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經常會因為一個人或者一個地區的不好的事情而否定一整個( ),我說你不能以偏概全之後,父親便說我被洗腦的太成功了,我該怎麼和父母溝通呢?

之前我喜歡一個歌手我父母應該都知道,但是一起看電視的時候那個歌手一出場我父親就說他唱歌聲音怎麼怎麼樣(負面)。除了這個歌手,電視上出現的其他一些人,父親也會在他一出場就說,而且就抓著一個缺點。(而在我看來並不是缺點)

感覺自己在這一方面也受到了影響,在現實生活中容易因為一個人的一個不好的點而否定整個人。

我是個女生,馬上就20歲了,請問大家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和父母溝通呢?我該怎麼改正自己的這個問題呢?拜託了。

其實除了這個問題,母親在家的時候一直在看手機,我問她在做什麼,她就說在賺錢,其實賺的是零花錢,比較少的那種。父母也不喜歡出去旅遊,也不喜歡看書,除了日常工作和同事聯繫比較密切外好像平時和親戚朋友的聯繫也不是很多。我們家所在的小區住的人也少,周圍也沒有什麼東西。感覺自己和父母溝通的非常少非常少,是我自己的問題嗎?


最好的辦法……其實就是少溝通。

別想著能改變他們……

別妄想改變一個成年人,更何況他們已經是中老年人了。固化思維已經形成,不好改變。跟他們溝通得越多,越容易受負面影響。

跟老人之間,保持一個距離,少說看法,多關注他們的需求。

共勉吧,也是說給你聽,也是說給自己的~


你的三觀挺正的。

別想著改變父母,父母的觀念不是一兩天形成的,要改變這些觀念要處理形成這些觀唸的原因,那些原因是一環扣一環的,專業的諮詢師處理這個都要一個挺漫長的過程。

而且人們在改變一個固有的模式的時候,情緒一激動,或者幹擾因素一多又會回到原來的模式裏。因為原來的模式是他所熟悉的,熟悉的東西會讓我們有安全感。

你需要處理的是你自己的這部分,你急著改變他們是不是因為:在有很多反對聲音的情況下,你不知道自己的做法是對還是錯?沒有勇氣再堅持了?


從來就沒有三觀完全一致的兩個人。

因爲某些不能說的原因,我國現階段的人絕大多數缺乏包容和人尊重異見的思想和能力。

中國的父母普遍對孩子的鼓勵和肯定不夠,要不就輸另外一個極端無底線縱容孩子。

在父母通過某一個方面貶低你的時候,可以直接的告訴他們其言行已經打擊了你的自信心。要建立全家人的自信心,還是要多尋找彼此的閃光點。

貶低他人也是不自信的表現之一。而這種言行,很容易形成惡性循環。所以可以適當的多稱讚他們。


這個世界上最不好選的就是父母,但你的命運是可以掌握選擇的。發現與父母三觀不一樣是好事情,這樣有利於以後你們的相處。至少你不會渾渾噩噩的聽任父母擺布。

作為子女不要想改變父母的三觀,因為那是一個時代和沒有受很好教育導致的。根深蒂固的,要是父母再沒有覺悟的,那你是自討苦喫!人生不要把時間花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上。要花在有意義和人身上,這樣才能發揮你的價值。

面對這種情況,你只能學會堅持做好自己!在家庭和父母的事情的時候,只要他們不出大錯,就不要干涉,這樣會家庭安定!要是你去評說更改,那是會發生家庭內戰的。有時候你說再多,不如讓他們親生體會自身覺定的問題來的真實實際。這也是一種相處方式!

當然在涉及到你的事情和問題時,最好堅持自己的就可以了。人與人交往要看看對方是什麼人?與你同道之人,你不說也能瞭解你的意思。不同道之人,說了等於對牛彈琴!還可能讓生活變得混亂!父母你不好丟,也不好斷絕來往!只能各自按各自的方式生活,各自按好!要是生活中,遇到這樣的人建議遠離,或者有距離的相處!

沒有很強的能力,請不要幼稚的想去改變別人的觀念!因為那可能是你花費自己美好時間的一種浪費!不值得,改變不了會讓自身有挫敗感!這個挫敗感只是好強導致的!改變一個人和一個時代的觀念不是普通人能做的事情!請三思而後行,個人觀點,謝謝!


