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邀請回答這問題,是被看穿了沒有朋友吧。但是還真被猜對了。有一天在豆瓣看了一個關於換大運的回答,有人說換大運扒層皮,所有不對的關係都會離開,清空,留下來的都是對的人。覺得說得貌似有道理,這兩年我的交際圈大換血,連導師都換了,以前覺得和導師是特別好的朋友,現在好像就是陌生人一樣了。來西班牙交過一些所謂的朋友,但是時間久了,發現價值觀不一樣,彼此付出給予不對等,終究是不能強留的。所以,現在我應該是沒有朋友的狀態。有的人太算計太計較,約我出去,我都懶得去,不是花不起錢,是因為覺得既然你覺得我只是值得為你付出,而你不願意付出一絲一毫,我為什麼要把我寶貴時間分享給這樣的人呢?

自己一個人的好處就是,特別有行動力。最近真的變得不喜歡傾訴了,很多事情都是處理結束了才會說,過程中,堅持沉默和思考,自己努力去找解決辦法,超級高效。 瞎聊天的時候,因為聊天消解了行動力,反而很多實際問題都沒有解決。比如,有一段學習里出現了一些莫名其妙的問題,有個女同學一直跟我聊天,那段時間一直沒有想到什麼好的解決方案,傾訴削弱了尋找解決方案的能力,因此傾訴只是爽一時,問題不消除,仍然會反覆。後來我就說我想自己獃獃,反思一下,沒多久我就拿出了解決的方案。我發現之所以一個情緒點不能消除,就是沒有找到好方法去應對它。

比如我換導師,有個處理的老師一直拖著我不回我郵件,就是被動攻擊的模式吧。就是你怎麼問她都不說話,讓你著急和生氣。後來我想出來一套策略,找了相關文件,告訴她學校規定的決議時限是多久,不回復我就找院長投訴。然後,就收到了回復。雖然還沒有決議,至少說明對方不敢再拖了。

總之,情緒存在的意義是指向客觀存在的問題的,如果只是把不良情緒傳播出去,其實久了也會覺得自己挺招人煩的,沒人喜歡一直聽一件煩惱事,人們喜歡的通常是更多的可能性,和應對問題的經驗和智慧。


朋友是每個人都會有的,但是看是在什麼階段,我以前有很多朋友,那是我好的時候,我不會擔心沒有人能傾訴各種問題,

那麼問題來了,當你不好的時候呢,你先不要考慮像誰傾訴了,因為你身邊沒人願意聽了。

當沒朋友願意吟聽我傾訴的時候,我的選擇是自己承受,雖然是很難承受,但是呢,又有啥辦法呢。

然後真的到了不可就葯需要爆發的時候了,我也不會找認識的人,都是在互聯網或者陌生的渠道里也不管人家聽不聽,亂說一通的把自己的心事爆發出去。

給朋友們的建議,凡事別憋在心裡,一定要想辦法發泄出去,會憋出病的,


去社交軟體上加個不認識的人說就完事了

在沒有朋友的歲月里,我向自己的日記傾訴。


最後提的是「和誰傾述」這始終還是需要有一個人聽到自已的聲音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