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珍珠港,使美国卷入二战,最后让自己深陷泥潭?


事件介绍前因后果比较清晰的,推荐两本书,重光葵《昭和的动乱》;生田惇《日本陆军史》。特别是生田惇的《日本陆军史》,最近买了几册日本人写的二战史中,都把生田惇的的书当作了参考资料。

日本在41年最终走上绝路的原因还是蛮多样的

1.日本的基本国策就是富国强兵,就跟基因决定生物的基本行为一样,这个基本国策也决定这日本帝国整个生命周期里的行为。从明治维新到45年落日基本每十年要发动一次战争。军国主义国家不靠掠夺是无法维持国家正常发展的。1894甲午战争,1905日俄战争,1914一战 ,1921出兵西伯利亚,1931侵华,算算时间1941年日本也该新发动一场新的战争了,这是可以预测的。

2.决策层的缺陷。决策层的缺陷多半也是由富国强兵这一国策导致的,这一国策加上不成功的君主立宪实践导致军事统帅全和政府决策权的分裂,大量的政治领导人物被暗杀又导致新上台的政治领导者在胆略和智力上都是不足的,而军人从政因为知识的片面导致行为偏执。

精神分裂+智力缺陷+性格偏执——这就是41年以前的日本决策层,跟精神病患者的区别很小。要用常人的思维去理解精神病患者的决策过程并不轻松,它的逻辑推理过程也很难说就是符合常理的。

3.军队利益集团绑架国家。裁减军队,缩减军备以求得国家的正常发展,这条路从大正到昭和初年日本一直在尝试,但是失败了,日本富国强兵政策下,日军作为一个利益集团太过强大。最终利益小团体为了求得自身的存续而绑架整体的决策了。

总结起来一句话,明治维新,昭和积弊。明治时期定下的国策到昭和时期称为了积弊。这个国家在20世纪并没有发生阶级革命,整个国家失去变革的活力,走向自我毁灭也是可以预料的。


侵华侵破产了 只好去打劫大户


偷袭珍珠港的策划人山本五十六深深知道:日本要和美国开战,其实就是找死。


但是,当美国紧紧扼住日本「石油输送」这个软肋之后,日本几乎已经没有什么其他选择了。恰在此时,东条英机内阁上台,头也不回地把整个日本都绑上了疯狂战车。


既然要打,上来就必须打一把大的:派一支特混舰队,横渡太平洋,去美国的家门口把人家的太平洋舰队给炸了!

1

当「袭击成功」的消息传到山本五十六的耳中时,他的心情是复杂的。


作为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很清楚,这场震惊世界的偷袭战果足以让每一个日本人都惊喜若狂:

停泊在珍珠港内的美国太平洋舰队,8 艘主力战列舰中有 4 艘被炸沉,4 艘被重创,另有 18 艘大型舰艇被炸沉或炸伤,260 多架飞机被摧毁,美军伤亡超过 4000 人——整个太平洋舰队完全瘫痪。


而日本付出的代价是:29 架飞机、55 名飞行员,以及几艘袖珍潜艇。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场十足的完胜。


作为这场惊天偷袭的全程策划人,在日本本土吴港的「长门」舰上远程指挥的山本五十六却笑不出来。


首先,按照山本五十六的原定计划,日本远征的海军航空兵,应该要炸沉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三艘航母,但是,美国的 3 艘航母却恰好都不在港内。


美国 3 艘航母不在港,被后人认为是「美国提前知道日本要偷袭珍珠港」的一大证据。但事实上,那 3 艘航母中,一艘本来就在大修,一艘按照原计划去运送飞机了,一艘在返港途中遭遇风暴延误,并没有「刻意躲避」的明显证据。


更何况在「二战」初期,按当时人的理解,海军的主力应该还是战列舰,所以如果美国事先知道,应该把战列舰转移走才是——最早一批认识到航母在现代海战中作用要超过战列舰的人中,就有山本五十六。


其次,日军的轰炸机既没有炸毁珍珠港的船坞,也没有炸毁就在不远处的珍珠港油料库。


如果炸毁船坞的话,将进一步严重影响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恢复能力,而如果当时哪怕有一架飞机往美军的油库投下一枚炸弹,太平洋舰队很可能将会因为燃料不足而退回美国本土港口——那个油库存有 450 万吨燃油。


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山本五十六知道美国可怕的工业生产能力将被彻底唤醒。

最初,山本五十六是坚决反对向美国开战的。


理由很简单:他在美国哈佛大学读过书,并在 1925 年至 1928 年间,在美国担任过日本驻美使馆的海军武官。


相对于日本军部很多只是单纯头脑发热的日本军官而言,山本五十六在美国期间,深入了解过美国的生活,以及参观过大量的美国工厂。


所以他深深知道:日本要和美国开战,其实就是找死。


因为反对向英美开战,山本五十六有一段时间只能去军舰上居住办公——很多日本少壮派军人准备刺杀这个「卖国贼」。


但是,当美国紧紧扼住日本「石油输送」这个软肋之后,日本几乎已经没有什么其他选择了。恰在此时,东条英机内阁上台,头也不回地把整个日本都绑上了疯狂战车,山本五十六知道,对英美开战已经不可避免。


既然要打,上来就必须打一把大的——当山本五十六制订出不远万里奔袭美国珍珠港的计划时,日军大本营里最胆大妄为的军官都被惊呆了:派一支特混舰队,横渡太平洋,去美国的家门口把人家的太平洋舰队给炸了?!


但山本五十六就是一名标准的赌徒。在出使欧洲时,山本畅游过欧洲多个赌场,且胜多负少——摩纳哥的赌场甚至禁止他入内。


在这一把上来就「all in」(全部投入)的赌局中,山本五十六赌赢了。


被轰炸的珍珠港

被轰炸的珍珠港

被轰炸的珍珠港


但这一把牌,也把美国逼上了牌桌——那可是一个背后不知道堆了多少筹码的对手。


按当时山本五十六的估计,偷袭珍珠港的成功,只是可以让日本获得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


所以,在指挥室幕僚纷纷对山本五十六表示祝贺的时候,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们只是唤醒了一个巨人而已。」

2

同一天的大洋彼岸,「巨人」神经中枢最重要的一个细胞——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第一时间就准备好了他的国会演讲。


虽然已有各种证据证明:美国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前,已经从各个渠道得到了各种「日本准备动手」的消息(包括中国的情报人员也多次截获电报提醒)。但是,至今没有确凿证据能证明——罗斯福是在确切掌握日军偷袭珍珠港的具体情报之后,有意瞒报,故意上演一出苦肉计。


不过,罗斯福此前一直支持美国参战,这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在 1941 年的 12 月 8 日,罗斯福在国会的那段演讲,终于可以说得理直气壮:


昨天,1941 年 12 月 7 日——必须永远记住这个耻辱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受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突然的蓄意的攻击。


……

我们现在预言,我们不仅要做出最大的努力来保卫我们自己,我们还将确保这种背信弃义的形式永远不会再次危及我们。我这样说,相信是表达了国会和人民的意志。


美国媒体针对珍珠港被偷袭事件的报道

美国媒体针对珍珠港被偷袭事件的报道
美国媒体针对珍珠港被偷袭事件的报道

敌对行动已经存在。毋庸讳言,我国人民、我国领土和我国利益都处于严重危险之中。


相信我们的武装部队,依靠我国人民的坚定决心,我们将取得必然的胜利!愿上帝帮助我们!