合不合,不僅是客觀的,更是主觀的,如果你刻意強調差別或者說三觀不合,那差別就太大,大到不可逾越,然而人與人本質上差別並不大,只要相互理解,差別完全可以化解,孩子多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父母理解孩子的難處,換位思考,之間的差別就會是微不足道的


其實你說的這些都是小事情啦,他們願意說你就當沒聽到好了。

實在煩了就好好的跟他們說你希望多聽一些正能量的話,負能量的東西聽多了太影響心情了就好了。

父母有父母的生活方式和看法,你也有你的想法,只要不涉及到法律和道德的底線,其實在家裡都沒必要較真兒,有些事情開個玩笑說一下就好了。畢竟父母也不是特意為了讓你不開心而說那些話。

祝你天天開心喲


我有點能理解你的感受。我出生在農村,現在城市生活,父母還在農村。在他們的觀念中,城市的菜都有農藥,城市的肉都不健康,城市的飯都很臟,城市的零食都是垃圾食品……每次打電話我媽會問我,晚飯喫的什麼,我說喫的米飯,她說喫米飯對胃不好,我說喫的西葫蘆,她說喫西葫蘆對肺不好,我說喫的豆角,她說豆角對哪哪哪不好,總之在他眼中,我身邊的一切都是不好的,她知道我愛喫豆角,每年都種,就為了喲偶爾回家,讓我多喫點,這時候也不在乎豆角對哪不好了。

對於他們的這種行為,我曾經很疑惑也很氣憤,現在已經接受了,不是接受了他們的觀念,而是接受了我們之間的不可調和。也許是由於時代的原因,他們那個年代的人,有點缺乏安全感,再加上我大部分時間都不在她身邊,導致她本能的排斥我喜歡的所有東西。

另外我對農村婦女的印象,十個女人可以排列組合成幾十個羣,每個羣裏都在說不屬於本羣裏人的壞話。雖然他們說的都是事實,但是每個人都有優點同時也都有缺點,但是他們聊天就只對缺點有興趣,彷彿自己的優越感全部建立在對方的缺點之上。我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但是現實如此。不能改變。

好了說說你的問題,首先你沒錯,你的三觀是由你受得教育和你生活的社會環境決定的,不用因為父母的不同觀念而改變,因為你要在這個時代生活,必須要有這個時代的觀念。你的父母也沒有錯,他們的觀念在他們的年代是正常的,只是現在時代變了,而他們沒變。你只要接受這種差異就好,不要計較,也不要因此為難自己,因為沒有誰對誰錯,也辦法話互相改變


你是一個善於觀察,能夠思考,有自己的一定見解的人,這很好!

不能以偏概全,不能整個否定一個人,我想對你的父母,也應如此。

鑒於你父母所處的環境和成長經歷,以及某些自身的侷限,也許眼界和見識不夠開闊,而你意識到了這件事,對你來說,就是件好事。說明你的見識和視野,已經超過了他們,我一直認為,子女超越父母,是件可喜可賀的事。

但要改變你父母,改變他們的三觀很難。與其抱怨,想著改變他們,不如好好努力提升自己,持之以恆,即便不能改變他們,至少也會慢慢影響他們的。


你和你父母看待人、事、物的看法不一樣,差別很大,怎麼能聊到一塊去呀,那麼溝通自然會很少。

但是,改變一個人的觀念,是非常難的事情。特別是年紀已經比較大的人,很多觀念已經在他們腦子根深蒂固了。

如果你和父母的關係還可以,那麼你可以嘗試適當的當場反駁他們。拿實例反駁,反駁多了,他們自然能有一些改變。

不過,與其想盡辦法去改變你的父母,更重要的是你讓自己不要被同化。加油,少年!


