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獲獎名單:知乎小藍星推薦 - 2020 香港電影金像獎獲獎佳片 - 知乎

相關問題:

如何評價第 39 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獲獎名單??

www.zhihu.com圖標如何看待周冬雨獲得第三十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

www.zhihu.com圖標


剛更新完另一個預測回答,還在冰敷臉,挺疼的。緩到了晚上終於能上來回答這道題了。

首先是恭喜,然後是客氣祝福,最後是老母親式的憂愁。

我在另一個回答里幾乎已經把金像獎的分量以及賦予他的意義從頭到尾分析完了,但是當時還是只雙提名。

易烊千璽獲得 2020 金像獎最佳新演員、最佳男主角雙提名,你覺得他會獲獎嗎??

www.zhihu.com圖標

雖然粉絲總是嘴上說著提名即肯定,三金提名即實績,但是你要是問粉絲:要提名還是要獲獎?我看傻子才會選提名。

那一本提名證書與沉甸甸的,刻著他的名字的金像獎盃比起來,終究分量是不一樣的。

更何況這是最佳新演員,是一個從第一屆開始到第三十九屆從來沒有分給過內地男演員的最佳新人獎,甚至與上一個內地演員得獎都隔了十餘年。

這個少年,在19歲的年紀,憑藉17歲璞玉一般的演技,拿到了一生只能拿一次的獎項,開頭便是三金之一的金像獎。

這獎,好重好重。

他值得嗎?太值了。

哪怕不說是在這樣的小年,跨越了去比,在這樣的年紀能貢獻出這樣細膩的特寫式表演,仍然足夠令人稱道。

更重要的是不僅僅是小北成就了他,他也賦予了小北這個角色本身以魅力。

小北已經成為國產青春片里里程碑式的人物,一句「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在去年夏天深深烙印進了無數人的心裡。

所以我要為易烊千璽鼓掌,道一句恭喜,也欣喜中國電影仍然有這樣的新生代演員作作有芒。

他在金雞獎上朗誦的那句「繼承中國電影的光榮傳統,年輕的心,依舊會為理想和激情而跳蕩。」也的確在努力踐行。

從單吊中戲,到雙料第一,再到出演《長安十二時辰》和《少年的你》,易烊千璽的確是一個讓大眾很放心的人。

這個沉穩的少年話不多,每一步卻走的堅實有力。

短短一兩年的時間,口碑、票房、播放量、獎項,這些許多演員摸爬滾打多年都換不來的東西,他只一部電視劇一部電影,就得到了。

不過,自金像獎提名以來的諸多事件,不管是與他有關的戀情造謠還是與他無關的其他藝人的事件,都不得不讓我擔心: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因為我知道,易烊千璽這一路走來,穩,也難。同時,我本人無比希望中國電影新生代男演員可以齊頭並進,百花齊放。可是就目前看來,演技好,有流量,最好有作品有獎項的,這幾項並存的,你扒拉著手指數一數,我不說答案明眼人也懂。

況且,這年頭,出一個好班底+好劇本+好搭檔+順利上映的電影,未免也太難了點。我無數次看著春夏的那些存貨扼腕嘆息。在這樣一個僧多粥少的地方,同齡小生(甚至跨齡小生)之間的競爭何其強烈,可想而知。

我從來不擔心他個人,不管是實力還是天賦,以及自律,都堪稱典範。但是他背靠的,畢竟只是一個什麼都幫不上忙,不拖後腿就阿彌陀佛的時代峰峻。

雖然說百分之九十的粉絲都看不上自家藝人的公司和工作室,但是要拿時代峰峻跟他們換,我估計還是沒人肯。曾經有一個娛樂產業公眾號出過一個經紀公司權力榜,主要是從藝人儲備、商業價值、影視資源、綜合行業地位、頭部藝人佔比、業務多元化、孵化能力以及融資情況這幾個維度衡量的,時代峰峻不負眾望,前50名不見其蹤。所以,誰會要一個要資本沒資本,要背景沒背景,下面還有一群二團三團的師弟們嗷嗷待哺等著你奶的公司呢?