我要求国会宣布:自 1941 年 12 月 7 日星期日,日本发动无端的、卑鄙的进攻时起,美国和日本帝国之间已处于战争状态。


没错,从 1940 年开始,罗斯福就在使用各种方法和途径,希望国会能够批准美国参加「二战」——他所需要的,确实就是一个批准而已。


如今,他拿到了。


可以说,「战争机器」开始高速运转后的美国,确实没有辜负山本五十六当初的「信任」。


在国会演讲的罗斯福

在国会演讲的罗斯福

在国会演讲的罗斯福


先看钢铁产量。在宣布参加「二战」前,美国年钢铁产量是 3000 万吨左右;到 1941 年末,产量暴涨到 7500 万吨;到 1944 年,达到 8132 万吨——这一年,苏联、德国、英国、法国、日本这 5 个国家的钢铁产量加在一起,是 5600 万吨。


再看石油。1940 年,美国石油年产就达到了 2 亿吨,1945 年突破 2.3 亿吨——当时全球石油总产量为 3.6 亿吨,美国占到了 60% 以上。


然后来看武器装备。开战第一年,美国的作战飞机年产量就达到了 4.7 万架,坦克年产量达到了 3 万辆。整个「二战」期间,日本前后一共造了不到 7 万架作战飞机,1944 年,美国一年就造了近 10 万架。


在太平洋战场上,日本海军的联合舰队苦心经营,勒紧裤腰带造航母,到了 1945 年无条件投降时,一共造了 29 艘航母(含 4 艘已下水未完工)。


而美国呢?从珍珠港遇袭到战争结束,它一口气造了 147 艘航母(其中 113 艘是轻型航母)。


不仅仅是生产能力,还有修复能力。太平洋战争中的珊瑚海海战中,美国「约克城」号航空母舰被日机重创,按日本人的估计,「约克城」号至少要修两个月——事实是,美国人只花了 36 个小时就让这艘航空母舰重返战场了。


还有后勤能力。在太平洋战争后期的「跳岛战」中,最艰苦的时候,日军士兵三天可以分到几条小鱼干作为口粮,而每个美国士兵在战地上可以吃到刚做好的冰激凌——为了能现场制作,美国专门改造运输机用来制作冰激凌(美军的后勤能力后来在朝鲜战场上也给志愿军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二战」期间,美军有数万架飞机生产出来还没来得及服役,战争就结束了。美国不愿意自己的技术被泄露,最终集中销毁了数万架全新的作战飞机

在「二战」期间,美军有数万架飞机生产出来还没来得及服役,战争就结束了。美国不愿意自己的技术被泄露,最终集中销毁了数万架全新的作战飞机
在「二战」期间,美军有数万架飞机生产出来还没来得及服役,战争就结束了。美国不愿意自己的技术被泄露,最终集中销毁了数万架全新的作战飞机

以生产能力论,太平洋战场只是美国输出的一小部分而已,事实上,美国当时已经成了全世界整个反法西斯战场的主要生产制造商和军火提供商。


1944 年 6 月的诺曼底登陆,盟军准备的 13700 架作战飞机,基本都是美国人造的。面对如乌云蔽日一般的盟军飞机,德军可以起飞的作战飞机只有 400 架左右。


不知道那个时候,希特勒有没有恨日本把美国拖下水?

3

第二天得知日本成功偷袭珍珠港的消息后,希特勒的内心也是矛盾的。

最低 0.3 元/天开通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购买该盐选专栏查看完整 41 篇内容

盐选专栏

历史的细节:大变局下的生与死

张玮 复旦新闻系新闻学硕士

¥13.99 会员免费


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日本没油了。

其实日本想搞美国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就想搞了。1929年爆发经济大萧条,所有资本主义国家全部受到牵连,当时的日本也不例外。日本为了转嫁国内矛盾,获得更多资源,选择了入侵的方式。当时日本提出「南下」以及「北上」两个战略。「南下」主要是日本海军提出来的,即入侵东南亚以及南亚地区。「北上」则是日本陆军提出,即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和西伯利亚。由于当时东南亚以及南亚地区主要是英国,法国,美国这些老牌资本主义帝国的殖民地。最终日本选择挑中国这个软柿子捏,于是自导自演了九一八事变,入侵中国东北。至于西伯利亚,日本在诺门罕地区被苏联打得满地找牙,从此作罢。

后来1937年日本全面入侵中国,号称三个月灭亡中国(这口号和纳粹号称三个月灭亡苏联是不是挺像的?结果呵呵)。然而硬是被中国的战略纵深给死死拖住了。日本又是个资源贫瘠的国家,石油主要依赖进口。而当时中国又是「贫油国家」,其实中国是有油的,如大庆油田,只不过当时日本踏破铁鞋都没找到。为了获得石油,日本开始对南亚下手,获取那里的石油资源。1941年7月28日,日本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地区,这触犯了美国的底线,于是美国开始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包括石油禁运。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英国切断了婆罗洲向日本的石油供应;美国说服荷兰东印度公司暂停向横滨和长崎运送石油。刚刚也说了日本石油主要依赖进口,没了石油资源,什么汽车坦克飞机军舰全都趴窝。

这下日本炸毛了,为了保护海上通路,特别是为了保证从苏门达腊及婆罗洲返回日本的油轮畅通无阻。日本决定全面掌控东南亚,而东南亚又是英美的地盘,英国在欧洲被德国搞得自顾不暇,已是不足为虑,美国就很难办了,而菲律宾当时是美国的殖民地,不打下来肯定不行的。于是要么不出手,出手即先发制人。于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集结六艘大型航空母舰以及其他战列舰、巡洋舰,对美国珍珠港发动突袭,目的就是为了重创美军在太平洋的军事力量。以便日后占领整个东南亚。

而日本为了这场袭击,可谓准备充分,早在1931年以山本五十六为首的日本海军将领就开始策划偷袭美国珍珠港。日本有个岛叫鹿耳岛,地理情况和美国珍珠港挺相像的,日本在那进行演习后认为袭击珍珠港是完全可行的。当时二战有种舰载机叫鱼雷机,顾名思义专门丢鱼雷的,由于港口又浅,为了鱼雷丢下去不触礁,日本对飞行员进行专门的低空投掷训练,还对鱼雷进行改造。

这次偷袭,美国太平洋舰队可谓损失惨重,然而不幸中的万幸,美国太平洋舰队三艘主力航空母舰当时并不在港口内,因此逃过一劫,再加上当时南云忠一为了保险起见,并没有对珍珠港内的油库以及修船厂发动攻击。正是这些有生力量,让美军有了翻盘的机会。

也正因为如此,山本五十六知道这次袭击只不过是取得短暂的胜利,并说到:「我们唤醒了一位巨人!」为了将巨人彻底打倒,日本在后来发动了中途岛战役,目的摧毁美国太平洋海军的所有有生力量,结果偷鸡不成蚀把米,参战的四艘主力航空母舰「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全部报销。再加上美国后期大规模暴兵,日本在太平洋战场的失败已成定局,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这个东西可以看一下日本战后写的《大东亚战争全史》,里面虽然有不少洗白天皇等的成分但是还是一个很好的在日本方面解读二战太平洋战场和东亚战场的文献资料。

