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不說「小目標」,聊聊「大志向」,hhh


每天玩1~2小時老滾5

你會發現世界因你而改變。

上吧,抓根寶!

( ̄▽ ̄) 告辭


其實改變世界很容易的

比如出門找一個螞蟻窩

澆上一壺熱水

少年郎

你成功得讓這個世界少了好幾千隻螞蟻

你也成功得讓這個世界因為你而有了些不同

很容易吧→_→


謝邀。本文的主要意圖是總結一下我某個大階段的一些主要想法,不應該期盼讀完某些文章就獲得改變世界的能力和方法。

關注於改變世界,是一種危險的想法,如果要舉例喬布斯之流的,那不好意思,是在下錯了,告辭。

在我的思維導圖中,第一條強行與改變世界有關的道理是:越了解某件事物,越能改變某件事物。

許多人很排斥道理,嗯,我也是,所以上面這個道理只能假裝它是一個道理,因為它並不能引領我改變世界。道理在我的精神世界,是一個略顯貶義的詞,畢竟大家應該聽過一句話:道理我都懂。

所以,我增加了一個鐵律,來改變自己無力的狀態:任何自己信奉的道理,都要自己先用來做一件事。

所以,我的道理,不是道理,而是單純的信仰。

20歲出頭的時候,我勾劃著改變世界,想法多多,那時我是沒有信仰的。在了解世界的過程中,通過時間線,我認識到了世界在時間上是線性的。

什麼叫世界是線性的,那就是,沒有突髮狀況,窮人會變成老窮人,富人會變成老富人。這跟牛二定律是一樣一樣的,這種認識讓人很絕望,因為除了掙扎,已經可以看見自己的結局。

掙扎也未必有用,即使世界是變化的,但在時間上,它是線性變化的,所以,一心關注於改變世界的人,最後可能變成一個連身邊人一個想法都不能改變的人。

以上是我關於大階段里第一階段的零碎總結。在第二階段,我將人分成三類:主動改變世界的人;參與改變世界的人;被世界改變的人。

別想太多,大部分人都是第三者,包括那些飽含改變世界大道理、大想法的人。

主動改變世界的,都是哪些人呢,諸如孫中山的人。很明顯,參與改變世界的,是那些幫孫中山籌集資金之類的人。我,從祖輩開始,就是被世界改變的人。我當然不願意接受這個結果,我開始與那些我眼中可能是前兩種的人做朋友。我在這個階段信奉一個道理:擁有某件事物的人,身上才可能有獲得某件事物的方法。

所以,跟窮人廝混在一起,很大可能不會成為富人。除了時間的線性變化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之後的部分我會說明。

第三階段里,我是從研究社交圈的演變,從而進入了這個階段的。社交圈,具體指我所會一起出來吃飯,玩耍的小圈子。

在研究過程中,我發現了,人是利益驅動的,這個利益不是我平常說的利益,而是一個增加了情感利益的泛詞,所以,情感驅動並不在我這個利益驅動的對立面,而是囊括其中。

所以,一個人的主要利益包括物質利益和情感利益兩部分。如果你讀到這裡發現我屏蔽了情商這個詞,恭喜你,你是個厲害的人。

題外說一下,情商這個概念很神奇,你連它的定義都摸不準,但大部分人都常用來說事情,我被批判過N次沒情商,但放在情感利益理論下,你會發現,我的伐克,凡是與別人情感利益不一致的行為、說法,都是可以被定性為沒有情商。

另外再說一下,凡是與大部分人物質利益和情感利益不一致的行為、言論,都會被定性為錯誤的,這種錯誤叫政治不正確。

我是不是說了不該說的話了……

繼續回到第三階段,叔本華認為,一個人所有,可以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自身和精神世界,第二部分是財產,第三部分是他人眼中的自己。

突然跳到叔本華,肯定使某些讀者不適應,我懶得去說從情感利益到叔本華的過程,就直接跳到叔本華了。這種操作實際是為了給下一段做鋪墊。

第四階段。認識原理和認識發展規律。在這個階段,我信奉的規律是:學習的本質是圍繞某個概念,做概念擴展,和構建概念間的聯繫。

讀到這裡就蒙圈的讀者,應該可以撤離戰場了。因為腦子裡沒有足夠的概念來理解這些東西,並且我不是特地來寫教程的,只有你將這些抽象的東西,用自己語言來描述了,才算真正明白了這些道理規律。

