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和他的老師都寫了自己的炒股理論,把自己炒股的經驗心得寫出來幾十年了,那麼多人在炒股,為啥每天誰說靠這套理論賺大錢呢?


看了毛選還能當國家主席???


為什麼看了牛頓第一定律成不了牛頓?為什麼看了馬克思主義成不了馬克思?為什麼…… 為什麼都成不了?錯!

吃飯可以吃成飯桶。


瀉藥,「聽過了那麼多道理,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沃倫?巴菲特複利的最佳代言人沃倫?巴菲特,這個85歲的老人,幾乎已經成股神的代名詞。

從1965年至今的50年中,巴菲特管理的伯克希爾的股價從11美元上漲了2.05萬倍。

這麼說吧…如果你在50年前,在股價11美元時,花11萬買了1萬股伯克希爾的股票,到2014年底,市值超過22.6億美元。

50年中,巴菲特創造2.05萬倍的投資回報。他因此登頂全球首富,也創造了一份史無前例的投資回報紀錄。

到底每年要有怎樣的業績,才能成就這份史無前例的紀錄?

答案就在下面這張表中。

嫌50年的數據看得累的小夥伴,可以直接看下面的統計表。

在這個統計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就巴菲特的每年投資收益率講,在50年中,他僅有一年超過50%;年收益率區間佔比最高的,是在10%以內。

現在,請大家再記住一個數字:

21.97%。

這就是巴菲特過去50年的年均回報。

21.97%的年投資回報,似乎並不出色。單就年均益率而言,至少還有三個專業投資者超過了巴菲特的。(別著急,請往下看,我們很快會告訴大家到底是哪三位大神)

真正讓巴菲特傲視群雄的,其實是複利效應。

要知道,穩定的複利是所有專業投資者畢生追求的。

巴菲特有句名言:

「 複利有點像從山上往下滾雪球。最開始時雪球很小,但是往下滾的時間足夠長(從我買入第一隻股票至今,我的山坡有53年這麼長),而且雪球黏得適當緊,最後雪球會很大很大。巴菲特在投資這條山坡上,整整滾了50多年的雪球,這是絕無僅有的。

在這期間,好多競爭者都退出了,而巴菲特還在跑,這也讓他跑贏了對手們。

所以,以後要講複利,舉巴菲特的例子就夠了。

但是,為什麼沃倫·巴菲特的投資方法看似簡單,操作起來卻十分困難?

首先,巴神是個天才。就是那種隨便花點功夫就能幹啥啥出彩的大神。巴神很喜歡打橋牌,他有個比他還有錢一點的牌友叫比爾蓋茨。這兩位打牌都只能算業餘愛好,但是打著打著就到了世界級的水準了。巴神自己還打進過世錦賽的決賽。我們這樣信奉價值投資的巴神信徒,平時跟鄰居打鬥地主都輸多贏少,如何領悟巴神的投資真諦?

天才也就算了,巴神還是個官二代。巴神的老爸是共和黨的國會議員,供職於金融委員會。類似於咱們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裡面的國務委員。巴神的生活從小就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巴神還是個正太的時候就對金融投資產生了興趣,老巴對此很欣慰,讓巴神去找他一個兄弟聊聊天感受一下金融行業。巴神聊完回來感覺收穫頗多,大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那個鴻儒叔叔是高盛的董事長維恩伯格。我們這樣信奉價值投資的巴神信徒,平時只能在微博上關注一下但斌李馳發的心靈雞湯,如何領悟巴神的投資真諦?

天才官二代也就算了,巴神還是個日復一日的持之以恆,視投資為生命的工作狂。投資是個考驗耐力的體力活,再怎麼長期投資持股待漲,公司調研年報分析企業估值這些工作總要做的。同為大神的彼得林奇玩了13年把頭髮全玩白之後堅決不玩了,拋下29%的年化收益神跡毅然選擇回家享受life balance。巴神呢?投資對巴神來說就是電就是光就是唯一的神話。


講道理人人都會,但真的要明白這道理之中的內涵,並不是人人都能悟的出來。佛說每個人都有慧根,都能成佛,可是又有多少人真能修成正果?對於大多數人無非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鐘罷了。

