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只存在於認識水平相差不遠的人之間,醫生只會和醫生討論病情。

醫生與病人家屬的談話只存在三種情況:

1 醫生告知病情——家屬知曉病情

2 醫生提供選擇或方案——家屬做出選擇或方案

3 家屬問——醫生答

沒有討論。


挂號診療費30元,到不了醫生手上,醫生願不願意多講,取決於情懷和當時的心情


這段時間,弟弟住院,我經常陪著他在醫院過夜。深深的明白醫護人員的不容易。

晚上12點,護士小姐姐如約而至,來給他打補液;1點針水打完了,我正想起身去叫護士小姐姐,她就過來打另外的補液;我弟手術後會做噩夢,會抓住在他旁邊躺小床的我,所以我有時候晚上三四點也不睡,護士小姐姐晚上還會來尋房,用手電筒悄咪咪照一下病人,看看是否熟睡,有沒有帶氧氣,針水是否打完,記錄每個病人的睡眠質量;早上6點半就開始抽血,8點就各種量血壓量體重問尿量...晚上都如此,白天更忙碌。

醫生就更不用說。給我弟弟做手術的教授,今天7點半巡房,巡完房9點的樣子,我正想找他聊聊弟弟術後一周為什麼還發燒的事情,在辦公室和病區都沒有找到人,問護士小姐姐,答曰,教授做手術去了。下午教授來巡房,短短每床停留不到一分鐘(差不多)的時間,我趕緊問了心中所疑,教授回答得簡短且專業,換了人工血管的年輕人發熱半個月是常事,他各項指標正常,吃個消炎痛片就好。那個消炎痛片,早上的時候弟弟已經開始吃了,原來一切病情都在醫生的觀察和掌握之中。

有次晚上7點多看到教授過來巡房,我就禮貌問一句,您吃飯了嗎?教授微微一笑,說,今天做了兩台手術,還沒吃飯。我說,那您趕緊下班去吃飯吧。教授說,下班還早。然後就去問隔壁床大叔怎麼樣了。

我對這個問題是這樣理解的,醫生和護士的病人太多了,他們沒有時間慢下來,一點一滴給你把事情原原本本溝通清楚,這樣的溝通成本非常高。大家也不是不知道公立醫院的資源有多緊張,尤其是住院部。醫生也許不認識你這個人,但是他們會記得你的病。

我們跟醫生溝通最長的時間,就是簽手術同意書和做術前宣教的時候,10分鐘吧,醫生用個模型,原原本本向我媽解析手術流程和風險,說的真實坦誠,也儘可能估計老人家情緒。然後我就在手術同意書上簽字了。

相信醫生,也對醫護人員的忙,有時候不是他們不願意去溝通,而是沒時間。

要出診,巡房,手術,有的還有科研任務,他們有時候真的是在力所能及的時間內只能做到這麼多。


你是特需門診?或者醫學本專業出身?前者可以滿足情懷,後者可以溝通順利,兩者都不是那誰跟你討論這些。

當然此處要特別說明,告知治療方案和預期是本分,也是基本要求,這個不管家屬是什麼人都是必須的。但是跟你討論討論??要不要從解剖學開始講?一是憑什麼,二是為什麼。

就這種嚷嚷核磁共振傷元氣的家屬,如果不是倒霉正好接管病人,誰稀得跟他說一句話。


這個本人有深刻體會。我是患者家屬,一開始對父親病情不太了解,關鍵是自己沒有深入去了解病是怎麼回事,開始問問題了解也趨於膚淺層面,問不到點子上,基本上是聽得稀里糊塗就感覺醫生解釋不夠詳細,這就是彼此溝通不暢的表現。醫生自然很忙真的沒空一條條解釋原因的。不過後來經過自己詳細專註了解父親病情後,就在後來的與主任醫師溝通中順暢很多了。很多問題都能問到點子上,有時候甚至能和醫生一樣提出病情的預期,這時就可以適當和醫生討論一下治病方案了。後來主任醫師不僅對我另眼相看,還欣慰地問我是不是也是學醫的(我不好意思地笑稱不是學習醫的以前一點也不了解,現在這也是被逼無奈啊…)。後來到了關鍵時刻,主任醫師還特意費時間給我畫圖解釋當時病情及準備的治療方案,真的讓我非常感動啊!

所以,有時候真的不是醫生不耐心給你解釋,首先你得聽得懂能有效彼此溝通接收信息才能談得上啊!我相信大部分醫生都是願意好好解釋的,彼此的信任和有效溝通真的很重要!

在這裡特別感謝急重病的所有熱愛崗位、默默奉獻的醫護人員們,你們真的太辛苦了!在這樣的社會壓力下仍能堅守崗位、不忘初心,真的是難能可貴!向你們致敬!


