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美國總統大選就要投票,過去4年三方積極挑戰現狀,維持臺海和平穩定共識已遭破壞,緊張情勢逼近「臨界點」,這恐怕不是美國選出新總統所能改變;民進黨政府過度依附美國,「親美仇中」意識、「聯美抗中」策略使臺灣陷入險惡局面,需有大智慧領袖化解。

投票前夕敏感時期,美國1周內連續宣佈出售臺灣增程型距外陸攻飛彈、遠程精準火力打擊系統、F-16新式偵照莢艙及岸置魚叉反艦飛彈系統,總額達41億8130萬美元。中方立即採取報復措施,制裁參與對臺軍售的洛克希德‧馬丁、波音防務、雷神等美國企業。依常理,重大外交及軍事決策應予以凍結,留給下一屆政府決定,川普政府已不計後果,先發制人。

同樣的,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也不等美國選舉結果,先發表措辭強烈談話,為臺海形勢及兩岸關係定調,同時預警美國政府及臺獨勢力,關於臺灣問題沒有任何妥協空間,大陸將不惜兵戎相見。習近平說,「任何勢力侵犯和分裂祖國的神聖領土,中國人民必將迎頭痛擊」,誓言對侵略者「以戰止戰、以武止戈。用勝利贏得和平、贏得尊重。」

美國隱藏版的圍堵中共軍力策略依賴「三支箭」,首要為加強對臺灣的政治與軍事支持,挑撥中共最敏感的領土及主權核心利益;其次是擴大在西太平洋的軍力展示,特別是臺灣周邊海域及南海;以及爭取印度、日本、澳洲等友邦及夥伴建立聯合陣線,遏止中共擴張。臺灣在美國的抗中設計內扮演了喫重角色,而民進黨基於長期以來的反中、仇中意識形態及臺獨傾向,全面配合美國的需求,希望藉此能與大陸脫鉤,脫離中共壓力。

根據美國民調,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維持穩定領先,但臺灣最新民調顯示,仍有5成3的民眾樂見川普連任,顯然期望川普連任,臺美關係可繼續提升,作為「抗中保臺」的後盾。只是在多數美國學者專家心目中,川普的中國政策「徹底失敗」。川普的反中情結及蠻悍立場無法令中共就範,只是加深了敵意與衝突風險,臺海一步步逼近戰爭邊緣。除非改弦易轍,川普的連任只會加速兩岸關係惡化。

拜登如能順利入主白宮,美國勢必重新設定中國政策,建立新的架構處理美中關係。拜登日前投書美國的中文報紙,肯定臺灣的民主、經濟、科技與防疫典範,並承諾深化與臺灣的關係。以當前華府政治氛圍,加強與臺灣關係是兩黨共識,但民進黨將所有籌碼壓在川普及共和黨身上也是公開的祕密,甚至主動宣佈全面開放美國豬、牛進口,做球給川普。如何修補、重建與拜登政府及民主黨的關係,將是民進黨必須先通過的測驗。

其次,民進黨一切以美國馬首是瞻,逐漸喪失了外交獨立自主權,臺美關係其實已出現嚴重「重政治、輕經貿」的失衡現象,美國貿易談判署(USTR)長期以來懷疑、忽視臺美雙邊經貿實質利益,雙邊貿易協定談判寸步難行,民進黨必須務實改善這些根本問題,等到明年新政府就職可能為時已晚。

拜登將持續對中國的強硬立場,建立盟邦及夥伴的聯合陣線,挑戰中國的強勢作為及人權紀錄,但也會在符合美國利益的領域與中國合作,包括公共衛生、氣候變遷、核子擴散等。因此,未來美中關係將是尖銳競爭中的合作關係。

理論上,美中關係改善應將有助於緩和兩岸緊張情勢。但是中共軍機、軍艦繞臺,軍機進入臺灣防空識別區,飛越臺海中線已成為常態,美中軍力對峙不斷升高,臺海現狀已難以恢復。另一方面,經過長期相互測試,中共領導人認為美國實力正在衰退中,美國是否會幹預臺海戰事已不足動搖他們的決心與信心。中共可能過度自信,低估美國的實力與決心,已成為三邊關係中的重大變數,這都是美國新政府及臺灣難以迴避的問題。

未到最後關頭中共不會武力犯臺,加上美軍可能馳援,已養成臺灣偏安心態,但大家必須認清兩個事實,臺灣問題並非和統或武統的「二元論」,中共仍有外交孤立、封鎖、在「灰色地帶」行動等手段,都可造成心理及實際衝擊;其次,美國的一中政策目標在處理兩岸關係,而非解決臺灣問題,兩岸問題須由兩岸自行解決。

美國總統大選結束後,中美雙方將重新梳理雙邊關係,尤其民主黨若勝選,對中關係將出現較大調整,民進黨政府需做好前瞻佈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