有時候就是因為我們太想向某個大神學習,想成為某位大神

才導致了自己發展的局限性,每個人一生都應該由自己來規劃,不要想成為某個人,應該思考如何能超越某個人

拳擊手肯定都看過阿里,籃球愛好者肯定都看過喬丹,足球運動員肯定都看過齊達內……

技藝達到極高的境界不是靠勤勞勇敢就可以的,後天的鍛煉雖然有很大作用,但沒有先天的悟性亦難有大成。很多著名的人物從小就表現出某方面的天賦,不可求也。但憑藉天賦和努力只能成為精英級人物。

大師級人物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沒看過巴菲特的理論,但看過巴菲特的老師本傑明·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聰明的投資者》。

無疑,巴菲特是大師級人物。

說巴菲特不得不提一個同年同月生的人——喬治·索羅斯。很少有人稱索羅斯為大師,而謂之「金融大鱷」。毋庸置疑,索羅斯的技藝肯定是極為高超的,但人們記得他的地方在於:做空英鎊、狙擊泰銖、做空香港……將世界經濟攪天翻地覆的人,雖然擁有高超的技藝、無盡的財富,但終被善良的人們唾棄。(無意詆毀索羅斯,您且看看毋須跟我理論,我不跟您較勁。「千秋功過,留與後人評說「。)而我們看到的更多是巴菲特的積極一面。

雖然投機被成為投資的最高境界,但秉持投資理念的巴菲特無疑在口碑上更勝索羅斯一籌。

巴菲特說過,一個做空自己國家的人,必無好下場。(延伸理解)

再說另一個耳熟能詳的人物——傑西·利弗莫爾(1877--1940年),利弗莫爾的技藝自然是極為高超的,時至今日很多投資者還在看他的故事——《股票大作手回憶錄》、《股票大作手操盤術》。但其一生的結局是窮困潦倒,開槍自殺。後人總結其失敗的主要原因主要是重倉操作、缺乏止損策略,但個人愚見,他喜歡豪賭的個性才是其失敗的原因(雖然他自己認為自己是投機而不是賭博,但每次都是大額投機顯然與賭博無疑。)。

巴菲特曾說過:投資最基本的原則就是三條,第一保本,第二還是保本,第三就是記住前兩條。

就這句話,幾乎就秒掉80%的投資者了。很少有人從內心認同。因為投資是為了幹嘛,賺錢嘛,光保本有何意義。但巴菲特的本意是重視資金安全,不做小概率的投資。

且不說成為巴菲特這樣的人物,股市賠錢的大約是90%(只是聽說,沒有準確數據),這些人當中就沒人看過巴菲特的理論嗎,肯定不是。

學和懂不是一回事,知和行也不是一回事,可為而不為則是境界。


所有成功學書籍的共同特點之一就是:

請放心,看了它你也不會成功。

而傑出人士的經驗總結,之所以並不能直接推導出成功這一結果,原因就在於:

魔鬼藏在實踐中、藏在細節里,而這些細節和實踐都被提煉出來的理論所忽略了。

一句話,理論可以總結,但成功不可以複製。


因為人家有關鍵的東西是寫不出來的。就像你高考也會失分
你沒發做到知行合一 @Tony Guo

建議百度一片文章——「解碼」巴菲特


這問題問的,讓人無語了


堅決肅清巴菲特式思想,堅持獨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方為長遠。
那你看了這麼多年的教科書,你不也照樣考不了滿分
你這個問題在兩千多年前老子就給你解答了,道可道非常道

巴菲特是靠看巴菲特炒股理論成為的巴菲特么?

顯然不是~

這個問題想不明白,卻來知乎尋找答案,

還想著成為巴菲特?路漫漫哈~


巴菲特只有一個,在股市中賺錢的人千千萬萬。所以,學了巴菲特的理論,能在股市中賺錢是最重要的!
巴菲特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買了50e高盛的故股票,看明白了嗎,他是市場背後的大財團之一,也就像咱們的主力,他們不僅享有資金上的巨大優勢,更有信息優勢,即便技術分析再怎麼厲害,市場背後的炒作始終是由於基本面的變化,但是大多數人沒有這方面優勢,打個比方,關於美聯儲是否會加息,假如說下周一公布這個消息,但高盛的人我猜星期四星期五就會知道事情大概會更偏向於哪一方,巴菲特提倡的價值投資,你要明白,他要買夠那麼多的股票,勢必要從公眾手中榨取,怎麼榨?讓你虧損即可,這個資本遊戲從一開始就註定了是主力吃肉散戶喝湯的過程,散戶參與投機慢慢還是會淡出市場。
你以為看了劉翔跑步你就能成冠軍了?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簡單么 為啥好多學生做不到? 所謂知易行難 就是這樣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