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氧氣機制氧機可以用於水下2-5米潛水供氧氣嗎?


幾乎不可能用家用氧氣機潛水。

  1. 輸出壓力太低,沒辦法把產生的氧氣送到水下。
  2. 如果用增壓泵家用氧氣機輸出的流量也不夠。

潛水時氧分壓最好低於1.4,不然可能會氧中毒,不過家用氧氣機根本做不到這麼大的氧分壓。

別瞎折騰,標準的潛水裝備有啥不好的。


潛水用的是壓縮空氣,和正常空氣成分一樣。 制氧機出來的成分比例不對 不能用


一定不是安全的,更不是舒適的。所以答案是肯定不可以。潛水要的是安全,不是玩命。

至於是不是完全不可能,可以純腦補一下

按題主要求的最大深度來計算安全性,水深五米處水壓約為1.5個大氣壓(一個大氣壓是101325pa ,所以1.5個大氣壓是151987.5pa,也就是151KPa)。

換句話說人在水下五米呼吸時承受的壓力,大概是胸腔的表面積乘以,一個大氣壓加上五米高水柱(高度不到兩層樓)高的重力。

家用呼吸機能夠提供的氧氣壓力大約是略小於或者約等於一個大氣壓106kPa(沒找到同款,相信參數差別不大)

可以想像一下,平衡掉一個大氣壓之後,要想在水下五米呼吸到氧氣機產生的氧氣,人的肺的每一寸面積都需要克服5米高水柱產生的壓力。

這應該是非常困難的事,想想胸口頂巨石呼吸的感覺,應該大概率呼吸困難。

好玩的是,想了想好像可以用實驗證明。人站在二樓陽台(高度大約4.5米)用吸管把地面上水桶里的水吸到嘴裡的難度。應該挺困難吧

還有一點是,這種制氧機都是提取空氣中的氧氣作為主要來源的,因此要麼機器放在岸上,氧氣管送到水下五米;要麼機器也下水,用管子從地面抽空氣。不論哪一種,因為送氣管(抽氣管)與水壓存在的壓力差,細微的縫隙都會導致漏水,進水嗆水而導致發生危險

順便說,上個世紀90年代二級頭呼吸器發明前,潛水一直是一項高危活動(現在最多算休閑活動,運動都談不上),下去一次不一定能否活著上來。呼吸管進水一般是主要原因。

(圖片來源,seesea 潛水部落,侵刪)

  • 全稱二級頭呼吸減壓器(二級頭Regulator),能把高壓氣罐中的高壓氣體,依靠膜片感應自動轉換為等同於當前水壓的氣體,平衡掉了肺部受到的水壓力,從而保證潛水員在水下順利呼吸

天才的發明


幹什麼事,用什麼專業設備。別湊合,沒必要。


有了2—5米深度潛水的前提,就是制氧機的氧含量不用考慮,5米內正常潛水時間不會氧中毒

所以不需要考慮氧分壓問題

就是一個氣壓問題,要是有條件其實可以拿個罐子套頭上一點點走深度去試試。

要是能打1bar的壓力就夠了

不過還是反覆嘗試

不能說肯定不行,但是可以在有條件和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可以試著玩玩

以前的潛水鐘不也是靠人打氣進去的么,總是先下去了覺得不夠,再加大打氣量


水肺潛水一般用的氣瓶是壓縮空氣,空氣成分與日常空氣一致。

如需用氧氣比例高的氣瓶,因氧量不同,對人身體會有不同影響,需考取高氧證才可使用。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