疲軟的公司使得易烊千璽及其工作室只能成為一個謹小慎微的在娛樂圈行走的大血包,誰都可以來扎一下,一個都得罪不起,能跑的快躲的遠就算是最大的本事了。

而這樣的謹小慎微就是在娛樂圈風浪中的小船,要麼依附(顯然易烊千璽之前已經放棄了),要麼只能不斷的默默積累,祈求在建造自身的過程當中不要被風浪所吞噬,也不要被其他船隻撞翻。

之前默默無聞倒還好說,如今木秀於林,風險度陡然增加。

資本是逐利的,是否選擇一個人只是看這個人是否可以給他們以利益最大化。每個人手上的牌就這麼多,牌面大小其實大家心裡都明白。他明白,資本方明白,對手也明白。說白了也只是互相利用的關係。作為對家,使得你的可利用度減小,風險度增高,資本自然會另尋他人,自己便有了機會。

所以,原來只有兩雙眼睛盯著你,現在,有無數雙眼睛盯著你。哪怕是一點點細微的錯誤,甚至不是錯誤的錯誤,都會在社交平台上被無限放大,會被人輔以正義論的言語推波助瀾,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手握民意的法典,做最「理性」的法官。

甚至,他也不需要做錯什麼,因為可以「被」做錯,就像他被戀愛一樣。只需要幾張微信對話截圖,幾個仿若現場的「偶遇」,甚至都不需要P圖,傳播到各個論壇,稍加推波助瀾便可以獲得巨大的聲浪回饋。只要為公眾端上符合口味的八卦,被消費,只是你工作中的一部分罷了。

事件熱度散去,人們永遠會追逐新的熱點,追捧新的「紫微星」,而被拋棄的「理所應當」的人,又值得什麼挂念呢?

不是什麼陰謀論,也絕非聳人聽聞,只是客觀陳述這樣的事實。

影視寒冬之下,易烊千璽獲得了聲譽名望,天平在向他傾斜的同時,也會讓他交付其他作為補償。金像獎最佳新演員的加冕讓易烊千璽獲得了更大的籌碼,也同時讓他面對更大的風險。不依附也不站隊意味著他必須要平衡每一段關係,也不得不謹小慎微小心提防隨時可能出現的「黑天鵝事件」,哪怕這一事件和他本人無直接聯繫,連坐也可能在所難免。

也和業內朋友聊起過(是啊,誰還沒幾個業內朋友不是,呵呵),到最後討論的結果是:

易烊千璽走到現在,不幸之中的萬幸,他沉穩的性格實在是適合娛樂圈,不急功近利賺快錢也不趨炎附勢謀小利,還有那麼一點天賦和實力;不幸之中的萬幸,他守住了自己,他團隊的7個人也足夠專業的守住了他。哪怕點頭哈腰吃點虧,打落牙齒和血吞,好歹是護住了這個孩子還能不斷沉澱,穩穩的走自己的路。

所以,說回剛剛捧回的這個獎盃。最佳新演員獎與其說是黎明的曙光,不如說是層層烏雲中射出的微弱光亮。它的確激人奮進,讓人欣喜,但不要忘了山還很高,路還很長,不管是他,他的團隊,還是他的粉絲,都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

無他,只有祝願,乘風破浪吧,只屬於遠方的少年。既然是你自己選擇的這條路,那天塹還是通途,都還是要闖一闖的。

祝安祝好。


純路人,男的。與他差不多年齡。

我相信大家更想看看同齡同性人對這位大兄弟的評價吧?而不是清一色的彩虹屁。

在我小的時候,他們剛剛火,那時候的氛圍相信大家也都知道,我不多說 。

我一向看不起隨便黑別人的人,而且他們無非是羨慕嫉妒罷了,羨慕嫉妒而黑別人,不過是承認自己不行,我要臉,所以當時的罵戰我沒參加,可每時每刻都會在我身邊響起,很煩。

我剛認識他們時,13歲左右,是因為他們的歌(當時他們的歌都是青春活力的,那個年代還是純潔的,沒現在這麼多解讀),我聽了很長時間,也不知道誰唱的。我聽歌的態度是只聽好聽的,幾乎不管歌手是誰,那個時候,我就認識周杰倫,林俊傑,張傑,徐良,許嵩。

