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四歲四個月,幼兒園屬於中等價位,一個月兩千多,上中班,今天早晨起牀,不願意穿鞋,說幼兒園小朋友說他的鞋子不好看,我應該怎麼回答他?(戴眼鏡的是我兒子)


想起了B.C. Lowey翻譯過的一個視頻。

一個黑人小男孩穿著FILA的鞋子在公園玩,遇到了一羣同齡人,被人嘲笑他穿的鞋是FILA,說這鞋老土又不好看,他是這麼回答的:

「我不是一個盲從物質的人,我穿FILA純粹是因為我喜歡它的顏色,我覺得看起來很酷。或許這個牌子現在已經不潮了 ,但我就是喜歡啊 。」

「所以我對那個小朋友說,重點不是我腳上穿什麼鞋,而是我有沒有自己的想法。重點不在於我穿的鞋子或衣服是哪個牌子,而是我知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我有沒有自己的想法。」

「你遲早會穿不下這些鞋子,所以真正重要的還是你腦中的想法。你累積的智慧以及知識,以及你有沒有能力去啟發別人。」

是不是像灌了一碗雞湯。

但其實這個視頻重點不是這些話本身,而是這個男孩展露出來的自信,就是那種「我纔不介意你們說什麼,我知道自己想要啥,我覺得這東西很棒」不受他人評價而影響的自信。

這很難得。

鞋子的事情可能對孩子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但提前讓孩子學會如何面對負面評價,還是很重要的。

1、人是社交性動物,很難不受他人影響

社會神經科學家馬修·利伯曼(Matthew D. Lieberman)在社交天性中提到:

無論是你的行為、性格,還是價值觀或多或少都是在別人的影響之下建立的,儘管你並沒察覺,因為人天生是社交性動物。

科學家們曾經仔細觀察過一些出生僅兩周的嬰兒的腦區激活情況,結果發現他們大腦的活動模式與成年人一樣,思考社交的區域被激活得更頻繁。

在20世紀90年代初,進化人類學家羅賓·鄧巴(Robin Dunbar)提出了一個的假說:

他斷言靈長類動物的新大腦皮層變得更大的主要原因在於,靈長類動物只有這樣才能生活在規模更大的羣體中,並進行更加活躍的社會交往。

(他還提出過著名的鄧巴數,即150定律,感興趣的可以去搜來看看)

這不是說抽象複雜的認知能力沒有幫助人類克服環境,而是說我們之所以會進化出一個更大的大腦的主要原因,是為了更好的社交,而非發展智力。

2、我們為什麼害怕受到負面評價

有兩種觀點,一種是人的所有煩惱都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產生的;另一種則認為人類大腦的構造註定了人們天生就會在乎他人的看法。

第一種觀點在《被人討厭的勇氣》中得到了充分闡釋,這本書是兩位日本兩位作者對阿德勒心理學深入探討。

阿德勒的一個很重要觀點就是,認為人的行為都是圍繞著「目的」在運轉,而這些目的很可能都不會被人意識到。另外有一點,就是他認為:人的一切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人際關係會帶來競爭、嫉妒以及討厭自己。

如果將這兩個觀點結合起來看,討厭自己的目的就是為了避免自己在人際關係中受傷害。但並不意味著他提倡放棄社交,他認為人際關係的最終目標是獲得歸屬感,所以人際關係可能會給我們帶來煩惱,但也可能給我們幸福。

另外一個觀點,則在《社交天性》中,通過一個實驗去探討,這個實驗名為網路球電腦遊戲的實驗。

這個遊戲就是很簡單的傳球遊戲,三個人依次輪流傳球。

實驗工作人員會讓被實驗者相信,自己正在和兩個通過網路連接起來,來自現實世界的人一起玩網路球,但實際上,他只是和兩個編程好的電腦AI在玩。

在玩了一會兒之後,兩個電腦AI就會把被實驗者排除在外,這時候,被實驗者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兩個「人」傳球。

在試驗後的採訪中,這些被實驗者都對被排斥感到了憤怒和難過。並且通過物理疼痛研究,發現,這些人在收到他人排斥,產生想心理創傷或者物理創傷時,大腦中的背側前扣帶皮層,也就是產生痛苦感覺的腦區域,會被激活。

這意味著,社會傷害和物理傷害一樣會讓人痛苦。所以很多時候,人受到負面評價、排斥等會自然而然感覺到痛苦,並不是因為我們心靈脆弱。

3、如何處理這些負面評價?

