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董潔

編輯|喬芊、楊軒

「有辦法搞到螞蟻份額嗎?「過去兩個月,管理5億美金規模基金的李叔陽逢人就打聽,但得到的答覆往往是否定。

出身國內頂級投資機構的他,去年選擇了離職創業、做財富管理領域,除日常提供理財服務外,李叔陽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新股打新和搶奪國際配售份額上,螞蟻上市是他等來許久的機會——中國移動互聯網十年大浪奔湧至今,體量巨大且未上市的科技公司已經不多,螞蟻無疑是最受矚目的那條大魚。 

按照國際慣例,一家企業上市的募資額度絕大部分會給到國際機構投資者,僅有極小比例給到散戶做公開發行的打新。由於配售額度大,且成功率高,不少專業基金都會把目光瞄向這裡。 

以螞蟻金服為例,按照1:1的首發規模(科創板和港交所平均分配)以及A股80%的配售佔比,照此前媒體報導的350億美金的募資額算,螞蟻金服此次IPO僅A股的機構配售額度就有140億美金。

這是機構投資者們看到的機會。「既能賺錢,又能擴大基金管理規模,聲譽和收入雙豐收。」李叔陽對這次螞蟻上市抱有極大的期待。但期待也僅僅是期待 。

2個月的時間,他動用了幾乎所有能動用的資源,卻仍然沒能搶到額度,「還是關係不夠硬,實在不行,只能跟散戶搶著去打新了」,李叔陽感嘆。 

「關係」成了這場財富爭奪戰的關鍵詞。有知情人士告訴36氪,「(中介關係)在這次份額的爭奪中遠超過了資金管理規模、行業地位以及投資態度,如果沒有關係,即使再牛也搶不到。」

且不說李叔陽這樣資產管理僅有5億美金的小基金,即使大如淡馬錫、華平、甚至加拿大養老基金、新加坡GIC 這樣的頂級PE和主權基金,在這場爭奪戰中也幾乎沒佔到任何優勢。

「神祕「則是螞蟻這次IPO的另一個關鍵詞。在36氪的採訪中,絕大部分採訪對象都表示螞蟻這次的保密工作十分到位,即使是主承銷商也都只負責了IPO的某個部分,沒有一家瞭解螞蟻IPO 的全貌。而那些曾參與投資螞蟻的機構們很多更是一無所知,什麼消息都打聽不到。

但越是神祕,越是有機構想擠進去。甚至有投行人士表示,螞蟻的某些措施令一些銀行界人士及投資人備感挫折,甚至感到困惑。 

最近,上市之路順風順水的螞蟻金服似乎遇到了麻煩。因為「獨家發售戰略配售基金」的事情,被頻頻曝光在公眾視線下,甚至一度傳出「IPO被推遲」。 

不過,這不影響機構的參與熱情。據知情人士透露,螞蟻金服現在的國際配售額度已基本被搶光,最早將於10月29日公開招股。諸如富途、老虎等中介券商以及香港銀行們也都嚴陣以待,一場狂歡盛宴已經拉開。 

神祕且特殊的IPO

在外界看來,螞蟻這次上市是極受關注的。頂著全球最大IPO的光環、創紀錄的過審速度、史無前例的近600億人民幣的戰略配售基金、背靠阿里巴巴集團,這些都給予了螞蟻足夠的曝光度。 

但在投行眼中,螞蟻這次IPO卻低調而神祕。多位知情人士告訴36氪,在IPO的過程中,螞蟻採取諸多奇特做法,比如要求投行人士簽下個人保密協議,甚至要求參與路演的投資人說出為何可以被允許參與會議。 

一位駐香港的基金經理曾對路透社表示,承銷螞蟻集團IPO的一家投行告訴他,在進入會議之前,會被要先填寫一份文件,描述他對螞蟻這家公司的興趣,然後才被允許參加路演。這位基金經理現持有阿里的股份,在此前的IPO案例中他從沒有遇過這種情況。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部分借鑑了此前阿里上市的做法。在阿里2014年紐交所上市時,阿里就曾把IPO工作切割開,以至於沒有一家投行能通盤掌握整個IPO進程。在去年的香港二次上市中,阿里又採取了同樣的做法。 