直到有人告訴之後,我才聽到了他們的名字,而且還向我推銷他們的「黑料」。我無所謂,只覺得刺耳,因為我可以清楚的看到那些人臉上的嫉妒與不服。靠~老子才沒那麼幼稚。

之後很多年,我幾乎不再關注他們,只是零零碎碎的看過他們的綜藝,可能是性格的原因,我對易烊千璽比較有興趣,我看的綜藝不多,看也是半強迫看的。至少我看的綜藝中,這位總是話很少,也很直,有種格格不入的感覺。

我比較喜歡這種沉穩話不多的明星,不驕不躁。

也很有抱負,比如有一個綜藝,我忘了,有人問:「你之後想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大概是這樣的對話)

他說:「想演一個有挑戰性的」(聽到這我感覺很套路)

他繼續說:「身殘志堅的人」(這裡我愣了一下)

我第一次聽到想演這種角色的人,一般演這種角色,想要演好,必須有很強的表演能力,模仿能力,表達能力才行。新生代的演員中,幾乎沒有想演這種的,而且一般都去演偶像劇了。

新生代演員,我當時比較喜歡的就三四個,比如張一山,吳磊,劉昊然。沒別的,就因為有演技,沒那麼尷尬,劇還能看,有實力。

這之後,對這位兄弟也有了點關注,畢竟他當時也沒啥代表作,不過好像也演過什麼,一個校園劇?不記得了,只是有點low,我看過一眼,賊尷尬。

去年剛剛上大一,當時國慶放假回學校有一段時間了,在宿舍里沒事幹,剛好看到朋友圈有人推薦這部電影,他的迷妹,我一般不接受粉絲推薦的,主觀性太強,沒意思。

然後刷抖音,B站,發現這是一部校園欺凌的電影,於是有了點興趣(不是我變態啊~我只是覺得中國的校園霸凌的電影太少了,類似日本那些內涵特深的幾乎沒有啊)

剛好閑著也是閑著,而且看一些路人的反響還行,於是就和舍友一起看了。

。。。。。。

。看電影ing~。

。。。。。。

就此,我徹底刷新了對這位大兄弟的看法。

看完後我在QQ空間發了這麼一個說說!在這之前,我如此大夸特誇的一部電影是《我和我的祖國》。

總之,他演的好,獲得這個獎項也算是實至名歸(畢竟這兩年我也沒見過有比他演的還好的年輕新演員),作為同齡人,聽一些女同學說,我倆好像剛好是同一天的生日,11月28日,我也不知道對不對。

反正作為同齡人,談不上什麼敬佩,說不上什麼稱讚,至少覺得他還挺厲害的,有點實力。

總之,我很期待這位大兄弟能有更多有實力的作品,我也比較佩服他20歲左右就轉型告別偶像劇的決心,畢竟有些人30多歲了還在演純情少年。這可是圈錢圈粉的好活。而這大兄弟果斷轉型,那就很牛了~

要是有些人雞蛋裡挑骨頭,粉絲也不比在意,難不成你要要求一個20歲左右的少年就達到五六十歲國家一級演員的標準?凡事不得一步一步來嘛~短時間停滯也好,猛然突破也好,都是成長的一部分。

而且這個獎項無疑是一次認可和激勵,也是新人最想得到的,就像今年的lpl,我就覺得,IG和FPX輸了才是最好的,一但贏了就把缺點給掩蓋了,而作為新人的滔博和京東,才是最需要這個獎勵的。

加油吧~我希望他不會止步於此。我希望未來演藝界會有他一席之地。

路人而已,不是水軍,不是演員,誇僅僅是因為實力,本來想辯證著半誇半貶來著,發現也不了解,正經就看過《少年的你》。(路人的定義:間接了解過,所有的綜藝電影電視劇都不是奔著他去的)

原來我還預言到了他會拿獎~

——————————————————

PS:沒想到這個回答火了,還是有些詫異,感謝感謝!

