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覺得有些時光是自帶BGM的!

想看看能不能大家產生共鳴呀!


謝邀!

作為一位資深的音樂欣賞人,我覺得有必要而且有責任把我這麼多年的音樂歷程呈現出來。

從10歲開始說起吧,不然你認為10歲前還能有什麼驚天地泣鬼神的音樂么?!

1989:最開始的音樂,自然是「青蘋果樂園」!

第一次在家裡那台黑白電視里看到小虎隊這首歌的MV時,

我是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的。

那種洋溢著青春氣息的律動開啟了我的音樂之門!

從此愛上了流行音樂。

沒錯,

我的音樂起點裡沒有鄧麗君,

也沒有什麼費翔,

那不是我這個年齡段聽的!

1990:在沒有戀愛的年齡,假裝很懂愛情。

我買磁帶只認準徐家棚藥店門口那家磁帶攤子。

過年的時候在徐家棚遇到同來外婆家拜年的表哥,

很牛逼的問我,

你知道趙傳么?

啥?

我只知道童安格,潘美辰,姜育恆……

那你就聽聽趙傳吧!

「我終於失去了你」!

從此我就覺得聽他的歌比一般人有品味一些了。

一般人我指的是鄭智化。

每次唱的時候,

還總是裝深沉的體會那種失去了你的感覺,

其實啥都不是。

真一個少年不識愁滋味!

1991:紅鋼城建七消防隊隔壁那家音響店給我推薦了Beyond!

我每次買磁帶都會當場試播,

第一是怕磁帶質量不好,

第二是想讓周圍的人聽聽我多麼有品味!

其實最主要是第二條!

我當時還小,

買磁帶的時候一個二十歲左右的售貨員哥哥給我推薦了Beyond 。

本來我是準備來買葉倩文的!

結果那哥們兒一放「不再猶豫」,

天吶,還有這麼好聽的歌?!

還聽什麼葉倩文啊!

從此迷上Beyond !

1992:一生不可自決

當時開始知道香港紅磡,

香港十大勁歌金曲。

說出來都覺得朗朗上口,

牛逼哄哄!

能代表成熟穩重男人的標誌在當時的我看來就是陳百強。

一生何求,念親恩……都不能表達我裝逼的內涵,

只有他~一生不可自決!

我沒有自命洒脫,悲與喜無從識別。

我就是要和別人聽的不一樣!

1993:想成為真的漢子!

讀初三了,

家裡有了些許變故,

需要承受的人其實不是我,

而是我的母親。

作為一個男子漢,

雖然除了學習沒其他可做的,

但是發自內心還是覺得要堅強,

像母親那樣堅強!

所以,

林子祥這個時候對我來說不是流行音樂,

不是娛樂明星,

而是支柱!

所以,

我更喜歡真的漢子這樣的硬核,

而不是男兒當自強那樣的江湖。

1994:軍訓到最後都捨不得離開軍營,晚上在駐地的通鋪上高歌一曲「留住我吧」。

當時特別流行這種合集。

寶麗金的,

華納的……

這一年我離開家鄉,到成都讀書。

軍訓的日子一點也不無聊,

且不枯燥。

偶爾可以遙望女生軍營里的燈火,

也可以享受一起打飯時的打打鬧鬧。

臨別時真的捨不得走。

作為有品味的我,

怎麼可能和大部分人聽一樣的庸脂俗粉。

瀟洒走一回?

你看你看月亮的臉?

別鬧了,

我要的是能傾訴內心深處的東西,

比如太極樂隊的「留住我吧」,

那一晚,

我沒把自己唱哭,

卻把同寢室的幾個同學給唱哭了。

雖然他們並不怎麼聽得懂粵語。

(在當時我堅決認為粵語比國語有品味)

1995:我對柔情的理解是來自林憶蓮的音樂。

沒錯,

我喜歡上了班上的一個女生!

可是16歲的年齡我能做啥?

