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審題,問的是看法,不是要所謂的投資泡沫和市場回暖。

筆者是一個國內VR從業者,由於有海外背景,很早接觸到VR並且看到了未來性。回國後,很不情願的經歷了2016年國內這段時間的VR泡沫,並且要求VR快速達到iphone4的那種變現,我在業內深刻感受到這對國內VR行業的極大打擊。無論是利用VR噱頭套用國家撥款資源、還是用劣質的假VR內容對用戶進行一波眩暈嘔吐的圈錢跑路。而相比之下,美國日本對於VR較為理智。

之後國內對於VR的態度急轉直下,資本也從VRAR的速度轉向AI和區塊鏈泡沫中。大部分玩家大呼,VR涼了,這種壓力感來源於玩家群體和團隊內部自我懷疑,甚至有些人聽到VR而立刻避而遠之。但能夠支撐我目前繼續走下去的,就是斯皮爾伯格老爺子說的,「謝謝你玩我的遊戲。」


我感覺不能。一片廢墟的現實世界一個個都在逃避現實。電影很好看,但是我不希望生活在那種城市。就像那句話「綠洲再美,現實中你才能吃飯」


首先得知道國人啥看法。國人都愛捧著手機,玩著垃圾遊戲,有些人一輩子只玩過消消樂,暖暖,戀與這種不咋需要vr帶動,掏出來就能擼,無所謂vr不vr的遊戲。(講一句,頭號玩家的有些梗他們都看不懂!但是還是看啊,就當vr宣傳廣告一樣看)我想如果真的能做出超棒的遊戲體感和畫質,又能連接主流遊戲帶動。那vr普及後就和ai一樣當個配件,買個玩玩開心一下咯~

說了一串,我想,廣告照應還是能改變點國人看法的!我的朋友希望以後老了80歲了,也能在遊戲里奔跑,開設vr養老院,最後死在遊戲里。hhhhh 我認真回答了!


不能,楊永信、豫章書院這種社會渣子還在,就說明國內家長還沒正確對待網路的態度。在家裡玩個電腦都會被批鬥,更何況動靜更大的VR 。


不能,因為現在vr這塊前期大家都看到了。結果不是很理想,就單憑一部電影改變大家看法是不可能的。畢竟你被一群人圍著打了一頓,然後看了葉問你不會覺得自己也能打這麼多人了吧


你好,不行。

這個問題有兩個回答的角度。一個是死理性派的數據分析:根據ready player one在國內國外電影票房跟VR行業的體量,投資熱度和現有廠商盈利程度做correlation,試著去證實這麼一個在國內都沒什麼人能看懂的片子(看的爽不一定代表看得懂)會對VR這個行業刺激出什麼新的投資泡沫。但是題主既然是從業者,這些基本,公開的信息相比比我更清楚。

剩下的就是我抖機靈的回答:ready player one的內核跟VR一點關係都沒有。他的內核是80年代的歌曲,電影和極度像素化的神腦補遊戲。他宣揚的精神是晦澀,小眾,讓你在一個可以亂真的全息VR場景里在苛刻到變態的難度下玩以現在遊戲行業來說遊戲性娛樂性為渣渣的atari game (說的就是鴕鳥騎士)。主人公最愛的事情是窩在一個虛擬空間里事無巨細的狂熱的做文化的考古者。電影。小說。pac man。

現在的VR和3A代表的精神是什麼?車槍球。為休閑玩家做出的妥協。藝術家用新媒體做的完成度像屎一樣的噱頭。360影片混在VR的頭銜里濫竽充數。玩家追求的是感官的刺激,而不是刺激背後的文化共鳴。資本追求的是粗暴的利潤,而不是make the next big thing。

更不要說電影里VR的基本盤:成熟的體感操控方式和萬向跑步儀了。既然你說自己是從業者又有留學背景,這一塊我們做到了什麼程度心裡難道沒有數嗎?

最後,遊戲製作者最關鍵的精神是「thank you for playing my game」,而不是「thank you for playing my VR game」。如果你給自己的定位是遊戲開發者,而不是VR從業者,那你就不應該被媒介限制了自己的創造力和想法。如果VR不行,就去做主機,手游,steam。如果國內市場不好就去國外市場,去GDC。反正開發的環境就是早就打通了,幹嘛要跟這個半成品環境死磕?再退一萬步說,是不是holo lens的開發者還要怪mr的市場不成熟?真的有什麼應用是非出在mixed reality的平台上的嗎?

如果你覺得資本,熱度,一個killer app可以給我們一個公平,平等,用愛發電的(遊戲開發)環境,那我覺得你可能沒看懂ready player one。


天真了,又不是第一次看到這種對VR的未來發展的幻想了,現實總會把你打回原形,垃圾VRdemo也看了不少了,是真的不行,真的不好玩。


別說國內 國外又怎麼樣 psvr 生化危機7後有什麼高分vr3A新作公布么 要想成為主流 得先把硬體性能提上去 硬體成本降下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