通常意義上,作為主承銷商,投行會對企業的上市進程有一個總體的瞭解,但多位知情人士都對36氪表示,這次螞蟻上市在科創板和港交所的上市部分作了嚴格的區分(可能處於監管的考慮),投行的職能範圍也被一定程度上縮減,尤其是在輔導階段以及訂單分配的話語權上。

螞蟻此次採取了在港交所和科創板同步上市的策略,據36氪瞭解,此次IPO,螞蟻聘請了花旗銀行作為國際主承銷商,國內則由中金公司負責。其他承銷商包括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負責國際部分)以及中信證券(主要負責科創板IPO)。在募資額分配上,根據螞蟻最新公告,科創板和港交所將平均分配,分別達到近175億美金。

知情人士對36氪透露,「摩根斯坦利和摩根大通是在後來才加入的,前者只做了招股書商業分析的部分,後者也只做了一點融資風險分析,即使是花旗對於螞蟻整個IPO過程的瞭解也遠不如其他(參與的)案子。」 

要說明的是,中信證券在成為螞蟻承銷商前,曾作為輔導機構參與京東數科的IPO,不過後來中途退出。「顯然是更看好螞蟻上市的前景,更大的體量意味著更多的承銷收入。」有知情人士表示。很多跟騰訊關係過於緊密的投行也被排除在此次承銷商範圍,比如高盛集團。 

此外,螞蟻此次還特意為在港交所的上市聘請了一家叫Ampere Partners的財務顧問公司,其兩位創始人離職前均為摩根士丹利的執行董事,在行業內有著廣泛人脈——在聘請諸多承銷商外,又聘請財務顧問,這在以往的IPO案子中並不多見。

有行業人士表示,螞蟻這麼做很可能跟巨大的募資額有關。「按照募資額的一半(175億美金)分配至港交所,這在港交所歷史上也是前所未見的,螞蟻需要找到更多的機構幫他們把額度推銷出去。」 

根據港交所規則,財務顧問公司擔任承銷責任,包括但不限於發行權益、發起供股以及執行分配,必須確保有足夠的財務資源去滿足承銷要求,與主承銷商的作用略微不同。簡單來說,財務顧問要做的是為螞蟻集團帶來足夠的「接貨人」,甚至找到足夠多的基石投資者。

但顯然螞蟻低估了自己的搶手程度。 

IPO 消息剛一傳出,沙特公共投資基金就表示要投資數億美金,爭做基石投資者。據公開消息,目前全球十大主權財富基金中五家已經明確表達了希望參與螞蟻科創板的IPO,包括淡馬錫、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阿布扎比投資局、沙特公共投資基金、加拿大養老基金投資等。中國社保基金則確定成為螞蟻在科創板的戰略投資者。 

由於科創板和港股的股票認購不存在衝突,這些投資機構做好了在兩地同時認購的準備,以便「能夠儘量多拿到一些份額。」有機構人士透露。

但實際情況遠比想像的更激烈。 

搶破頭的份額爭奪戰

螞蟻份額搶奪的到底有多兇呢? 

有知情人士告訴36氪,某投行一個擁有50億美金資產規模的家族基金,曾信心滿滿向螞蟻索要了幾億美金額度,但被螞蟻委婉拒絕,最終只拿到1千萬美金的額度,相比科創板140億美金的國際配售額度,幾乎可以忽略。「要知道這樣的基金管理規模,在亞洲已算非常龐大,即使放在歐美也不算小。」 