這種情況太正常了,畢竟父母和你的年代差那麼長。思維方式為人處事方式肯定有很大的差異。

我覺得你也不要試圖去說服他們。溝通可以,但是別報什麼太大的希望他們能改變。

你知道哪些行為是不對的,那些說法是錯誤的,自己不要再犯類似的錯誤就行了。

畢竟是你的父母,隨他們去吧!只要他們做的別太出格。


設想一下,可能幾十年後,你的孩子和你溝通也可能出現同樣的疑問,為何溝通這麼難。其實這個真的不是你的原因,應該說是環境造成了一些代際障礙。每個人從小觀念都是空白的,然後慢慢從周圍環境攝入認知,知識,與人交流吸收觀點看法,最終形成自己的判斷。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活法。如果說問題的話,就是內心試圖說服對方。這樣的話就容易有爭執,爭辯。除非是一個大人一個兒童,這個時候兒童缺乏獨立意識主見的情況下,容易跟隨大人。

問題是隻要是青春期過後的人都是有獨立人格,獨立意識的個體。這個時候最合適的方式就是,不願接納不接納,對方的觀點就當傾訴一樣聽聽即可,不必較真,不要去糾正。因為當你一個人想去改變別人的時候,別人也一樣試圖在改變你。這個時候就是矛盾,衝突。因此這裡沒有誰對誰錯的問題,沉默比爭辯有用,距離讓人舒服。


很多孩子都和父母三觀不合,與所成長的時代、所受的教育有一定關係。

你無法改變他們,正如他們無法改變你。為什麼要改變他們,做好自己的就好了,各執己見,誰也不礙著誰。


跟父母溝通比較少是我們多數人面臨的事實。

你最該關注的不是怎麼跟他們溝通怎麼改變他們的觀念,那是妄求。

最該關心的是你被他們影響同化的習氣。

作為子女的我們很容易被父母的習氣不知不覺影響,然後某一刻發現自己成了最討厭的父母的某一層面的翻版。

你現在就處於這個位置上。

要明白,人事物都是立體多角度多維度的,乃至於還要加上時間空間來去看待,人事物不是一個扁平面更不是一個點。

把目光固封於一個片面的點上,那麼視野就極窄小。

留心觀察自己對他人的以偏概全的那一刻,看看自己內心的那種情緒的產生和波動,多觀察自己的心。

慢慢試著將看人看事的目光拉高些,你的心就慢慢會更有包容性,也會看到很多人的可愛之處。

不要過早定義某個人或某件事,越早定義眼光越偏,心越僵直。

一點點去自我改變自我成長,唯有你立處高點的時候,父母才會察覺到原來還可以有別的方式去看待他人。

一切慢慢來,不要急,同時要相信,現在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藉助它們去逐漸完善和成長吧。


你和父母「三觀"不合,說明潛臺詞是:你與父母的意識站位不在一條道上。自然意識的表現呈象態,意味著你們的象道不合。

你和父母同在一個屋檐下,說明潛臺詞是:你與父母的行為站位可以在一條道上。自然行為的表現呈形態,意味著你們的形道適合。

你和父母形合象不合的狀態,反映出來你們雙方得注意調度趨合。如果是我遇到這個問題,會問內心最在乎什麼,然後首先維護什麼。

我最在乎自己的感受,也很在乎父母的情緒,那麼我會選擇與父母共同維護形道即顧家,同時選擇各走各的象道互不干涉即淡化"三觀",這種相處模式雖然少了深層次交流,卻也有了和平,和平比戰爭好。


你的父母是因為他們自身的生活經歷和家庭環境而養成這種思維模式。

你不可能讓他們改變這將近幾十年的思考習慣……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如果不能改變,那就學會嘗試瞭解一下他們為什麼會這麼思考……

至於相處,我只能說你可以試一試,但不一定能夠改變他們的思維。

如果他們不願意出去旅遊,那就等你以後有自己的經濟能力之後再去思考如何幫助他們吧。比起思想上的幫助,我覺得行動上或許更有直觀的效果,當然這個前提條件是你有一定的經濟基礎。


父母看電視也好,聊天評價別人或某一地區也罷,對他們來說可能就是無聊生活裏的一種消遣,如果沒有對別人造成傷害,就讓他們自娛自樂吧,其實也可以反思一下自己,是真的不喜歡父母吐槽別人還是不喜歡父母吐槽你喜歡的歌手?

普通人過普通日子,有抱怨有吐槽都是正常的,如果說感覺自己這方面有問題,可以考慮改變自己,而不是改變父母(人到了某些時候,真的會拒絕改變)。


先過好自己的生活,努力奮鬥的年紀,好好學習,好好工作,好好奮鬥,等你自己有所成了,再考慮其他的。

父母有父母的人生,你有你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