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吃過螞蟻 螞蚱


謝馬老師 @馬自然 邀請。

猶豫再三,還是寫下這個答案,算是普及一下大自然的食材。

口味清淡的快迴避。

一.竹象蟲

左邊是公的(公的個大肉多)右邊是母的

竹象蟲是學名,俗稱筍蟲,從陝南到雲貴川長江沿岸,有竹子的地方就有竹象蟲。

危害:以竹筍為食,會咬壞竹筍,還會在竹筍里產卵,徹底掏空筍子,是竹子的天敵。

然而,我們很喜歡它。

因為好吃。

每到夏天,我們都會頂著烈日去竹林里逮它。

烹飪方法:去掉翅膀,爪子(也可以留著),用油炸,用火烤,都可以,只需要加一點鹽,其他什麼都不需要,它天生就好吃。

捨不得吃還能拿去賣,這東西在會吃的地方是硬通貨,

九十年代工地不到20塊/天,它就可以賣1毛錢一個。

缺點:幾乎沒有。

另外,它的幼蟲——筍蛆也很好吃。

竹象蟲在筍子里產卵後,經過一段時間,就會長出幼蟲,我們叫筍蛆,竹蛹。

肉肉軟軟,摸起來很舒服

這時候提把刀,去竹林里挨個捏竹筍,捏到軟的,一刀劈開就可以活捉它。

烹飪方法:油炸,爆炒。

它比蠶蛹肥的多,味道更好。

缺點:極少部分人會過敏。

其實竹象蟲還可以玩。

把竹籤串在它爪子上,竹籤晃啊晃,

它就會以為自己還在空中,於是不停的原地飛啊飛。

於是就有了一個純天然的小風扇。

我還是很講原則的,擔任了這項工作最後都會被我放生。

至於那些發現自己被騙,不願意飛的,這麼聰明就留不得它了。

現狀:雖然理論上來說,有竹象蟲的地方,竹子會滅絕,然而反而是竹象蟲一年比一年少了。

當初年幼的我,已經意識到這不是可持續發展之路,遂放棄了捉竹象蟲賣發家致富的夢想,踏上了讀書求學之路。

不知道這些年,老家的它們過得如何。

缺點:部分人過敏

二.知了

知了幼蟲

危害:知了除了太吵,沒什麼大的危害。

但是因為好吃,我還是把魔爪伸向了它,一般六七月份,它們會出土脫殼。

最好吃的階段是剛剛出土脫殼的幼蟲,

成蟲看起來大,其實沒什麼肉,不好吃。

一般松樹林,杉樹林,柳樹林比較多,產卵地比較挑剔,得根據常年經驗去找。

知了的一生,大半輩子都在暗無天日的土裡度過,大概三五年長則十幾年,破土而出後,在一兩個月內完成繁衍生息就匆匆離世。

了解了它們的生平,難免情緒會受到感染,

所以吃的時候我一般特別虔誠,特別認真。

一般人都搶不過我。

烹飪:油炸,爆炒

現狀:很多林子都被吃滅絕了(尤其是安徽人多的地方),不過它繁殖能力很強大,很快從其他地方復活。

小知識:1.知了算是昆蟲里壽命較長的了,(除了蟻后之外最長的),因為它的幼蟲會在土裡生活很久。2.幼蟲在土裡生存的年限不定,但都是質數,分別是:3,5,7,11,13,17年,非常奇怪。3.幼蟲在土裡被真菌吞噬後,會長出一種花,叫蟬花,是一味葯。

缺點:同樣有少部分人過敏,不能吃。

三.臭蟲

就是這種,放屁很臭的

危害:放屁很臭,

一般在河灘,大石頭上,或者高樓天台比較多。

抓它帶有危險性,因為——臭,上圖這種最好吃的就很臭,要是把鼻子湊上去,會被直接熏暈。

放屁其實是它逃生前的自衛手段,有微毒,會辣眼睛,引起皮膚炎,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很臭,怎麼吃呢?