按照知情人士的說法,這次螞蟻IPO如果想拿到額度,機構管理的資產規模都得30億美金起,且很多要靠過硬的關係,直接找到阿里和螞蟻的核心高層。

雖然以往很多案子在搶奪國際配售額度上也需要依靠關係,但螞蟻的特殊性在於,「關係」所帶來的極誇張的賺錢效應。 

有投行人士就對36氪表示,之前在(搶奪份額後)分配利潤層面,正常情況是資金方(相當於LP)拿走75-80%,參與機構拿走20-25%。但在螞蟻的案子中,出現了一種的罕見的「333」分配機制,即資金方拿走1/3,中間關係拿走1/3,參與機構拿走1/3,這是前所未見的。 

按照螞蟻此次發行的總計33.4億股流通股和350億美金募資額算,粗略預估其發行價在70港元/ 股,參考今年港交所科技股的火爆程度,保守估計半年內螞蟻市值漲幅達50%,掮客賺走的中介費就可能達10億美金。 

"雖然有很多機構抱怨,但你不願意,有大把人願意,這幫有過硬關係的掮客在這次IPO中絕對賺瘋了。」上述投行人士說。 

一家曾參與螞蟻金服上一輪融資的國際頂級PE,也曾在IPO啟動伊始向螞蟻索要近億美金的額度,同樣被拒絕。螞蟻給出的理由是「老股東不需要擠佔額度,(額度)需要配售給更多的二級市場長線基金」。 

此後,參與該項目的投資人曾多次試探,最終都未能如願。而據該投資人透露,「參與螞蟻上一輪投資的機構很多都沒有拿到額度。淡馬錫本來想再投3個億美金,但螞蟻最多隻能給到2000萬美金。」 

在螞蟻金服上一輪的融資中,淡馬錫也是投資者之一,根據招股書消息,淡馬錫在螞蟻金服的股權佔比不到1%,按照螞蟻2500億美金的估值計算,淡馬錫的這部分股權價值也達到了近25億美金。

在市場人士看來,在IPO中拒絕給予老股東配售額度,這在以往也極為少見。尤其是這種大案子中,老股東的支持對於企業股價的後期穩定極為重要,但螞蟻對此似乎並不擔心。 

投行在此次螞蟻的IPO中也備受挫折。雖然成功搶奪下了大案子,但話語權相比以往被嚴重削弱。 

據36氪瞭解,參與此次IPO的一些銀行一開始甚至不知道螞蟻IPO的香港部分將不會有基石投資者(雖然螞蟻聘請了財務顧問,試圖找尋基石投資,但因為後期份額搶奪實在激烈,基石投資已不再重要,螞蟻也不再強調),在向機構推銷訂單的中途得知後,很多投行不得不轉變推銷策略以及訂單配售機制。 

有知情人士向36氪表示,理想汽車在IPO前夕,CEO李想跟CFO就曾拿著手機挨個對照參與國際配售額度的基金名單,「這個基金有沒有跟我聯繫,能給公司提供什麼幫助,幾分鐘內就把額度分配完了,投行只負責記錄下哪家被最終留下。」 

此前在貝殼找房、小鵬汽車IPO,以及京東和網易在港二次上市中,這種情況也頻繁出現。因為好的公司標的太少,搶奪激烈,整體上投行今年的話語權被削弱的已非常明顯。「但至少在前期,這幾家企業都會聽循投行的建議,會讓一些大基金先進來,相比之下,螞蟻則強勢的多。」 

多位消息人士均表示,(螞蟻)這次的額度分配的話語權完全掌握在阿里和螞蟻的核心高層手裡,只有把信息直接傳遞到最高層,而且長期以來跟阿里保持著密切的關係,纔可能拿到。

有消息稱,阿里為馬雲朋友圈裡的機構投資者都留了一定的認購份額,尤其是一些參與螞蟻早期投資的擁有政府背景的保險集團。此時,投行之前的配置建議參考意義已非常有限。

另據36氪瞭解到,因為螞蟻此次上市可能帶來的造富效應,很多搶不到份額的投資機構已經準備轉戰公開發行部分,和散戶一起參與打新。「機構原則上是不允許打新的,很多都用了實體的殼,從機構外拿錢參與。」有知情人士對36氪表示。

散戶、券商和融資公司們也忙瘋了

機構配售的額度被搶光了,散戶和券商們一側還有肉喫嗎?

