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好聽的歌越來越少,寫出好聽的歌的人也越來越少,歸根結底,想來想去,想通了一個原因。

過去的人人文,社交情感更為豐富,故此能寫出更有誠摯情感的歌。歌曲旋律品質,精神層次和感情高度完全仰仗作曲人的審美力,精神高度和情感高度。過去的人,過去的時代,審美都非常高級,中國服飾最高審美的旗袍,西方的西裝,爵士樂,古典樂,油畫等代表人類史上品味最高的藝術形式和作品都在過去誕生,時代與個人的審美品味決定藝術家創作的作品的審美高度。

過去的人們知識量,信息沒有那麼通達,正所謂無知而單純,所以以前時代的人的歌曲旋律更加單純動人,大多不亂七八糟花裏胡哨,為了好聽而寫歌而不是為了個性標新而創作。加上過去的人沒有那麼多科技產品把玩,人與人情感交流佔多,故感情層次比較豐富,所以寫出來的歌曲旋律中也擁有更多的誠摯情感。

現代人手機作伴,即使現代作曲家不依賴手機但在音樂上所花的時間一定不及過去的人多,小時候的保羅麥卡特尼上廁所也抱著吉他,約翰列儂中午不午睡而去練琴。鄭鈞說的對「好的東西永遠都是好的,跟時代無關」,客觀上它們永遠都是好的,永遠都能直接觸到你的心或能好聽到你過耳不忘,經典度辨識度都極高,流傳時間也更為長遠,相反,不好的東西就算火及一時,客觀上它也就是不好的,同樣與時代無關。整個音樂產業,哦不,現今世界所有藝術行業幾乎都在下坡蕭條,或許這是不可避免地如同太極中陰盛陽衰相稱一般的科技發展而導致的藝術衰落吧


不同的人看法可能不一樣,我個人是覺得越來越少了。我本人是個00後,但是2010年後新歌手出的新歌我很少有特別喜歡的。我個人覺得是因為 1)很少有抓耳朵,可以吸引住我的旋律,很多歌曲不會給人驚喜,聽前奏大概就能知道這首歌的走向。2)歌詞大多多了一些浮誇,反而不好理解,尤其是在旋律不抓耳朵的前提下。3)歌手唱功的上限肯定是在進步的,但是現在歌手們唱功的分佈其實比較廣泛。我感覺我很難找到一個嗓音和唱法非常有識別度的歌手。4)也可能是我在聽了很多新歌而比較失望之後就不再經常跳出我喜歡的歌手去找新歌了,所以導致冤枉了一些好歌。

再說一個趨勢吧,這個可能和歌好不好關係不大,但總是有關係的。因為現在國內外在線播放的平臺越來越多,節奏越來越快。出現了很多的歌,1)只是聽起來節奏爽但其實沒有什麼含量。2)特別快的進入副歌部分,情緒啊什麼的還沒有醞釀好


現在口水歌越來越多了,那些詞曲調都好的歌越來越少。


一切皆有可能


好聽的歌越來越少,既要好聽,又要能迎合大眾,真的很難很難。


就是現在的歌不管是去掉還是歌詞都很淺薄,況且許多的歌曲都是在拼流量,搞噱頭,這是其一。其二就是網路的發展,如果以前我們要聽一首歌那是要付出很大的代價而且也不能做到隨時隨地就能暢享的地步,所以格外得珍惜與「他們」的每一分鐘,所以歌是越聽越好聽。但是現在呢?我們有能力做到了隨時隨地的暢享了,上下晃晃標準與無損觸手可及,左右搖搖加快減慢並行。很多時候不是歌不好聽了,而是我們讓音樂變味了。

有一次,我聽《流浪》,三天180多遍,在這180多遍中我真的全都在聽嗎?不見得,更多的也就是想用音樂來填補自己內心中的那片空白,讓自己的生活不那麼孤獨罷了。

以上全是個人觀點,萌新報道,不喜勿噴!


都有

我覺得是現在的人聽歌沒耐心了,很多歌曲都收費,試聽時長很短,不是很能表達出歌曲的意味,很多人在某個節目第一次聽到一首歌,如果這首歌不能一次就吸引住聽眾,那聽眾絕對不會專門到音樂平臺搜索這首歌,更別提付費收聽,而且現在打歌平臺太少了,但很多歌都是越聽越好聽,細細品才能懂的。

也有一次就能吸引人的歌,但那大多數都很容易撞旋律(還有很多就是抄襲的),這種歌類型很單一,多為抒情歌,或者和絃走向很像,單聽幾首還不錯,但都是聽這類歌也容易聽膩。

其實有很多歌都很好,只不過現在不是別人給你挑好讓你聽的時候了,而是要靠自己去發現。


大多不亂七八糟花裏胡哨,為了好聽而寫歌而不是為了個性標新而創作。加上過去的人沒有那麼多科技產品把玩,人與人情感交流佔多,故感情層次比較豐富,所以寫出來的歌曲旋律中也擁有更多的誠摯情感。


初聞不知曲中意

再聽已是曲中人。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