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人認為女主應該出手化解花海和女僕的危機,否則就是身懷絕技卻不作為,是否認同?


這裡只針對動畫,不針對原作小說。

我的看法是:動畫第三集展現給觀眾的效果是有失水準的。

在各類奇幻題材作品盛行的當下,觀眾往往對行事風格更積極的主角抱有更多好感,希望主角在劇情的中的參與度更高。主角作為作品的第一視角,總是寄託著觀眾的厚望——主角常常需要「代替」觀眾在作品展現的世界觀中去完成一些他們想要做的事,反之,當主角沒能做到一些事時,爭議也會隨之而來。

這可以說是當前很大一批觀眾的「消費習慣」,也可以算作一種偏見。上面有高贊答案提到公路片的創作理念,我認為寫得很詳盡。這裡想要說明的是,觀眾面對公路片中的主角在不同的故事中參與度不同、反應措施不同所產生的爭議,並不能算是作品的缺陷。

但是,《魔女之旅》第三集的爭議並不完全是因為伊雷娜沒有出手化解危機,而是動畫演出的倉促使得主角的表現過分冷漠。

第三集里塞了兩個故事,我認為問題主要出在第一個故事。

一個城邦國家外並不算遠的地方有一片花海,這裡的花會蠱惑人心,把人作為自己的養分。因此這個國家將這種花列為違禁品,一旦發現有人攜帶入境,就扣下並焚毀。

女主伊雷娜在路過花海時遇到一位姑娘,姑娘委託她帶一束花去城裡,女主也欣然接受——從後面的劇情看,這位姑娘此時應該已經被花蠱惑了。

女主來到城中,很自然地被看守的士兵攔下。巧合的是,士兵通過花束髮現花海中的姑娘可能是他失蹤的妹妹,於是不知過程如何地跑到花海去找妹妹。另一邊,女主查閱資料後得知了花海的危險性,親自跑回現場確認,並目睹了士兵被花海吞噬的過程。

隨後她一言不發地騎著掃把走了。這個故事的最後一個畫面是大量被花所蠱惑的行屍走肉般的人群、捧著花束走向城市。

先不論這個故事想表達什麼,沒覺得哪兒不對勁嗎?

離國家這麼近的地方存在如此龐大的威脅,並且故事最後的畫面似乎在告訴觀眾危險迫在眉睫,但是人們似乎一直只是被動防禦。花海對會使用魔法的人作用不大,那麼他們採取過相關措施嗎?國家對這種花的處理方式是焚燒,那麼火對花海有效果嗎?

這個士兵能在一夜之間來到花海找到他的妹妹,那麼這個國家的人是否知道這片花海的確切位置?有沒有警告國民不要隨意去往那裡?至少那個士兵的妹妹應該是沒有收到警告。

故事最後捧著花走向城市的人群,是這裡的國民還是路過的旅人?這片花海到底有沒有被人們所警戒?這種程度的攻擊對這個國家是常態還是末日?

以及非常重要的一點,主角有沒有能力憑藉魔女的身份挽救這場災難?如果沒有,有沒有什麼是她能做的?

確實,公路片的世界觀往往是簡略的,並且到一個地方換一個世界觀。但至少在單個故事中是邏輯自洽的。上面列舉的一些疑問其實根本就不算什麼大不了的問題,只要在動畫中借角色之口添上幾句解釋,故事馬上就變得通順了,奈何現在的第三集就是啥解釋也沒有,能省略的、不能省略的,甚至需要補充的全給省了。

製作組,你緊趕慢趕圖啥呢?為了前期加快進度,後期多騰出幾集做女孩子貼貼?

角色是串起一部作品,尤其是《魔女之旅》這樣沒有明確主線的作品的線索。如果角色出了問題,那自然會有爭議。回想一下第一集的伊雷娜,是一個上進、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小女孩,在與導師的相處中也展現了老油條的一面。第二集的伊雷娜則顯得十分暖心且成熟,面對用偷徽章這種手段來挽留自己的女生,依然循循善誘,幫助對方通過考試,與對方建立了友誼(?)。

到此為止,伊雷娜還是一個十分有人情味的角色。同樣在第三集開頭,面對姑娘的委託,伊雷娜欣然接受,帶上花就上路了;在這個故事的尾聲,察覺到問題的伊雷娜也連夜趕回了花海——但是她最後什麼也沒做。

倒不是說她必須得做些什麼,她確實沒那個義務。只是想問,這個伊雷娜和前兩集的是同一個人?她之前表現出的性格和現在的行為對得上嗎?