根據發行安排,在回撥機制和「綠鞋」啟動前,螞蟻A股發行網上和網下的「打新」份額達到3.34億股,按照2500億美金市值算,其供A股「打新」的額度就將達到200億人民幣,而根據行業人士預測,其在港交所的打新額度很可能超過200億。

按照港交所的規則,如果公開發售超購15倍以上但少於 50 倍,公開發行的部分將提高到30%,也就是說原來公開發售與機構配售1:9的比例會調整至3:7,但如果募資額巨大(通常是超過200億港幣),企業可以向港交所申請豁免以上規定。 

以小米集團為例,小米香港IPO的募資總額為370億港元,但公司將初始公開認購發行量定為5%,即使超購100倍以上,該比率也僅為10%。 

在富途證券金融及企業服務總裁鄔必偉看來,螞蟻這次的吸金能力絕對會超過農夫山泉。此前農夫山泉公開發行被超購1147倍,最終凍資6777億港元,成為港股歷史凍資王。 

光在富途一個平臺上,農夫山泉的認購金額就突破351.9億港幣,超過11.6萬人認購,而螞蟻的凍資額則很可能超過萬億,對於香港銀行和中介券商來說都是巨大的考驗。

為了避免出現資金緊張,部分香港的財富管理公司們已經在建議客戶減持甚至清倉他們手裡持有的部分股票,以爭取更多螞蟻打新成功的機會。「也有部分香港銀行從8月份開始,就在暫停部分其他貸款業務,以留出足夠的資金滿足螞蟻上市可能帶來的巨大資金需求」,有香港的財富基金負責人告訴36氪。 

一位駐港銀行家也對媒體表示,「如果這是世界最大IPO,財富管理經理們必須想盡辦法讓客戶搶到最前排的位置。」他還稱,對於這種規模的IPO,只能通過增加競價規模來增加配售股票的機會,而這,只能通過「加槓桿」(以數倍本金的額度來融資融券)來實現。 

以富途為例,作為此次螞蟻公開發行的主要承銷商,富途為參與螞蟻港股打新的投資者準備了300億元的融資額度,其中250億來自於香港本地銀行,並提供了10倍融資槓桿,老虎證券更為誇張,給出了20倍的融資槓桿。

針對往次融資額搶不到、秒光的問題,富途還準備了面向普通客戶和高淨值客戶的兩套預約額度方案,普通客戶可以預約最高200萬額度。所有這一切都在為即將到來的公開發行作準備。

作為幾十年一遇的超級IPO,螞蟻金服的特殊之處還在於,它將在科創板和港交所兩地同時上市,這在歷史上尚屬首次。按照過往幾年的規律,無論是A股還是港股,被市場一致看好的公司尤其是科技股,一旦上市,掛牌當日很可能出現兩位數甚至三位數的漲幅。 

尤其是科創板,中芯國際在回科創板二次上市的當天,開盤暴漲245.96%,全天成交479.7億元;科大國盾量子科創板上市當天也創造了10倍漲幅的神話,中一簽就可以賺到18.09萬元。  

在投行人士看來,因為科創板新股在上市前5日不設漲跌幅,而港股原本就沒有漲跌幅限制,這都給了投資者充足炒作螞蟻的空間。「特別是科創板,雖然分到的上市份額少,但因為開盤即暴漲的規律,在上市的前幾天,(螞蟻)一定會被爆炒。」 

但這也帶來一定的隱憂。有市場人士就對36氪表示,螞蟻金服巨大的吸金能力,很可能會影響整個大盤的流動性。尤其是科創板,在市場標普遍質量不佳的情況下,投資者很可能一窩蜂的湧向螞蟻金服,這可能引發整個科創板快的恐慌情緒。 

最新的消息是,螞蟻初步計畫於10月29日開啟公開招股,擬在11月6日A+H股同步掛牌。散戶的狂歡也要來了。

(應採訪者要求,文中李叔陽為化名)

原創文章,作者:董潔。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