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皆知「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女媧補天」「夸父逐日」等故事,那麼這些神話故事之間是否有邏輯聯繫?


沒有你想要的那種體系,其實不光中國,全世界的神話在最初也都是不成體系的,都是早期部落各講各的神,只是後來有人整合的結果,希臘神話、北歐神話都如此。

但中國神話整合不了,一方面是因為我們有完備的歷史,神話立不住,另一方面是融合而來的文化差異太大了,有農耕的,有漁獵的,還有游牧的,實在是不相容。

如夸父逐日,那是有真實歷史事件的,通過傳說和誤解成了神話,盤古開天地是南方族群的創世神話,女媧的演變就更複雜了,最早的「女媧之腸」,具體是什麼,至今還沒有一個共識。

東北那邊的漁獵族群喜歡鳥,就有玄鳥生民之說,西北那邊的農耕族群崇拜雷神,於是就有天神感孕之說,大海邊上的人看見太陽,月亮是海里出來的,以為是生的呢,於是就有日母、月母、人母同為天神之妻的想法。

總之,太複雜了,根本捋不清,串不上。


暫時可以說沒有聯繫。除非你接受來自網路小說的洪荒流。

因為主流文化一直是儒家(或儒教),統治階級沒有將各個神話系統化的需求。試圖將神話系統化的是道教和佛教,雙方已經互相嘴炮了快兩千年了,誰也沒贏,而且也一直是民間宗教,威脅不到儒教。

當然,儒教之所以叫儒教,也是因為儒家對孔子、孟子、朱子、天地、祖先等等的這些祭祀活動,其實和宗教也沒啥區別。所以……中國最正統的「神話」體系,大概是黃帝戰蚩尤、三皇五帝、孔子孟子這一套吧……


《山海經》等等先秦典籍等原始神話的難得可貴之處在於,它們保留了神話起源,那段「歷史」最原始的面貌,還有「或神或仙或巫或鬼或妖」等等最原始的狀態和形象......

不過你要非說體系...

那就說說《命歷序》吧,也稱《春秋命歷序》。


所謂《春秋命歷序》的「系統性」

中國傳統的神話系統與封建帝王專制政權相結合,形成了中國獨特的古史系統,即「三皇五帝」。《史記》自黃帝開始講述,首篇為《五帝本紀》。後來,唐人司馬貞又作《三皇本紀》補全《史記》。只是後世多不採納。

「三皇五帝」的世系,大略敘來有盤古之開天闢地;俯察天地、治八卦的伏羲;整理天地、造人的女媧;發明房子的有巢氏;發明火的燧人氏;發明農業的神農氏;還有太皞、少昊、炎帝、黃帝等等一眾人...

這一套神話體系是經過春秋末期、戰國時期、兩漢時期的各派學者的統合加工,最後形成的一套古人深信不疑的古史系統。直到清代學者夏曾佑研究指出盤古的跟腳,才在學術界將盤古從開天闢地第一神的寶座上拉下馬。但是古人仍然對伏羲、女媧等的古史系統深信不疑。

這套神話體系是在「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漢代正式形成的,因此儒家學者起到了主導作用。

而在西漢中葉以後,開始出現的緯書、圖讖。其中《命歷序》,也稱《春秋命歷序》,屬於《春秋緯》的一種;是和論語讖、河圖、洛書等讖文類似的東西。

《命歷序》與中國傳統的古史系統幾乎是同時形成的。它是時人不滿與三皇五帝、有巢氏、燧人氏、神農氏的傳說,而另外創造出來的一套神話體系,當然講它是另外一套古史系統也沒什麼錯。

《命歷序》的作者已經不可考,本書也在宋代以後散佚。我們現在之所以知道,是因為它被很多書所引用。例如,《廣雅》、《金樓子》、《禮記正義》、《三皇本紀》、《通鑒外紀》、《路史》等等...