這個階段有一個重要的規律:一個人的世界,是他所能理解和接受的世界部分,而非世界的全部。

這說的不是泛指的別人,而是切切實實的我自己。

佛學有三層境: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這裡描述的是自我的覺醒過程,當一個人處於覺醒過程或者已經覺醒了自我,才能理解這三層境所描述的東西。

——————未完待續———————

繼續回答問題,咋感覺知乎有種騙論文的錯覺呢,也許是我想多了。

學習一種新知識,正常需要經歷三個階段:巨量累積期、爆發期、螺旋小幅上升期。這是從0學某種新知識必經的過程,但在學習的時候,會發現每個人對新知識的理解能力都不一樣,這不是什麼天賦使然,而是對新概念建立擴展的速度,對新概念接受的程度在產生著影響。

極端來說,新概念有時如同日心說,它被抗拒並不是因為它不正確,而是因為教派是基於地心說的,承認日心說,教派的正確性就會轟然倒塌。我們經常有一些奇怪的腦迴路,打針(點滴)的疼痛度,(手臂針和屁股針疼痛度會更高些)在3級左右,都沒被扇一個大耳光疼,但我們經常扛得住被扇大耳光,卻不願意打針。

籠統地說,這種現象我都概括在那個規律中:人只能理解和接受他所能理解和接受的世界部分,而非世界的全部。

這種奇怪的腦迴路使我們常浮於事情的表面:談理想-畫餅,打扮漂亮-狐狸精,成績好-天賦高or努力,混得好-有關係、靠關係...

每個人完成第一階段的快慢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快,有的人慢。甚至很多人走不出這個階段,使得常常從入門到放棄。因為這個階段是沒有太多積極的正反饋的,或者說,正反饋和付出不正正比,於是有人發明了快樂學習法,各種番茄鍾什麼的,用額外彌補的正反饋來渡過第一階段。

有可能你會說,為什麼學霸沒這種困惑?年輕,學霸不是從0構建的,他們使用的是從已有的知識體系,對新知識構建概念聯繫,注意,是已有知識體系和新知識間的聯繫。差不多跟你三四歲的時候問父母你為什麼抬不起那塊石頭,而你父母輕鬆做到是一樣的,傻孩子。

——20181222增補——

有些人熱衷於看一些知識性的電視節目,看完一大集之後,自我感覺良好的認為在學習,在進步。這個「有些人」指的就是我本人。

後來我清楚了這種事其實是我意圖對學習這件事做一個積極回饋,跟我學習很渣的時候,想靠作弊來完成一個驚艷的逆襲是類似的。

看知識性電視節目,本質上都不是學習,而是一種屈服於情感需求的尋樂行為,能完成的原始累積異常有限,並且因為是零碎的,記憶力不夠的人,幾乎就沒有任何積累。

畢竟電視節目跟學習不是一回事,電視節目要在其中補充很多積極反饋,或者說積極的情感輸出。

——增補結束——

第二階段是高速構建聯繫期,我稱之為爆發期,這一時期的開端是,終於獲得了一個關鍵的概念點,使得整個概念雲,咻咻咻的彼此聯繫,變成新的星系。佛學裡稱為頓悟,一個達到了就會明白的時期,你會感慨,原來xx是這樣的。

第三階段是過了高速構建聯繫的階段,此時可能還存在一些遊離在知識系外的概念,像孤島一樣,這是因為腦中的概念存得不夠。於是回到第一階段或者處於緩慢吸收新概念和構建聯繫。

————-

經過這麼多聯繫不緊密的概念的洗禮之後還沒有暈的人,我承認你有改變世界的潛力,應該遵循那個鐵律,自己信奉的道理,自己做第一個信徒。

意圖靠傳授理論讓別人改變世界,是種愚蠢的行為。意圖依賴別人的攻略,達到某種實際成就更是一種愚蠢的行為。

最後,回到主題,一個想改變世界的人,應該這樣安排日常:

早上8點吃早餐,然後睡覺。

中午12點吃午餐,然後睡覺。

晚上6點吃晚餐,然後保持醒著。


每天做個好夢!


早晨起來,知道自己這一天要做什麼。接下來的時間就按著早上想的做。晚上,思考明天該做什麼。

這一天里的突發事件都當做驚喜的禮物去對待。元氣滿滿,不喪不衰。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