把抓到的臭蟲放水裡,它會一直地撲騰,

就像戰鬥機遇到敵襲,不停發射導彈,

很快,它就把導彈,哦,屁打光了。

或者掰開它的翅膀,就能手動解除它的武裝。

然後起鍋燒油:

沒什麼肉,但是很香。

現狀:不少人帶有偏見,所以吃的人不多,它們活的挺自在的。

小知識:臭蟲種類非常多,有一些確實不能吃……別吃錯了,這方面最好向四川人請教。

四.蠶蛹

沒什麼好說的,很多人都會吃。

比竹蛹口感差一點,但還算不錯。

缺點:部分人過敏不能吃。

五.蜂蛹

和向日葵很像

蜂蛹分很多很多種,喜歡在土裡打洞築巢的土蜂,喜歡在懸崖築巢的馬蜂,還有喜歡在樹上築巢的花峰。

危害:蜇人。

一般花峰的巢最小,以前沒有專業裝備,我們只能對付小的。

這個開不得玩笑,蜂多了會蜇死人的。

方法很簡單,看見蜂窩,直接撿塊石頭砸,

別管砸沒砸中,脫手就轉身跑,

根據多年經驗,花峰追擊速度幾乎和人百米衝刺速度不相上下,

它們還會跟著汗味追殺敵人。

所以很難甩掉,要跑很遠,很遠,很遠。

甚至,有時候,可能要翻過一座山……

最好提前勘測好地形,逆風跑。

若是有幸砸中了,蜂巢落地,工蜂們十幾分鐘就會棄巢而去,就可以撿了。

沒砸中從頭再來,繼續跑。

蜂蛹市場上一直賣的很貴,也是一條發家致富的捷徑。

烹飪:還是油炸,炒。

現狀:小時候經常看見市場上有人賣懸崖上打來的蜂蛹,臉盆那麼大。

後來見得少了,現在,聽說雲南那邊已經開始人工養殖了……

缺點:很多人過敏,不能吃

六:螞蚱

危害:害蟲

感謝 @最後一塊小餅乾 指正,

我也不知道是該叫螞蚱還是蝗蟲,方言語系裡面沒有這兩個詞。

反正就是莊稼地里能跳能飛的那種蟲子。

許多年過去了,細節也記不清了。

其實我沒怎麼吃過,這個東西不好吃,沒肉。

味道和上面的比起來差遠了。

這也是古代蝗災不吃螞蚱的原因,

不放油根本無法下咽,古代本來就缺乏油脂,何況災年。

吃螞蚱純粹是吃油炸的脆味。

所以我都逮來喂貓,貓喜歡吃啊,一口一個,貓還喜歡逗著它玩。

烹飪:油炸,烤串

缺點:不怎麼好吃

現狀:到今天它還是農藥最大的消費群體。

七.藤蟲

隆重推薦!

這是我吃過最好吃的蟲子!

一般在長在蔓藤裡面,藤條中間長大瘤子的,一刀劃開就能抓出很多。

比竹蛹更脆軟,更嫩。

危害:管那麼多,這麼好吃哪有什麼危害。

烹飪:油炸,炒

缺點:產量低,很難得。

現狀:要吃還是得自己去深山老林里找蔓藤。

八.毛蟲

危害:咬樹皮,吸樹汁,吃樹葉,造成樹木枯死,蜇人,毛刺有毒,碰一下就會腫兩三天。

毛蟲渾身都有毒刺,不好捉。

所以,得就從它的卵下手。

毛蟲蛹

烹飪:油炸,炒

味道介於蜂蛹和蟬之間,不算特別突出。

現狀:曾經某森林被它破壞嚴重,林業局頭疼之際,突然腦洞大開,叫人8塊錢一斤去收購毛蟲蛹……從此毛蟲走上了餐桌。

現在,已經漲到四五十一斤了。

個人認為這個價格有點虛高,主要是供應不足引起的。

小知識:毛蟲分很多很多種,有部分帶劇毒的不能吃,這方面最好向山東人請教。

九.螳螂

左手握大地,右手指著天,鍋里少放鹽

不要誤會,吃的不是成蟲,是它的卵。

這是螳螂的卵巢

烹飪:直接丟火里燒,燒焦了扒出來剝開就可以吃了。

很 難 吃!