《命歷序》的作者認為帝王年世,受命於天,王運相承,曆數有序,故以《命歷序》名之。他對古帝王世系以及其在位年代加以排序,將中國古史分為十紀:一為九頭紀;二為五龍紀;三為括提紀;四為合洛紀;五為連通紀;六為序命紀;七為循蜚紀;八為因提紀;九為禪通紀;十為疏訖紀。從天地開闢到魯哀公十四年,共二百七十六萬歲。平均每紀二十七萬六千年。

這個時間看似胡扯,但是這個時間是有一套自己的神學理論為支撐的,在此不贅述。

(這倒是讓我想起蘇美爾的:「王權天降,落在了埃利都。..阿盧利姆,8Sar...」)


「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

五星連珠

古人認為「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的時刻就是天地開闢的時刻,稱這一時刻為上元或曆元,也稱為四分上元或天元。中國古代在郭守敬的《授時歷》徹底拋棄曆元說以前,推算這個曆元是每一代曆法都必須進行的一件大事。

《命歷序》本身就是一本緯書,但是從其形成的方式和過程來說,和三皇五帝的古史系統一樣,都是當時的學者在古文獻、神話傳說和已知史實的基礎上整理、總結、加工出來的。

其實《命歷序》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的構思和體系。我們後世所了解的《命歷序》神話體系,其實跟本書應該已經有很大的區別了。因為這個體系被歷代喜好獵奇的學者,尤其是方士,一代一代不斷的整理、修正、補充,使之相對完整、更加符合邏輯。

也就是說,這個體系像神話傳說體系一樣,是活的,是一個有成長性的體系。這才是這個體系真正偉大的地方。《命歷序》只是這個體系的名字,和開頭而已。

這裡說「開頭」有點過分,因為其中有很多內容都是搬運的古文獻、神話傳說,然後打亂順序、更改名字,重新排列,組成一個新的體系。

例如,其中很多神話人物都來自《山海經》,有的甚至只是山名,在其後加個氏字就是神話人物了。如涿光氏,就是《山海經》中的山名。其它還有來自《莊子》、《國語》等;有的也來自現實的地名、星名,如雲陽氏的雲陽;空桑氏的空桑為窮桑。

《命歷序》的神話體系,受到方士的喜好、修正、補充,也很可能本身就是出自方士之手。像其中的神話人物很多來自《莊子》。而《莊子》又稱《南華經》是道家的經典。

孔子「不語怪力亂神」。儒家學者對《命歷序》這種無所根據的神話體系絕口不提;就是偶爾有提到,也是作為怪誕妄說的例子。

另外,作為《命歷序》體系對立面的「三皇五帝」古史體系是由以儒家為主力的學者從春秋直到兩漢,陸陸續續的整理完成的。它們符合儒家對世界的要求,而且也符合代表社會底層的墨家、代表社會高層的道家的需求,因此得到了他們一致的認同和維護。當然,「三皇五帝」古史體系也得到了封建帝王的認同和保護。

對於《命歷序》,古文人是「人人知道,人人談說,雖不否認,卻也不肯定」,惟戲之耳。

綜上所述,《命歷序》也是一套奇異的神話體系,出自漢朝。跟中國傳統最古老的神話傳說相對比,你會發現後者才是一套相對嚴密的、符合邏輯的神話體系。現在,就拿《山海經》來說,我們可以看到、可以買到的是一部丟失了圖卷、遺失了章節的、被不斷被古代帝王修剪刪改為政治服務的「殘卷」。但就是這「殘卷」,也依然可以從中窺視到遠古世界的奇妙以及對古事蒙昧的哀嘆。

或許那幅「山海圖」就是一切的源頭。


1、元氣正則天地八卦孳。

2、大風飄石。

3、冥莖無形,濛鴻萌兆,渾渾混混。

4、東方為左,西方為右。

5、自開闢至獲麟二百二十七萬六千歲,分為十紀,每紀為二十六萬七千年,凡世七萬六百年。一曰九頭紀,二曰五龍紀,三曰攝提紀,四曰合雒紀,五曰連通紀,六曰序命紀,七曰修(一作循)飛紀,八曰回(一作因)提紀,九曰禪通紀,十曰流訖(一作疏紇)紀。

6、天地初立,有天皇氏十二頭,澹波無所施為而俗自化,木德王,歲起攝提,兄弟十二人,立各伊萬八千歲。地皇十一頭,火德王,姓十一人,興於熊耳龍門等山,亦各萬八千歲。人皇九頭,乘雲車,駕六羽,出谷口,分長九州,各立城邑,凡一百五十世,合四萬五千六百年。