比如我一上午專家門診四個小時,就算我中午犧牲一些吃飯和休息時間,也就五個小時

然後挂號的病人是30-40個,那麼平均一個人是8-10分鐘,就算10分鐘吧,我要先花3-4分鐘了解病情,做出判斷,剩下的5-6分鐘,需要寫病歷,開各種檢查單,再跟病人談治療方案和病情預期,請問在時間如此緊張的情況下,如何耐心?除非我們一起走進近光速飛船,讓時間慢下來

我是比較嚴格限號的,盡一切可能不加號(儘管如此每次加號也會有,我儘可能不超過10個),但是,對於普通門診,一個病人估計也就3-5分鐘,其中包含了了解病情,寫病歷,開醫囑,你說怎麼耐心?


其實我沒太明白你的問題核心在哪裡?是在為什麼沒有耐心還是為什麼沒有討論?

關於討論這個問題,樓上已經有小夥伴說的很清楚了,至於另一位答主,請收收你顯而易見的自卑心理,醫生不過是個職業,他們只是在做他們的工作,在患者面前有優越感?虧你想的出來……我要補充說明的是,醫生如果像服務業一樣任由患者按照自己的想法處理病情那才是對自己職業最大的不尊重,看起來大家都開心,但實際醫生的職責是給出對患者病情最佳的治療方案並告知患者。老病不是去商場買東西,買哪個全憑喜好。患者對醫學知識儲備不足的情況下,何來的有效討論?討論越多不過是越浪費時間而已。就像你去修手機,技術人員會問你哪裡壞了告訴你怎麼修要換啥,他會跟你討論你看我們要不要先擰這個螺絲嗎?

但醫生有義務與患者良好溝通並讓患者知曉未來的治療方案並接受,這是您問題中另一點耐心的問題。不容否認的是有些醫生迫於工作壓力對待患者的態度並不好,這點必須加強訓練。但以我個人經歷來看,另一點不容忽視的原因是患者及家屬對於醫生的話不重視不信任,同一個問題反覆多次問的情況見得太多,這是在浪費雙方的時間……

總結一下,醫患之間需要的是溝通,不是討論,而有效的溝通需要雙方都做到簡潔高效彼此尊重


水平相差太大的雙方是無法「討論」的,因為根本沒有一個共同的平台。


主要是醫生比較忙,沒空扯淡,如果你的問題夠醫學水準,問得在點上,醫生一般非常樂於和患者溝通清楚治療問題的。我陪家人朋友去醫院的經歷足以證明這點,問不專業懶得說。

郭德綱有段話:「比如我和火箭專家說,你那火箭不行,燃料不好,我認為得燒柴,最好是燒煤,煤還得精選煤,水洗煤不行。如果那科學家拿正眼看我一眼,那他就輸了。」

不是輸了,是真的夠了。非專業的患者喜歡問的是,一,你們保證能治好嗎?二,你們能保證活多久?三,這個能保證不會複發嗎?能治好保證不複發的病幾乎沒有,醫生只能躲了。


因為沒時間啊!沒時間!!!

公立三甲,下午一點半開始,理論上是4點半結束,一共三個小時。4個醫生治療45個病人(不算加號,全是初診自己掛的號)。平均一個醫生看11個人,3個小時看11個人,180分鐘看11個人,一個人平均17分鐘左右,這17分鐘里包括了問診,分析,擬定治療方案,做治療,書寫病歷。這尼瑪能給條活路么!能給條活路么!能給條活路么!


別再給我推這種沒描述的問題了。。。。

你好歹說一下,是住院還是門診,什麼級別的醫院,私立還是公立,以及病情之類的具體情況吧。

啥條件都不給,問啥呀你?總不能直接幫你罵一句醫生畜生吧?


這個應該分科室吧。有的科室不忙,醫生有時間跟病人詳細的說明介紹;有的科室醫生很忙,外面排隊的病人一大串兒,耐心就少些。多多理解吧。

我遇到的醫生還都是挺好的。

我有朋友做醫生,真的很忙,休息的時候一個電話就叫回去了,還要值夜班。


住院病人,術前討論治療方案,還有手術風險談話,都是用了很久的,我一般會和病人和家屬交流30分鐘左右。門診的話,照這樣來,那每天限號10個?


