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態分析儀利用綁在雙腳鞋子上面小型偵測器,測量患者步行速度、雙足對稱性、步幅長度等數據。(馮惠宜攝)

過去患者有心悸、心律不整而就醫時,不見得能偵測到患者不適時的心電圖狀況,如今透過貼片型的智慧穿戴裝置,可持續偵測,患者也能自由走動,生活不受影響,也讓醫師判斷病況更準確。

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溫明賢指出,利用貼片型的智慧穿戴裝置,若有心律不整或猝死高風險族羣的患者,只需要在患者胸、腹貼上硬幣大小的貼片,就可24小時偵測患者狀況。過去若要持續偵測患者心電圖,因受限器材,只能讓患者躺在牀上,如今透過智慧穿戴裝置,患者在自由走動情況下,就能同步完成偵測,大幅提高診療便利性。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智能糖尿病暨代謝運動中心也透過原本測試運動員的步態分析儀,為年長患者測量走路時,左右腳的平衡等資訊,找到長者走路及肌力問題。該中心院長謝明家指出,步態分析儀是利用綁在雙腳鞋子上的小型偵測器,讓患者來回至少走6公尺,測量患者步行速度、雙足對稱性、步幅長度、跨步角度、離地高度等25項數據,藉此分析其左右腳平衡狀況,有無偏斜或單腳無力等問題,進而做出訓練及運動處方。

謝明家說,這項測量除適用肌少症患者外,也適用快篩偵測亞健康、衰弱族羣跌倒風險,並評量其步態穩定性,對中風、骨質疏鬆等患者做評估及預防跌倒的建議,也可作為復健前後比對及評估。

謝明家指出,臨牀曾遇到一名70歲男子因糖尿病控制不好,造成肌少症、下肢無力,透過步態分析儀輔助評估,發現他雙腳沒問題,但肌肉嚴重流失,再要求其補充乳清蛋白,並加強適當阻力運動,患者3個月就可以自己行走。

桃園療養院規畫成立腦醫學中心,預計今年11月啟用,聘任陽明大學教授楊智傑為中心主任,並與陽明大學數位醫療中心、交大智慧醫療推動中心合作,運用智慧科技進一步分析大腦疾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