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的還有下邊這種:

「在家鄉能混到富足殷實,何必去大城市做牛做馬」

「想翻身的貧困破落戶,才背井離鄉去外面搏一搏」

「你的夢想家裡都沒人信,也就能騙騙外邊的傻帽們」


這不是什麼論調,這是一句真實的可怕的話。

在一個普通的小縣城

你想要混的下去,過的還行,基本只有幾條路。

體制內。

醫院。

做生意。

進小工廠。

沒有了。

可怕不可怕。

假設你是一個大學生,你肯定不會去工廠做流水線,就少了一條路。

學醫的人畢竟少,能以醫院作為出路的人更少,又少了一條路。

就剩下兩條路,做生意或者體制內。

做生意,得有啟動資金,得有門路,一般人沒有,一條路又斷了。

只剩體制內。

每年考編的人,人山人海。


有些人的家鄉「某十八線小鄉鎮」長這樣

花園洋房,帶車庫的別墅,應有盡有。房子里大得能捉迷藏。想去大城市也只需要坐兩個小時的巴士。

而他們嚮往的一線大城市長這樣

荒蠻破舊,而且還有著跟破爛外觀毫不相符的齁貴的房價。

一線城市有沒有豪宅別墅?有沒有高級公寓?有。但是那和絕大部分來大城市混口飯吃的外地人沒有關係。上面這幾張還是主城區的樣子,而大部分人只能租住在遠郊的地鐵房,每天坐幾十公里的地鐵進城。

而小鎮里想整套花園大別墅,難度就比大城市裡要低得多,幾十萬就可以辦到。你拿著這錢去一線城市只夠買個撤碩。

去不去大城市,主要取決於你家鄉的發達程度。如果你的家鄉極端貧困荒蠻,人口素質極低,那你就趕緊離開這個環境。但是也沒必要全都往一線城市擠(當然像金融這種那隻能往京滬擠沒辦法),一些二線城市也有不錯的工作崗位。但如果你的家鄉像上面幾張圖那樣富裕、亦或是不富裕但生活成本低廉節奏緩慢舒適,那你去大城市不是找罪受嗎?


這話沒毛病呀?為什麼有些人就是聽不得真話呢?

我在杭州的時候有些新杭州人帶著挑事的口吻問我:「你說你們酒泉、嘉峪關那麼好,你咋不回去呢?」

我都回復:「在下不才,實在是沒有像樣的學歷能回去,我若是清華我肯定選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我若是北大我必選敦煌研究院,我若是國防科技大我必選中核404,我若是中國石油大學我必選玉門油田,我若是北京理工我必選酒泉鋼鐵集團。」

他們又會回復:「你們那除了國有企業還有什麼?不就是靠國家扶持的嘛?」

我一般就回復:「並沒有國家扶持,反而還在扶持國家,你看玉門油田成立於1939,還沒解放呢,蔣介石會在其他軍閥的土地上搞國企?當年國民政府抗戰的國產石油全部全部來自玉門,到底是誰在支援誰?指望農業地區能打贏抗戰嗎?難道不需要當時為數不多能工業的地區扶持?而且也有民營企業,酒泉風電光伏全亞洲第一,發電量達到4個葛洲壩的量,如果我是華北電力,那我果斷回去;酒泉的種子產業佔據國內的半壁江山,除了本土企業敦煌種業外還又不少大型種子公司再次設立分公司,我若農學專業我也果斷回去;全國少有的節水公司也就酒泉一家大禹節水,可惜我也不是學給水排水,那麼這些上市的民營企業我都沒資格進去了。」

「對了,和我專業對口的中材科技、奧凱農機,我嘗試著去了中材科技,可惜,水平不夠筆試題都沒做過去,被蘭州理工畢業的競爭對手虐成菜。本地的民營上市公司也沒錄用,主要是我不喜歡機械專業呀,大學自學了前端,所以就像互聯網發展了。」

說到這我還沒提酒泉、嘉峪關兩市一批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呢,其實挺後悔沒學個師範專業,本來想做個物理或者化學老師,填志願的時候腦袋一熱就錯失了呀,這可能是我的遺憾

當然由於我這麼說,遭到了一批新杭州人的反感,真是自卑到極點的可笑,承認自己不行很難嗎?還是手哥說的對,負分滾粗

順道說一下,老杭州人很少表現出吹杭州的樣子,倒是不少新杭州人什麼馬雲、阿里、新零售、G20、亞運會、超越廣州、上海是杭州的後花園這種鬼話掛嘴邊,令人十分反感,像極了為大東亞共榮而戰的台灣兵

一句話點題,一個人連自己的家鄉都不愛你還指望他愛哪?大城市的親擦亮眼睛,不要被新XX人誇兩句飄飄然了,他連自己的家鄉都不愛就更不可能愛你的大城市了


謝邀

額,好像本來就是吧,

家裡吃穿不愁,幾百平大房子,誰跑到北上廣去吃苦,吃擰啦?還是雞湯看多了?