真的,伊雷娜不救人我覺得沒什麼,但是製作組你能不能做點內心戲,能不能表達一下主角對悲劇的惋惜,臉上能不能有點表情?動畫在這一段的處理真的是偷懶到令人憤怒,女主面對發生在眼前的慘案,一言不發地坐上掃帚、離開了——話說你不是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才特地跑這一趟的嗎?

合著來了一看:嘿!這花果然和書上說的一樣,會吃人!——然後就和你無關了?

不出手,可以。

警告一下這個國家的人很難嗎?我是看不出在這個大家都很尊重魔女的世界觀下,你去報個警能給你惹什麼麻煩。

再退一步,連一滴眼淚、一句嘆息也不願留下嗎?

那俺尋思掃把上放台攝像機當主角不也一樣嗎……

這樣的處理方法只會讓觀眾覺得伊雷娜是何等冷漠,一條生命在眼前消逝,一座城市在眼前陷入危機,也不能在她心中泛起一絲波瀾。

然後到了下一集開頭,她還要再誇一遍自己:這位既天才又美麗的魔女是誰呢?沒錯、就是我!——您可歇歇吧。

也別說什麼伊雷娜的心態可能在旅途中改變了、變得不再有人情味了云云。一是你製作組又沒做出來讓觀眾看到,難道要靠觀眾去猜在他們等更新的一周中伊雷娜經歷了什麼變故嗎?二是這才第三集,有沒有考慮到這段情節加在這裡對節奏、觀感的影響?

以上提到的如果是動畫製作組的問題,那必然要批評;如果是原作就存在的問題,那還是要批評——真以為動畫改編這麼容易,照搬原作就行?

我上面也說了,只針對動畫,不針對原作,希望原作黨不要來找我打補丁。須知原作和改編動畫並不是一個東西。

倘若原作黨真的認為動畫做得不錯,那大可不必捧著原作的內容,甚至是好幾章之後的內容來給動畫觀眾解釋。

如果覺得動畫做得不行——那還不趕緊去罵製作組?

10月23日更新:

有評論認為在這個故事中城邦國家對花海的態度表現得並不關切,所以女主採取措施也沒多大用。

我的觀點是,首先你得弄清楚這個前提條件是作者有意設置的還是他寫的時候就沒考慮到?

好,我們假設他是認真寫的。

這個國家與花海的存在方式已經有些違背觀眾的常識了,用這個當理由來解釋女主冷漠離開這個同樣違背常識(正常人一般會有點反應的)的行為並沒有多少說服力。

說到底這二者之間就沒有什麼因果關係一一因為他們可能不在乎,所以女主也沒有反應?

哪怕是內心的感想,動畫也毫無描寫。有人總是以為爭議來自於女主沒有出手相助,我前面的答案也說了,不完全是因為這個。沒有出手和沒有反應是兩回事,動畫的製作就是出現了偏差。

關於報警有沒有用這一點,這本來是可以下工夫的地方。假設描寫了一個女主去報警被無視然後憤然離開的場面,可以同時體現出女主的善良,國民面對危機的麻木或愚昧等等;既豐富了女主的形象,也使故事諷刺意味更強。

當然以上只是我假想的一種情況,可惜的是第三集里沒有可以讓人物更豐滿,故事更流暢的描寫(畢竟總共才七分鐘),違和感嚴重。

再提一下這個故事的"寓意",即在本集一開頭點明的所謂"美麗的東西可能是危險的"。

啊,恕我直言,就像在硬拗。

倒不是說"美麗的東西可能是危險的"這句話說錯了。

但是就好比,一場慘烈的戰爭剛剛在你眼前結束,留下一地屍骸,你看罷卻只得出個"槍支很危險"這樣的結論。

很離譜好吧。


首先在這裡先表示一個提前量:這部動畫的這一集之所以會產生「價值觀危機」不是因為觀眾的問題,主要的責任在於動畫劇情的排片順序與其劇情和本身的定位不符。

·那麼先解釋一下什麼叫做「定位問題」

按照目前的劇情模式來說,《魔女之旅》這部動畫是一部在劇情上非常標準的「公路藝術作品」

什麼是「公路藝術」?通俗來說,最為大眾所知的公路藝術就是「公路片」,即公路藝術式電影。

公路電影,主要是以路途反映人生的電影。最初出現在美國,按照美國的電影類型細分法中,有種roadmovie。

公路藝術是以主人翁在沿途所遇到的事件與景觀反映人生,是以路途為載體反應人生觀、現實觀的藝術作品形式。通常敘事發展是以一段旅程為背景,電影的主人公在占電影絕對篇幅的公路旅行情節中,完成生命體驗,思想變化,性格塑造,產生一系列的戲劇衝突;或者與別人的,與自我心靈的交流。

