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小說技術流分析——

《東宮》:人終究會被一種東西所打動,我們把它叫做死亡

一隻狐狸啊,它坐在沙丘上,坐在沙丘上,瞧著月亮……

聽這首歌的時候,腦海里總是浮現起一大片一大片殷紅寂靜的血泊。

小楓的血,顧劍的血,阿渡的血,還有丹蚩(原文為「突厥」)二十餘萬族人的血。

鮮血將《東宮》染成紅色,鋪成一路難言的悲傷。

如果一早知道這個故事如此令人心碎,你是否仍會翻開它的第一頁?

你在閱讀的途中,是否也曾暗暗期待著,在某個情節流下自己的眼淚?

當我們選擇去看一個故事的時候,我們內心深處究竟想要得到什麼呢?

01 情緒體驗

台灣導演楊德昌曾有句話,他說,電影發明以後,人類的生命比起以前延長了至少三倍。

我想,這句話不只適用於電影——

它適用於以熒幕、電子屏、文字為媒介的每一個故事

人只能活一輩子,一生庸碌,經歷不過爾爾,然而正是因為故事的存在,我們所獲得的「關於生命的體驗與感悟」才能不僅僅拘於簡單的個人生活所得。

故事的吸引力,正來源於每一個被困在現實生活中的人對複雜世界與真實情感的嚮往。

所以,任何一個故事,都應當首先執著於完善讀者的「內心體驗」。

而在《東宮》,我們能體驗到的是——

  • 愛戀

【顧小五的身上有股淡淡的清涼香氣,他離我真的是太近了。

我擎著衣擺的手不由得一松,那些螢火蟲爭先恐後地飛了起來,明月散開,化作無數細碎的流星,一時間我和顧小五都被這些流星圍繞,它們熠熠的光照亮了我們彼此的臉龐,我看到他烏黑的眼睛,正注視著我。

無數螢火蟲騰空飛去,像是千萬顆流星從我們指端掠過。我想我永遠也不會忘記河邊的這一晚,成千上萬的螢火蟲環繞著我們,它們輕靈地飛過,點點螢光散入四面八方,就像是流星金色的光芒劃破夜幕。】

顧小五,我要你為我捉一百隻螢火蟲。

顧小五就站在她面前,很近,近到她感受得到他的呼吸。

他說,我只問你,你到底願不願意嫁給我呢?

螢火蟲四散,點點亮光,像在守護一段美麗柔弱的愛情。

  • 思鄉

【比如我們西涼的夜裡,縱馬一口氣跑到大漠深處,風吹過芨芨草,發出「沙啦沙啦」的聲音。而藍得發紫的夜幕那樣低,那樣清,那樣潤,像葡萄凍子似的,酸涼酸涼的,抿一抿,就能抿到嘴角里。

永娘都沒有見過葡萄,她怎麼會曉得葡萄凍子是什麼樣子。阿渡雖然明白我的話,可是我說得再熱鬧,她也頂多只是靜靜地瞧著我。

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格外想家,想我熱熱鬧鬧的西涼;我越想起西涼,就越討厭冷冷清清的東宮。】