別跟我談現在的孩子有多麼主動,

也別告訴我男生要大膽追求自己的幸福,

那不是我的性格。

我當時更多的時間能做的就是待在寢室聽歌。

「不必在乎我是誰」!

很明顯這不是我這個年齡能真正理解的歌詞,

現在回想起來,

能聽懂的時候,

已經不想再聽這些歌了!

1996:必須走上正路!

開始接觸音樂天堂,

真正打開我音樂大門的就是這個!

不要總是柔情蜜意,

不要總是海誓山盟,

那些東西寫爛了唱爛了說爛了想爛了也逃不出你儂我儂!

人生要另類!

人生要搖滾!

從此一發而不可收。

從后街男孩到Boys ‖ Men,

從瑪利亞凱莉到麥當娜,

從U2到山羊皮,

從Coldplay 到Radiohead……

1997:隔壁班的哥們兒每天洗澡時就不停的哼張楚的「姐姐」!

當時其實是瞧不上大陸音樂的。

(原諒我用大陸這個詞,當時都這麼說。)

所以像什麼大花轎,

像什麼一封家書,

那都是什麼玩意兒!

唯一覺得還行的只有同桌的你!

然而,

隔壁班那洗澡哼歌的哥們兒給我推薦了「搖滾中國火」。

媽的,歌還可以這樣唱?!

奶奶的,音樂不比西方的差啊!

直到今天,

我依然會在網易雲音樂里搜出這張專輯給我的老婆孩子推薦,

告訴他們,

那個燃燒激情的時代,

那個我們還瘋狂崇拜香港台灣流行音樂的年代,

我們自己其實已經有了足夠的音樂底氣,

這些底氣,

大部分來自於這張專輯。

1998:繼續搞下去!

畢業包分配。

這是現在的年輕人無法想像也無法企及且無法理解的!

然而,

我是幸運的。

師範畢業後不用擔心找工作,

不用操心如何製作一本精美的個人簡歷,

更不用忍受畢業之後遠離家鄉跑到北上廣深去打拚的勞碌。

正因為如此,

我太安逸了!

這不是我想要的!

我要自由,我要個性,我要活出自己!

那當然就是Smell like teen spirit !

青春的躁動啦!

第一次接觸Nirvana 的音樂是從打口碟開始的,

休息日就跑到武漢的前進四路去淘碟,

我從這些今天看來是垃圾的cd中,

消耗著無聊且躁動的青春!

1999:新的時代到來了!

所謂神專,

就是在二十年三十年之後,

你坐在人生的第一輛車上,

想試試音響效果,

會毫不猶豫用到的那張專輯!

Ok computer 就是我人生中遇到的第一張神專!

哪怕多年以後我又遇到了太多的經典,

這張Ok computer 依然在我心中是第一的地位!

當時經常光顧的那家打口碟店老闆不怎麼懂音樂,

這張Ok computer 被擺在很不起眼的角落,

但是逃不掉我犀利的目光!

我一眼就愛上了這張專輯的封面,

就是那種遇到多年的知己的感覺。

在試音時,

第一聲播放出來的時候,

我就知道,

這張專輯不屬於這個時代,

他屬於歷史,

他屬於全人類!

2000:補課!

人類走到了公元2000年,

有很多的人是同步的,

他們從小開始聽貓王,

長大一點又聽滾石……

可是,

我們被落下了!

二戰以後世界的文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而我們當時卻一直將自己包裹在一個角落裡。

當西方國家的青年開始聽披頭士的時候,

我們卻還停留在八大樣板戲!

所以,

我們父輩那一代的青春時光里並沒有The Beatles.

我們不能再固步自封了,

我們要融入世界,

我們要改變世界,

我們還要開創世界!

所以,

我們要把落下的課都補上!

就從The Beatles 開始!

知道白色專輯是一個巧合,

當年有部尼古拉斯凱奇主演的電影,

一個情節打動了我:

尼古拉斯凱奇一直在躲避槍林彈雨,

直到他心愛的黑膠唱片被別人打中,

他憤怒了,

奮不顧身的反擊!