日本在1941年决定偷袭美国珍珠港的原因,非常复杂,是各个已经发生的历史事件所引发的日本决策层的思考及判断决策,其主要原因是抗日战争(日本称「中国事变」)的迟而未决和英美对日本的经济制裁。

1.日本成为现代国家的时间正好是19世纪的帝国主义时代,登上帝国时代末班车的日本不可能脱离当时盛行于世界的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思潮,夺取殖民地成为日本的在做出决策时的中心思维。

2.亚太地区的殖民秩序在一战结束后以《华盛顿条约》作为基础确立,而后以九国公约等方式形成华盛顿体系,这个体系确定了一战协约国战胜国及中立国在亚太地区的殖民统治秩序——即英、法、美、日、荷等国家,日本如果想要夺取新的殖民地和市场,只能从上述国家进行夺取,或者入侵中国。

3.日本决策层对二战前的世界经济危机进行剖析并试图找到解脱经济危机的方法,最后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日元集团因为不能自给自足,所以日本长时间难以走出经济危机,这一结论使日本做出在后续发展中扩大抗日战争(日本称「中国事变」)以及南下东南亚挑战欧美殖民秩序,夺取资源产地确保日元集团「自给自足」的决策。

4.自1937年以来,「中国事变」已经持续了4年,这场对日本而言已经收获不大甚至需要更多投入的战事迟迟不能结束,而日本决策层认为中国政权拒绝与日本媾和的主要原因是英美对中国的支持和对日本的经济制裁,为了以日本希望的和谈条件来结束「中国事变」,需要切断英美对于中国的支持,打破对日本的经济制裁。

5.1939年苏联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协定,而后德国入侵波兰开始与英法的欧洲战争,1940年9月份德意日三国签订「三国同盟」成立轴心国集团。轴心国集团结盟的原因正是德意日三国需要寻找盟友,以盟友的力量威慑美国,阻止美国介入德意正在进行的欧洲战争及日本正在进行的东亚战争。出于威慑美国的需要,轴心国集团也向苏联投出过橄榄枝,仿照苏德互不侵犯协定,日本也与苏联签订了类似的苏日互不侵犯协定。但是因为预先的分赃不均(苏联在欧洲要求北至芬兰、南至保加利亚的势力范围,与德国的要求相左)等各种原因,苏联并没有加入轴心国。

6.苏联的「中立」成为德国的欧洲战争的最大不确定因素。鉴于1939年苏芬战争苏联的拙劣表现,1941年没能拉拢苏联加入轴心国集团的情况下,德国很快做出决定向苏联开战,这场战争一开始出乎日本的意料,而且德国决定开战的事情也没有与日本通报。这让轴心国集团产生了内部裂痕,加上之前诺门坎战役的战况,日本在德国侵苏战争开始时选择保持中立。这也给了日本一个新选择:达成对美妥协,脱离「三国同盟」或者不履行「三国同盟」义务。

7.1941年时,日本决策层判断欧洲战争情况对轴心国集团一片大好,法国已经在去年投降,荷兰业已被占领,政府流亡英国,英国收缩回英伦三岛,苏联在德国的大举入侵下岌岌可危。在这个情况下,日本决策层认为欧洲战争即便转变为持久战,胜利者也会是德国,那么在东亚如果无法达成对美妥协,以和平谈判的方式使英美停止对中国援助并停止经济制裁,那么武力南进,夺取东南亚的英属殖民地切断援助道路,夺取荷属东印度解决资源危机也是日本解决「中国事变」的出路。

综上情况,在1941年这个节点上,日本认为轴心国的国际形势一片大好,法国与荷兰被占领,英国需要全力以赴在欧洲面对德国的挑战,在非洲面对义大利的挑战,对亚太地区属于鞭长莫及的状态。与此同时,持续4年的「中国事变」迟迟不能结束,经济制裁使日本的本土资源接近枯竭,国际贸易受到阻碍,英美对中国的支持使中国拒绝与日本的媾和,所以日本不管是出于结束「中国事变」的需要还是出于对资源的需要,只有两个选择:1.在亚太地区向美英荷开战;2达成对美英荷的妥协。

那么问题来了,对美英荷妥协是否能够满足日本的胃口?如果必须开战,鉴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属地仅仅只有菲律宾和部分岛屿,拥有与中国相邻的殖民地的仅有英法两国,那么日本能否仅仅向英、荷开战(当时法国已经投降,日本可以通过与德国、法国的协商解决东南亚的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事项)而不向美国开战呢?


和平方案:对美英荷妥协

在1941年开始,日本就开始了和美国的谈判,其主要目的是让美国放弃援助中国并停止对日本的经济制裁。但是日本和美国的和谈条件相差甚远,分歧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

1.如何结束「中国事变」,达成和平

日本结束「中国事变」的要求是:1.华北自治,日本有权在华北及海南岛等附属岛屿驻军,时长约为25年;2.中国承认伪满洲国;3.蒋介石政权与汪精卫政权合并;4.在《日满华协定》基础上发展中日关系及中国的其他外交关系。这与美国的要求差距甚远,美国并不同意日本在华驻军,也不同意中国外交关系必须以《日满华协定》为准则。

2.日本在「三国同盟」的义务

日本要求自行解读「德意日三国同盟」的义务,而美国要求日本退出「德意日三国同盟」或者使该同盟成为一句空文,并且将这个要求作为美国劝中国政府与日本媾和的先决条件。

如果不能达成对美妥协,使英美放弃对中援助并取消对日本的经济制裁,日本的资源是根本难以支撑后续的对中国作战的。而妥协方案的这两点根本分歧也是日本无法接受美国方案,与美英荷妥协的原因,故而日本在持续的外交斡旋中,日本决策层也在日本政府内部表露了「如果和谈不成,不惜对美英荷开战」的态度,并且开始准备作战方案。


战争方案:对美英荷开战

在日本决策层表露出「如果和谈不成,不惜对美英荷开战」的态度后,日本决策层进行了关于英美荷是否可分别对待的讨论。日本陆军提出过仅对荷开战或者仅对英荷开战而不对美开战的构想,但是被日本海军坚决反对,原因如下:

1.仅对荷兰开战,并不能阻止英美对中国的援助,为解决「中国事变」势必要向英国开战;2.英荷两国在亚太地区的殖民利益密不可分;3.一旦开战,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军事存在和菲律宾的地理位置将会成为日本对英荷开战束手束脚,即便对英荷战争顺利,占领英荷在东南亚的殖民地,菲律宾的美军存在会扼制住新占领地区与日本的海路,一旦后续美国加入英荷一方向日本开战,日本的资源获取仍然非常困难;4.以美国支持中国抗战的情况来看,后续非常可能加入战争,如果在对英荷开战后再对美国开战,日本海军将丧失突然进攻的优势,将战争引向日本极力想避免的持久战状态。