蘇秦不就是「使我有洛陽二頃田,安能佩六國相印」?

當年誰老家是地主,吃穿不愁的,然後全家去闖關東到冰天雪地的東北討生活?

當年誰家國企雙職工鐵飯碗,從生到死全有國家包辦的工作不做,非跑到深圳下海倒騰光碟破衣服?

到哪裡工作,不都是想要好的生活么?

去北上廣還不是因為即使吃苦受罪的,依然能比老家過得好,才在這兒紮根的么?

但凡衡量一下,回去比在外面好的,誰會留下?


我就是那個在家鄉混不下去,才去了大城市的屌絲。

年齡30+,工作兩年,小娃一枚,代步車一輛,老家省會城市房子一套,住六環外,每天地鐵通勤3+小時,早上五六點出門,晚上最早八九點到家,過著兩頭到家都見不著太陽的日子,每天晚上按時回家吃晚飯都是奢侈,除了每天上下班熙熙攘攘的人群,只有周末的時候才能帶家人進趟城,感受下這個一線城市的溫度,其餘時間家人都生活在和老家縣城環境差不多的城中村。依然掙扎在貧困線上,過著每個月精打細算的日子,時間和金錢都是,能多抽點時間陪陪孩子已經是最大的奢望了,每天叫醒我的,是學區房的召喚,更是自己心底的聲音。

對比大學畢業回老家發展的同學,房子(不止一套)、車子(不止一輛)、二胎早都是標配,也不用擔心學區房,還有老人搶著給看孩子,每天睡到自然醒上班,中午回家午休,晚上五六點到家吃晚飯,晚上夜場豐富多彩的生活才剛開始,唱K,喝酒,麻將,美食。名校畢業也好,三本畢業也好,甚至專升本也罷,大家都是大學學歷,並無差別。人到中年,一應齊全,剩下的,女的就是相夫教子,安穩工作,男的就是爭取到退休混個科級最高處級幹部,按部就班,從容不迫。

但是,從來沒有想過要回家鄉發展!

過得這麼艱辛,為何不回家鄉發展?因為離鄉幾十載,我早就回不去了,所謂故鄉,就是那個讓你魂牽夢繞,卻永遠也回不去的地方。誰不曾想過:「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只不過都被擋在了「君未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的門外。

甘肅人怎麼看蘭州大學??

www.zhihu.com圖標

當年畢業之時,有父母的期待,朋友的召喚,以及回報家鄉的赤子之心,不是沒有想過回去,也曾為此做了很多很多努力和嘗試。

面試的時候遇到的不是假意逢迎(大肆誇讚學歷高、學校好,但是實際上打心眼裡沒有看重年輕人,認為資歷大於一切),就是被質疑能力有問題(名校的博士,怎麼會來這窮鄉僻壤,是不是最差的,在外面混不下去了?),抑或是拒之門外(本單位沒有高學歷人才,不知道該如何安排工作),雖然也有真正真誠想要給你機會,願意幫助你的單位和領導,但是受大環境的影響,很多政策和待遇落實受阻,後面也不了了之。

最終雖然拿到了諸多單位和企業的offer,但是在即將回去的最後一刻,還是放棄了。

因為我沒有勇氣去面對這樣的境遇,亦沒有能力去應對這複雜的工作環境和社會環境,多年的學校教育以及多年在大城市的生活經驗,讓我始終堅信,能力至上(包括工作能力、學習能力、與人溝通交往能力、共情能力等等),才是立人立德和自我發展的根本,這麼些年,這一信念也讓我的工作和生活都如魚得水。對於在老家沒有任何根基的我來說,回家才是真的混不下去。

從未如此自我否定過,也從未感覺到自己是如此的不堪一擊,心底那個聲音告訴我,一個消極、充滿打擊、否定的環境,一定不是我未來想要的。我也不知道選擇了遠行是為家鄉抹黑還是增光添彩,總之,再讓我回去面對那個從小長大的地方,在那裡工作、生活,可能就如同折去雙翼的蝴蝶,再也飛不起來,生命力也所剩無幾,奄奄一息。

在這個車如流水馬如龍的地方,雖然生活艱辛,但是心有希望,一腔熱血從未涼去,每天乾的也都是自己摯愛的事情,有熱情,有信心去干好。

我始終堅信,不遠的未來,能將蟄伏在心中許久的夢想喚醒,實現屬於我自己的人生價值,至於其他,房子、車子、鈔票,都是附加值,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對於家鄉,離開太久,想念愈甚,思念愈發濃烈,也越走越遠,越是回不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