公路藝術已經發展成一個很成熟的藝術表達模式。 最典型的公路片產生在美國,因為美國號稱是「裝在汽車輪子上的國家」,美國人對於汽車的感情就像中國人對於自行車一樣深厚。、

都說藝術來源於生活,蜿蜒的公路、星羅棋布的汽車旅館和在公路上奔走的形形色色的人自然而然地成為了美國電影演繹故事的舞台。

公路藝術的精神層面是其核心,很多的公路文學藝術都逾越了部分法律和道德的界限,但出發點也僅僅是希望在另一側找到信仰試圖用能給世界一些新意的眼光來看世界,試圖與現實的價值觀有衝突,展現不同人性、不同價值觀、並且通常以主角的價值觀為代入點來整合全故事線的價值觀。

有些人會把公路藝術作品當做其他的藝術作品來進行看待,這實際上是混淆了二者之間的細微差距的。公路藝術作品並沒有主要的故事內容,它如同日記一樣,每一集、每一個場景都有所不同,每一個場景中出場的人物的性格也一樣有所不同。並且這其中有一點非常重要的特殊情況:公路藝術作品沒有所謂的世界觀可言,或者說,公路藝術作品無需過多世界觀的描述。因為其本身並不是苟於世界觀的設定,而是基於現實的基層生活。過多的世界觀只會影響觀眾對於故事本身的理解,因為太過於濃重的外界氛圍會造成一種額外的觀感潛意識。縱觀如此之多的優秀公路藝術作品,很少有過多描述設定與世界觀的場景,也就僅僅是一筆帶過。公路藝術作品的重點敘述落筆都放在了過程上,每一個故事就是一個不一樣的世界觀——當然世界觀不代表價值觀,價值觀在公路藝術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公路藝術的創作必須要絕對遵循價值觀的變化規律,否則就會導致人設崩壞。

公路片的主角不一定會是主人公,主人公很多時候只是以一個「觀察者」的身份在敘述故事,而真正的主角實際上有爭議。一種觀點認為公路文學藝術「沒有主角」,它就是在描述一個主人公所看見的旅程中的世界。但我個人認為,公路文學藝術是有主角的,但這個主角不是一個形象,而是一個群像,即主人公所見所聞的人物都是一個主角。這和公路片本身的核心精神與目的是不謀而合的。

從近年來的奧斯卡《綠皮書》,到改變公路文學藝術以男性為主的《末路狂花》;豆瓣評分高達8.9分,取得一系列獎項和好評的著名整合電影《完美的世界》,與《瘋狂的麥克斯》、《殺死比爾》,還有代表日本公路電影巔峰的《菊次郎的夏天》等一系列公路藝術作品,其核心都與原本的公路文學藝術無異。國產的著名公路藝術則有《落葉歸根》、《人在囧途》、《無人區》等。

·定位解析

不難發現,以公路片為代表的公路藝術作品呈現出一種非常奇特的極端化風評,即好的作品名利雙收,不好的作品則遺臭萬年。這其中牽扯到太多關於公路藝術的要素,在這裡只簡單提四個最主要的影響因素:

1.背景。公路片的背景永遠都是一段旅程,這是絕對的判斷依據。這段旅程可以是一個人物的旅程,也可以是多個人物的旅程。如果用一個文學藝術作品的描述來進行舉例,我選擇茨威格的《偉大的悲劇》。

《偉大的悲劇》本身是一部緬懷勇士的文章,如果用公路文學藝術的角度代入其中,不難發現,實際上這也是一部「公路藝術」,只不過這部公路藝術只在「背景」與「藝術手法」上屬於公路,而其目的以及結局都不是公路藝術所擁有的。背景,即斯科特與阿蒙森的競爭失敗後,斯科特團隊的求生之路;過程,則是斯科特團隊在求生之路的過程中的一系列故事。藝術手法,它運用公路片常有的插敘補敘回憶串聯劇情,以時間為敘述的發展流程來進行人物的刻畫。這部作品雖然不是正規的公路片,但它揭露了公路片的一個本質要素:【時間情節的發展緊密化】

