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詞:

楊國福麻辣燙:張亮都說好吃的麻辣燙

張亮麻辣燙:不是每一個張亮都懂麻辣燙


1.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不知不覺的就使得兩家品牌又一次得到廣泛傳播,我都忍不住要點一頓吃吃看了。而且讓我想起前段時間老乾媽和騰訊的事件,從廣告宣傳的角度來說是很出色的。

2.楊國福和張亮是親戚關係,這種模式在餐飲業很常見,比如沙縣小吃,龍門花甲等,都是從一個貧窮的小地方開始,然後一個做起來了之後,親戚朋友一個帶一個進入了這行,有的做直營店,有的加盟,有的當區域代理,有的負責送料,有的單獨出另一個品牌自己乾等等。

3.楊國福是擺夜市闖出來的,而張亮以前是酒類銷售出身,兩個人在公司的戰略上也不一樣,張亮主要靠快速擴張收加盟費,但是對商家來說未必是一件好事,同一條街上可能會出現兩家張亮麻辣燙,這是沒有「幾公里範圍之內不得出現第二家」這樣的保護的,形同虛設。

而楊國福非常重視供應鏈體系,辦工廠,建立物流配送基地,重視口味標準化。

4.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綜合來說,張亮麻辣燙在外賣的銷量上相對來說更有優勢,因為越是標準化的餐飲,意味著很多相關東西都是通過公司配送的,而商家自行購買的,會相對便宜一些,所以總的來說,張亮麻辣燙在外賣上能做出更大的價格讓步。(每家店都不一樣,整體趨勢如此)

5.這兩種方式很難說哪個更好,一個深耕標準化,一個更重視個性化,這就讓其他競爭對手很頭疼了。

但是一旦有需要,楊國福因為有工廠供應鏈,他能降到一個更低的價格,這是他面對競爭對手的底氣和優勢,這是張亮麻辣燙目前不具備的。所以你別看《2019餐飲報告》中,楊國福和張亮麻辣燙各排品類的二三名,其實兩者的差距是比較大的。

所以如果說真的反將一軍,張亮麻辣燙還是會在供應鏈上去想辦法,成本降低了或者開闢海外市場,根據每個國家地區口味的不同,來降低標準化的影響,突出自己的優勢。


楊國福這是典型的臭棋啊!張亮明明是躺賺,什麼都不用做就被讓了半邊車馬炮,談什麼反將一軍呢。

以後楊國福的宣傳費等於送了一半給張亮。

張亮微笑不語就已經贏了。

建議張亮找五個素人拍個同款廣告,「不是所有張亮都能做好麻辣燙!」

另外建議小蠻椒出來湊個熱鬧。麻辣燙熱度上來了。那兩個相對店大投資大,小蠻椒正好漁人得利藉機發展,宣傳自己的小模型門店差異化。


著名廣告大師約翰?沃納梅克提出:我知道我的廣告費有一半浪費了,但遺憾的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被浪費了

做廣告這事,真的是同樣的錢能花出不一樣的效果。


張亮麻辣燙現在去公關模特張亮,恐怕是來不及了。此事很難善了……(早些時候,張亮曾經和張亮麻辣燙對簿公堂,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據我所知,名字叫楊國福的名人很少。不如順應潮流,請幾個脫口秀演員來代言?這種題明顯是段子手最擅長的呀。相對來說,年輕脫口秀演員的性價比挺很高的。

p.s.張亮,外文名sean,原名張振鎖......張亮麻辣燙可以考慮聘請一百個身份證上叫楊國福的人,專職負責張亮麻辣燙的品鑒。

當然,張亮麻辣燙也可以厚道一點兒。聘請一百個身份證上叫張亮的人,專職負責麻辣燙的品鑒工作。一百個張亮vs一個張振鎖?

只要能促進就業,我就多吃他幾碗麻辣燙。

p.s.只要把這件事情的節奏帶到更奇怪的地方,大概就沒有人關心原來的節奏了吧……


一.把張亮送上《中餐廳》4,和張亮比賽做麻辣燙。

不管誰贏了,都能說——「連張亮都不得不服的麻辣燙」

中間為張亮麻辣燙創始人張亮

二.招楊超越當國際代言人,並採用她的國際名字 超越·楊

「超越·楊的麻辣燙——張亮麻辣燙」


我想出來以下幾條,歡迎張亮麻辣燙採用:

1、優秀麻辣燙靠自己,普通麻辣燙靠捆綁

2、沒有張亮,不能獨立飛翔;有了張亮,祝你長出翅膀

3、我們天生有張亮,他們高價請張亮。請的還是假張亮,想沾光也沾不上。

4、先天不足後天補,起跑線上早已輸

5、請得來張亮,做不出張亮麻辣燙

6、與其請來張亮,不如直接改名張亮麻辣燙!