宋均註:九頭,兄弟九人。

7、人皇九頭,提羽蓋,乘雲車,出暘谷,分九河。

宋均註:九頭,九人也。提羽蓋,鳥之羽。

8、天皇氏以木王,地皇氏以火紀,人皇出暘谷,分九河。

9、人皇氏依山川土地之勢,財度為九州,謂之九囿,囿各居其一而為之長,人皇居中州以制八輔。

10、《洛書》曰:「人皇出於提地之國,九男,九兄弟別長九州。」

11、人皇兄弟九人別長九州,離艮地精女出為之後。

宋均註:離艮卦所推也。

12、倉帝史皇氏龍顏。

13、皇伯、皇仲、皇叔、皇季、皇少,五姓同期,具駕龍,周密與神通,號曰五龍。

14、九(當作五)龍紀時,有臣無官,但立尊卑之制。

15、有人黃頭大腹,出天齊政,三百四歲為(知北游按:當作犭巨)神次之,號曰皇神,出淮,駕六飛羊,三百歲,五葉千五百歲。

16、黃神氏或曰黃袾(一作祙),黃頭大腹,出天參政,三百四十歲,犭巨神次之,號曰黃神。

17、有人黃頭大腹,出天齊政,號曰皇次,駕六蜚麋,上下天地,與神合謀。

18、神皇駕六蜚鹿,化三百歲。

19、次民氏,是為次是民,次是民沒,元皇出,天地易命,以地紀,穴處之世終矣。

宋均註:次民沒,民始穴處之世終也。六皇此下人數者也。

20、辰放氏,是為皇次屈,渠頭四乳,駕六蜚麐出地郣而從日月,上下天地,與神合謀。

宋均註:辰放,次屈之名也。地郣,地名。蜚麐,麒麟獸有翼能飛者。從日月,謂循其度也。

21、古初之人卉服蔽體,次民氏沒,辰放氏作,時多陰風,乃教民攓木茹皮以御風霜,綯發&闊首以去靈雨,而人從之,命之曰衣皮之人。

22、辰放六&頭四乳,在位二百五十年,離光次之,號曰皇談,銳頭日角,駕六鳳皇,出地衡,在位五百六十歲。

23、柏皇氏,是為皇伯,登出扶桑日之陽,駕六龍而上下,以木紀德。

24、羲皇、燧人始名物、蟲、鳥、獸之名。

25、有神人,名石耳,蒼色大眉,戴玉理,駕六龍,出地輔,號皇神農,始立地形,甄度四海,東西九十萬里,南北八十一萬里。

宋均註:日月清明有次序,故神應,和氣以生也。玉理,猶玉英,玉勝也。所為如此,其教如神農,植樹木使民粒食,故天下號曰皇神農也。甄紀地形遠近、山川林藪所至。

26、炎帝號曰大庭氏,傳八世,合五百二十歲。

27、帝軒受圖,雒受厤。

28、黃帝,一曰帝軒轅,傳十世,二千五百二十歲。次曰帝宣,曰少昊,一曰金天氏,則窮桑氏傳八世五百歲。次曰顓頊,則高陽氏,傳二十世,三百五十歲。次是帝嚳,即高辛氏,傳十世四百歲。

29、人元三百四歲為德運,七百六十歲為代軌,千五百二十歲為天地出符,四千五百六十歲為七精反初。以文命者七九而衰,以武興者六八而謀,若合符節。

30、河圖,帝王之階,圖載江河、山川、州界之分野。後堯壇於河,受龍圖,作《握河紀》。逮虞舜、夏、商,咸亦受焉。

31、五德之運同徵,合符膺籙,次相代。

32、文王受丹書,呂望佐昌、發。

33、桀無道,地吐黃霧,夏隕霜,冬下露。

34、成康之隆,醴泉湧出。

35、孔子修《春秋》,退修殷之故厤,使其數可傳於後。《春秋》宜以殷厤正之,今考之交會,不與殷厤相應。

36、魯僖公五年正月壬子朔旦冬至,積獲麟至漢,起庚午蔀之二十三歲,竟己酉、戊子及丁卯蔀六十九歲,今為二百七十五萬歲。

37、天地開闢,萬物渾渾,無知無識,陰陽所憑,天體始於北極之野,地形起於崑崙之虛。

宋均註:北極為天之樞,崑崙為地之柄。(知北游案:此條及以下諸條均出自《清河郡本緯書》,其正文是連屬的一篇文字)

