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回答問題是給老師一個好印象的前提,

其次,還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何樂而不為呢?


不是的。不能為了回答問題而回答問題。

回答問題,是配合老師,激勵自我的一個buff吧。

舉個我的例子,我上學時,班級同學,全體沉默,無關成績啊。就我一個人看不下去了,老師太慘了,不是沒人配合,是沒人搭理。。。。。。 然後老師傷心,說我們讓他也感到頹廢。我實在是愛我們的老師,

就變得,特別活躍。每道題只要會就回答,不太會的也會說我的思路。

不一定都對,特別是數學。。。。。

結果課程進度快多了。


我見過很多大學時期的學霸一般都是比較低調的,就是平時基本很沉默悶聲不響的,但是一到考試就一鳴驚人那種。所以我想表達的是,大學和高中以前的學習是不一樣的,不需要說一定要上課很積極回答問題,上課固然是學習專業重要的一步,但課後的學習也很關鍵,大學時期的自學能力很重要,當然如果想要拔尖其實還要好好利用現在的資源包括圖書館、網路和教師。所以,不用說因為沒有回答問題就感覺不好或不對,這樣並沒有什麼,你也可以用點頭,記筆記這些來回應老師的講課。


問出這個問題的話,你存在一些心理障礙呢,要努力克服


這要你看是為什麼不積極回答問題了。

如果是對這門課沒興趣,不積極也是正常的。

如果是對大學所有的課程都不積極,就該反思自己是不是厭學了。

如果對每個老師都不順眼而導致自己不積極,那你的認知就有所偏差了,就需要調整心態了。


我認為不是這樣的,老師提出的不是所有問題都是有深度思考的,你要選擇自己擅長的進行有效的回答,不是說不回答別的問題,只是這些問題你還不知道怎樣去回答,這跟每個人的自身經歷有關。其實,從老師的角度來看,只要你上課積极參与了,你已經領先了其他人。


肯定不是有問題啊,怎麼會有種想法?大學是一個開放的系統,不說上課沒有回答老師的問題,就是不去上課也是沒有問題啊,不能再像初中高中一樣了,什麼都聽老師的安排。現在你自己的時間要自己安排,學什麼不學什麼參加什麼或者不參加什麼都有自己做決定,不要害怕失敗,不要害怕做出格的事情(正常的正義的出格哈),犯錯是沒有問題的,之後要好好反思然後引以為戒,做這些事也是鍛煉自己心裡承受能力的必要過程


不是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能要求每個人都是完美的,每個有都會有不知道的時候,「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到了大學你會學到專業知識,不在是每天語數英了,而這些專業課,自己以前是接觸很少的,一時半會兒是不能全掌握的,怕答錯索性就不回答了,當然了,也是不能否認人才的存在的。還有就是真的有些害羞,不敢回答的,但也不能與心理問題直接掛鉤,畢竟,每個人的成長環境又不一樣,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都不一樣,不過從樓主的問題上看,樓主是那種像回答的,不過心存顧忌,害怕自己沒有表現好的吧,純屬猜測,哈哈,我想說的是,樓主,有啥想法就沖啊,不要猶豫,不過,一定要正確的事哦。樓主,祝你好運。


課堂明明知道問題答案就是不主動起來回答問題,看到別人積極回答自己心裡難受?這是為什麼?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