這裡要談到一個概念,叫做「投射性認同」。

這是精神分析中很重要的概念之一,最早被克萊因用來描述嬰兒與母親之間相互作用的一種方式,他是指一個人誘導他人以一種限定的方式行動或作出反應人際行為模式。

如題主提到的,

因為幼兒園小朋友說他的鞋子不好看,就不願意穿鞋子了。

那麼實際上,「不願意穿鞋子」、「沮喪」、「傷心」等行為,其實都是表達了對幼兒園小朋友評價的認同。

所以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做到「不含敵意的堅決」。就是:不管別人投射的是什麼,你都不帶有敵意,然後堅決地維護自己的立場。

像開頭視頻裏那個小男孩所說:

我穿FILA純粹是因為我喜歡它的顏色,我覺得看起來很酷。

或許這個牌子現在已經不潮了 ,但我就是喜歡啊。

這就是一種「不含敵意的堅決」。

所以很重要的一點,這個鞋子、這件事情是孩子自己做決定、或者說孩子認同的,這樣在他闡述理由時,纔是有底氣的。

您可以引導您的孩子去思考,這樣當他再遭遇這樣的事情時,可以心平氣和地去溝通交流,也不會被太多影響到:

對方說你的鞋子不好看時,你是什麼心情?

那麼你還記得當初是為什麼買這雙鞋的嗎,是喜歡嗎?如果喜歡的話,你可以把你的理由說出來,告訴你的朋友我很喜歡鞋子。如果你希望對方不要再說類似的話,也可以很坦率地告訴對方哦。......

當然啦,可能很多時候我們大人看事情都會往大了看,未雨綢繆未嘗不可,不過也許這在孩子看來可能真的只是一件小事呢?

其實看題主發的照片,孩子在幼兒園還是很快樂的,說明整個羣體氛圍應該還是比較互相尊重、很有愛的,所以可以引導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想法,認真告訴小夥伴自己的心情,可能就不會再出現下次了。


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記得點個贊哦:

關注公號回復【知乎】領免費資源


媽媽:寶貝,你喜歡什麼顏色?

寶貝:藍色。

媽媽:媽媽的粉色鞋子好看嗎,你喜歡嗎?

寶貝:不是很喜歡。

媽媽:是的,寶貝。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和不喜歡的,媽媽的粉色鞋子寶寶不喜歡,但是媽媽喜歡。你的小鞋子同學不喜歡,但是你喜歡。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喜歡的和不喜歡的,我們沒有辦法讓別人跟我們一樣,因為每個人,本來就都是不一樣的,這樣我們家才會有黑色的鞋子,粉色的鞋子,藍色的鞋子...如果大家都穿一樣的顏色,是不是會很無聊呢?

***

媽媽:寶貝,今天你穿上這雙鞋是媽媽的寶貝嗎?

寶貝:是呀。

媽媽:寶貝,那麼你如果換一雙鞋,還是媽媽的寶貝嗎?

寶貝:是呀。

媽媽:對啦。寶貝不管穿什麼顏色的鞋,什麼樣子的,好不好看,都是媽媽的寶貝。媽媽愛你,跟你穿什麼鞋子沒關係,而因為你是媽媽的寶貝。你的好朋友喜歡你,也跟你穿的鞋子沒有關係,是因為你是你。你很善良,幫助小夥伴,你很負責,答應小夥伴的事情都能做好,你很誠實,從來不對小夥伴說謊...這些是你的小夥伴們喜歡你的原因。喜不喜歡你不會因為你的鞋子好不好看而改變。

***

媽媽:寶貝,你看看商店裡的模特,模特身上的衣服好不好看啊?

寶貝:好看。

媽媽:你看那個模特還沒來得及穿上漂亮的衣服,那個衣服架子好看嗎?

