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同王珮瑜一起|台上看戲,台下觀文:乘風破浪的兄弟們

原創 瑜音社 瑜音社

按|觀文

台上看戲,看文學的表演;

台下觀文,觀表演的文學。

歷觀文囿,泛覽辭林,

略其蕪穢,集其清英。

使皮黃一技上躋文學之林,

酬列位賓朋拳拳愛戲之心。

我們在自己的人生途中

有親友相伴

與同道同行

一路相攜走過

本月「觀文」來聊一聊

這些有愛的人們吧~

重陽佳節剛過,大家有沒有與家人團聚,或是與好友相邀,一起祭祖、敬老,登高、賞菊?

細看茱萸一笑。

每逢佳節倍思親。這「親」有父母至親、手足之情,也不乏知己、摯友。

若論兄弟情深,戲曲舞台上比比皆是。

早期的戲曲中就有了兄弟形象的刻畫。如著錄南戲的《永樂大典》戲文三種中,《小孫屠》中的哥哥因迎娶妓女為自己招致殺身之禍,之後他被捕下獄、屈打成招;弟弟去獄中探望哥哥,願替哥哥而死,幸好後來抓住了真正罪犯,伏法償命。

《永樂大典》

明嘉靖隆慶時期內府重寫本

汲古閣本

《殺狗記》卷端

再到《殺狗記》中,也是一對兄弟,哥哥不識人,與兩個幫閑騙子結為兄弟,卻把自己的親弟弟趕出家門。哥哥遇難時,兩個狐朋狗友落井下石,只有弟弟不計前嫌,慨然應允,自願承擔起一切後果,替哥哥吃官司。

這兩部作品中,已經流露出對人性情感的反映與思索。即便是親兄弟,也要經歷苦難的試煉,才識得人心呀~

生死與共的忠義情

「孟不離焦,焦不離孟」,我們常用這句話來形容兩個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形影不離。它其實出自古典小說《楊家將》,焦、孟二位,指的是孟良與焦讚,他們是楊六郎帳下兩員大將,也是楊六郎的結義兄弟。

孟良本來出身富豪,因為喜歡結交朋友,敗盡家業,當了獨行大盜。有一次路過芭蕉山,下來一夥強盜,為首的山大王就是焦讚。經過一番交戰,焦讚敬佩他的武藝,便請他上山當了大寨主。後來,他們被楊六郎收服,歸順宋營。

京劇《洪洋洞》 董洪松飾孟良

京劇《洪洋洞》里,六郎夢到逝去多年的父親老令公楊繼業託夢,告知真骸骨在洪洋洞,先前子孫所祭拜者為假。六郎驚醒,命孟良去盜取骸骨。

不料焦讚為保兄長安全,跟隨在後,在洪洋洞前遭孟良誤殺;孟良發覺后悲傷自責,託人將骸骨送回,回身自盡而亡。

眼望南朝忙拜定,

拜謝元帥的知遇恩。

一把板斧項上刎!

——京劇《洪洋洞》

這是一個很有些荒誕色彩的故事,卻也是兄弟之間最純粹的情義。

孟良出場時的定場詩云「不聽皇王三詔宣,單聽楊家一令傳」,之後又剖白「末將好比元帥胯下之駒,揚鞭就走,勒韁即住」,一員重情重義的虎將躍然台上。

孟良問詢洪洋洞路途時,聞知程宣是南朝人,特地迴轉身來,留下一句要帶程宣迴轉南朝,這一筆的細膩處寫盡英雄氣。

京劇《洪洋洞》 王珮瑜飾楊延昭

孟良又一向是魯莽的,也因此會不察之下,黑暗中就揮斧斬了來人,待點亮燈火,才發現誤殺了兄弟。愧悔之下,託付好骸骨給程宣,即刻自刎謝罪。

既重兄弟情,又忠元帥事,這樣的形象自然是可愛的,噩耗傳來時才是那樣令人哀慟的,也才讓楊六郎病轉沉痾。

這樣的一出大悲劇,京劇演來極為克制,看似平淡處藏險峰陡峭,京劇的精妙處恰是「角兒」在台上的揮灑。

京劇《洪洋洞》 王珮瑜飾楊延昭

還有一對生死相隨的兄弟。

漢時,蘇武出使匈奴議和,不想被匈奴單於扣押,漢將李陵帶兵來救,也不幸陷落。兩人同落番邦,遠別長安。

後來,李陵曾為蘇武建起一座望鄉台。登高識漢苑,誰悲失路人。

他們拜望家鄉,看見關山之外,只見黃沙;關山之內,樹木櫳郁,青山映目。這樣望一望家鄉,是兩個遠別故土的遊子,對「家」的眷念。

京劇《蘇武牧羊》

馬連良飾蘇武

京劇《蘇武牧羊》

馬連良飾蘇武

張君秋飾胡阿雲

桃園結義的兄弟情

提起劉備、關羽和張飛,總會聯想到他們早年在涿郡,張飛庄后那花開正盛的桃園裡,備下烏牛白馬,祭告天地,結為異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