38、日月五緯俱起牽牛,四萬五千年日月五緯一輪轉,天皇出焉,號曰防五。

宋均註:防五,天皇之號。

39、兄弟十三人繼相治,乘風雨、夾日月以行。

宋均註:乘風雨、從日月左右,化治四方也。

40、定天之象,法地之儀,作干支以定日月度,共治一萬八千歲,天皇被跡在柱州崐崙山下。

宋均註:崐崙為天之中柱,故曰柱州。

41、次後地皇出,黑色面碧,號曰文悅,兄弟十一人,興於龍門熊耳山。

宋均註:地皇兄弟十一人,各治一方,興於龍門、熊耳諸山。

42、共治一萬九千歲。次後人皇出焉,駕六羽,乘雲車,[出]谷口。

宋均註:人皇九頭,駕六提羽,乘雲車,使風雨。

43、兄弟九人相象,以別分治九州。人皇治中輔,號曰握元。

宋均註:人皇,手握元,故號握元也。

44、共治四萬一千六百歲。九頭紀時,有臣無官,位尊卑之別。次後五龍紀,父子五人,分治五方:長為角龍,木仙也,號曰柔成;次為徵龍,火仙也,號曰耀屏;三為商龍,金仙也,號曰剛瞻;四為羽龍,水仙也,號曰翔陰;五為宮龍,土仙也,號曰合離,其神後司於四時。

宋均註:五龍皆人首龍身,死,其神司於四時也。

45、合離絕&民始穴處,衣皮毛。

46、皇神駕六飛鹿,化三百歲。

宋均註:化,猶治也。

47、《洛書摘亡辟》曰:次是民沒,六皇出,天地命易,以地遞絕。

宋均註:次民沒,民始穴處之世終也。六皇,以下之人數也。

48、辰放六&頭四乳,號曰皇次屈,[出]地勃。

宋均註:辰放,次屈之名也。地勃,地名。

49、駕六飛麟,從日月飛。

宋均註:麒麟,獸有翼能飛者。從日月飛,謂循其度也。

50、治二百五十年。離光次之,號曰皇談,銳頭日角,駕六鳳皇,出地衡,在位五百六十歲。次後有人,五色長肘,號曰有巢,治五百九十歲。彧溫次之,號曰遂皇,冬則穴居,夏則巢處,燔物為食,使民無腹疾,治五百三十歲。忽彰次之,號曰庖羲。