综上4个理由,日本陆军最后也赞同了日本海军的对美英荷一起开战的方针。后续的作战方案也以美国作为主要对手进行制定。


事已至此,日本在「德意日三国同盟」威慑美国不成功,无法达成对美妥协的情况下,只能从「不惜对美英荷一战」的态度表露转变为「决心对美英荷开战」的决策。后续偷袭珍珠港不过是日本决策层「决心对美英荷开战」的结果罢了。


没油了,蛇想吞象作的死。


本来以为打中国,就能亡中国。

不巧只有中国部分高级政治人物跪下去了,中国实力派军队人物和具备影响力的大佬一个也没有跪。

中日战争形成了相持不下的泥潭局面。

本来以为打珍珠港,就能让物产丰富的殖民地成为自己的囊中之物。

没成想,美国军政高层磨刀霍霍,迫不及待地想要你来找死。

道理很简单,日本是岛国,从中国获取的战争收益已经没有了,不从列强身上扒皮,这台机器就要停止运行,一旦停止,日本社会立刻就会崩溃。

他们都知道是死路,但是日本崩溃就在眼前,只能饮下这杯毒酒了。


许多人听说过珍珠港事件,却没怎么把它当做一回事。毕竟,损失4艘战列舰、2艘驱逐舰、188架飞机,死亡2400名美国人……

珍珠港真正的意义不在死伤多少人,而在于它揭开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战序幕。空袭之后,日本正式对美国宣战。次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了对日本帝国的正式宣战声明。几日之内,纳粹德国与义大利向美国宣战,美国回应宣战。

刚知道珍珠港事件的时候,许多人觉得这事儿不可思议,日本人难道不知道自己打不过强大的美国军队吗?本来美国人可能也没想著要去打日本,日本为什么犯贱式地去主动挑衅美国?活生生把美国拖下水,然后被美国一顿暴打,连天皇都差点被逼退位……

让我们从日本人的角度来分析下,为什么当时日本非要偷袭珍珠港不可。这样一个看似不可理喻的行为背后,隐藏著一个军事天才的无奈。

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军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后,美国战舰亚利桑那号沉没

膨胀的日本:总觉得自己受欺负

美国的「黑船」叩开了日本的国门,日本人对于美国却一直心存忧虑。

一战后,建立起华盛顿体系,在远东地区确立了新的国际政治格局 。但这一体系从一开始就为日本所不满 ,因为它的主要目的是抑制日本。《九国公约》拆散了《英日同盟》,使日本独占中国的梦想遭受重创。《五国海军条约》把日本海军限制在比英美低一等的二流海军「强国」 的地位上 ,一心想要争夺世界霸权,尤其是海上霸权的日本,怎么会善罢甘休?

因此,日本对华盛顿体系即极为不满,一心想要冲破枷锁 。再加上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后,日本迅速占领大面积的中国领土,自身的军事实力大为增加,野心也迅速膨胀,想要采取「南进政策」,在海上拓展日本的生存圈。这就必然要与美国的利益发生冲突,日美海军必有一战。

打就打吧!骄傲的日本人难道不能跟美国海军拉开阵势,来一场轰轰烈烈的舰船大战?为什么要采取偷偷摸摸、极不光彩的偷袭?

要知道,一战以后世界海战的主要对决模式还是战列舰VS战列舰,双方的舰艇摆好阵势后开会对轰。这种模式对战舰的要求是船坚、炮利、跑得快,所以,日本海军对于战列舰有一种迷之疯狂,甚至建造了有史以来最大吨位的「巨无霸战列舰」——大和号——号称有6.9万吨排水量。

采取航母编队长距离奔袭,再用舰载飞机集中进行空袭的方式在当时非常大胆。这种海战思路本身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导演「珍珠港空袭」的人正是一位日本军界的怪胎——山本五十六

许多人都知道山本五十六发动了「珍珠港偷袭」。实际上,指挥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的前线指挥官是南云忠一中将,山本五十六只是「偷袭珍珠港」的幕后策划者,他本人并不在一线指挥。

山本五十六能够被历史铭记,就在于他敢于孤注一掷。要知道,如果这支舰队被美军发现,则可能遭受到围歼,导致全军覆没。自己的战略意图没能实现,还极有可能带来毁灭性打击。

山本五十六的策划,不可谓不大胆。

说来奇怪,山本五十六此人本来是日本军队内部反战派的代表,与海军大臣米内光政、海军省军务局长井上成美并称为反战的「三驾马车」。按道理来说,山本五十六这个反战派怎么会策划对美国海军的空袭?

其实,山本五十六不愿意与美国开战只是基于现实的理性判断。

山本五十六曾参加过日俄战争,1914年进入日本海军大学学习,此后多次到美国进行考察交流,并担任驻美国的武官,他尤其关心美国海军力量的发展,是日本国内少有的具有国际性军事眼光的军方高层。

1939年8月,山本升任联合舰队司令,1940年获得海军大将军衔。作为日本海军的高层,他对于日美双方的海军力量一清二楚,他既知道美国综合实力的强大,也知道日本海军的强项。虽然心里一万个不愿意开战,但如果战争无可避免,作为职业军人,他还是能够发挥自己的专长,找出美军的软肋实施攻击。

?在当时的西太平洋地区,日本的海军较之于美国更占优势。二十世纪三年代,美国的主要敌人是德国,所以把主要的军事力量调集到大西洋地区,太平洋尤其是西侧的海军力量相对薄弱。日本还在此能形成局部优势。

?其次,山本考虑的是既然要战争不可避免,就要在一击之下尽可能摧毁美国的作战力量。他放弃了以战列舰为主的「大炮巨舰」策略,这种伤敌1000自损800的招数,日本海军玩不起。他想要尽可能打击美国的作战力量的同时,保护日本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海军家底(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脑洞大开的事情来了,山本偷袭珍珠港的灵感来源于一本小说。1926年,山本任驻美武官的时候阅读了一本《太平洋战争》的书,书里就有以舰载机袭击珍珠港的情节。

这事其实并不是天方夜谈,后来还真有人把这种作战模式变成了现实。1940年11月,英国海军在突袭义大利塔兰托军港时,真就利用舰载机搞突袭。这个教科书般的案例,给山本五十六极大的信心,他这才敢酝酿「偷袭珍珠港」的计划。

那么,为什么日本利用航母编队来偷袭呢?要知道,日本其实现代航母的诞生地。1922年底,日本建成了世界第一艘现代航母「凤翔号」,排水量7000多吨,可搭载21架飞机。之后,日本又陆续建成了「赤城」、「加贺」、「苍龙」、「飞龙」等大型航母,建立起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航母舰队。反观美国,他们对于航母重要性认识不够,一直将它视为一种辅助性(运送飞机)的水面舰艇,在航母这个单项武器方面,日本也占据优势。

如此,在进行了敌我优势的对比之后,山本五十六才孤注一掷,让日本的航母主力长途奔袭3000多海里去美国海军的主要军港搞偷袭。

不得不说,战争有时还有运气的成分在。

日本知道美国航母不在港内

这次偷袭已经近乎完美了。参加这次袭击赤城号(旗舰)、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翔鹤号和瑞鹤号六艘航空母舰,一共441架战斗机、鱼雷轰炸机、俯冲轰炸机和水平轰炸机飞机,把珍珠港轰炸个稀巴烂,美国海军毫无防备、毫无招架之力。