要看你是啥時候找他的,早上查房後急著門診,9點得手術室報道,處理急救病人,辦出院等,有事情做的時候,被人拖住可能會幾句回復了好乾事情。最好的辦法就是先問他有沒有時間,空不空,再繼續交流病情。如果沒空,就大致約一個時間,這樣雙方溝通效率都比較高。

門診的話,實在是病人太多了,跟你說多了,其他人就得等,而且每次都能遇到那種質問為啥還不到他的……,跟你說多了,他就嗶嗶你(家屬和病人)是塞了紅包走親戚啥的。


討論吧,看你是什麼親屬了。如果七大姑八大姨都來討論一遍會很累的


這是疑問句?


大概是說了很多家屬也不能全理解,徒增很多擔憂吧,咱們不學醫的人,真是不懂啊


因為某些啥也不知道還覺得自己天王老子的傻逼家屬們。

我實話告訴你,你反過來說我這不懂那不懂,百度上不是這麼說的

我告訴你治療方案,你說我為了賺錢坑你買這個查哪個,誰誰誰都不用查不用買

我用大膽有效的方法給你治,治好了你說這是我應該做的,治不好我就是黑心害人再加醫鬧

我能好好保守治療不出錯,家屬鬧了難受的是患者又不是我,那我憑什麼用大膽有效的方法?我不出錯就行了你醫鬧也鬧不到我


怎麼沒有?我就見過!

一個七十多歲老中醫,一天就十個號,十個號看一上午。挂號?麻煩早上七點以前來排隊,晚了沒號!

我他么每個星期早上六點不到起來開車送我媽去看病,夏天啊,天都沒亮!

他跟他兒子兩個人同時坐診,我的意思是同時給一個病人看病,這夠有耐心了吧?

但是不好意思,就十個號,加號也就加一兩個!你覺得對於眾多病人來說夠嗎?

說白了,就是病人太多沒時間!跟你討論了那後面病人怎麼辦?

ps:門診自然不會跟你討論,沒那個時間,我有次去門診看病,我是直接從休息室叫的醫生,那個醫生一看,哦你是醫院的啊,你要開什麼葯?我當時就傻了,對啊我要開什麼葯?等我開完,不對啊,我是要他幫我看一看的啊,我好像沒打算開藥的啊( ??? ? ??? )嚶嚶嚶~

pps:住院病人,尤其是需要開刀的,醫生肯定會跟你討論病情之類的事情,不光是有時間,還有這個必要,因為是需要家屬簽字,需要家屬做決定的。比如心梗你是用國產支架呢還是進口支架呢。

最後,看病這個事,當你確定你要看這個醫生的時候,所有事聽醫生的就行了。當然什麼檢查啊,開藥啊,做不做,要不要,這個事最終選擇權在你手上,你不信他,你可以不交錢直接走。

千萬不要覺得自己在網上看點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就覺得自己很懂,我一個老師曾經說過,如果說明書有用的話還要醫生幹嘛?


謝邀。

討論可以討論,對於話嘮的我一點也沒壓力。

但是得討論到這個點上才行啊。就怕半瓶子醋。說半天全是沒用的信息。真的很浪費時間好嗎。

一天接診一百多人,對於一些大神級醫生來說真不算多。他們的方法在於什麼?

無非是抓重點,找重心。無用信息盡量過濾。

就好比一個腰疼,你告訴我昨天吃飯的時候吃了一隻蒼蠅。還告訴我這隻蒼蠅兩隻翅膀,六條腿。有用嗎?當然了這是打的一個比方。在醫生心裡,患者的口述要比家屬來說更真實的提現他的狀態。盡量讓患者直接和醫生溝通,如果沒辦法那另說。

不是醫生沒耐心,而是希望能更好,更準確的抓住您病情的每一個癥狀和證據,讓他能確定他的診斷成立。從而給你對症治療。

患者和醫生溝通請記住這幾點

1.癥狀:您所出現的不適。

2.時間既往史:癥狀持續的時間以及過往有沒有相同的情況。包括一些慢性病。

3.你感覺和平時有差別的地方。

4.過敏史:藥物及各種過敏原。

用最簡單,最全面的方式表達給您的主治醫師。他會更容易了解您的情況。給予有效的治療。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這種東西是要有一定的只是儲備才可以討論的

你啥也不懂,醫生說一個名詞

你有可能就知道這個名詞的讀法,是哪幾個字也不知道

就算寫給你,你也會覺得這個幾個字我都認識,怎麼合起來就不認識了呢

就算你搞懂了這個詞,你也不知道這個詞具體是什麼含義,是嚴重還是不嚴重


醫生都願意和患者家屬耐心地討論病人的治療方案和病情預期,這點我可以做100%的保證,前提是醫生要有充足的時間,一天八小時480分鐘,要看100個病人,你說他有充分的時間嗎?


優越感,加上公立醫院所謂的投訴科,實際上是在維護他們,並他們配了保全,已經給他們提供了很多袒護他們的方式。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