沒錯,

那張被打中的黑膠就是著名的白色專輯~The White Album !

當我意識到The Beatles 對西方音樂的影響之後,

選擇聽的第一張專輯就是他!

不要羨慕我的品味,

不要懷疑為什麼我不從Yesterday 開始,

也不要疑惑我為什麼沒有選擇黃色潛水艇,

因為,

這就是緣分!

2001:懷舊!

不該懷舊的年齡,

文藝青年一般都會義無反顧的懷舊。

就好像他們經歷過很多人世滄桑那樣。

聽披頭士的音樂讓我對搖滾有了更加清醒更加全面的認識。

這兩年我幾乎每天都在聽。

同時我也和好友一起玩吉他,

夢想能演奏出While my guitar gently weeps 這樣的深沉之作。

現在回想起來,

那時,

哪怕再破舊的房間,

我們也能找到新的方向!

2002:反戰,烏托邦,搖滾,自由音樂,朋克…… 其實都與我無關!

那一年,

有一本讓我驚為天人的雜誌~《自由音樂》。

對所有民謠布魯斯爵士說唱搖滾朋克另類電子重金屬……的認識,

幾乎都來自於它。

John Lennon 是一個符號,

進入搖滾的天堂之後你發現他幾乎無處不在,

披頭士,

搖滾,

嬉皮士,

反戰,

小野洋子……

為了能自彈自唱一曲John Lennon 的Imagine ,

我當時幾乎花掉了所有業餘時間去練習吉他和鋼琴。

今天回想起來,

其實我對樂器還是有天分的,

只是起步太晚了。

至今依然不能理解,

John Lennon 到底喜歡小野洋子哪一點?!

看來,

我跟大師之間的距離還是很遙遠的!

2003:買了套Hi-Fi 音響,對音質的要求越來越高。

畫風轉的太突然!

沒錯,

搞藝術的都這樣 。

工作了幾年,

沒攢到錢,

反而花的比掙得多,

這一現象到今天似乎也沒有太大改觀 。

找家裡要錢買了套Hi-Fi,

當時身邊的朋友都像看傻逼一樣的看我,

偶爾好心的提醒我,

幾萬塊錢可以配很好的電腦了,

買啥Hi-Fi啊?!

其實他們不懂,

廣埠屯電腦城再牛逼的電腦,

也替代不了音樂帶來的愉悅!

電腦是沒有靈魂的!

有了Hi-Fi,

自然對音樂的理解不一樣了,

光聽搖滾是不夠的!

當年這方面首當其衝的就是「雨果」系列,

不過我更喜歡這張閆學敏的「炎黃第一鼓」。

每天在家鼓搗Hi-Fi,

欣賞著沉穩中帶有衝擊力的鼓聲。

「高音準,中音甜,低音勁」,

後來當我看電影「無間道」的時候,

一聽到這句就會心的一笑,

哥們兒我玩過!

2004:在武大門口的今日電器旁的CD店掙扎了好久,一直猶豫到底是買小克萊伯的勃拉姆斯還是李斯特的鋼琴協奏曲!

這是我買的第一張進口原版CD。

當時猶豫了很久,

最終決定選擇小克萊伯指揮的勃拉姆斯第四交響曲。

後來的歷史證明,

我當時的選擇是對的!

當時楚天音樂台每晚都有一檔介紹古典音樂的節目~阿申愛樂。

從阿申那帶有磁性的成熟的滄桑的聲音里,

我對古典音樂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那裡有巴赫海頓莫扎特貝多芬勃拉姆斯瓦格納馬勒拉赫瑪尼諾夫肖斯塔科維奇斯特拉文斯基……!

那裡也有托斯卡尼尼富特文格勒伯恩斯坦卡拉揚施納貝爾霍洛維茨魯賓斯坦阿格里奇杜普蕾……!

直到今天,

我依然自信的認為,

玩音樂,

如果不進入古典,

人生是不完美的!

2005:在成都第一次接觸青年旅館,它的名字叫龍堂!