日军航空母舰甲板上的战斗机群

珍珠港偷袭胜利的消息传到日本,举国沸腾。只是山本五十六作为总策划人却也有一点遗憾,这点遗憾为日本海军最后的失败买下了伏笔。

日本海军自己如此重视航空母舰的作战能力,当然希望摧毁美国的航空母舰。美军太平洋舰队的「企业」号和「列克星敦」 号航空母舰就成为了重点打击对象。而偷袭前一天,日本海军突然收到消息,「企业」号和「列克星敦」 号不在港内。两艘航空母舰被美国海军当做运输船,去各个岛屿送飞机了,12月7日都还没有回港。

来都来了,不能不打吧!12月7日,舰队指挥官南云忠一仍然决定按照原计划实施攻击 。最后,这次偷袭虽然取得了辉煌战果,但山本五十六仍对未能把美军航母击沉在珍珠港内深感遗憾 。因为这无异于「放虎归山」 ,美国太平洋舰队依然可以围绕两艘航母,迅速组建反击力量 。

美国是否知道要偷袭珍珠港?

珍珠港事件留下了一个大疑团,许多人怀疑美国政府在此之前已经知道了日本要偷袭珍珠港的消息。以美国当时强大的军事情报系统,对于日本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竟然丝毫未察觉,谁信?

?事实上,美国军方早已掌握了日本的密码。1940年9月,美国科学家研制成功了可以破译日本密码的密码机———「魔术」。使用「魔术」对日本驻美使馆进行严密的监视,美国情报部门对于日本的许多行动了如指掌。

1941年7月1日-12月7日,日本外务省与驻美使馆之间有多达217份电报被破译。1941年12月2日,就在偷袭珍珠港前夕,美国情报部门破译,东京方面电令野村大使销毁使馆内的密码机和密码本。12月5日,又电令大使要在两日内令使馆大部分人员乘飞机离开华盛顿。非常明显,日本方面决心要跟美国开战了。

?其次,美国对于日本攻击的目标是珍珠港也预估到了。1941年后,各种各样的信息传到美国政府那里,纷纷表达日本攻击美国的目标是珍珠港的意思。美国政府却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人认为,这是罗斯福总统故意漠视日本对于珍珠港的作战计划,留下机会给日本让他们能够偷袭得逞,从而找到打破国内「中立主义」思潮,让美国得以参加二战的阴谋。

罗斯福真的有这么大胆子,冒著牺牲掉美国太平洋舰队珍珠港基地的威胁,冒著死伤3000多名美国士兵的风险,来成全日本海军的空袭?

更合理的解释是,美国当时确实已经判断到日本极可能对珍珠港发动袭击。但是,美国认为使用大型战舰攻击容易被发现,日本将会用潜艇进行攻击。航空母舰是水面的活靶子,日本的航空母舰要奔袭3000多海里偷袭珍珠港,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中间出现任何一点闪失,日本航母战斗群就会被发现,休想活著回到日本本土。日本人有这么大胆子执行这么大胆的行动吗?

美国人认为,日本海军要发动袭击也只可能是潜艇来偷袭。但美国有严密的反潜网,日军要突破非常困难。即便能侥幸突破,潜艇对于太平洋舰队能造成的威胁也有限,这还会给美国开战非常好的借口。

然而,珍珠港偷袭的结果大大超出了美国人的意料。

对世界海军军事思想的影响

许多人没有意识到,珍珠港偷袭引起了海上战场的革命,它的影响力不亚于德国的「闪电战」。在珍珠港事件前,全球的海军还笼罩在「大炮巨舰」的作战模式下,对于制空权的认识不够充分。

珍珠港偷袭的成功,让美国、日本的海军将领都认识到制空权对于海上作战的重要性。美国夏威夷珍珠港内的舰艇实力已经算强大了,但是面对日本航空母舰战斗群上飞来的数百架飞机,美国没有空中力量进行抗衡,只能让舰艇沦为日本飞机的活靶子。

什么是海军最有效的力量?传统的海军认为是以战列舰为代表有大口径、大吨位的战列舰,而到了二战后期,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官尼米兹上将认为,快速的航母突击部队才是最有效的一种海军兵力。

航母是现代海战中最强大的武器。航母通过舰载机,极大范围地拓展了作战半径。在这点上,美国比日本的反应还要快。美国人作为挨打的一方,立即发现了航母对于现代海军作战的重要性,认识到了航母的可怕威力。

△1942年5月末,夏威夷珍珠港,美国航母企业号(Enterprise)准备启程赶赴中途岛大战。

到了中途岛海战时,美国人「以牙还牙,以眼还眼」,采用航母突袭的作战方式全歼了日本海军的主力航母,扭转了战局。

美军充分意识到航母对于现代海军作战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航空母舰,把一些已经建成的战列舰也重新改装成了航母。美国的工业实力显示出惊人的潜力。战争初期的灾难使得美国只剩下3艘第一线的航空母舰,而珍珠港两年后,美国航空母舰的数量陡然增加到50艘。到了二战结束时,美国建造的各种航母多达100多艘,而日本在战争中期后只建成5艘。

美国的「超级工厂」一旦启动军工生产,当时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拼,更别提资源匮乏的日本了。如此庞大的航母战斗群,也就为美国称霸海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直到今天,航母依然是体现一个国家海军综合军事实力最显著的标志。

可惜,山本五十六看不到了。1943年4月18日,59岁的山本五十六在视察部队途中座机被美军飞机击落而毙命。

如果不偷袭珍珠港,历史又会怎样呢?

关注公众号~了解更多文化知识


引自百度百科:赌徒山本五十六的沉浮一生 侵删。

说起珍珠港,不得不提发动此事件的一个关键人物:山本五十六。

山本五十六是日本海军中的一员大将,在二战时期,他任职海军联合舰队的司令官,几乎成为了当时日本海军最关键的人物。但是他却是一个十分标准的赌徒,曾经与好友打赌输掉了一座房子。

山本出生在一个武士世家中,从小受到日本武士道文化的影响,就喜欢争强好胜。十七岁进入海军学校学习,以优异的成绩从学校毕业后,就日本海军舰艇上任职见习官,此后还参加了日俄战争。后来因为表现出色,山本又被送往海军技术学校进修,随后奉命前往美国哈佛大学深造。

这一去,让山本长了不少见识,知道大国的工业和军事实力,此后回到日本晋升大佐,成为海军大学的教官。不久山本又晋升少将,升任海军航空技术处的处长、航空队的司令官,成为日本海军的核心将领。在1941年十二月,他策划指挥了偷袭珍珠港事件和中途岛战役,此后名声大振。

许多人认为当时疯狂的举动,只有赌徒才敢冒那么大的风险,去偷袭美军的珍珠港。

但山本五十六此次的赌注也并非无律可循。他纵观国际实事,清楚的知道美利坚虽然暂且中立,但这几年通过军火贩卖大发横财,已大有锋芒毕露之势,这个国家早晚都得参战的,等它发展成熟了,就是它参战之时,此刻它必定席卷全球,纵横天下。若想有机会赢,就必须趁早拉它下水,自己国家海军实力尚可之际打它个措手不及,争取两到三年的时间让它喘息恢复。在这个时间里日本配合轴心国同盟尽快占领欧亚大陆,此刻尚有与美洲巨人一战的可能。

