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TVBS

有環保團體,針對臺灣八個河口外海進行海底垃圾檢測,發現垃圾量相當驚人,尤其是淡水河口外海,每平方公里的垃圾量102公斤,比日韓的海底垃圾還要多,甚至逼近全球平均的九十倍,環團表示,海底垃圾大多是纖維布料以及塑膠製品,學者則點出,這些塑膠垃圾若不控管減量,預估到了2050年,海底垃圾會比魚還多。


記者藍於洺:「淡水這邊的風光非常的漂亮,但是根據環團的檢測報告來說,在淡水河這邊的海底垃圾,竟然比全球高了近九十倍左右,海面上是如此的漂亮,但是在海底下多的是看不到的塑膠汙染。」


美麗淡水河畔但海底卻垃圾滿布,根據環團的監測數據,臺灣八個西海岸河口,調查區域海底垃圾密度近全球平均1.5倍,最髒測站在淡水河外海,每平方公里有6292公斤海底垃圾,比全球平均多了近90倍。


澄洋環境顧問執行長顏寧:「臺灣的西海岸,從新北的八里到屏東的東港,一共採集了超過兩百多個樣站,蒐集的海底垃圾超過六千片,其中又以纖維跟布料佔超過六成。」


專業採樣數據,顯示海底塑膠微粒越來越多,環保團體每季到彰化烏溪、桃園新屋溪口、新北淡水河口,臺灣西海岸八處河口外海採樣監測,一年共採集215次6000件海底垃圾,採樣過程透過鏡頭完整呈現。


圖/TVBS

搭船出海乘風破浪,環保團體,透過檢測工具下海,捕捉海底到底有多少垃圾。


來回移動後方的工具網不斷遊移,最後把工具網拉上船,倒出來滿滿塑膠製品,其中採集樣品最關鍵的,就是畫面中不斷出現的,這個0.5公分的工具網。


澄洋環境顧問研究主任胡介申:「人造垃圾的部分的話,大於五公釐的部分都會被採集下來,小於五公釐的話就沒辦法收集到,使用這樣的子採集裝置的話,在海底拖行五分鐘的時間,船的速度大概是在時速五到六公里,五分鐘過了以後我們再把網尾解開,把裡面蒐集到的樣本,帶回實驗室做分析。」


這些塑膠製品就是透過工具網所採樣,包括鋁罐塑膠便當盒等等,甚至還有些是魚網殘骸,幾乎都是人為垃圾調查發現,海底垃圾近六成為纖維布料推估來源為漁網、米袋、飼料袋,另外三成三是膜狀塑膠,包括塑膠包裝、塑膠袋等,其餘垃圾還包括硬質塑膠、橡膠、玻璃、紙類、金屬等,因為多數纖維布料密度大於海水更容易沉入海底。


澄洋環境顧問執行長顏寧:「臺灣的這個海底垃圾汙染程度,其實是比東亞其他國家高的,那我們也發現淡水河口外海,它每一平方公里,有將近兩百六十八件海底垃圾,其實是比全球的平均,高出非常非常多的。」


圖/TVBS

人們往往只看海面跟海灘垃圾,但環團表示這些看得到的,只佔海洋垃圾百分之6,剩下的94%全部都在海底,西海岸平均海底垃圾密度,每平方公里12萬1074件102公斤,比鄰近的日本東京灣66.6公斤,南韓73公斤還要高,更是全球平均密度的1.5倍。


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教授冉繁華:「海洋大學也希望透過AI的方式,來去快速且有效率的鑑別(垃圾),或者是去計算所謂的在海底相關的垃圾,第一個漁業署已經開始對漁網,進行所謂的實名制透過實名制的方式,你必須要精準的,把你的漁網必須要標記某某人、某某漁船。」


依照每年每年1270萬噸垃圾進入海洋,相當於每分鐘就有一卡車的垃圾倒入海,世界經濟論壇推估,2050年海中垃圾會比魚還要多,經過食物鏈多次循環,再次回到人體,對生態環境健康都有長遠影響。


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教授冉繁華:「在國際上面我所瞭解的,國際上面已經開始在利用藻類的殘渣,或相關來解決包含所謂的吸管,或者寶特瓶甚至所謂的免洗杯,這是比較積極性的使用,就是找出不同的材質,消極性的就是希望大家民眾,能降低所謂塑膠(使用)。」


減塑行動勢在必行,海的容量再大也不能過度,再這樣把垃圾往海丟,擴大塑膠微粒的汙染,恐怕最終,仍舊得讓人們自己解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