2.變化。公路片的劇情變化是以完成生命體驗導致思想變化,即必須基於現實社會。這一點使得公路片具有絕對的現實性,也就自然而然地賦予了它一個響噹噹的危險頭銜:諷刺性

如《綠皮書》這部電影,其本質是諷刺種族歧視問題,並且表達了對於種族之間的和睦相處的願望。主角在自己與黑人「陌生人」的旅途中經歷一系列的外來因素變化,使得主角從原本的「固化思想」變成了一位「理想化」人物。從這部經典的公路片中可以反映出公路片好與壞的第二個重要要素:【人物形象的彈性化】

3.目的。標準公路藝術的創作基於作者本身想要反映的一種社會現象,時至今日公路片依舊是「現實主義藝術」中的先鋒。一段旅程就是一個故事,而故事是一種最通俗,最能夠實在反應基層世界的藝術手法。無論是否有所謂的「諷刺」以及「現象」,公路片本身所具有的一種藝術駁論,即容易給人產生定位的錯覺。

一部好的公路藝術,最重要的是其承接上下文的關係。其注重的是段落與段落的聯繫而非開頭與結尾甚至是中間部分的「首尾呼應」。拿《落葉歸根》這部電影來說,主角在一開始的目的是「將同伴的遺體帶回家鄉埋葬並且將其所得到的資金原數交還給同伴家人」,但中間的情節不僅導致了後來同伴被迫進行了火化處理,而且資金也打了水漂。電影的結局採用了發散式的想像手法,但其與開頭沒有什麼關係。其重要的還是段落與段落,情節與情節之間的緊密聯繫。觀眾在結尾不會聯想到開頭,而是會聯想到上一個情節,進而持續回憶中間內容的重要情節。如果中間內容部分的情節流程出現了價值觀不統一或者人物形象有出入,那麼這部電影將會變成一個四不像,進而割裂整部作品的流程發展與劇情走向。這裡就是公路藝術第三個重要的要素:【情節思想內容發展的統一化(合理化)】

4.人物。這一點實際上與問答無關,但為了方便解析還是稍微提一下。公路藝術的人物,除去主要人物以外,其餘所有人物都是「一次性NPC」,相當於一次性的塑料袋,用完就可以換了。在後續的劇情中實際上是不需要任何方式的回憶以及提及的,因為他們在這個旅程中只是一個過客,之所以描述他們是因為主要角色的需要而不是劇情發展需要。前面我說過,公路藝術的重要要素就是現實性,就如同我們生平的一些過客一樣,可能他們對你有或多或少的影響,但他們不可能跟隨你一輩子,也不會導致你當下的,或者說下一秒的人生思想會有什麼大的改變。改變人的不是一個人,是多個人;改變一個人的思想不是個人的思想,是社會的思想。

因此,公路片中的角色「出場了以後就好像死了一樣」是必然,也是合情合理的。但當今的很多公路片為了讓劇情與人物相對豐滿,使得劇情更加連貫會採取隱形次要角色的連接。巧合與回憶是常用手段。這裡就是公路藝術的又一個重要要素:【人物刻畫的聚焦化】

·接下來用以上所提到的知識內容對《魔女之旅》的劇情進行評析

無論是什麼形式的作品,只要是符合公路藝術的基本核心的作品,那麼就需要嚴格按照公路作品的創作手段進行創作。而有所不同的是,這部作品均採取了全劇情「倒敘」的方式來進行公路式藝術的敘述。這種倒敘的好處非常明顯,就是能夠提前讓觀眾看到下一個場景的發生地點以及主角此時的形象狀態。而日記式的回憶只是一個藝術手法,並不能改變它本身的公路藝術手段。

很多觀眾可能會將其與「單元劇」這種藝術表現形式混淆。實際上,單元劇與公路劇的表達手段是差不多的,二者的每一集或者說每一個場景都相對獨立,與前後劇情沒有什麼銜接關係。但其實也很好區分,單元劇與公路劇的主要差異在於「場景與人物的轉換」。單元劇的人物是沒有大的變化的,一般而言只會有新人物增加不會有舊人物減少,並且場景也一般是固定的。而公路劇的場景切換非常頻繁,它是隨著主角的行進變化而變化的。此外,單元劇中的主角不一定是同一個人,每一個人物都有可能在那一集成為敘述故事的觀察者;當然也有一成不變的主角視角,比如說《憨豆先生》這部作品就是非常典型的單元劇單人視角。

第三集的主要問題,可以從全劇情集劇情來分析。

首先是全劇情。這部作品的主要爭議的理論,來源於第一集「女主母親的三句忠告」中的其中兩句話:遇到危險的時候要及時逃跑;不要試圖插手他人的事物。那麼這兩句話作為這部作品的「主角核心思想」,放在公路片的總體劇情發展來說,是否符合其發展流程呢?