山本五十六确实是一个赌徒,从小就痴迷于赌博,而且十分精通赌术。当时他在各大赌场的名气十分出名,因为技术高超,曾经一度被摩纳哥的赌场禁止入内。同时山本也是个做事十分认真的人,曾经与好友打了一个三千块钱的赌。最终他输了,因为事情不大,而三千的数额却十分巨大,在当时可以买一栋十分奢华的房子。这对于才二十多岁的山本,确实还不起,因此他的朋友只当玩笑,并没有拿此事当真。可山本坚持要还,此后每个月都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部分薪水还赌债,直到十几年后把钱还清。而后来当上司令的山本还和天皇冗谈道,如果给他一年的公休,他能赢回一艘航母回来。

但是山本五十六始终因为赌性太大,不仅没有赢回一艘航母,还将自己的一条命都输进去了。「珍珠港事件」后,太平洋战争正式爆发,美军开始反击,日本侵略者终究要为自己狂妄的想法付出代价。

中途岛一战,日本海军惨败,从此失去了海军航母的空中优势,只得节节败退,大量的战列舰、驱逐舰等舰队只能龟缩在港口,不敢出击。而此时山本却还想再赌一次,希望争取多一点时间,为日军在海上防御调整,拖延时间,以寻求与美军决战。但是狂妄的日军终究要失败,上百架飞机被炸毁,而山本五十六也在一次视察中,乘坐的飞机被美军击落,最终也将自己的老命也搭上了。


没钱维持侵华战争只好去抢法属印支又被制裁了,索性打算抢了整个东南亚,防止美国动手先干翻太平洋舰队。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赌一赌,摩托变吉普。要想富,下重注


因为以张学良为代表的优秀人才,给了日军极大的勇气。如果不是九一八下克上,谁能想到2万日军追著三十万东北军入关?白捡东四省甚至当时光头都没多少的飞机坦克。

在这种极小投资,超大回报的诱惑下,没开上帝视角的日军,想再来临门一脚,踹欧美一下,他们跑出东南亚和太平洋岛礁,也不奇怪。


没资源了。

41年石油禁运之后,日本自己手上的石油不够用了。不止是石油,还有诸如橡胶这样的战略资源都很短缺。日本也没办法啊,没资源怎么打仗?蝗军不能只靠喊著天蝗陛下万岁打仗啊。

不止是偷袭珍珠港(亚利桑那号又沉啦!),后续的中途岛海战都旨在集中兵力,消灭美国在太平洋的有生力量。这样一来,日本在太平洋就没有敌手了,能直接威胁到美国本土。从而逼迫美国妥协,取消石油禁运等一系列对日本不利的政策,甚至能捞一些其他的好处,让战争走向对日本有利起来。


逻辑反了,就是侵华侵不动了,跑去搞东南亚了。

日本德国这种思路就是靠战争掠夺来发展,日本是按照类似打法国的思路打中国的,三个月闪电战,打到首都,逼蒋介石投降或者和谈,结果校长一路从南京跑到重庆,还吃著援助活的挺好,背后还有各种根据地。

只好去搞东南亚了,但是那是老牌帝国的势力范围,日本明显是搞不动美国的,战前日本的石油,钢铁等等全是美国卖的,珍珠港之前,美国对日本禁运了,一个慢性死,一个猝死,你选哪个?还不如博一搏,单车变摩托,日本从来也没想揍赢美国,只是极大削弱美国舰队之后,想办法谈判。

实际上,就是赌国运,只不过前两次运气好赢了,像甲午海战,大清输了也就赔点钱,日本实际上是借了高利贷在打仗,打输了还要惨。


要打,就要石油、钢铁,在东北没找到,打苏联又没打过(诺门罕),那只有去东南亚,那里有石油,有橡胶。这和英国荷兰等国家利益冲突,肯定是不会让他随便过来的,就要打!打了美国人不可能不管(其实已经在制裁了,石油废铁禁运了)。那与其等几年自己饿死,不如开战拚命,也许有活路呢


为了回馈邀请回答的人,认真回答一下吧。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指出,但请不要道德绑架。

借用元首的一句话:我们的将军只懂打仗,完全不懂战争的经济。我们普通人基本也是这个状态,真刀真枪打的热火朝天,看著很嗨,完全不考虑打仗消耗体力要吃饭,刀具砍多了要钝裂,更有甚者觉得意志力坚强就无敌,可能现在人都吃的太好了,已经不知道饿了会乏力、虚脱、感官下降。

先得说明,日本高层那帮人不傻,不是不知道美国实力,是要在几个坏选项中选出一个不太坏的。

日本学者后来写的经济史说1938年武汉会战时是日本国力的巅峰期,之后基础国力开始下降。

侵华时日本一直在进口石油、钢铁、橡胶,可能有人难以相信,还曾进口过2亿日元大米。武汉会战时日本外汇用光,开始动用黄金储备。

日本的目的并不是三个月灭亡中国,他们知道这不可能,而是逐步蚕食,他们要打服国民政府,迫使国民政府承认伪满、冀东伪政府、察哈尔等地的伪政府,但打到武汉也打不服国民政府,在谈判中日本曾提出退回到七七事变之前的位置,并要求国民政府赔偿军费,日本觉得自己很够意思了,国民政府则不接受。打不服又谈不拢,日本也懒得谈了,公开声明不以重庆国民政府为对手,说重庆国民政府只是一地方性政权,只承认汪伪为中国政府。实际上重庆方面在武汉会战后能有效控制的只有四川、湖南,广大地区要么是日伪区要么是拉锯区域,盘面的确很小。说来也挺逗的,日本内阁后来又想谈判了,负责殖民地事务的外相宇垣一成就苦逼了,你都不承认别人,还要我去强撩,我不要面子啊,干脆辞职了,日本内阁首相就亲自兼任外相,找美国人去牵线搭桥,总算搭上线了。常凯申也看出了日本的经济问题,天天在国内宣传日本政府将要破产,年底就会撤军,以提高抗战士气。日本委托美国人作为中间人来转达谈判条件,国民政府则条件加码,要求日本退回到九一八事变前的状态,等于说日本侵占的土地要全部吐出来。事实上,吐出来不可能,起码日本民间就不同意,九一八事变关东军占领东北,东京万人空巷,庆祝胜利,当时的日本内阁没有批准事变,事后讨论要不要追认,军部有人说:前线流血取得的土地,你们这帮人却在出卖国家;关东军少壮派甚至威胁不同意就在满洲自立。这种氛围下,再回忆一下军国主义分子以前的那些刺杀事件,谁还敢说放弃占领地退回,日本自然也无法接受,只有在侵华的路上继续走下去。

这样一来,日本外贸赤字严重,黄金储备如果用完也就只剩下抢了。

当时日本缺乏石油、橡胶,印度尼西亚属于荷兰殖民地,印度尼西亚的大油井是荷兰公司控制的;马来西亚是英国殖民地,产橡胶。二战初始,荷兰都成了希特勒战利品了,英国应付德国都吃力,他们哪里管得了亚洲,日本完全可以去抢劫嘛。那么,问题来了,你可以只抢荷兰和英国殖民地,怎么又去珍珠港搞事情招惹美国?这个就有点复杂了。