在下不過是個混二次元和詩詞圈的計算機專業的普通學生罷了,平時喜歡寫寫詩詞,影評,小說而已。寫得只能說是較為客觀,談不上什麼深刻,畢竟我對這位「大兄弟」,了解也不多。

解釋幾點:

①大兄弟。原諒我在寫的時候脫口而出,畢竟實在不知道該怎麼稱呼。就單純覺得這個稱呼比較樸實無華且親切尊重。

②盜攝(在影院拍攝或錄像)。感謝的兄弟評論區指出!我以後一定會注意的。抱歉!抱歉!


前段時間和一位專業的電影人聊到這件事情,他平時挺古樸一人兒,比較悶,不隨便夸人那種。

我說感覺金像獎的「地方保護主義」執念很深,對內地蠻苛刻的,他們既捨不得華語影壇這個利潤巨大的蛋糕,但又不肯擴大頒獎範圍,導致到現在內地男演員這塊兒還掛零。雖然易烊千璽發揮的不錯,但感覺他應該得不了獎了。

這位平時挺嚴肅的老哥兒回了我一句:

「可這次如果不是他得獎,那就太扯了。」

我其實很少涉獵國產電影,上次看還是葯神和流浪地球,去年一年,也只在朋友的安利下看了這一部。

不是不愛看國產,而是國產片實在質量堪憂。

縱觀這幾年的中國影視圈,多的是仗著流量和資本,把觀眾當猴耍的人。

粉絲經濟讓所謂的的流量大行其道,演技再差,劇本再狗血,也有粉絲去支持買賬。

影視作品的質量得不到保證,人們難免會對「流量」二字產生偏見,因為"流量"成了演技差和低質量作品的代名詞。

這樣的大背景下,易烊千璽的出現,稱得上是一股「清流」。

明眼人都能看得到他的衝勁與實力。

17歲的時候,易烊千璽接受雜誌的採訪,記者問他接下來想飾演什麼角色。

他說,想演身障殘疾的人。

他的回答,當時有點震驚到我了。

易烊千璽挺聰明,有的男演員三四十歲了還在演偶像劇,一條路走到黑,可他不到20就轉型了。

其他流量還在爛片的泥潭裡打轉,他卻在去年主演了兩部豆瓣超過8分的影視劇,口碑與票房齊飛。

不得不說,他和團隊接戲的眼光,還是比較毒辣的。

其實,大多數剛剛起步的演員,對於能接到什麼樣的角色是沒有概念的,你問他想演什麼角色,他可能會回答你作品的類型,比如「想演文藝片」,或者回答你一個籠統的範圍,比如「有內涵的角色吧」。

可17歲的易烊千璽,想演身障殘疾。

這給了我一種強烈的既視感。

2005年,憑藉同性電影《斷背山》入圍奧斯卡影帝的美國演員傑克吉倫哈爾,曾在訪談中講到了他接下角色時的想法:

「當時,沒人想演gay,可我想試試,我就是想接有挑戰性的角色。而如今世道變了,人人都想演gay」

這種對於專業領域超前的感知,正是我在易烊千璽身上看到的特質。

前段時間ELLE的採訪,他形容自己的角色劉北山

「狼狽,粗糙,但純粹。」

主角小北這樣的街頭少年,底層的小人物,是易烊千璽沒有接觸過的,社會另一面的人生百態。

反差的張力是角色身上的美好所在,這是易烊千璽後來喜歡他的部分,也是起初讀不懂他的原因。

導演曾國祥在提到他時說:

「我有點把他和小北混在一起了,他外表很冷酷,但內心非常溫暖,很有同情心,是一個很善良的人。」

電影中,小北打架後躺在床上,為陳念道出自己的身世。劇本上的這一幕並沒有設計哭戲,但表演的時候,易烊千璽說著說著,眼淚就自然而然的流了下來,被一旁的攝影師敏銳捕捉。

《少年的你》監製許月珍,看透了易烊千璽身上的這種共情能力來自何處。

「他其實,在還是個小孩的時候,受過很多困難,一個人剛出道,大家還沒有認識到他的好的時候,曾經也有很多人攻擊過他。

所以我覺得他懂了這種孤獨以後,眼裡面是能看到那種感情的。有思想,有東西。」

「我覺得他是一個受過苦的小孩,但是他沒有把那種苦加給別人。他去理解其他人,去感受其他人。

他懂得別人的痛苦,這是他最可貴的地方。

起碼近些年吧,他是我見過最美好的一個少年。」

18年重慶的夏天,悶熱,潮濕。

短短一個半月的拍攝,他走進角色,用心感受故事本身,以體驗派的沉浸式表演挑戰了自我,感受了不一樣的人生,也打破了內地影史記錄,驚艷了四座。

就像他在中戲入學典禮上說的:

「我們眼睛裡除了平視和仰視,更應該經常俯視。俯視疾苦和病痛,俯視角落和夾縫。我們眼中看到的,除了繁花盛景,還應該有世間冷暖。

我們應該有的,除了海納百川的眼界胸懷,還有悲天憫人的創作靈魂。

這是作為藝術者的良知。」

很多人形容他在《少年的你》里的表現是:

「好到讓人嚇一跳。」

誠然,多年來,易烊千璽一直以唱跳愛豆的形象活躍在公眾視野,大家早已習慣了他作為少年偶像的身份。

可一夜之間,他就長成了能扛起一部戲的男主角,在泥坑裡不顧形象的摸爬滾打,臉上覆蓋著厚厚的血漿,脖頸上塗著粗糙狂放的紋身,和他給人的既定印象有著天壤之別。

這樣的變化,實在讓人瞠目結舌。

同時,我們也看到了希望。

現在雖然仍是流量時代,但是風氣已經逐漸在往好的方向發展了,幾部流量作品的血撲,也是給了資本一記響亮的耳光。

普通觀眾的話語權逐漸被重視,人們更希望看到有實力有演技,踏踏實實進步的人,出演更優質的作品。

一個「後流量時代」正在來臨。

流量並非原罪,可如果想擺脫流量的標籤,就必須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靜下心來打磨演技。

易烊千璽做到了。

這次影帝新人雙提名,最終斬獲新人獎,即是初出茅廬便鋒芒畢露的實力證明。

易烊千璽作為中國新生代青年演員,以作品說話,用演技突圍,憑一己之力,打破了大眾「流量小生無演技」的刻板印象。

一切榮耀與稱讚皆有來自,鮮花和掌聲的背後,永遠是默默付出的汗水與磨礪。

哪有什麼一夜成名,其實都是百鍊成鋼。

是金子總會發光,努力的人終有回報。

此子,未來可期。

最後,放上一段央視面對面節目對易烊千璽的專訪,話題涵蓋了易烊千璽在藝術領域的成就、學習生活、和對未來的規劃,值得一看。

光明日報:易烊千璽——用作品說話?

b23.tv圖標

如果您想對易烊千璽沉浸式的表演方式進行深層次探討,可以參考這個回答:

新之AKIRA:如何評價電影《少年的你》中易烊千璽的表現??

www.zhihu.com圖標

這篇文章,對於學院派和體驗派表演差異的剖析,以及對他演技豐富層次感的逐級拆解,講得很好。

另外,如果您有興趣,願意進一步了解易烊千璽這個與眾不同的孩子,可以看看這篇長文:

Mr.BigCock:如何看待易烊千璽與娛樂圈中的其他人的不同?哪一點最不同??

www.zhihu.com圖標

以上。


易烊千璽,應該是那一批流量小生里,「出走」得最徹底的一位。

愛豆出身,國民弟弟,從最初出道時被diss,到後來,越長大,越特別,越讓人著迷。

去年在電影院看《少年的你》,后座兩個女孩,一見他出場,就忍不住低聲驚呼,激動不已。我不覺得煩惱,反而忍不住笑——誰沒經歷過這樣的時候。

一位好友,逼格甚高,極少追星,但是他的死忠粉絲,當然,也是悄悄喜歡,極為低調從不聲張的那種。有一次,發來一支視頻,是易烊千璽在昏暗的房間里,合著音樂,隨便跳舞的鏡頭,一瞬間居然讓我聯想起王家衛《重慶森林》里的畫面。

昨天看一位時尚博主點評,說易烊千璽之所以長大後,長相氣質蛻變如此之大,在於他奇妙地混合了男人味和少年感,長了一個很好的下顎。從早幾年的時尚硬照開始,他的眼神,神情,都有越來越的故事感,有戲了,不是一眼望到底、卻沒什麼值得回味的偶像。

他寫毛筆字,做雕塑作品,努力演戲,寡言少語,在街舞那檔節目上,遇到要淘汰成員,猶豫不決。有人反感他這種個性,認為不夠堅定、過於心軟。心理學有一大堆的話術去分析,唯獨我覺得,這種「敏感」,不論是對外界還是對自我的,都是一個很寶貴的狀態。

當時間過去,更多了解自己、體驗生活之後,人會變得愈加圓滑,這種圓滑不僅在於為人處世上的精明,還有對一些細緻入微情緒的抽離,不再任由自己滑落進某種狀態里。可是這種短暫的狀態,就一定是壞的嗎?

我記得之前看《少年的你》幕後,曾國祥導演說他,其他鏡頭都演得挺好,唯獨有個地方演得不好:小北在調戲陳念的時候。

那種混不吝,嘴角帶著壞笑,明明有些色氣,卻對著那張臉,你忍不住又一邊感嘆自己居然如此沒有立場的時刻,卻是他最難表現出的。

畫面里,他有些局促,甚至不知道該怎麼擺放周冬雨,怎麼抓住她的手,舉過她的頭頂。也是,這才是個00後的小朋友啊。《少年的你》拍攝時,他才18歲不到。對面對戲的周冬雨,狡黠機靈,倒是跟他的個性,完全掉了個個。

我們能腦補出無數壞笑得精彩的男明星:陳冠希,謝霆鋒,吳彥祖……上一代的帥哥們,用顏值和演技,讓人心服口服,壞得到位,也帥得要命。哪怕是反派,都是個惹人心疼的反派。

而這一代人,開始推崇屬於自己的偶像,00後也好,TFboys也罷,這些標籤在他們眼中,不足以詮釋這個人。

比如小北穿著帽衫,遮著臉,在陰暗的小巷子里,臉上的傷還沒來及癒合,悄悄跟著陳念,保護她的模樣,粉絲很難不帶入易烊千璽本人——一個隱忍、寡言、低調,卻充滿了保護欲、值得信任的老成模樣。

我記得,去年跟朋友去六周年TFboys演唱會,聽說那天的深圳機場,創下了有史以來的最高流量。是的,甚至高過了春運。

無數的女孩舉著燈牌,在寶安體育場外的十字路口,有人在吶喊,有人在搖旗,有人在跳舞。演唱會的聲音和燈光震天,外頭,也像在舉辦著一場平行又投入的盛宴。

結束後,我跟朋友慢慢地走,人太多,車紋絲不動,地鐵排隊超過半小時,往外幾公里,全是來看這三個男孩的人。

朋友說,從下午4點入場,到晚上10點,幾乎是不吃不喝不上廁所。她買了VIP的票,在所謂的「坑」里,舉著單反,賣力地拍了三個小時。由於歡呼聲太吵,全程甚至聽不清歌手的聲音。

我問朋友,值得嗎,這麼辛苦,又累,還這麼貴。她說,看了還是開心的。

晚上回到酒店,我翻看著她拍攝的東西,那些近距離的視頻、圖片,一下子變得如此貼近且逼真。她用藍牙音箱,給我播易烊千璽的新歌,《Fall》,歌詞里唱,After the summer comes the fall, we kept it going way too long.