有聲就有色。

沉迷於音樂的人一般也會喜歡五彩斑斕的世界。

所以我迷上了旅遊,

用現在的話講叫做戶外。

暑假去了母校所在的城市~成都,

老同學相見甚歡。

吃喝玩樂之後發現我還沒有住處,

帶著我去了當時還在整修的寬窄巷子,

當時的道路還是泥濘的,

巷子兩邊的房屋還是原始的,

連龍堂青旅都還是平易近人的!

我在裡面竟然遇到了當年的朴樹,

還合了影。

可惜多年後電腦硬碟壞了,

帶走了我所有的回憶。

在龍堂里,

我知道了什麼是驢友,

什麼是山友,

什麼是騎友……

至今我依然熱愛騎行就是從那裡開始的。

遇到許多老外,

主動找他們聊天,

始終記得有個來自波蘭的女孩,

當我們相互打招呼問國籍之後,

我當即告訴她我很喜歡你們的肖邦!

她很驚訝,

她的眼神告訴我,

那是一種他鄉遇故知的感覺!

就是這個肖邦,

從他的前奏曲,

到他的敘事曲,

再到他的瑪祖卡,

再到他的夜曲……

陪伴了我很長一段時間。

至今最愛的還是這張魯賓斯坦的夜曲。

在古典音樂專輯中,

這是一張當之無愧的神專!

他可以伴你入睡,

也可以讓你平靜,

甚至可以撫平你的創傷!

當然,

其實我們好像沒有什麼創傷!

2006:這500強夠我們聽上一輩子了!

滾石推出了歷史上最佳500首歌曲以及最佳500張專輯。

我的視野再次打開!

曾經並不熟悉的樂隊歌手一一登場。

500首這樣龐大的數量讓我不得不用隨機播放功能,

一切看緣分。

突然有感覺就停下來,

查一查這首歌的資料。

對整部西方流行音樂史的了解幾乎都是在這個時期完成的。

直到今天,

我依然偶爾會在開車的時候播放這500首歌。

在我看來,

以後的一百年,

膚淺的西方社會再也不可能做出超越這些音樂的東西了。

就好像他們再也無法創造古典時期或者浪漫主義時期的輝煌一樣!

2007:滾石竟然又出了個100強!

今天看來,

2000年後西方文化一直在徘徊不前,

甚至有走下坡路的趨勢。

沒錯,

21世紀應該是中國人的時代!

滾石推出了21世紀至今的100首歌曲,

喜歡的不多,

有那麼幾首值得反覆聽。

我特別關注了排名第一的這首Crazy ,

黑人文化已經滲透到了西方的骨髓,

他有活力,有動感,有時尚,有夠酷,

可是,

就是不持久。

流行就是這樣,

哪怕當時再好聽,

時代一過,

什麼都沒有留下。

君不見當年江南style 火遍全球,

現如今連個毛都沒有!

對,

我就是不喜歡韓國,

態度很鮮明,

不用勸我!

2008:從海南回來,我製作的旅行紀錄片就是用的這個做背景音樂。

自由引導人民,

而音樂引導我。

年初本打算考研,

結果單位組織海南旅遊,

那還考什麼研啊?!

考研又沒前途!

還不如旅遊!

當時特別喜歡攝像,

隨身帶著DV,

走一路拍一路,

總想著記錄生命中最珍貴的時光。

回來以後,

剪輯製作不亦樂乎,

海上纜車緩緩駛過,

背景音樂用的就是Life in Technicolor!

2009:用一首Free Bird來祭奠一段三年的感情。

年底時結束了一段三年的戀情。

戀愛的甜蜜並不能抵消我心中深藏的夢想。

而這一切結束之後反而感到無比輕鬆。

我依然要去遨遊世界!

我不願意待在原地!

2010:無論在西寧的西涼驛還是拉薩的平措,隨機播放出來的總是這一首~Ohio!