7、張亮麻辣燙有多麼優秀?名叫張亮,便自帶麻辣燙的光芒,可以代言任何麻辣燙。

8、走別人的路,不是讓別人無路可走,而是跟在別人屁股後面走。

寫段對話《捆綁》

甲:不好了,楊國福麻辣燙,請了張亮當代言人!

乙:那又怎麼了?

甲:群眾看了,會說,連張亮都不喜歡張亮麻辣燙,而去代言楊國福麻辣燙了!

乙:凡事要往好處想啊!也許群眾會認為,張亮代言的麻辣燙,八成名叫張亮麻辣燙,所以,去吃張亮麻辣燙吧!

甲:反正,現在楊國福麻辣燙通過造梗,是壓了我們張亮麻辣燙一頭了,咱們得奮起反擊啊!

乙:那你說說,怎麼反擊?

甲:要不,咱們也請個叫楊國福的人,代言張亮麻辣燙?

乙:不妥。這樣,豈不顯得我們在張亮麻辣燙屁股後面學招術?

甲:咱們可以「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啊!

乙:怎麼「勝於藍」?

甲:他們只請了一個叫張亮的;咱們可以請20個叫楊國福的,勝過他們20倍!

乙: 不妥。這是用戰術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甲:那你又有何計策?

乙:咱們要把楊國福麻辣燙請張亮為代言人,理解成他們想捆綁我們!

甲:那又怎麼了?

乙:這個世界上,強者都是獨立行走,弱者才愛搞捆綁!

楊國福麻辣燙捆綁我們,這說明,我們比他們強多了!

甲:對!我們可以諷刺他們的捆綁行徑!

乙:1、優秀麻辣燙靠自己,普通麻辣燙靠捆綁

2、沒有張亮,不能獨立飛翔;有了張亮,祝你長出翅膀

3、我們天生有張亮,他們高價請張亮。請的還是假張亮,想沾光也沾不上。

4、先天不足後天補,起跑線上早已輸

5、請得來張亮,做不出張亮麻辣燙

6、與其請來張亮,不如直接改名張亮麻辣燙!

7、張亮麻辣燙有多麼優秀?名叫張亮,便自帶麻辣燙的光芒,可以代言任何麻辣燙。

8、走別人的路,不是讓別人無路可走,而是跟在別人屁股後面走。


老鐵們,只有你們想不到的,沒有我張亮做不到的,還是那句話,今天我張亮給大家表演一把吃楊國福麻辣燙,奧利給,幹了兄弟們!嘔……

老鐵們,雖然不是同一個時間,但是是同一碗麻辣燙,張亮我再次挑戰一把吃楊國福麻辣燙,奧利給,幹了兄弟們!嘔……

老鐵們,還是那句話,只有你們想不到的,沒有我張亮做不到的,你們不要笑我狼狽不堪,我也可以笑你,離開了你的父母,比我吃楊國福麻辣燙都難!奧利給,幹了兄弟們!嘔……


張亮麻辣燙可以請楊國福本人做代言


山人有幾妙計,都可制敵。

1、酒香不怕巷子深。

設計個海報:

靠產品說話的麻辣燙,

不需要找明星代言。

2、內部瓦解。

找明星張亮的老婆代言。

slogan:

張亮抓住了我的心,

但張亮麻辣燙抓住了我的胃。

3、這招有點難。

改良產品屬性,增加減肥餐飲產品。

並修改標語:

張亮麻辣燙,

咋吃都不胖。

4、惠民。

打造永遠比友商便宜一塊錢的麻辣燙

大家可以在評論區投下票。

反正我是支持第4條。


楊國福:

張亮:

不知道誰舉報我了,剛被摺疊了,

我懷疑是被反將一軍的那位···


怎麼算都是張亮麻辣燙佔便宜。以後,楊國福麻辣燙宣傳的時候都要提一次張亮。


一則張亮的隨手回復,成了無數網友「吃瓜」的快樂源泉。

事件起源於8月9日晚間,有網友在演員張亮的一則消息下方評論道,「希望你專心管好自己的飯店,你家麻辣燙太low了,加麻醬都要錢,菜品還比別家的貴,真是黑心商家」。沒想到,張亮卻頗為幽默地回了一句,「去吃楊國福啊」。

「萬惡之源」就此誕生。於是乎,不少聲音認為,張亮這是成了楊國福的代言人?

