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認為,保持強烈的好奇心是求知慾和創造力的重要支撐,但是可惜的是,很多人慢慢長大後,卻喪失了這種好奇心,最多是保持在工作上的持續學習。那麼,兒童這種好奇心是與生俱來的本能嘛?


引用一位科研工作者彭思龍的箴言:

我們的經驗越多,對於新問題的敏感性就越差,這類似感測器一樣,有疲勞,有衰老。但是好奇心是對科研至關重要的一種心理,這能使得我們對於好問題,新問題有更好的敏感性,並且能讓我們對於新問題上手更快。要做到這一點是非常困難的。

小孩子為什麼充滿好奇心,就在於他們一方面沒有先入為主的知識,另一方面也沒有自認為熟悉的東西。假如我們能做到前面所說的忘記一些知識,然後從內心也不要給自己設定標籤,不要認為自己屬於某一個領地或者範圍,那麼好奇心似乎也不難保持。


所以我說,孩子天生愛學習,而且個個都是學習高手。

一個人一輩子最愛學習的階段,學習成績最好的階段,肯定是兒童時期,特別是幼兒時期。

一個3歲的孩子,僅僅是辭彙量,就有幾萬個,還有其他的本事呢?一共是多少?細想想,嚇一跳!

取得這樣的成績,算上胎教時間,前後不到4年!

一個人一輩子,還有這樣的高效學習階段嗎???

人類,應該好好反思反思現有的、自以為是的所謂「教育」了。

誇美紐斯,摟著一個素不相識的兒童痛哭,誰懂?

如此天真純潔、閃閃發亮的一對眼睛,用不了幾年,就會被糟糕的教育摧殘得黯淡無光!

誇美紐斯能不哭嗎?

2020年5月26日寫於武漢


長大後越來越相信「認命」這個詞,進而不願意去改變某些東西,就慢慢地失去了去了解它們的好奇心~

小時候看見斷了線的風箏,或者掙脫手心的氣球,都會忍不住一邊追一邊伸出手夠一夠。

那時候是無法眼看著喜歡的人和物從眼前漸行漸遠,總會拚命挽留。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能做的卻變成了,多看一眼,沉默著告別。

周末和朋友們去聚餐,一個朋友說,感覺自己每天都處於一種渾渾噩噩的狀態,說好聽點,是佛系慢生活;說不好聽點,就是懶惰到麻木不仁。

當好多好多事情壓在你身上,壓得你喘不過氣來時,只是學會了抱怨,無知的抱怨,每天刷著無數的心靈雞湯尋求安慰,卻從來沒有好好付諸行動完完整整的去了解新事物。

不管發生任何事情都告訴自己,你的經歷都是命中注定的,沒辦法改變的,認命吧!

但真的只是認命這麼簡單嗎?

有時候所謂的「認命」只是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罷了,真正的原因是懶惰。

長大後,我們把太多的必然當做是命中注定,一句「認命吧」為自己的惰性和現狀畫上了句號,不再繼續追求與努力。

長大後,終於到了小時候羨慕的年紀,卻沒有成為小時候想要成為的人。

曾以為自己會前程似錦,沒曾想卻是碌碌無為。曾經,我們不知天高地厚,不懂人情世故,甚至以為自己可以改變全世界。長大後,才發現這些不過是自己年少輕狂時的遐想罷了。

所以,太多的人安於平淡和安穩的現狀,覺得「人爭不過命」,然後得過且過,待在安全的舒適區,拒絕接觸未知的事物。

但真的是這樣嗎?真的是人爭不過命,還是你不想對眼前的現實做出任何反抗,甘願隨波逐流。

也許只是無奈和缺乏勇氣的借口。可人一旦認命了,你就輸了。

人生是場繁華與荒蕪並存的旅行,冷暖自知,苦樂在心,只要你不認命,就會越來越強大。


從進化的角度,好奇心的作用是在人類出生後,在成長階段快速探索學習周圍環境,從而形成生存技能。

既然是進化使然,那進化形成的過程和結果,必定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非人類形成真正文明的這幾千年。可以試想一下,人類還在茹毛飲血階段時,寶寶有多長時間學習和成長獨立?人類因為學會獨立行走後,限制了盆腔的大小從而嬰兒只能在盆腔還能通過前就要生出來了。