就跟啃木頭一樣,因為卵佔比很小,吃的大部分都是卵巢,

這東西和蜂窩的成分差不多,能好吃才怪了。

問題來了,既然難吃,為什麼要吃呢?

因為本草綱目裡面說啊,

這玩意兒治小孩尿床…………我不是,我沒有!

許多小孩子都吃過,

事實證明,根本不管用!

真服了老祖宗的異想天開。

小知識:中藥名叫桑螵蛸(shao),我們叫燒香猴,看嘛,取個名字都哄小孩子,一點都不香。

十.玉米蟲

這個應該大多數人都吃過,

混在玉米里順便吃下去的,

不同的是,我比較重口,專門研究過,

然而,它肉質柴,並不好吃。

可能需要下油鍋才行。

雞倒是喜歡吃。

完了,方言語系裡面的蟲子名稱和普通話完全對不上,

好多不知道叫啥,比如在木棉樹裡面打洞的蟲。。。

就這樣吧。

小結一下:

其實幾乎所有蟲子下了油鍋都很香,很好吃的,大膽地去拓展食物鏈吧。

除了蟑螂!別問我為什麼。


@油菜尖兒 的回答已經夠全面了

可以說是中國版貝爾

我突然想到一個自己做過的傻事兒

學生時代的一個夏天,我手捧著一個饅頭,津津有味的邊吃邊跟朋友們聊天

然後有一隻蚊子,以戰鬥機俯衝的姿勢,沖向我的肩膀,要吸食我的鮮血,還要把毒素傳染給我。

因為當時忙著聊天

於是簡單的揮手趕走這隻渺小的生物。

但是內天不知道怎麼了,那隻蚊子,異常勇敢,近似瘋狂

剛剛飛出我的揮手範圍,馬上調轉蚊頭,再次俯衝

如同x風敢死隊一樣

一來二去我也是煩了

心想,你要吃我嗎?

你要吃我嗎?

你要吃我嗎?

突然怒上心頭

動作也變得異常敏捷,一把就把剛剛飛近我的蚊蚊一把抓住

然後我做了一個此生難忘的舉動

我把蚊子揉進了饅頭,吃了,吃了,吃了

以牙還牙

消我心痛之恨


哈哈哈哈,其實我沒吃過蟲子的,不過以前解剖過很多種昆蟲的結構。我倒是可以從昆蟲結構角度來排個序,那就是哪些蟲子可以吃,有哪些蟲子不太適合吃,還有就是哪些地方可以避開最好不要吃。

首先說說昆蟲肉的來源:

1。首先當然是肌肉啦。很多昆蟲發達的肌肉一般是用於支持昆蟲的運動,當然咀嚼也有,但是相比而言還是連著運動器官的更多一些。典型蝗蟲粗壯的大腿,剝開幾丁質外殼,裡面有很漂亮的肌肉,而且由於昆蟲的血液一般無色,所以肌肉顯得格外水潤。經由甲醛固定之後肌肉群可以看到漂亮的肌肉纖維。這種肌肉的質地和口感比小龍蝦的腹部肌肉群更為筋道,當然肉少殼多。

蝗蟲粗壯的大腿,剝開有肉(圖片來源於百度,侵刪)

另外一個就是支持昆蟲飛行的肌肉群,最典型的是蜻蜓。

look, 蜻蜓健碩的胸肌,當然是朝後長的。(圖片來源於百度,侵刪)

蜻蜓的胸部剝開可以見到伴隨胸部分節的健碩的肌肉群,當然顏色沒有蝗蟲大腿好看,有點呈棕色。這一塊的肉也相當多。

2。脂肪細胞群。昆蟲脂肪細胞一般呈白色,顏色比較漂亮,細胞的個頭特別大,顯微鏡下很好觀察。從結構來講,脂肪細胞一般分布在昆蟲的腹部,典型的例如蟬。另外沒有變形的大肉蟲子除了嘴巴,身上幾乎在消化管道周圍都密布脂肪細胞。脂肪細胞的大量存在是決定蟲子烤的吱吱響油香油香的關鍵。