沒錯,問題就出在這裡:第二集的內容與第一集、第三集沒有辦法形成一個完善的公路藝術整體內容。第一集的主要內容,是通過二重回憶手段從「第三故事線」對故事的背景進行補敘,講述了女主角的訓練內容,並且引出了主角接下來要進行的是「旅行」,同時給予了全劇情一個十分重要的核心思想,也就是主角母親的三句話,這將是貫穿全劇情的思想內容,不容任何修改。主角的一舉一動都必須嚴格按照其進行——至少基本行動需要。

如果從集劇情來分析呢?

第二集的內容十分奇怪:它並沒有對主角的形象與遭遇進行「現實化」的刻畫,而是直接進入到了一種「偽日常」的劇情發展模式。這種「偽日常」解釋起來,就是通常的日常動畫的劇情發展:主角啟程—遭到不測—遇上同伴—開始交往—感情發展,這一個非常經典的生活化劇情線中。我猜測作者之所以設計這個劇情主要還是想用主角的旅行意志與同伴對自己的感情進行對比,從而表明主角不會太過於在意在旅行過程中的同伴感情而堅定自己的目標,也就是繼續旅行。這與通常的公路藝術劇情是非常相似的,即留下的是影響,送走的是路人。這種路人化次要角色的手段也是為了讓觀眾將目光能夠儘可能的防在主要角色身上,從而彌補了劇情「流水賬」的無趣感。然而很明顯,作者並沒有讓主角在這一集中符合其核心思想的內容,並且主角的做法過於「客套化」,也就是在這一集答應了次要角色的授課請求。如果說按照旅人角度來說,女主在第二集的最終目的並不是教授什麼教學而應該是找尋勳章。然而因為幫助教學以及單方面感情發展迅速這一點,就給觀眾一種女主是「樂於助人」的藝術形象,這種錯誤的「先入為主」放在公路藝術作品中是絕對致命的,這會使得觀眾對於角色的形象 固化,從而極大限制了人物的形象豐滿化與中立化。並且無法很好地銜接接下來的劇情,從而給人帶來一種主角性格「大變」的反應。

從第三集來看,不難看出作者是想諷刺的對象,也就是現實生活當中的「正義」與「能力」的衝突。到底是否應該用善良來衡量正義,到底是否應該犧牲個人利益來滿足他人利益,到底是否應該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這些內容本身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其主角性格的前後偏差卻導致了主角在第三集的「理智」形象與前一集的「樂於助人」大相庭徑,也會導致人物定位混亂,從而影響作者的表達觀點的正確性與觀眾的理解偏差。

·總結

前兩集的劇情給人樹立了一種普通公路片的印象。而公路片劇情的核心就是循循漸進與環環相扣。第二集的劇情與第三集是完全割裂的,或者說並沒有在前兩集打好一個鋪墊,而是給人一種極端偏向日常生活的公路片劇情,導致了第三集這個原本應該是扭轉觀眾的想法的篇章變成了一個大地雷,讓觀眾難以接受這種過大的人物形象變化。主角的中立立場並沒有用一種觀眾樂於接受的方式表達出來,藝術作品也是需要順應時代價值觀的,所謂的「反烏托邦」並不反「主流價值觀」。

如果把第三集放到第二集播出,則會給人一種欲揚先抑的感覺,同時也能夠說明這個故事並不是極端化的日常生活而是一個價值觀基於中立的公路片。人物形象的彈性化、時間情節的發展緊密化、情節思想內容發展的統一化(合理化)這三點必須絕對一定要遵守,否則就會輕易割裂全篇章的劇情。如果說第三集放到第二集去播出,就正好與第一集的母親忠告所密切對應。但由於第二集與母親的忠告並沒有任何關係加上觀眾在前兩集的渲染下已經產生了一種極端化偏向的思想,所以導致了接下來的劇情反差過大並且是與現實價值觀有所衝突,輿論自然會兩極分化。

