去變成一個符號。直轄市的地位減緩了這個進程,但是如果繼續下去不做改變慢慢的年輕人也會為了生活逃離出去,只留下這座城市和他的歷史。安逸的天津人終究會為了更好的生活走向一條不安逸的路。但又像之前說的,因為一些不可說的原因,這種改變是很艱難的。

扯遠了,關於火車站的綠林好漢之類的不和諧話題我就不多說了,這基本哪都有誰也別說誰。總的來說一個城市的氛圍需要你切真實地的感受,千人千面,一千個人的心裡有一千萬個哈姆雷特。我能給的建議就是,心中是佛,看什麼都是佛。

另外評價一個城市排不排外要看你是來幹嘛的。如果是你是來玩的,跟本地人沒什麼利益關係,初來乍到被本地人排擠,那可以說這地方排外,無條件的排外。如果你是帶著某種目的來這侵佔了本地人的利益擠壓了本地人的生存空間,本地人排擠你你說人家排外,那我會覺得你這人可能哪裡有點問題。沒有無緣無故的仇恨,除非他是個精神病。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