這首歌和Free Bird 一樣,

總有浪子的味道。

畢竟是嬉皮士時代的作品,

總有那麼一點放蕩不羈。

那時候許巍的藍蓮花在驢友中非常流行,

那是一首很有感覺的歌,

讓人聽了之後總會有背起行囊的衝動。

而我與這首Ohio 的緣分卻似乎更深!

暑假我用5天時間完成了計劃已久的環青海湖騎行。

這五天,

至今依然是我生命中最自在的五天。

那是一種心無旁騖的自由,

那是一種完成自我的圓滿!

回到西寧,

傍晚倚坐在西涼驛門前的搖椅上,

手機隨機播放著音樂,

出現的就是這一首~Ohio 。

對了,

那些天西寧一直沒有下雨。

2011:其實緣分總是會在生命的某個階段等著我們。

從拉薩回來,

暑假也到了尾聲。

開學時辦公室來了一位新老師,

第一眼感覺似曾相識。

後來的歷史證明,

我的感覺是對的!

你沒猜錯,

她就是我現在的太太。

緣分就是這樣不期而遇!

繞了一大圈,

原來命中注定的那個人就在我的身邊。

我要找的,

就是你!

2012:胎教最好的音樂當然是莫扎特!

婚姻,

家庭,

水到渠成。

我們也即將迎來一個新生命!

作為一位資深音樂吹牛逼專家,

對自己孩子的胎教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那就莫扎特吧!

什麼?小夜曲?

太普通了吧!?

當然是從奏鳴曲到協奏曲,

從弦樂四重奏到交響樂,

從歌劇到安魂曲!

莫扎特全集就翻來覆去的放吧!

用天使的音樂,

等待天使的降臨。

2013:孩子,你來了!

孩子的降生帶來了一切的改變。

家的感覺越來越濃。

摸爬滾打,

磕磕碰碰,

柴米油鹽……

快樂中有煩惱,

煩惱中有快樂。

就像這首kids里唱到的那樣,

你讓媽媽感到驕傲,

我們總愛看著你笑!

2014:不能免俗的聽一聽格萊美。女兒特別喜歡跟著火星歌的uptown funk 手舞足蹈。

女兒喜歡的,

我們就要堅決擁護!

包括音樂。

火星哥的Uptown funk 節奏實在是適合跳舞,

女兒每天都要求我播放,

她就跑到床上搖搖擺擺,

什麼舞姿,

什麼步伐,

通通不管!

跟著節奏跳就是了!

這才是無憂無慮的童年!

2015:照見五蘊皆空!

說起來很早就和心經結緣了。

2000年的時候,

一次機緣巧合背下了心經。

一直熟記在心。

為了給父母祈福,

時常念誦或者唱心經。

希望念經的福報能迴向給所有我愛的人。

一直很感恩命運能讓我在年輕的時候就能接觸到南師懷瑾的著作!

也很感恩命運能讓我有機會接觸佛法!

這,

才是我的終極追求!

2016:開車時播放古爾德的哥德堡變奏曲,估計沒幾個人會這樣做吧?!

買車了。

開車時當然會播放Ok Computer 啦!

但是,

我對古典音樂的選擇卻更加慎重。

這可是每天要陪伴我很久的音樂。

絕不能像貝多芬的致愛麗絲那樣被狂轟濫炸般的播放而沾染上了俗氣!

那只有古爾德了,

只有他的哥德堡能歷久彌新!

只有他的哥德堡能讓我在播放無數次之後依然感覺新鮮!

2017:我聽了十幾個不同版本的莫扎特安魂曲,最愛還是伯恩斯坦和切利比達奇!

很多資深古典樂迷往往都會接觸一點義大利歌劇。

那是人聲的最高境界。

他們可以如數家珍的給你介紹:

普契尼,威爾第,羅西尼,多尼采蒂和貝利尼……

然而,

我和歌劇的緣分還沒有到,

總不能靜下來細細品味。

直到今天,

能讓我傾心的人聲,

只有莫扎特的安魂曲!

2018:笛子,竇唯!竇唯!