寶貝:沒有衣服它不好看,因為它啥都沒有。

媽媽:寶貝說的真好。是的,衣服架子正因為自己什麼都沒有,它是否套上衣服就顯得特別的重要,因為沒有外面的衣服,它就什麼都沒有。寶貝,你有善良的心,你愛護小動物,你關愛爸爸媽媽;你有聰慧的頭腦,你會教媽媽恐龍的名字;你還有天馬行空的想像力,畫出一個又一個美麗的世界;對了,你還有一個要拯救瀕危動物,讓世界變的更加美好的夢想!你覺得你的鞋子好不好看,或者衣服好不好看,還有那麼重要嗎?

***

媽媽:寶貝,很久很久以前的人,沒有鞋子,他們光著腳走路。他們的腳丫子是不是很可憐呢?

寶貝:是啊,地上有石頭。冬天還很冷會凍著。

媽媽:寶貝說的真棒!鞋子是用來保護寶貝的小腳丫不被石頭劃傷,不被地上的水濺濕,不被冷天凍著...寶貝今天不穿鞋去幼兒園,你的腳丫子是不是很可憐呢?


孩子,每個人都不同,都有著自己喜歡的和不喜歡的,正因為如此,世界纔多姿多彩。

孩子,對你的愛,不會因為任何外在的事物而變化,愛,僅僅因為你是你。

孩子,當你的內心裝的滿滿的,外在的一切都變得不再那麼重要。

孩子,保護你的身體是衣服和鞋子最重要的功能,讓它們替爸爸媽媽時刻保護著你!


我特意點了問題日誌去看寶貝的照片:

寶貝很可愛,笑得很燦爛

寶貝很合羣,鞋子挺好看

對於這個問題,不同的家長可能有不同的反應:

1、 誰說的(關注指向了說出讓孩子介意話的人)

2、發生了什麼,是課外活動的時候嗎(關注指向了發生這件事的前因後果)

3、你覺得這雙鞋子好看嗎(關注引向孩子自己內心的自我評價)

4、這鞋我買的,怎麼不好看了(關注指向自己怎麼看,多見於以自我為中心的父母)

5、聽到有人這樣說,讓你覺得難堪了嗎(關注指向孩子的內心感受)

6、先別說了,都快遲到了,放學回來再說(關注指向目標任務)

7、寶貝,你先換另一雙,你覺得小朋友們穿的哪雙好看,放學咱就去買新的,咱又不比別人差(關注指向寵愛滿足孩子,多見於溺愛的父母)

8、這麼多妖娥子,還磨蹭什麼,趕快給我起來穿上鞋,我看是昨晚上打輕了(關注指向自己的情緒,多見於控制的父母)

……

編不下去了,通常我們家長在聽到這句話時,心裡納悶:誰說的(有時候這並不重要哦),發生了什麼,孩子自己怎麼看……

是正常的反應。

俗話說,知子莫若父(母)。每個孩子到了幼兒園階段都展現出更多獨特的個性和偏好,所以對於許多問題的答案,沒有千篇一律的統一答案,還是要結合孩子的性格,與他所處的環境來看,對於「應激事件」,要根據生活中的多重感受和觀察綜合做出判斷,孩子嫌鞋子難看這件事,可大可小。但家長在回答前,還要觀察一下自己內心的擔心:

題主,你在聽到孩子這麼說的時候,心裡最擔心的是什麼呢?

這是這個問題最有意思的部分:

  • 如果你擔心的是孩子學會了攀比,這是一種與他交流我們對事物看法的機會。
  • 如果你擔心孩子過於敏感脆弱、太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這要著力於長期的呵護和帶養上。
  • 如果你擔心孩子是不是在學校裏遇到了社交困難,可以幫助他練習一下社交技能。
  • 如果你擔心孩子是找藉口不去幼兒園,那麼就需要去了解他不想去幼兒園更深層的原因。
  • 如果你只是發現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了,那麼可以在穿衣買鞋時給他更多實現自主的自由。