蟬碩大的肚子剝開有大量的脂肪細胞。

蜂蛹除了頭部,身體內部有大量脂肪細胞

3。結締組織細胞。當然這個類群比較複雜,有系膜韌帶等多種組織結構和形式,其實昆蟲的心臟以及消化腺整體還是很小的從食用角度來看也可以籠統歸於這一類。干炸之後是不太能看得到的,這裡就不細說了。

4。特殊組織結構。當然首要說的是。典型的如蝗蟲,成熟的母蝗蟲除了碩大的產卵器外還有一個碩大的肚子,裡面通常有很多卵塊,體積可以佔據腹部大半的空間。這些個卵塊在福爾馬林固定之後顯示除了比蛋黃還黃那種誘人的橙色。干炸之後肯定香。

當然一個合格的昆蟲食用愛好者一定要學會在一盤炸蝗蟲裡面挑出大肚子的母蝗蟲,裡面肯定有油香油香的卵。當然千萬別挑錯,大肚子的公的並不是什麼好玩意兒,肚子里應該是一包沒有消化完全的草料,當然也可能有青草香,好這口的千萬不要錯過。

其實還有一個東西我覺得應該是相當具有食用價值的,那就是成熟蠶寶寶的絲腺,可惜大家都吃的吐完絲的蠶寶寶。吐完絲的蠶蛹肚子裡面主要是脂肪細胞。一個蠶可以吐出那麼一大團主含蛋白質的絲,可見那個絲腺應該是相當有肉感的。參考那些吃過烤園蛛大屁股同學的感受,蠶的絲腺應該也有很好的食用可能性。

說完可食用部分的,下面就具體講講那些不可食用部分。、

1。幾丁質外殼。就像吃筍要吃嫩的一樣,蟲子整體還是幼蟲口感會好一些。例如蟬,沒出土的知了猴適合食用,蟬就沒那麼好吃了,殼太厚影響口感是重要原因。所以成熟的蟲子適合干炸,通過炸使其酥脆,從而克服幾丁質的影響。只有幼嫩的蟲子例如蜜蜂的王胎才可能考慮做湯。

2。翅膀。昆蟲的翅膀有鞘翅,革翅,半翅,膜翅,以及掉粉的鱗翅。其中鱗翅太影響口感,有些可能還引起過敏,所以大幺蛾子一般不建議使用。前面幾種的厚度和質地依次變薄。尤其是膜翅,是引火的好材料。火攻馬蜂窩的時候主要攻擊目標就是翅膀。火一燎紛紛墜地。翅膀這一塊不太建議使用。太過影響口感同時沒有營養價值建議剝除。

3。呼吸器官。不同於鰓和肺的結構,昆蟲的呼吸結構是樹枝狀的氣管。當然結構很小,需要配合顯微鏡觀察。結構倒是很精巧。不過怎麼說呢,昆蟲氣管裡面也比較乾淨,昆蟲耐旱,一般也觀察不到鼻涕狀的分泌物,同時整體組織結構很少,建議直接忽略這一部分器官結構的影響。

4。排泄器官。昆蟲沒有腎臟,也不像小龍蝦有眼眶下面的綠腺。昆蟲的排泄器官是馬氏管,一堆直接跟盲腸部位相連接。昆蟲的排泄物大多是以尿酸的形式隨糞便一塊排出。整體組織結構很小,建議同呼吸器官一塊忽略掉。