94搖滾中國火裡面有個讓我記憶猶新的情節,

何勇在演唱自己的鐘鼓樓時,

扯著嗓子喊了兩次竇唯的名字。

當時我還納悶,

竇唯很牛么?

憑什麼何勇這樣的才子都這麼推崇他?!

多年以後,

他們說,

張楚死了,

何勇瘋了,

竇唯成仙了。

在我看來,

他們都沒有變。

只是搖滾的精神藏在了靈魂深處。

搖滾其實並不只是撕心裂肺的吶喊,

搖滾也不只是穿著亮片在舞台上砸吉他,

搖滾是深入內心探究的過程,

他可以很躁動,

也可以很清新!

竇唯的殃金咒橫空出世的時候,

他們說,

竇唯回來了!

竇唯的山水清音圖飄然而至的時候,

他們說,

竇仙兒回來了!

他們不知道,

其實,

竇唯一直都沒有離開!

2019:總在猶豫明天開車時聽什麼音樂。

這回我一次放兩張神專!

沒錯,

自Radiohead的Ok Computer 之後,

被我當做搖滾神專的,

只有他們了!

進入不惑之年,

生活和工作的瑣事佔用了很多時間,

靜下來欣賞音樂成了奢侈的享受。

每次開車時,

我都只能精挑細選!

這兩張專輯是播放的最多的。

平靜的時候聽碎瓜。

躁動的時候聽拱火。

偶爾還會有莫扎特的安魂曲和竇唯的山水清音圖。

每次等紅綠燈時,

聽到身旁豪車裡傳出的Hi歌,

我總是微微一笑,

有內涵且有修養且有才華的人的品味,

總是那麼平淡無奇,

且,

不枯燥!


1989 一無所有

1990 我想先離開1991 渺小1992 擺渡人的歌1993 失眠的早晨1994 生命是一首澎湃的歌1995 不回首1996 等待是一生中最初的蒼老1998 人間1999 paradise city2000 九月2001 exit music2002 happiness is a warm gun2003 imagine2004 分裂2005 sweet song2006 every breath your take2007 day is done2008 巴赫2009 viva la vida2010 roscoe2011 where is my mind2012 愛的箴言2013 悲愴 貝多芬2014 流浪記2015 不要告別2016 間聽監2017 黑夢 陳升2018 rebellion2019 reign

喜歡誰?


謝邀。

1~ 5歲,莫扎特或者克萊門蒂斯的《小奏鳴曲》。

5~12歲,久石讓的《summer》;巴赫的《G弦上詠嘆調》;《土耳其進行曲》。

初中時代,貝多芬的《命運》、《合唱》;維瓦爾第的《F大調·長笛協奏曲·海上的暴風雨》《雪從天上來》(是《四季·冬》里的,是不是第一章忘了,是個急板,而且小提琴非常凌厲,因為我在接觸這些古典音樂的時候老師這麼告訴我的名字,也沒說編號,所以一直就沒怎麼記過編號);貝多芬的《皇帝·第五鋼琴協奏曲》。

高中時代,夏里亞賓《伏爾加河船夫曲》、斯美塔那的《沃爾塔瓦河》(都別笑!);李閆民的《River Flows In You》;雅尼的《夜鶯》。

大學時代,The Street Beats的《I Wanna Change》(沒錯,就是電影《熱血高校》的主題曲);邦喬維的《Its My Life》;林肯公園的《Basquiat》;LOL里屠夫之橋的BGM(啊咧,好像亂入了什麼);One OK Rock的《慾望に満ちた青年団》、《Listen》。

現階段(我也不知道如何定義),綠洲的《supersonic》;漢斯·季默的《Up is Down》;咫尺地獄的《Dark Harbor》;佐藤直紀的《龍馬伝》;千住明的《風林火山》;漢斯·季默的《No Time For Caution》;柴可夫斯基的《糖梅仙子之舞》(喔,我忘了那個是不是這麼翻譯了);剩下的想到了再補吧。