迷離慵懶。

那個瞬間,不知怎麼的,心中有一種奇妙的感覺。

我忍不住在想:是這些女孩,選擇了他;也同時,被他選中。

在從深圳回來的路上,我下了個決定——好吧,不管工作有多忙年假多難請票多難買簽證多麻煩,總之,我也要去看一看,自己喜歡的偶像。

於是,去年9月,我飛到了首爾,看完了他們的最終場。

我感受到了一如TFboys演唱會上的熱浪,那種腎上腺素和多巴胺飆升的,令人頭暈目眩的幸福感。

事實證明,這是一個無比正確的決定。因為在那之後不久,冠狀肺炎爆發,全球的巡演停擺。所謂的「final」,真的一語成讖,淪為徹頭徹尾的最終場。

你看,好像總是這樣,在生活的千萬種可能性里,一種,一種,一種,不斷地交織在一起,以一種無法預知、出人意料的方式。閃耀的人也好,平庸的人也好,每個人都在試圖尋找一種,讓自己舒服的答案。它剝開所謂謎題的外衣,透過現實,疊加上了自我的色彩。

也正是一個又一個個體,有意識的,無意識的,相交的,再分開的,創造出的數萬種可能性,將這個世界緊緊地聚攏在一起。你總覺得似曾相識,又覺得陌生,甚至不確定,它是否只是一種假想或者錯覺。

至於易烊千璽,這位演員,我想,與其評價這一部,不如再多一點耐心,等待他的下一部作品。


本文首發於微博。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Sina Visitor System?

weibo.com


與其他獎項相比,「最佳新演員獎」的評判側重點在於「」。

何為新人就不用解釋了吧。

所以拋開對於影片本身的爭議不談,

易烊千璽銀屏首秀能獲此殊榮,真的很不易,也很優秀。

激動之餘,我也不由得感慨,

他真的總是牢牢抓住每一個機會。

正面是光鮮亮麗的成績,背面是你看得到與看不到的付出。

單憑演技來講,他對得起「最佳新演員獎」這個獎項。

《長安十二時辰》的導演曹盾談起他時,曾說:

巧奪天工永遠打不過渾然天成。

我相信他是一塊靜待打磨的璞玉。


以下是作為粉絲,我想對其他鶴兒說的幾句話。

(請無關人員離開蟹蟹)

3

2

1

所有姐妹和我一起尖叫!!!!!!!

我真的到最後都虛弱了.............

激動喜悅驕傲興奮嗷嗷嗷

真的很開心很開心很開心很開心很開心很開心很開心很開心

但是!

不能開心過頭哦

就想想,

對門王大嬸天天宣揚她兒子咋滴咋滴的時候你咋想。

優秀的人當然值得讓全世界都知道

但是宣傳也要適可而止吖

飯隨愛豆,該低調的時候要——低——調——

(悄悄地努力地掩飾自己溢出屏幕的驕傲)

我還想說

對於電影劇情的爭議

希望鶴兒們學會閉麥

不要和他人搞辯論賽

因為事實就是事實,它不會因為某一方的言論改變。

最後表白下璽帝

找到你是我最偉大的成功。

永遠是。


去看了看其他回答

還是有點難過。

敲敲打打半天的字沒了

忘存草稿真的........

希望其他小鳥不要被影響吧

聽聽歌吃吃好吃的

要不再睡一覺

醒過來把不開心的忘掉

再對冷嘲熱諷的人說句話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