宋均註:庖犧,伏羲也。遂皇、伏羲、女媧謂之三皇。

51、有人蒼色大眉,名石年,戴玉理,始立地形,甄度四海。

宋均註:玉理,猶玉英也,謂神農也。

52、治五百三十年而流紇紀作。

宋均註:流紇紀,當黃帝之時。

53、禪於謀泯,號曰榆罔,治五十四年。軒提次之,號曰帝壽鴻,即軒轅,有熊之子也。

宋均註:有熊,少典之國號;子,其裔也。

54、興於窮山軒轅之丘。

宋均註:軒轅之丘在窮山之西南。

55、治百有五年,而其孫顓頊次之,號曰高陽,治七十四年而岌夋次之,號曰帝嚳辛。

宋均註:嚳辛,帝嚳高辛氏也。

56、治七十九年而放勛次之,號曰伊祈。

宋均註:伊祈,陶唐之子帝堯也。

57、治九十八年而禪於重華,號曰舒昌,亦曰都君,治五十三年而禪於文命,號曰戎禹,凡十有四世,治四百七十三年。

58、四百年之間,閉四門,聽外難,群異並賊,官有孽臣,州有兵亂,五七弱,暴漸之效也。

宋均註:五七三百五歲,當順帝漸微,四方多逆賊也。

所以,不要再說中國沒有自己的神話體系了;中國不但有,還有兩套——一套作為古史體系的一部分學習、研究;一套包括的時間跨度為二百七十六萬年…


中國神話沒有體系,只有大概的脈絡,因為中國神話龐大駁雜,有時候一個神仙身兼多職,有時候一個職位好幾個神仙各地說法不一導致的。再到上下級關係更亂,有的地方說這個神仙很大,到了另一個地方又說這個神仙很小。有的地方說玉皇大帝是天上主宰,但是有的地方又說玉皇大帝沒真武大帝厲害。再到神仙秩序,有的地方不承認有某某神仙,有的地方就崇拜的如火如茶。你看咱隨便舉幾個例子,泰山碧霞元君有的說她是玉皇大帝的女兒,有的說自幼修行,還有的跟女媧聯繫上了,說法不下十餘總。三清四帝有七八種說法。從上古往下捋越捋越亂,盤古開天之後神界是一個什麼樣的形態?共工祝融是天庭的神嗎?大禹跟太上老君又是什麼關係?三皇五帝這麼神那跟天上的神仙是什麼關係?玉皇大帝是比封神早還是比封神晚?王母娘娘什麼來歷?神都是人修鍊的嗎?先有人還是先有神?先有地球還是先有神?太亂太亂,只能粗略的看一下,越往細了研究越不合理,越無法歸納,他不跟西方神話一樣,你看希臘神話,宙斯的父親是誰,母親是誰兄弟是誰,怎麼成為眾神之王的,說的順,說的通,中國神話連貫不起來,西遊記,封神演義算是把中國神話歸攏了一下,但是也僅僅是一小部分連百分之十都不到,而且拿出來跟各地神話一比還是說不通。記住一點,中國神話剪不斷,越理越亂。


我給你講個這些年看小說側面認識到的神話體系

最早的神人共居的時代,三皇五帝時期,到往後的春秋戰國,巫為神代言

而後儒家爭奪話語權,奪走巫的祭祀權

道教興起,伐山破廟,誓誅六天故鬼(舊神)

佛門西來,佛道聯手(對立)


中國神話從時間主線可以分成四個階段:上古神仙、人神得道、建立天庭、天庭時代四個階段,也即上古原生神仙創世以及修鍊;女媧造人之後,人類修鍊得道,初步建立原始天庭體系;武王伐紂,姜子牙封神,昊天上帝建立嚴格規範的天庭,以斬將封神為主;天庭建立之後,因為天條,反對天條的各種反抗鬥爭,以獨立、愛情故事為主。

https://zhuanlan.zhihu.com/p/191622962?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建議看看《佛本是道》,古人可以編纂整理神話,為什麼我們的不算_(:з」∠)_


沒有。

中國神話依託於各種神話小說,但是各種神話小說之間的創作時間差距太大,從山海經到天問再到後面的搜神記西遊記啥的就是天壤之別,就算是距離較近的,設定也有極大的差距。所以各種洪荒流小說完完全全就是扯淡,就好比把中國的玄幻小說強行整合,都不是一個設定的非得整合在一起,還強加設定,結果就是讓中國神話更加亂套。

最經典的一個,西遊記和封神演義,一個是道教體系一個是佛教體系,根本就沒有類比的空間,結果活生生有一堆沙比拿西遊記的太上老君和封神的三清化為一體,強行類比兩本書角色的戰鬥力,簡直給我噁心的反胃。


但凡體系,都是後人刪減整理出來的,比如孔子刪訂六經。古希臘古埃及也是。中國古代神話也被後人整理成體系了,西遊記就涉及到,比西遊記更早的也有,注意官方皇家祭祀可是有神譜的,只是盤古夸父這樣的故事都是被刪減的。


中國古代神話不像古希臘神話一樣那麼有邏輯性,而是有一個個神話傳說組成。如果說神話體系,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以《道家經典》和《封神演義》制定的從創世元靈到鴻鈞老祖再到三清以至哪吒等;一種是人類先祖的神話體系,也就是從燧人氏,伏羲氏一直到堯舜禹。包含了女媧造人、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精衛填海、火神祝融、水神共工等,其中,后羿、夸父、精衛都是伏羲氏之後人。


我看小說了解到的洪荒系統能全部串聯起來

最先是上古三千魔神,然後盤古開天闢地,創立了洪荒,鴻鈞老祖斬三屍成聖,在天外天開講如何成聖,收下了三清(老子,元始,通天)為弟子,女媧,紅雲,接引,准提為掛名弟子,並送給他們一人一道金光,沒有就無法成聖。女媧造人成聖,三清斬二屍後立教成聖,紅雲的被搶奪後消散,接引准提發四十九宏願立西方教。接著巫妖大戰,起因就是夸父追日接著后羿射日。然後第三次歷劫就是封神戰爭,三清內鬥,西方教暗中獲利,接著就是眾神劃破虛空,離開本界。詳情百度,直接搜洪荒,你也可以看幾本洪荒類型的小說


有啊,從夢入神機開始,一直都現在網友們不斷完善的洪荒體系


有體系,但是不統一,略雜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