這部作品的劇情雖然屬於公路藝術手法,但目前其表現已經脫離了公路藝術的範疇。《魔女之旅》的劇情已經出現了銜接錯位,雖然一集的銜接錯位並不會導致公路藝術的劇情發展出現大的變動,因為每一集就可以看做一個單獨的故事而非連貫的故事。並聯的燈泡熄滅不會導致主線出現問題,但是其本身的藝術價值就已經是大大折扣了。這次事故也讓觀眾知道了這部作品實際上是一部「公路藝術」而非「日常」動畫,確切來說,此次的爭議責任方有兩個:作者對於公路藝術的了解出現問題(也可能是基於當下日本的輕小說產業的劇情極端化和套路化嚴重而導致的錯誤代入);製作方編輯對於作品本身定位的失誤導致了第三集與前兩集的劇情線錯位。

順帶補充說明一下:我並沒有承認這部動畫屬於公路藝術,我所說所代入的公路藝術知識範疇都是為了解釋其在劇情上符合公路藝術作品的基本要素,但我並沒有承認這部動畫是一部公路片。如果我在評論中的回復有誤,即沒有說明這部動畫是在劇情上符合公路藝術的範疇,那可能是我一時間心急沒加以注意,在此對我的不嚴謹表示十分抱歉,望周知!

最後強調一下:《魔女之旅》第三集的爭議是有理有據的,所有對女主價值觀產生質疑的觀眾都沒有任何責任,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沒有人能夠忍受這種前後矛盾,人物形象大變的反主流價值觀行為。

但是!但是!這一集的錯誤不會影響到後續劇情的發展,只要這部作品的主線仍然是以主角的旅程為主,那麼它就符合公路藝術的劇本發展,也就仍然受到公路藝術的劇情約束。因此大家不需要太過於失望或者緊張,這部作品的定位將決定它是以劇情來決定的它的價值的,一次失誤不會破壞整體劇情的流暢。

——然而我覺得,這部作品的作者很有可能沒有意識到他正在寫的這一部作品是一部公路文學藝術作品。因此對於後續劇情的發展我不敢過多揣摩。


沒看過原著,只說動畫部分。

有爭議是因為觀眾不爽,不爽是因為主角的表現大幅脫離了觀眾的期待。

這裡的期待,指的是觀眾期待角色做出符合之前凹的人設的行為。

如果和期待差別的不大並不是問題,觀眾們會修正自己對角色的理解,甚至可以說是完善了角色的形象。比如一個強大的前輩,展現了害怕寂寞的一面,觀眾往往不會在意,甚至覺得理解得更深入了。

問題是差別非常遠的情況,就像受力過大的彈簧失去彈性那樣,就會讓觀眾感覺遭到了背叛,就會不爽。

舉個例子。

戰神1里開頭有個經典橋段,經典到連我這個視頻通關的玩家都知道。奎爺打敗了許德拉,進入它的嘴裡找到了脖子上有鑰匙的快掉到喉嚨里的老船長。按套路這裡就是普通的救人拿鑰匙就行了,但是奎爺毫不猶豫的只拿了鑰匙然後把人踹下去了。

這個行為可比我們現在討論的主角的行為惡劣多了,但是據我所知是沒有太多人對這事不滿。相反,玩家甚至官方都把這個當一個好玩的梗,甚至到了新戰神都還在玩這個梗。

原因就在於奎爺的這個行為,並不違反他之前的人設,並不嚴重違反玩家的期待。

畢竟一來奎爺的造型一看就不是善茬,做出這種事情並不奇怪;二來這段劇情非常早,玩家對奎爺的人設還在摸索階段,只要不是特別離譜的事情,玩家都能接受並塑造好新的期待。

要是開頭改成新戰神奎爺帶兒子打獵,開口紀律閉口克制,有耐心的教導兒子如何打獵,玩家就會認為奎爺是一個外表兇猛但是講道理而且內心溫柔的人。然後接上奎爺踹老船長這段,玩家一樣會不滿。

回過來呢,伊雷娜給觀眾們的第一印象,就是很典型的日系主人公,有一些缺陷,但是總的來說是個好人,是個有困難會幫忙的人。平時大家都是這麼拍的,一開始也沒有哪裡違背這些設定的地方,怎麼看都是王道的設定。

