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開始練字,主要臨摹的玄祕塔碑,練了大概半年時間了,現在有些疑問請教大家。

這是最近的練習,隨便挑了幾張

1目前我需要一直只練一個字帖一種字體嗎?或是一個人的不同書體?還是可以同時練習多個人的不同書體?

2我的字癥結在哪裡?現在練的有些迷茫……之前有書友說我的字有些死氣,究竟應該怎樣改善呢?

請各位書友指點!不勝感激!

ps都是自己琢磨著練的,偶爾也看看視頻和書法的理論書籍。希望的到大家的指點和幫助,取得更大的進步~


初學最好找個本地專業的老師手把手教學,制定學習計劃,如果自己練,可以先確定字帖,找找網上好的教學視頻,多寫練習筆法,多思考看準結構,從別人的分析中總結方法,多與專業人士交流。


我認為目前的你應該專精一種字帖。當然顏體我沒練過,但是可以看出來你的結字有很大問題。

在讀貼的時候一定要思考顏公為何這麼寫,這本貼的結字規律,或留白,或對應,前期可以看一筆寫一筆,慢慢增多,如果一直靠自己的習慣,沒有思考的臨帖,我認為這不叫臨帖,寫再多也不會起到作用,只是一直加深原來錯誤的習慣。

最後,最好找一個老師,從筆法到結字,到寫字的節奏等等,靠自己摸索太難了。


首先臨帖要做到精準,如果要奔著和原著寫得一模一樣的目標去,當然這只是目標,因為世上沒有一模一樣的兩片葉子,即便柳公權重新寫一遍也不可能一模一樣。在你奔著這個目標前進的時候你也就在不斷地提高了。方法上來講臨帖要慢,仔細觀察間架結構和用筆,再者就是整體的章法,包括字的大小、間距。建議入手一本《黃自元間架結構九十二法》,能快速提高對字形結構的認識,而且剛好他也很擅長寫柳體。

至於行書其實是可以同時練的,但行和楷一起練就不如草書和楷書一起練。因為行書是楷書的延續,如果楷書沒寫好行書的骨肉都難以表達。而草書出現早於楷書,從溯源的角度講練習草書更有利於對楷書和行書的理解。

最後說說學習對象。現在我們學字很喜歡從唐楷入手,這是收到現代規範字普遍使用的影響,因為唐楷方方正正,線條清晰,便於識別和書寫。但如果從書法角度來講唐楷並不是一個很好的起點,因為唐楷對字形和結構的約束特別多,導致很多人學一段時間之後無法拜託唐楷的書寫習慣,也就是所謂的「習氣」。譬如學顏真卿會容易把字寫得臃腫肥大,學歐陽詢容易陷進其險峻逼仄的結構無法自拔,柳公權是顏和歐的結合體,所謂顏筋柳骨,他們的字都是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這很容易讓我們鑽牛角尖,就好比寫一橫,就必須「按轉提頓回」,但書法其實不是這樣。所以很多人說唐之後沒有人在楷書上超越唐人,因為以上這幾個已經把楷書做到極致了,我們還在他設定的圈圈裡打轉,當然無法超越,頂多就是持平。但注意我絕不是說他們的字不好,而是說學書法不能只限於唐楷,要讓視野開闊起來,看看二王的各種帖子,看看鐘繇,看看魏碑,看看隸書、篆書等等。

所以羅裏吧嗦那麼多,回到你的問題,我建議不要練柳公權,簡單說會限制你的目光和筆法。楷書入手我建議學智永,或者虞世南,然後再一路往上,也就是往更古老的時代去學。不敢說這個是最優方案,但會比唐楷入手好一點。如果有興趣的話,從篆隸入手更好,不要急著把字「寫好看」,而是用心去感知古人的智慧,思考為什麼他們是那樣寫字的。

總之多讀帖,多臨帖,就會一天比一天好。

附上我的醜字,免得說光說不練,哈哈。字也是帶有很多唐楷的習氣,慢慢學習,共勉吧!


欠太多,慢慢練,入門單練一帖,切忌多帖。多帖會因為欣賞分析水平不夠,把字練散。原理懶得講,但就是建議止寫一個帖,寫它三五年。


練習盡量像帖,單個筆畫單個字突破,不要通篇抄寫,楷行字體互練,不影響練習。


這是看一筆寫一筆湊出來的字!


剛開始肯定要堅持一本帖的,等到楷書能做到筆斷意連再考慮行書吧。

至於死氣,實際上也還是筆畫之間沒有銜接性吧,一個筆畫的收筆應該指向下一個筆畫的起筆的,否則這個字就是堆積木了。

目前來看,你的字從筆畫到字形都是有點問題的。。。可以多看看教學視頻之類的,每天花點時間專門練筆畫。字形的話就是看準字帖,用米字格幫助定位每個筆畫的位置,多練練肯定有進步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