徐州会战中,台儿庄战役可谓是日军首次失败,日军不服,调集兵力要包围国军主力,国军撤退即时有序,完全不同于淞沪会战后期的大崩溃,致使日军包饺子的计划又落了空。日本已经意识到,这场战争短期内不可能结束,承认了战争的持久性。国民政府打不服,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也在扩充军队,东北的关东军与苏军力量对比开始失衡,日本战略压力越来越大。日本即开始推行总体战体制,计划大量扩充军备应对苏军和中国战场,并设立资源局控制社会资源分配向军需生产倾斜。新建的军工厂及民间企业大量转为军工开足马力生产,电力首先满足城市军工生产,农村缺乏电力影响到农业生产;军队的扩充等于失去大量劳动力,劳动力不足,就把一些服务业、商业、纤维业关停,释放其员工进入工厂;在朝鲜半岛也大量新建矿场和工厂,朝鲜半岛的工业化水平远不如日本国内,城市人口占比低,大量农民转入工矿企业,影响到农业,使得每年输入日本国内的粮食减少一千万石,恰好日本西部又发生旱灾,粮食不足,又进口了2亿日元粮食。

日本要去夺取中国内地的产粮地-湖北和湖南,以困死重庆国民政府,于是向武汉、长沙进攻。

武汉会战正式打响前,日本同苏联在张鼓峰比划了一下,日本看到自己的飞机和飞行员都优于苏联,并判断出苏军不会主动对满洲动手。于是,日本在总体战体制下扩充军备未完成的情况下就敢于进攻武汉。占领武汉后,打到长沙就打不动了。日本调查重庆国民政府的军工生产能力是弹药每月四百万发,只能满足游击战每月两百多万发的消耗,像宜昌这种小战役国军一个月都消耗了一千万发,国军如果没有外部补给线那就真的只有全民上山打游击了。日本采取封锁政策,封锁一切外援渠道。

而当时东南沿海都丢了,国民政府在广东沿海获得外部物资,通过粤汉铁路运往长沙,于是日军去拿下了广州。拿下了广州,日本又发现越南到广西的铁路线运输量大增,国民政府还有奶吃,日军又去拿下了南宁、昆仑关。常凯申火了,调国军去打通补给线,并动用了中国第一个机械化兵团,即杜聿明第五军的苏械师第200师,其实苏械师战力还是比不上日军师团。这个就是「桂南会战」。

荣誉一师对昆仑关日军阵地发动攻坚战,日军伤亡很多,荣誉一师也被打残,退下来,苏械师接替继续进攻,把三木联队包围。三木联队打到绝望时打算烧掉军旗,旅团长中村正雄可谓不要命的突进去救援,但一路被国军阻击,想飞起来却被抱住大腿,心急如焚,只得连滚带爬。中村正雄战死前总算向三木联队靠拢,救出了三木联队残部。中村正雄死前在日记中写到:我的部队号称钢军,是因为在日俄战争中用自己的顽强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但今天不得不承认,我遇到了一支比俄国人更加顽强的军队。

昆仑关收复,这是国军第一次对日攻坚战的胜利,但苏械师也被打残,杜聿明得的第五军全部退回后方整补。

后来日军又从广州抽调兵力,夺回了昆仑关。从缴获的日军步兵手册上的战术分析,常凯申认为日军在广西兵力薄弱,补给线又长,只能进行短距离的突击作战,不能持久作战,于是命令广西多作大范围的游击骚扰战,破坏日军后方。而李宗仁在广西搞全民军事化,地方政府全部军事化,青少年、壮丁全部入民团,正好贴合了这一游击战术,日军被搞慌了,放弃昆仑关,集中退守南宁。后来连南宁也放弃,侵入法国殖民地越南北部,直接切断越南到广西、昆明的补给线源头。

日军在广西、越南截获大量运往内地的物资,发现了许多军事物资,昆仑关战役国民政府动用了苏械师,这必然有外部提供燃料。日本截获的那些物资许多是美国货,这让日本人对美国很不爽。美国正大发战争财,日本截获扣留了美国人的财产,美国表示抗议,英法也跟著抗议。

正是在武汉会战到侵入越南北部这一段时间,日本为获得更多经济资源,提出大东亚秩序,想要独吞中国和东南亚,排斥列强。这就把美国得罪大了:

首先,货币问题。可能许多人不敢相信,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上海都沦陷了这么久,还在用国民政府发现的法币。法币是与美元挂钩的,说白了是以美元为担保的,可以说是美元全球化的开始,现在谁敢去动美帝的美元地位,绝对痛贬到趴下还要踩上两脚,而日本这时的大东亚秩序就有这个意思。美国听到消息,马上公布借款给国民政府2500万美元,不久美国海陆军作战计划中把日本列为假想敌,美国想敲打一下日本,以示响鼓不用重锤。

其次,关税、盐税问题。关税和盐税是国民政府两大税源,战前占到税收的九层,奇怪的是1941年之前广大地区及沿海都沦陷了,这两项税收并没有明显降低。

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之前一直没有对中国宣战,宣不宣战日本有过争论:宣战可接管中国的关税,但国际法限制不能从中立国购买战争物资。最后决定还是不宣战,称侵华战争为「中国事变」。

现在日本宣扬大东亚秩序,恐怕也想著要接管中国税收。中国关税、盐税自清末因借款、还债抵押给列强,就有列强的人在税务机构,要动中国关税、盐税的必然要牵扯到各方势力。国民政府虽然关税自主了,但依然在用关税定期还款,免不了同列强还有藕断丝连。日本早先不去碰触即是顾及列强,这个时候动又是去给列强找不痛快。

再次,南亚有美国殖民地。

日本畏首畏尾,这时对大东亚共荣圈还有所节制。

日本又与苏联在诺门坎大干了一架,双方都没有讨到便宜,但日本已经意识到苏军机械化程度更高了,日本现有关东军不具有任何优势。而苏联之后对关东军更加防备,在远东疯狂扩军,兵力达70多万,飞机、坦克各增至两千多架,关东军只有12个师团,约25万人,飞机700多架,战车450辆。对关东军来说,这不是失衡,是TM完全被碾压了。

于是,日本进一步推进总体战,再次扩充军备,提出物资储备要满足120个师团的需求,产业结构更向军工扭曲。出现了中学生都不上课被动员去工厂服务,奢侈品都不让生产,妇女裙摆太长在大街上警察都去强行剪掉。粮食紧张,城市人口经常去农村采购粮食,以致火车拥堵不堪。武汉会战时,日本都开始回收军校教练用的步枪,这时连城市轻轨也被拔掉来生产军需物资。

这种情况下,日本更需要泰国的大米,印度尼西亚的石油,马来西亚的橡胶,又开始宣扬大东亚共荣圈,日本民众也沉庆在这个虚幻的梦境中。

日本开始组建华南方面军,其实就是南进兵团的邹形。为了满足华南方面军的弹药储备,中国派遣军有3个月没有获得弹药补充。美国开始制裁,告知日本《日美通商航海条约》即将到期,不再续约,也就是要对日本限制出口物资了,接著禁止出口机床到日本,机床乃武器之母、工业之母,日本当时要从美国进口机床,尤其是高精度机床,日本全然要进口,又限制了钢材出口日本,日本则通过了废旧钢铁回收利用法。