哪怕上京再美好,它也不是我的西涼。

遠嫁的小公主,遙望天上懸著的一輪月亮,靜靜地思念故鄉。

東宮衣食精緻,東宮燈火通明,然而東宮裡沒有一個能真正理解她、給她慰藉的人。

寂寞無邊,像是蔓延到她心上的黑夜,帶著濕潤的涼。

  • 失落

【我從來沒有上過承天門,從來沒有同李承鄞一起過過上元節,我從來不知道,原來每個上元夜,他都是帶著趙良娣,在這樣高的地方俯瞰著上京的十萬燈火。

我原以為,會有不同,我原以為,昨天出了那樣的事,應該會有不同。昨天晚上我被刺客抓住的時候,他曾經那樣看過我,他叫我的名字,他折箭起誓。

一切的一切都讓我以為,會有不同,可是僅僅只是一天,他就站在這裡,帶著別的女人站在這裡,若無其事地欣賞著上元的繁華,接受著萬民的朝賀。】

誰說這裡沒有人了?這裡還有風,還有沙,還有月亮和星星……

她就站在城樓下,滿心酸楚,眼睜睜看著李承鄞的身邊站著別的女人。

昨日如一場大夢,夢裡他那樣聲嘶力竭地叫她的名字。

折箭的脆響猶在耳畔,她不禁自嘲,竟然真的有那麼一瞬間,傻到以為他對自己動過心。

人們之所以著迷於故事,是因為我們想在故事裡再活一次。

我們渴望變成另一個人,以「另一種身份、另一個視角」去體驗世事,去經歷別人的經歷、感受別人的感受,去品味另一個人的悲歡,從而更加了解這個如同包裹在迷霧中的世界

亞里士多德說,戲劇創作意在通過激發情感而對情感進行「宣洩」、「凈化」。

而縱觀那些在情感方面令人滿意的小說,我們能發現,它們的共性在於——

一定會以死亡作為賭注。

02 關於死亡

死亡,是一個人必須抵達的終點。

而反映在故事裡,一個人物的死亡,往往伴隨著另一個人物生命的「劇烈轉折」。

細數《東宮》里那些惹人淚下的地方,它們大多涉及「某個關鍵人物的死亡」。

故事裡的死亡分為兩種,「精神」死亡與「肉體」死亡。

而對於《東宮》,一個主打「浪漫傳奇」的故事而言,肉體的死亡更能凸顯「人物遭遇的危機」與「人物之間的衝突」。

約翰·霍華德·勞遜曾在《戲劇創作的理論與技巧》中這樣寫道:

在希臘悲劇與伊麗莎白時代的悲劇中,張力的極致狀態往往出現在「主人公死亡」的時候;他被反對自己的勢力所壓倒,或者在認識到失敗的命運之後自殺身亡。

那麼讓我們來看看《東宮》里幾處涉及死亡的情節——

  • 跳忘川

【有人抓住了我的手,呼呼的風從耳邊掠過,那人拉住了我,我們在風中急速向下墜落……他抱著我在風中旋轉……他不斷想要抓住山壁上的石頭,可是我們落勢太快,紛亂的碎石跟著我們一起落下,就像滿天的星辰如雨點般落下來……

就像是那晚在河邊,無數螢火蟲從我們衣袖間飛起,像是一場燦爛的星雨,照亮我和他的臉龐……天地間只有他凝視著我的雙眼……

我做夢也沒有想過,他會跳下來抓住我,我一直以為,他從來對我沒有半點真心。

我覺得欣慰而熨帖,我知道最後的剎那,我並不是孤獨的一個人……沉重的身軀砸入水中,四面碧水圍上來,像是無數柄寒冷的刀,割裂開我的肌膚。

我卻安然地放棄掙扎,任憑自己沉入那水底,如同嬰兒歸於母體,如同花兒墜入大地,那是最令人平靜的歸宿,我早已經心知肚明。】

我陪你一起忘。

李承鄞陪小楓跳忘川的情節,是整篇故事的高潮。

可是誰都沒能料到,忘川之後,不是悲劇的結束,而是另一段悲劇的開始。

被宿命捆綁在一起的兩個人,兩世的恩怨糾纏,以他們「雙雙殉情」為轉折點。

彷彿墜崖的那一刻,世界上沒有「處心積慮的五皇子李承鄞」,只有「瀟洒恣意的少年顧小五」。

那一刻,隔在他們之間的,不是丹蚩二十餘萬族人的累累屍骨,而是他為她抓來的一百隻螢火蟲。

這讓我想起另一個故事——

【我忘了他並不在我身邊,只是緩緩點了下頭,很艱難地再次開口道:「我要回俊疾山了,不用到處找我。我一個人會過得很好。幫我照顧好阿離。我以前一直夢想著有一天能牽著他的手陪他一邊看星星月亮雲海陽光,一邊給他講我們俊疾山上的故事的,現下怕是不能了。」

想了想又補充道:「別告訴他他的母親只是一個凡人,天上的神仙都不太看得起凡人。」

明明是很普通的訣別話,一瞬間卻突然想要落淚,我連忙抬起頭看天,卻又突然想起,早就沒了眼睛,淚水又從何而來呢?