不過,我覺得一個人的一生,正如《The Ludlows》(電影《燃情歲月》的主題曲)描述得那樣,起始於天真懵懂,青年時曾經壯志凌雲,擁有過榮耀,也穿越過落魄,可能我們中的大多數人的一生就是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但是,當我們垂垂老矣之時,回想自己的一生,可能會有遺憾,但絕不會覺得平庸,而我們人生將盡的彌留之際,才會體會到人生的波瀾壯闊。


0-12歲 《來吧,小精靈》——古巨基

那時大概是最無憂無慮的日子,每天有TVB各種日漫伺候,也是唯一學霸過的日子。

13-23歲 《倔強》——五月天

那時很固執也很叛逆,我行我素。在事業、人際關係、愛情里都碰過不少壁。

24-25歲 《缺》——張敬軒

低谷的一年,失去體面的工作與美好的愛情,受盡流言蜚語,每天頹廢度日。覺得歌詞就像在說自己,然而卻一直找不到出口。

26-27 《陀飛輪》——陳奕迅

我的故事並沒有像小說般峰迴路轉,頹廢轉平淡,甚至有點碌碌無為。看著同齡人的薪水都比我高,暗自覺得時間不多,要努力,正如歌詞里說的【霎眼廿七歲 時日無多方不敢偷懶 宏願縱未了 奮鬥總不太晚】,我希望我能成功,把一直輸給同齡人的東西贏回來。


《煙火里的塵埃》

自己所有的堅持,掙扎,情感起伏都只是芸芸眾生里很普通渺小的一部分,在燦爛的影子里,不會被看見,但依然也是自己,接受自己的平凡,也堅守獨一無二的特性。

你是什麼樣的人?

就很普通的那種啦~

這首歌脫胎於張國榮的《我》,同一個作詞人,不同時期的思考。

唱出這樣一種「我」的張國榮自殺了,寫出勸人活下去雞湯的太宰治自殺了,挺……嘲諷的。

這個《我》有種至剛易折的味道,強調自己的獨特,你們說什麼老子都不怕,我就是這樣的我驕傲。

因為在意,才強說不在意掩飾,所以嘎的折了,給華晨宇的這首,標題就沒那麼張狂一個「我」貼臉上,非常非常溫和。

歌詞里很多部分都和《我》相呼應對比:

國語版

最經典的一句,現在也常用來被人說道。

一場燦爛轉瞬即逝,而灰燼不起眼可以自由的去到任何地方。

粵語版

和國語版經典那就相對應的,雖然也承認了渺小,喜歡渺小的自己,但合這整體的基調,這是梗著脖子在聚光燈下說的。

真正能和自己友好相處的獨賞是不需要觀眾的。類似於大隱於市。

老子就要在沙漠里種花!

必須開必須是霸王花!

哎開不開隨緣吧,我等。


百八十年前中二的幼崽時期,心態從《我》開始過度到《煙火里的塵埃》那時寫過一些傻話,之後某年某月的某天,聽到這首歌驚呆了,這不就是我那時候想說的東西么,就開始對這首歌沉迷的不可自拔。

小時候在海邊撿到被磨蝕去銳氣的玻璃碎片

爺爺說人也會如此,被生活磨平骨頭反正人生來向死即使碎成粉齏也不會有有煙花只能是灰塵的樣子也該是自己不後悔的選擇

對於這首歌我日常循環是鋼琴伴奏的女聲翻唱,簡單、纖細、清亮又帶著義無反顧的倔強堅強,對我來說這才是對這首歌最好的演繹。

就讓我聽著天大的道理不願意明白

有什麼是應該,不應該

這首歌零星一兩句的反骨,回答了詞里對世俗態度的一些疑問和迷茫,非常亮眼。自認平凡是真的,不合群的迷惘也是真的,天真倔強的堅守也是真的。

如果世界聽不明白,對影子表白

人本就獨生,很多話不需要說給別人聽,不需要被理解和支持,但也不要放棄自我。

我們都是這樣的啊,很普通,有偷偷堅守著那一份特別。願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