而杀手锏石油禁令并没有出台,美国当时现役兵力、预备役和警卫队共140万,需要扩军时间,现在出台石油禁令,日本即会对美作战,故而美国暂不禁运石油。可见,日美战争已不可避免。

为了防备美军,日本又提出海军扩军计划,要求在6个月完成对美战备的75%。

尽管如此,但限于国力,日本又不得不缩减军备计划,提出陆军扩充到65个师团。由于太平洋战争之前,日军在中国战场已经战死18.4万,伤几十万,国内动员增兵了几次,这个缩小版计划依然无法圆满完成。于是提出裁减中国战场的兵力,往关东军和南进兵团增调,也就是说日本总体上还在扩军,但削弱了中国战场兵力。这一方针,导致日军后来精锐抽调,华北日军大多以大队、中队存在,成建制的联队、旅团、师团很少。

日军在华兵力80万(不包括东北),华北兵力密度每平方公里0.36人,华中密度0.91人,伪军22万,要维持治安都难。中国派遣军司令部还想进攻宜昌,听到要削减自己十多万兵力,司令部吵开了锅。司令部派板垣征四郎回日本诉苦,提出不但不能裁兵还要增派精锐师团,军部不同意司令部就集体辞职。最终,双方妥协,增派两个精锐师团,司令部同意第一期裁离保留72万兵力。

这个半搭子裁兵方案总算确定了,裕仁天皇听后,无奈的说:后勤工作能跟上吗?拿破仑在莫斯科就是败于消耗战和游击战上。

虽然这时日军南进东南亚初步形成,但还没有最终决定。陆相东条英机力主国防自主,欧洲已经打翻了天,应该抓住机会南进。美国这时也冻结日本资产,全面封锁日本。近卫内阁竟然提出放弃中国占领区(不包括东北),打不下去了,撤兵吧。结果近卫内阁垮台,天皇指示东条英机组阁,东条英机走向人生巅峰。

东条英机上台,内阁讨论了石油储备和船舶运力情况。

日本当时储备石油840万吨,够陆海军两年作战消耗,两年后舰艇、战车和飞机都会成为摆设,到那时就只能跪求美国了。如果现在去占领东南亚,第一年可获得85万吨石油,第二年260万吨,第三年530万吨,现在同美国开战,虽然第二年石油存量将锐减,但第三年及以后都有剩余,存量会逐渐增多,自然也能满足侵华战争,所以陆军部认为现在开战是最佳时机。

石油储量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能不运回日本国内的问题了。

御前会议讨论:在外部补给全部中断的情况下能不能保证每年最低三百万吨船舶的运力?会议估计对美作战每年损失运输船100万吨,日本国内每年有60万吨的造船能力,加上已有的船舶,结论是能保证每年300万吨的运输能力。(实际上,这个估计损失太低了,中途岛失败后,日本在海上处于被动,日本船舶被美军潜艇、飞机袭击,损失很大,回血能力远比不上造血能力,石油运不回国内,不得不倒入河中)

这样一来,日本南进太平洋的决心已定。

而同一时期,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也获得日军秘密集结南进的情报,史汀生问罗斯福收到情报没有,罗斯福竟然大发雷霆说没得到。美国国务卿赫尔则心情大好的对史汀生说:跟日本人谈判都烦透了,我解脱了,接下来看你和海军部长的了。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日本也不遮遮掩掩了,不再称侵华为「解决中国事变」,连同东南亚的战争称「大东亚战争」。

值得注意的是,正是1941年国民政府的关税、盐税暴跌,关税从战前的60%以上暴跌至1.9%;法币通货膨胀从温和通膨阶段进入高通膨阶段,每年通货膨胀达到300%。可见,日本不再顾及,放手截流税源,驱逐法币了。国民政府这一年处于最危难时期,所有陆上外援补给线也被日本切断。史迪威说:花生米只是一个部落酋长,他知道国民政府种种腐败细节,但他没有能力改变,会上大家都点头答是,下来谁也不干什么;饥饿毁灭了无数的村庄,人们在拚命的逃避谷税和兵役,没有税收,没有兵源,没有军饷,怎么办呢,只有印钞票。

当花生米听到珍珠港的消息后,花生米脸都笑烂了。这里要申明:没有美国加入,中国也会胜利,只是我们要付出更多更久,也许日军会安然撤离中国,无条件投降有待考虑。

致敬抗日烈士!


没有计划或者说根本没有执行的计划,整一个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原先是打满洲的后来发现这么简单那就打整中国吧,打了中国发现虽然打赢哦但是基础设施差,即使不想占领光掠夺也得先修路才行。问题为了打中国资源已经用的差不多了,加上米帝开始禁运了,即使想要掠夺中国也没资源了,这个时候又想了去南边抢资源,但是南边是米帝的范围就得和米帝打……然后这么来了。这点偷袭珍珠港的计划制定的也非常有趣,正面打肯定打不过的只能偷袭了,但是堂堂的大日本皇军怎么能偷袭呢,于是搞了个在战前几个小时宣战,结果因为邮路问题打完了宣战书才送到,弄的山本到死都耿耿于怀名誉受损。


实际上这是两线战争思路,甚至是由不同的军方派系推动的。

日本人在中国的战争,主要是由陆军少壮派军官引起的,之前的九一八和后面的七七事变,乃至之后的一些会战源头,其导火索都是少壮派军官所引起的。而日本是在二战时期陷入的战争狂热,使得少壮派军官做了很多十分疯狂的事情,426政变以及后面的近卫师团政变,其主要推动人员都是少壮派军官。这是特点

而当战争进展的一定程度后,日军与西方国家陷入了交火中,一路势如破竹。此时尚处于中立的美国,切断了日本能源储备赖以生存的通道,使得燃油现有储量仅仅能够满足一年的需求,加速了日本冒险的进程。再者日军十分独特的陆海军对立情况,加剧了这种能源危机,虽占领了东南亚各岛的石油产地,但无奈无法及时应用。这是背景

内忧外患的战局,又者日军的一厢情愿,想逼迫美国在太平洋局势让步,与其签订和平条约,承认日本的战争既得利益。而这都是建立在制海权和军事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的想法。

因此,日本联合舰队倾巢出动,主力航母与舰队突袭了夏威夷,炸毁了美军太平洋舰队的主力,因未能寻得美国的航母编队,在忌惮其实力的情况下,取消了轰炸美国海军油库的计划,为后来的中途岛海战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疯狂的暴徒,同伙被警察抓了以后,狗急跳墙偷袭警察分局,然后老巢被十倍以上的武装警察团团包围,各种吊打。

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众所周知,警察还往暴徒家里扔了两颗防爆烟雾弹,烟的形状有点像蘑菇。

最后剩下的暴徒走出老巢投降了,就这样。


简单说,美国管控了石油资源,日本没石油了。石油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日本想让美国妥协,于是偷袭了珍珠港。不过结果更加悲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