他急促地打斷我的話:「素素,你站在那裡不要動,我馬上過來。」

我說:「夜華,我放過你,你也放過我,我們從此,兩不相欠罷。」

銅鏡從手中跌落,哐當一聲,隱沒了夜華近似狂暴的怒吼:「你給我站在那裡,不許跳……」

我翻身躍下誅仙台。夜華,我對你再沒什麼要求了,真好。】

這一段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素素跳誅仙台的場景。

一樣的死亡情節,一樣被設置為故事的高潮,可見,所有成熟的作者都明白同樣一個道理——

「關鍵角色的死亡」(不論真假),在推動情節發展的同時,一定會為讀者帶來充實而生動的情感體驗

這也是幾乎所有「浪漫傳奇」類型的故事都會使用的手法。

浪漫傳奇」類型的故事備受讀者喜愛的原因在於,讀者在現實生活中從未有過這樣的經歷,而故事恰好能提供這種「替代性的新奇感受」。

我們由衷地相信世界上還存在這樣一種愛情——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 顧劍之死

【我斷斷續續唱著歌,唱著唱著,才發現自己已淚如雨下。我的眼淚落在顧劍的臉上,他卻一直瞧著我,含笑瞧著我,一直到他的整個身子都發冷了,冷透了……他的手才落到地上。

他的白袍早就被箭射得千瘡百孔,襤褸不堪,我看到他衣襟里半露出一角東西,我輕輕往外拉了拉,原來是一對花勝,已經被血水浸得透了。

我忽然想起來,想起上元那天晚上,他買給我一對花勝,我曾經賭氣拔下來擲在他腳下,原來他還一直藏在自己衣內。

我拋棄不要的東西,他竟然如此珍藏在懷裡。

我半跪半坐在那裡,聲音凄惶。像是沙漠上刮過的厲風,一陣陣旋過自己的喉嚨,說不出的難受:「一隻狐狸它坐在沙丘上……坐在沙丘上,曬著太陽……噫……原來它不是在曬太陽,是在等騎馬路過的姑娘……」】

無論什麼時候,你想離開,需要師父,只要發射鳴鏑,師父一定會出現。

顧劍被萬箭穿心時,李承鄞也親手殺死了顧小五。

那隻小狐狸,親手毀掉了它的姑娘。

顧劍的死」將李承鄞與小楓的心再次划出一道鴻溝,只是這一次,她無法選擇遺忘了。

曾經的深情恍若隔世,只剩她手中一具冷透的、沾滿鮮血的屍體。

東宮沒有螢火蟲。

東宮也再沒有「情深意長,相愛相親」的美夢。

曲終人散終有時,一切美好都走到了盡頭。

  • 小楓自盡

【天真藍啊……風聲呼呼地從耳畔響過,一切都從我眼前漸漸恍惚。

我彷彿看見自己坐在沙丘上,看著太陽一分分落下去,自己的一顆心,也漸漸地沉下去,到了最後,太陽終於不見了,被遠處的沙丘擋住了,再看不見了。

我彷彿看見圍觀的人都笑起來,好多突厥人都不相信白眼狼王真的是顧小五殺的,他就在那鬨笑聲中連珠箭發,射下一百隻蝙蝠。

我彷彿看見無數螢火蟲騰空而去,像是千萬顆流星從我們指端掠過,成千上萬的螢火蟲環繞著我們,它們輕靈地飛過,點點螢光散入四面八方,就像是流星金色的光芒劃破夜幕。

我彷彿看見自己站在忘川之上,我的足跟已經懸空,山崖下的風吹得我幾欲站立不穩。我一字一頓地說道:「生生世世,我都會永遠忘記你!」

我彷彿看見當初大婚的晚上,他掀起我的蓋頭,蓋頭一掀起來,我只覺得眼前一亮,四面燭光亮堂堂的,照著他的臉,他的人。

我最後想起的,是剛剛我斬斷腰帶的剎那,他眼底盈然的淚光。

我安然閉上眼睛,在急速的墜落之中,等待著粉身碎骨。

一切溫度與知覺漸漸離我而去,黑暗漸漸籠罩。

我似乎看到顧小五,他正策馬朝我奔來,我知道他並沒有死,只是去給我捉了一百隻螢火蟲。

現在,我要他給我繫上他的腰帶,這樣,他就永遠也不會離開我了。

大地蒼涼,似乎有人在唱著那首歌:

「一隻狐狸它坐在沙丘上,坐在沙丘上,瞧著月亮。噫,原來它不是在瞧月亮,是在等放羊歸來的姑娘……」】

忘川的水讓我忘了三年,卻沒能讓我忘記一輩子。

死亡,是每一個悲劇最好的收尾方式。

死亡,也是作者給小楓安排的最好結局。

當你永遠無法原諒這世界上你唯一深愛的人,你又能如何呢?

