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七等生日前因癌症病逝,享寿81岁。(翻摄自国艺会网站)

本名刘武雄的台湾现代主义小说家「七等生」,24日因癌症病逝,享寿81岁。其作品包括《我爱黑眼珠》《沙河悲歌》《重回沙河》等,由于风格特殊,极具个人特色,也被认为台湾战后最难懂、最具争议的小说家。本届金马影展即将在11月5日开跑,其中以七等生作品《削瘦的灵魂》为名的同名纪录片,聚焦七等生的创作生涯,将于影展中举办「世界首映」,只可惜七等生未能等到纪录片上映,已先一步离开人世。

来自苗栗县通霄镇的作家七等生,生于1939年,曾在小学担任教职,1962年,他在《联合副刊》发表第一篇小说〈失业、扑克、炸鱿鱼〉,获得主编林海音鼓励,开始陆续发表自己的创作,其著作以小说为主,多以隐遁小角色作为抗议台湾社会总体压力的象征,代表作品包含《我爱黑眼珠》《沙河悲歌》《重回沙河》等,其中《沙河悲歌》曾被改编为电影。

七等生曾于2010年获得国家文艺奖,作品受到肯定。(翻摄国家文艺奖刊物)

与七等生同辈的台湾作家,作品多带有对社会的批判,以及抒发乡土情怀的写实主义,但七等生却是走现代主义路线,风格特殊,写实与虚幻交融,也被认为是台湾战后最难懂,甚至被说是最具争议的小说家。文化部今(27日)发文悼念,指七等生是「走在『很前面』的作家」,「文字充满哲学性及诗意,他常把社会中的扭曲矛盾、光明黑暗凸显出来,引发读者深思。」

七等生曾在1985年获第8届吴三连奖文学奖,并在2010年获得国家文艺奖,其中得奖理由写道:「…语言文字具奇特的魅力,成为台湾现代主义文学独特的风格之一,内容、形式都具有艺术上的原创性。创作量累积丰富,具有持续性的影响力。」

七等生的纪录片《削瘦的灵魂》即将首映,他却先一步离开人世。(翻摄自金马影展YouTube)

曾拿下金马奖最佳纪录片的导演朱贤哲,将镜头对准七等生,结合文本分析与亲友访谈,更多次采访已经隐世多年的七等生本人,勾勒出这位作家的话像轮廓,以七等生作品《削瘦的灵魂》为名,拍成了七等生的传记纪录片,即将于今年第57届金马影展中举办「世界首映」,许多读者和观众相当期待,不料却在纪录片正式问世之前,七等生老师就因不敌病魔,于24日与世长辞,享寿81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