5。消化系統。昆蟲食性複雜,吃肉吃草喝露水的都有。昆蟲吃什麼通常從它長者什麼樣的嘴巴就可以看出來。昆蟲的嘴巴從功能結構來分是可以分好幾類的。比較多的是咀嚼式口器,例如蝗蟲,蟑螂等。還有就是喝樹汁或者肉汁的刺吸式口器,例如蟬還有南方人吃的桂花蟬。有些喝露水的有蝴蝶的虹吸式口器。又吸又嚼的例如蜜蜂的嚼吸式口器。當然又吸又吐蒼蠅的的舐吸式口器就不提了。刺吸式口器由於蟲子攝入的都是液體,相對來說消化道裡面的殘渣會少很多。相比而言咀嚼式口器的昆蟲一般消化系統更為發達,而且消化道裡面通常都有較多的食物殘渣(也可以理解為粑粑)。大家在吃蟲子的時候一般都是整隻吃,沒有說把蟲子的腸子拔了再吃那種,所以綜合考慮一下,建議大家選蟲子食用的時候按照如下排序:

幼蟲(肉蟲子或者蛹)優於成蟲

刺(嚼)吸式口器類型優於咀嚼式口器類型。

最後,祝大家用餐愉快。


吃昆蟲是何感受??

www.zhihu.com圖標

圍觀一下7年前我的提問。

我吃過知了猴,我們本地話叫姐樂龜。

吃過螞蚱,豆蟲。

我還吃過蒼蠅的幼蟲,蠅蛆。我吃的是蛆干。聽說有人吃過活蛆,我很難想像蛆在嘴裡,在舌頭和嘴唇之間活蹦亂跳的口感,還有牙齒咬碎蛆之後那種爆炸的口感。相比很刺激吧。

人工養殖的蛆,用微波爐或者高壓鍋加熱之後晾乾,吃起來口感和蝦皮很像。味道是原材料的味道。因為是用麥麩和奶粉餵養的蛆,蛆乾的味道能分辨出麥麩的那種略甜的粗糙味道。

蠅蛆的生長周期短,所以可以嘗出來它吃什麼長大的。

這個道理,讓我連想起來,我吃過一條鰱魚。那條鰱魚在工廠的魚池底層生活了至少三四年了,在清塘的過程中被抓捕歸案。然後餐廳的廚師把這條鰱魚燉了,最後剩下了。沒人吃。我好奇為啥大家都不吃,買了幾塊魚肉嘗了一下,倒掉了。那個魚肉看起來肥厚,口感應該很好的。但是味道特別沖,一入口好像吃到了魚池下面那種細膩粘稠的淤泥。我嘗試忍住,用頭腦告訴自己這是高蛋白低脂肪的魚肉。但是我的嘴實在受不了,吐出來了。現在想來,那條魚的體內積攢了很多魚餌當中的各種香料,還可能有積攢的重金屬什麼的。

所以,吃東西不管別人說怎麼好,怎麼樣美味,營養價值有多麼高,如果嘴受不了,味道受不了,就不要吃。相信自己的身體直接反應。

,,,

我曾經專門觀摩過昆蟲養殖。這是一個產業。

臭蟲,或者花大姐,是四川那邊的九香蟲。我還記得看過的養殖技術資料,是用南瓜的植株養殖的,可能九香蟲喜歡吃南瓜嫩芽或者南瓜花吧。

龍虱,一種水中的甲殼蟲。聽說很好吃,我沒有吃過。

蜻蜓的幼蟲,模樣很像皮皮蝦,油炸之後味道很好。

蟋蟀,我們山東這邊的秋天,農田裡面,尤其是玉米地,地瓜地裡面蟋蟀很多。油煎之後味道還不錯。

蜜蜂的蜂蛹,馬蜂的蜂蛹。我記得小時候吃過,印象中是甜甜的味道。


圖上的都吃了一遍,筍蟲、竹蟲、螞蚱、知了爬、土狗……有的蟲子都不知道學名是啥。

右下角這個黑黢黢的甲殼類蟲子就是「土狗」,

小時候自己抓螞蚱來烤,夏天也是老吃知了爬,去吃烤肉一定多要兩串烤蠶蛹。

還曾經在雲南餐廳里吃到一道菜叫做「采蘑菇的小竹蟲」,就是蘑菇炒竹蟲~

反正蟲子都是高蛋白,只要高溫消過毒,就還挺香噠~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