死亡於是成為所有無可奈何之人最好的歸宿。

電視劇臨到結局時,我翻到一些小朋友是這樣評論的:

「結局必須BE。」

「李承鄞不能死,必須孤獨終老。」

「不接受任何洗白……」

觀眾對於他們所看的故事,總是有一種「冥冥中的感覺」。

他們對於「故事走向」的預判並不遜色於作者。

一個好的作者,必然能夠扣准讀者的「情感脈搏」,給故事中的人物一個「合理的交待」,將讀者的情感體驗放到最大。

就像我們知道,從小楓第一次遇見顧小五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

她沒辦法活著。

可憐那東宮的太子妃,帝皇的明德皇后,李家公子的髮妻,西涼的九公主,長眠時算是剛過十八歲。

逃不脫的,是宿命一般的恩怨糾葛。

原來那隻狐狸,一直沒能等到它要等的那位姑娘。

03 一點思考

提起《東宮》的小說,有許多小朋友是不屑的。

有些小朋友覺得電視劇比小說好看,而另一些只是單純地瞧不上這個故事。

誠然,《東宮》小說的「情節架構」與「情節表現力」的確差強人意,但是我認為它對於許多新人作者而言,有許多值得學習之處——

最重要的一點,在於「情節的高密度」。

全文不到二十萬字,卻容納了非常多的「情節點」。

我統計了一下,其中包括但不限於:

3次誣陷(小楓救落水小孩、永娘送出的壽麵、趙瑟瑟指證小楓害緒娘);

6次激烈爭吵(趙瑟瑟食用壽麵中毒、緒娘失孕、趙瑟瑟算計小楓、裴照與小楓來往過密、李承鄞得知顧小五的存在、李承鄞殺顧劍時傷了阿渡);

12次生命威脅(李承鄞替小楓擋劍、阿渡病危、小楓被刺客綁架、顧劍將小楓扔進水、李承鄞火燒承天門、顧小五殺白眼狼王、丹蚩滅族、小楓跳忘川、小楓恢復記憶刺殺李承鄞、緒娘病死、小楓迷暈李承鄞後再度刺殺未遂、小楓於玉門關自盡)。

如此密集的「情節點」,如此尖銳的「情感衝突」,不得不說,《東宮》真的是一本非常適用於拍劇的小說。

劇中將故事的「邏輯線」理得更加嚴密通暢,同時將李承鄞與顧劍兩個主要角色刻畫得更加生動豐滿,彌補了小說里「第一人稱視角」的不足。

並且,劇中對整個故事「價值觀」的升華也很值得讚揚,無論是太皇太后用明遠娘娘開導小楓,還是最後小楓為兩國和平自刎於兩軍陣前,都極大地提高了故事的「思想層次」,讓它不止步於一個單純的愛情故事

我一直都認為,對於新人作者來說,一開始就以文學經典長篇小說,如《紅高粱》、《白鹿原》等作為小說寫作的「學習對象」是極不合理的。

當然,這並不是說你不應該懷著敬畏之心去理解它、欣賞它。

尤其是那些具有「較強文學性」的長篇小說,它們「篇幅長」、「情節曲折」、「思想密集」,猶如長江大河般波瀾壯闊,充滿了現實的複雜性

對沒有足夠「人生閱歷」的新人作者來說,模仿這樣的作品,無疑是讓自己的寫作生涯斷送得更快一點

僅作為「學習對象」而言,《東宮》無疑是及格的。

學寫小說,最重要的是要學習「如何講好一個故事」。

有關傳奇類型的更多寫作之道,請參見:

請看完全文的人來評價一下二哈和他的白貓師尊這本小說??

www.zhihu.com圖標

如果你也覺得創作一個故事實在不易,那麼請不遺餘力地關注我吧。

讓我帶你窺見每個故事的幕後,讓我來幫你找到屬於你自己的故事。

個人微信平台:Astoryer

圓你一場寫作夢。


反正我是不喜歡,完全是為了虐而虐,劇情也挺牽強的。


我彷彿找到了歷史上發生過的現實版東宮?


挺喜歡電視劇的,所以跑去看了一下小說。

嗯……沒我想像中那麼好看。

給我一種當初看《華胥引》的感覺,整體上難以挑出什麼錯處來,但是哪兒哪兒都不對勁。

就像是,你吃一顆大白兔糖,但是糖紙的味道跟平時很不一樣,很奇怪,給你一種異物感,就算是整顆糖都被你消化了,那種迷之塑料感依然揮之不去。

簡直跟吞了只蒼蠅似的,吐不出,也說不出。


看完整部小說,有點蒙,情節挺虐,(但我內心os:哦。。。),最想吐槽的是男主,我覺得我真的看不懂男主價值觀和戀愛觀,簡直無語,就是感覺你永遠看不清他的真面目,好似他真的愛小楓,有感覺可能下一秒,又會因為他某個目的去欺騙小楓,真的服男主了。。

全文讀下來,唯一想說的兩點1.男主夠夠的了 2.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江山和美人不可兼得。

結束


好看。

有一種沉重叫宿命。


不知道為什麼,我想到了小四……


劇情有點混亂。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