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也不是。

infp未必自己要變得世俗,但一定要足夠了解和接納世俗(所謂知世故而不世故)。一個成熟的infp在保持理想才情的同時,也一定是世事洞明,人情練達的。infp如果不接受自己和世界,自己反覆折磨自己,不從地洞里出來,又憑什麼要求別人理解和尊重?

我能明白infp對庸常的厭惡,更能明白不被人所理解的惶惑。因為內心與現實的相對割離,又害羞內向,所以融入社會,需要比其他人格更吃力一些。但infp要想好好的生活下去,接納世俗一定是不可避免的。

世俗,這個詞本就有寬泛的含義。不知道題主理解的世俗是什麼。但我想是infp害怕的那些東西。就是那些斤斤計較的精明,摳摳索索的瑣碎,左右逢源的圓滑,拜金主義的功利,消費主義的喧囂,娛樂至死的浮躁,缺少思考和共情的麻木,對於細膩善良的不屑。確實,這些是組成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infp厭惡所在。這是不是世俗?是。但我更願意歸類於世俗中的惡俗世俗遠不止這些,遠比我們想的複雜和豐富。與人的交往,溝通,援助,各種潛規則,處理矛盾,解決問題,學問文章,吃喝拉撒,煙火地氣,也都是世俗。

如果完全摒棄世俗,infp也會因為失去紮根的土壤而很快枯萎。沒有哪一種人可以完全生活在空中樓閣里,infp又不是吸風飲露的神仙,何況infp需要世人,更需要體驗。都不入世,又談何理想初心——不能自洽的infp一定活的痛苦又擰巴。

而且infp也沒必要一定要變得功利世俗。

既然infp天生對人文和情感充滿興趣,又有強大的共情能力,完全可以規劃一條能發揮自己優勢的路,作家,老師,設計師,醫生,諮詢師等需要fi獻的職業。世俗對這些職業還是不會輕慢的。

infp得學著接納一切不完美。接納世俗,像接納臉上有顆不好看的痘痘一樣。不要焦慮,不要厭惡,不要放大恐懼自己嚇自己(感覺infp多多少少都有些多疑?),等有一天infp想通了,進化了,內心強大了,就會發現這顆痘痘根本不痛不癢,不會對自己產生威脅,更不會動搖自己的世界。到時候還說不定會笑自己胡思亂想。

這時候,infp的強大和魅力才能體現出來呢。路還長著呢,一起加油呀(?&>ω&


不是吧

infp不要為自己的脆弱找借口。intp、intj也都不是「世俗」的性格,人家就不怎麼會這樣問。作為infp,在「世俗」方面,面臨的問題並不特殊。

避免「世俗」不是不可能,只是難一點,痛苦一點而已

作為一個infp,我從小就很敏感周遭的語境,隱含的價值觀,以及相應的情緒流動。會分析周圍人的心緒和想法,並且反思自己。大一點也自學了一些心理學,甚至PUA的套路(我是女的,站在反制的角度看的,倒也不是為了談戀愛,就是單純不喜歡被操縱)。天知道我有多麼不想被隨便影響

想做最本真的自己,所以首先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很難),那麼起碼要先有質疑和反思的意識,所以有以上那些。

然後,僅僅有精神或思想是,遠遠不夠的。某一刻我意識到,人是永遠被影響著的,你只能選擇讓什麼來影響你,所以要盡你所能,去靠近那些你願意被其影響的事物(同時保持觀察和自省)。我說的這個,大到意識形態,小到你每天出門看到的街景,你吃的食物,你穿的衣服,你看到的路人,都是,盡量寬泛地理解它。

尤其要警惕那些你並不嚮往卻持續接觸到的東西,你就算反思得再徹底中立,也會沾上它的氣息。就像你在魚攤走了一圈,不管你多厭惡抵制,身上也沾了魚味。懶得解釋了,關鍵詞是,氣息,會逐漸侵蝕你。所以要有行動力,去靠近你理想中的東西。這是不進則退的,沒有中間地帶。

最後我想說,不要被普世的「感性」的含義帶偏了。感性不低於理性。她可以是十分強大的力量,對我來說,她是指引我的明燈。我的敘述也是從理性—現實—感性這條線來深入的。去發掘感性,用你的所有感官、思考、情緒、直覺和想像力,所有的心力,去發掘感性。然後你就知道自己希望怎樣在這個世界中自處,也就獲得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另外,變得世俗也沒什麼不好,也是一個選擇,很多時候人們其實是選擇了變得世俗,說什麼「妥協」或者「只能」,只是在選定了以後,發發牢騷而已

最後再啰嗦句題外話……「世俗」也只是一種思維框架而已,一個模型,你思考世俗不世俗,就已經被限制在「世俗」這個框架里了。有點繞……所以最重要的還是去發現自己,然後你的問題可能就消失了,不是解決,是消失


我覺得其實不是這樣子。在生活的過程之間,infp可能是會採取一些相對世俗的外殼將自己包裹起來,那樣子才可能真正的和其他世俗化的人格相處,但是這並不意味著Infp的本質變質

我很喜歡馭爺在分析infp的職業化的三個階段,第1個階段就是逃避,或者說是即使工作也不願意主動的去面對,第2個階段是主動的為家人朋友承擔起責任開始去面對,第3個階段就是能夠遊刃有餘的處理這些事情。不知道自己記得還對不對。

但是我覺得其實這個在自己心裏面燃起了希望,也就是說infp其實是要經過一個社會化的過程,而因為Infp本身人格的特質,所以ta的社會化進程特別的長,他真正的融入這個社會,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其實是可能要到30歲以後。但是這不代表他要放棄這個社會化的進程,社會化和探索自我並不矛盾。完全可以在探索自我發揮自我長處的基礎上去進行社會化,因為那樣子才可能讓我們真正的擁有自信和實現自己的價值。


這世界上,有的人可以幸運到不顧一切去追光,有的人必須放下一切去生活。

不慎墜入凡間的小天使們,我希望這兩種人你們都不是。

你可以靠著追光贏得生活的資本。


我希望我既能有符合世俗期望的外殼。

又能有溫暖深邃的內核。

小孩子才做選擇。

我tm都要。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