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任日本总理大臣菅义伟上任后,将第一个出访地点定为越南以及印度尼西亚,在两国皆重申了日本对于「自由和开放的印度太平洋」的目标,并强调东南亚各国的重要性。许多评论认为此举是在与中国抗衡,拉拢东南亚国家进入日、美共同的「印太战略体系」,但真的能如此断定吗?相较于断论此举的目的是制衡中国,这其中是否能看见日本在印太地区外交的野心?重新向他国宣示和定义日本在此地区的定位,并提高自身的影响力。

此行当中日本与越南达成了防御设备转移协议等十二项合作条约,在印尼方面,日本承诺提供低利息的贷款帮助过度新冠疫情的难关。此举并不是片面地拉拢东南亚国家加入印太战略体系,而是日本长久以来就与东南亚各国有紧密的合作关系,近十年来日本主导了「东协连接性计划」等计划,强化了彼此人员和贸易等连接,且去年日本在东协六大经济体中,也是投资资金最多的国家。

近来日本官方鼓励工厂至东南亚投资,除了产业链的改变更有中日经济脱钩的涵义。日本给予部分与中国经济挂勾较深的国家另一个出口,而非强制这些国家选择对抗中的两大阵营,中美争霸是现今的国际现况,但许多人却遗忘了日本是世界经济GDP第三大国的事实;此外,中日也是彼此贸易进出口的大宗,日本在经济层面是无法一面倒的与美国站在同一阵线去制衡中国崛起。

日本基于本国外交政策出发,试图提升自身于印太地区的地位,为此地区的权力争霸提供另一条道路。但之所以认为日本是与美国同盟的因素,除了战后的军事协定外,2017年美国与日本共同发表的〈印太战略〉宣言也奠定了与中国抗衡的阵营;但在此框架下,却容易忽略了日本原先提出的外交策略,像是在东南亚地区,在2013年提出的「日本外交新五原则」中就包括积极推进日本与东协国家的经贸合作,鼓励日本投资,以及促进各国间的文化交流,且近年来日本都有积极的在实现双方紧密的合作,由此可见,与印太地区的合作是日本长期以来的外交政策,而非只存在于印太战略中联美抗中的状况。


日本二战后施行经济外交,曾是东亚雁型理论的领头者,近年来能看到除了经济的发展,也试图成为一个拥有军事力量的「正常国家」。且作为CPTPP的领导国,日本展现出了在美国的缺席下也能促进各国合作的风范。日本作为一个非西方的民主国家,若能对印太地区中的发展中国家建立出一套范本,更能实现日本「俯瞰全球的外交与积极的和平主义」,但在促进经济合作外,日本方面也需要与东亚各国修补战时的历史创伤,避免相似行为重演,并加强互信的合作关系,缔造日本在印太地区中独有的价值。

※作者为国立清华大学通识中心自主学习小组成员/人文社会学院学士班二年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