「桃園三結義」是《三國演義》的第一個故事,這三人的情義也常見於京劇舞台。

京劇曾排演過多個版本的桃園結義故事,此外,他們還經常「活在台詞里」:

昔日有個三大賢,

劉關張結義在桃園。

弟兄們徐州曾失散,

古城相逢又團圓。

關二爺馬上呼三弟,

張翼德在城樓怒髮衝冠。

耳邊廂又聽人吶喊,

老蔡陽的人馬來到了古城邊。

城樓上助你三通鼓,

十面旌旗壯壯威嚴。

嘩喇喇打罷了頭通鼓,

關二爺提刀跨雕鞍。

嘩喇喇打罷了二通鼓,

人有精神馬又歡。

嘩喇喇打罷了三通鼓,

蔡陽的人頭落在馬前。

一來是老兒命該喪,

二來弟兄得團圓。

——京劇《珠簾寨》

京劇《珠簾寨》 王珮瑜飾李克用

但京劇《古城會》中,講述劉、關、張徐州失散,關羽為保護劉備家屬,不得已而降曹,得知劉備去向後,又馬不停蹄去尋兄,三人在古城相聚。

戲裡,用大雁啼叫,預示著兄弟重逢。關羽曾感慨:

想我弟兄們徐州失散之時,大雁在長空啼叫。今日弟兄相逢,大雁又來啼叫,令人好喜!那大雁不住在長空叫, 叫得我關雲長喜上眉梢。

——京劇《古城會》

兄弟三人徐州失散之時與古城相會之際,都聽到大雁在長空啼鳴。意喻雖曾失散,終有相聚之期。

復讎之路的血淚情

為了共同的理想,多少兄弟義士兩肋插刀,不惜踏上血淚之路,鑄成生死之交的感情。

「趙氏孤兒」的故事,也有版本叫《八義圖》,為保下趙氏遺孤,塑造了眾多的義士。

京劇《趙氏孤兒》

馬連良飾程嬰

張洪祥飾屠岸賈

殿前太尉提彌明選擇了道義;靈輒為報趙盾一飯之恩,在趙盾遭到陷害時,為其捧轂推輪,逃往野外;公主為了保存趙家血脈,自縊身亡;韓厥雖是屠岸賈手下,卻為了保護趙孤自願赴死。他們或罵賊成仁、或壯烈赴死、或忍辱負重,茛弘碧血貫日月,沛然浩氣塞大地。

京劇《趙氏孤兒》

馬連良飾程嬰

張君秋飾庄姬公主

小王玉蓉飾卜鳳

同題材的京劇《搜孤救孤》,將視角聚焦在程嬰和公孫杵臼身上。

公孫杵臼與程嬰,為救孤兒,一人捨命,一人舍親生。

元雜劇《趙氏孤兒》中曾寫,屠岸賈當庭手刃孤兒(即程嬰親生子),「剁做三段」。京劇中沒有這麼殘酷,但也有程嬰奉命杖打公孫杵臼,也有程嬰眼睜睜地在一旁看著屠岸賈擄走兒子,可什麼也不能說,真正的孤兒反被屠岸賈認作了義子,陪在屠岸賈身邊二十余年。

這一對生死至交,為了趙家血脈,甘願犧牲。

京劇《搜孤救孤》 王珮瑜飾程嬰

在伍子胥的故事里,全家被誣、被殺,只逃出他與兄長兩人。兄長很快被追捕並殺害,復讎的重任全然落在伍子胥身上。

這一路,從不少摯友相助。

京劇《文昭關》 王珮瑜飾伍子胥

伍子胥在東皋公的幫助下,逃出文昭關。他既逃出生天,便打算去吳國借兵,一舉攻楚。

路上遇到浣紗女,伍子胥腹中飢餓討了漿水充饑,臨走時吩咐浣紗女「殘漿勿漏」,浣紗女為使他放心,抱石投江而死,「好一個賢哉女子也」。

伍子胥又來到江邊,漁翁搖櫓送他過江,臨別,同樣為了守密,拔劍自刎,又一個「好忠臣烈士也」。

京劇《伍子胥》 田慧飾浣紗女

時至今日,無需評判程嬰舍子是否對得起妻兒、公孫杵臼以死報效是否值當、浣紗女與漁翁的犧牲是否草率,我們看到的,是亘古未變的情義,是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

總會有人願意拋灑熱血,願意堅守本心。

親人 兄弟

知己 摯友

戲裡這些動人的故事

哪些是你念念不忘的呢

歡迎來評論區留言呀

鄧雲鄉:聽戲·小戲丨觀文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文案 | 小鹹瑜

編輯 | 瑜小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