沒想到,楊國福麻辣燙雖然對此進行否認,但對張亮伸出了橄欖枝,稱「再次感謝張亮認可我們家,楊國福麻辣燙非常希望可以與亮哥合作,成為咱家的代言人,不知道亮哥是否有興趣,合作的事咱們可以快快私聊。」

就是這樣一則消息,讓網友在評論區樂開了花。「我是張亮,麻辣燙我只吃楊國福」、「張亮代言楊國福麻辣燙,你讓張亮麻辣燙怎麼辦」、「楊國福請張亮那真是絕了!估計張亮麻辣燙的老闆臉會綠吧,楊國福麻辣燙,張亮都說好」、「吃瓜吃到這個梗也是沒誰了」。

天眼查APP顯示,張亮麻辣燙商標所屬於黑龍江省張亮餐飲有限公司,公司成立於2013年,當前註冊資本500萬元,主要從事餐飲服務、為餐飲業提供管理服務、企業管理服務,以及食品經營等業務,執行董事兼總經理徐小軍持股70%,而一位名為張亮的監事持股30%。

北京法院審判信息網顯示,張亮本人還曾與黑龍江張亮發生過法律糾紛。

實際上,張亮原名為張振鎖。2014年10月,內蒙古呼和浩特一大學校園內張亮麻辣燙門店,在未獲得授權的情況下,使用張亮及其兒子張悅軒的照片,而被張亮告上法庭,其中黑龍江省張亮餐飲有限公司被列為第二被告。

對此,張亮要求被告賠禮道歉,並賠償經濟損失、精神損失合計180餘萬元。最終,法院要求第一被告即涉事門店代理方賠禮道歉,並賠償張亮經濟損失1.38萬元。


我們叫張亮的人就是這麼不團結!張亮都去給楊國福代言了,張亮麻辣燙還不來找我!就不怕長亮麻辣燙把我挖走嗎?


我們家小料不再收費。


網紅和網紅也可以聯名,強強聯合才是趨勢嘛~比如奈雪的茶聯名鍾薛高出了一款草莓芝士雪糕。

楊國福也可以和張亮聯名出一款麻辣燙嘛,兩家共同研發的獨特湯底,配上固定內容的涮品,打包出售,價格統一,在雙方店內都有售。廣告語我都想好了:沒有人比張亮更懂楊國福麻辣燙,沒有人比楊國福更會做張亮麻辣燙。


直接加盟楊國福麻辣燙,張亮做代言,楊國福做麻辣燙:

「我們不做麻辣燙,我們只是麻辣燙的搬運工!」


坐時光機回去,阻止那個餐廳非法使用張亮的形象代言。

我給你們復個盤這件事兒到底怎麼回事兒。

楊國福這個微博是因為之前,有人在張亮的微博底下問他張亮麻辣燙的事兒(我記得是質量問題)。張亮回復那請你去吃楊國福。

為什麼張亮這麼不爽張亮麻辣燙呢?因為之前有家張亮麻辣燙非法使用張亮的形象代言,被張亮給告了。從此張亮和張亮麻辣燙就結了梁子。

所以這場公關危機就是張亮麻辣燙自找的,他怎麼救?救回來了只能說老天無眼。


張亮麻辣燙:

好吃到全世界的麻辣燙都想請張亮代言


請張靚穎代言,

我是張靚穎,麻辣燙,還是張亮贏


張亮和楊國福,究竟哪個更好吃?這個問題帶來的爭議,不亞於肯德基和麥當勞,豆腐腦「甜黨」和「咸黨」。

作為麻辣燙屆的OPPO和VIVO,「雙雄」已在麻辣燙江湖盤踞多時,各自擁有龐大的粉絲。有麻辣燙愛好者總結出張亮和楊國福的「九大不同」,從店面顏色到湯底濃淡,一直細數到加盟費,最後得出結論:「蘿蔔青菜,各有所愛。」知乎上也有人提出問題:「為什麼張亮麻辣燙如此快地取代了楊國福麻辣燙?」評論里100多人吵得不可開交,有人支持楊國福,說自己是楊國福的頭號粉絲,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一家店的老闆娘」,還有人為張亮打call,說張亮物美價廉,並總結了張亮麻辣燙的十種搭配方法。

論起來,楊國福的誕生確實早於張亮。2003年,楊國福麻辣燙第一家直營店在哈爾濱永和街成立,名字叫「楊記麻辣燙」。兩年後,也就是2005年,1985年出生的張亮辭掉酒店後廚雜工的工作創業,在哈爾濱江北的黑龍江科技大學,租了一個檔口賣麻辣燙。這便是如今兩家麻辣燙霸主的「發家史」。

少有人知道的是,張亮和楊國福都來自哈爾濱賓縣。楊國福公司的生產負責人說,哈爾濱賓縣是麻辣燙行業的集聚地,除了張亮和楊國福之外,還有許多其它品牌,「一個村子干,大家都跟著干,這個行業就起來了。又都在東北,互相之間論一論輩分,可能都有點兒親戚,但(關係)都很遠。」

以上內容選自每日人物原創稿件《張亮不是楊國福外甥,但這份關係表你得收好了》

想看更多,請移步每日人物公號(ID:meirirenwu)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