而且第二話的故事裡,伊雷娜以德報怨,好好的幫助了萍水相逢的學渣。這些行為強化了觀眾的這些印象。而且除了人物形象之外,展現的世界也是一個和平的有愛的世界。

然後到了第三話,就有了花海這部分劇情,這部分的壞結局本身就令觀眾不太舒服,而且更讓人惱火的是伊雷娜的無動於衷,這一點和觀眾之前的期待不符,嚴重不符。這不是「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種問題,而是前面的劇情讓觀眾以為伊雷娜會做點什麼,結果卻什麼也沒做。

所以就有了不滿,也就有了爭議。


動畫製作組的問題。

第二集和第三集反差過大,前面你還熱心幫助學渣,甚至知道對方是故意的、是偷了你的徽章被質問還態度不好,最後還是選擇了原諒對方並給予鼓勵,把帽子送給對方,結果第三集你就無動於衷屁都不放一個地就溜了?

面對花田,你哪怕是給個你媽的回憶,哪怕做好跑路的準備遠遠丟個火球也行,然後你選擇一言不發落荒而逃?這到底是單元劇還是連續劇?

還有洗的人手段不行,一昧強調主角是旅行者、觀測者、路人,可我看的明明白白,不想插手你給人送什麼花啊?這會兒就是舉手之勞了?


聊這個問題之前,我想問問原作黨這是不是一個反社會價值觀的作品。

如果是,那有爭議在所難免,反社會價值觀的作品有爭議那是必須得,並不是每個人都是反社會人格。

如果不是,那動畫製作是真的很差,雖然不知道原作差不差。

花田故事的處理問題有三

1.女主的性格到底是啥,是第一集的自傲,第二集的熱情,還是第三集的冷漠。

2.女主實力到底如何?是孫悟空還是撒旦。

3.花田戰鬥力如何,是弗利沙還是戰五渣。

先說第一個吧,女主的性格2,3集真的有太大的轉變了,處理非常不好,我支持其他人說的,要不然就一開始冷漠然後慢慢變得熱情,要不然一開始熱情遇見一些事後慢慢冷漠,直接的切換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精神分裂症。

再說第二個,沒看過原作的我一直認為女主很強,最年輕的魔女,3年就超越大魔導師(他自己動畫說她師傅巨強),這樣的描述一直讓我以為女主至少是孫悟空那種戰鬥力,但很多人卻告訴我她戰鬥力很低,就很違和。

第三,這花田到底有多強,不知道,反正對普通人特攻,但對魔女沒看出來哪裡厲害,一個簡單的問題,如果你在路上看到一個肌肉猛男持槍搶劫,你估計會避開,但你看到一個8歲兒童在掐另一個7歲兒童,而且7歲快死了,你肯定會阻止。當然,你反社會人格當我沒說,大家對花田的實力並不清楚,就會帶入現實中的判斷,一個有毒的花,燒了不就好了?換個動畫里的說法,你看見一個人被一個魚人追殺,大家都會覺得這個事情很好解決,如果被一條大黑龍追殺,大家肯定會覺得是大危機,你動畫表現手法太差了,大家根本不知道花田是魚人還是黑龍。

二,三問題結合起來,問題就很大了,他的問題不亞於現實中你看到一條新聞,一個全副武裝的特種士兵對路上的強姦犯不聞不問,導致1人死亡。這種新聞真要發生了,估計知乎微博貼吧不噴到天荒地老不罷休了。

但這些問題很難改嗎?不難,首先,你可以先放第3集,大家就對女主的性格有個大概得認識了,他只是個冷漠的旅行者,他尊重當地人民的選擇,第二,你不要強調他說天才魔女了,或者把魔女的世界觀解釋一下,至少我對魔女有個定位吧,我把他當成孫悟空,她戰力其實就撒旦,期望值不一樣導致觀感不一樣很正常吧,第三,你把人物內心加強一下好吧,我至少知道女主怎麼想的行嗎?或者你把事件描述的詳細一點,讓我們知道有些事情確實不是旅行者能做的 ,你說你描寫一個女主看見一個人要掉下懸崖了,她還不去救,還內心毫無波瀾,那就算是旅行者我也就覺得過分了,你是旅行者之前至少是個人吧。

以上。

不過鑒於三觀跟著五官走,所以看還是要看的。

(的虧是漂亮女主,你換個特朗普的樣子,你看還有爭議不?)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