所以寶寶出生後,需要成長以及快速學習,才能彌補跟其他生下來就會跑的生物之間的差距。所以出生後的一段時間內,人類寶寶快速地長大、以及學習。

0~3歲是兒童學習能力最強的一個階段。驅使寶寶學習的動力是什麼?不是物質獎勵、也不是精神獎勵、而是進化深植在DNA里的好奇基因。有強烈好奇心的階段必須是在大人很好的保護下才行,也就是0~3歲孩子還沒有太強行動力的時候。

超過3歲後,對於寶寶來說,能走能跑,能獨自行動(這裡的3歲只是一個概數,不是說精準地一定是這個時間點)。想像一下,在荒野的生存環境中,如果一個小孩有獨立行動能力而且太過好奇,他要面對的更多是落單與危機四伏、甚至喪命,這類長期好奇的基因也就不能很好地保存下來。

所以原始的基因告訴寶寶。前期你使勁好奇使勁發育,因為你在眾多族群成員的保護中。當你到達一定年齡後,就要猥瑣發育。乃至到長大後,你的重任是繁衍後代和保護族群,此時的所有行動定位是要:穩。

而到現代社會,深植在基因里的潛意識還是保持原始的思維,畢竟人類文明也才短短几千年,這對進化來說不過眨眼一瞬、改變不了什麼。造成了所謂長大後好奇心慢慢消失。

所以寶爸寶媽們要抓住寶寶成長的關鍵時期。抓住了、孩子各方面成長會事半功倍。如果錯過了這個最佳時期,很可能就輸在起跑線上了。當然,如果能再關鍵成長時期能讓寶寶學習保持持續的好奇心與學習能力,那就是解決了基礎能力的問題,收益巨大。

我是小菜一碟,工學碩士、互聯網產品經理、操心寶寶成長的奶爸。想要抓住寶寶的關鍵成長時期?可以私聊拉群一起學習學習哦~


很贊的話題,對這個有一些研究也來探討一下這個話題。

先說結論:人類從嬰兒時期就開始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好奇心的保持及延續取決於父母對孩子的回應,積極回應好奇心兒童的好奇心就很強。

科學家認為,嬰兒的好奇心取決於兩方面因素:

一是孩子基本的認知能力,也就是我們日常說的智力;

另一方面是孩子在小的時候提出不成熟的問題時,父母或其他看護者的反應。

舉例說明:

1、我們都見過嬰兒咿咿呀呀的狀態,從科學角度來講,這是嬰兒準備好了可以學習的標誌。如果這個時候,嬰兒的父母會對嬰兒的咿呀做出及時的回應,那麼,這個嬰兒就很有可能會把咿呀這個行為當成表達好奇的一個途徑。

2、相反如果這個嬰兒看著一個蘋果說"噠噠噠",而照顧他的人什麼都不說,只當作是孩子的無聊反應,那麼這個嬰兒不但沒有學到那個圓圓的紅彤彤的東西是蘋果,還會開始覺得這樣咿咿呀呀是在浪費時間,沒有一點兒意義。

所以家長特別注意,在孩子咿呀學語的時候,給孩子更多的回應,鼓勵孩子,激發他的好奇心。

我們如何保持好奇心,可以參考一下三點。如果有進一步想了解的,請查看。

  • 要有廣泛的知識積累;
  • 始終保持對新事物的開放態度;
  • 要在無聊中發現有趣,始終用有趣的眼光觀察世界和周圍的生活。

最後,原創不易,點贊和關注是最好的支持,你的鼓勵是我最大的創作動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