……

有時候家長也會有反應過度的時候,這時候就要我們家長自己需要梳理內心的時候了。


在我家,本來就是每天出門前就他自己選鞋子穿的:不多,也就那麼三兩雙來回換的。

買的時候,都是帶著他一起的,從一歲多給他買東西,(在一定範圍內)他挑什麼我們就買什麼,他毫不在意我們也會口頭確認一下:那就買這雙了哦——誰使用誰做主嘛。當然不是每次都如此,衣服什麼的我們也會做主買了,但鞋子因為要現場試,所以還真都是他自己挑的。目前我孩沒有在衣鞋上表現出任何的挑剔,但如果不舒服他一定會叫的,我們會立即採取措施:舒適安全實用是第一位的,可以兼顧美觀和價格可承受,同時也不反對隨大流。這個生活態度我們會長期傳遞給他。

因為是自己挑的鞋子,有的是他的心頭好,比如說,有汪汪隊圖案的洞洞鞋是他的最愛(學校不允許穿到教室裏,所以平時穿)。

我假想他的反應(我家娃第一學期處於發矇中,還不知道自衛,現在第三學期了,已經與小夥伴們融洽地開始了「互相依戀,互相傷害」的童年):

1、 置若罔聞、眼皮都不抬一下(多是在專註玩什麼,這個與他媽我一脈相承,我在工作時聽不到別人說話的,孩子爹把我這種狀態叫做「入定」)

2、 可我覺得我的鞋很好看呀,這是我爸媽在某某地買的,上面還有汪汪隊呢,你看,阿奇,他戴著藍色的帽子……

3、 我也不喜歡你的鞋子!哼(兩手叉腰、皺眉並把眉頭擰成一團,誇張地一吸一抽鼻子,這個我有空去和老師瞭解一下:他們班小朋友中一定大面積出現這個表情,我和他爹看一次笑一次,還準備偷偷錄下來當他的童年留念,我們也不擔心會成為他長期的表情習慣。小朋友嘛,都是互相影響的,貓一天狗一天的。)

4、(在我建議換另一雙鞋子後)媽媽,其實我是不想上幼兒園,我今天可以不上幼兒園嗎? ——大家是不是想知道我們是怎麼應對他這靈魂的直白呢? 哈哈哈,他爹今天早上淡定地抱了下親親,說:恭喜你,再過幾個月你就放寒假了,爸爸上班去了,拜拜。他娘我笑嘻嘻的,說那你想不想看今天英語角換什麼新的畫報了?他立即不提不上幼兒園的事了。哈哈哈。 有時候要難辦一些,但我們前期哭過後,就基本進入了平穩期。

我看圖中小朋友的狀態挺好的,媽媽不必緊張,怎麼答視情況來吧:避免說大道理,而著重於瞭解孩子的感受,並用接納和愛幫助他建立長期的自尊。

@知乎親子


推薦兩本書給媽媽(以前是直接掛書名和作者,今天找鏈接時老不容易了:同書名的好多呀,是否從這個渠道購買知友們隨意啊,我只是運用一下知乎新上線的小功能。請大家自己比價,不過要注意作者哦):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京東去購買?

如何培養孩子的社交商京東去購買?

唉唉,我要再加一本有趣的關於「比較」的心理建議類繪本,小朋友們可喜歡了,沒找到鏈接,我直接上照片哈:

紅貓要變成藍貓嗎?他們需要一起變成黃貓嗎?

先簡單說下題主的問題,菜媽私認為,或許是媽媽心中有焦慮,不管是對寶寶幼兒園的檔次水平、對孩子的衣著品牌等等焦慮,才讓媽媽對孩子這麼簡單一句話,思考很多。

私底下,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會去暗戳戳的評價別人的著裝等,尤其是比我們條件好的人的著裝(喫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心理嘍?菜媽也會這樣啦)

假如我是這位媽媽,我可能會問孩子:寶寶,你覺得你的鞋子漂亮嘛,這可是寶寶自己挑選的鞋子,我覺得寶寶這雙鞋子很特別呢!要不,寶寶跟媽媽講講漂亮的鞋子是什麼樣子的?

諸如此類~讓孩子打開話匣子繼續溝通啦!


接下來,菜媽想跟大家聊一聊跟孩子的溝通問題~

其實當孩子說到這些話題的時候,我還是很高興跟他去聊天的,因為不用我來開始話題和他去聊天,更喜歡他能主動和我聊天,一方面可以從這個話題為切入點瞭解一些孩子在幼兒園裡發生的事情,一方面可以有一個機會聊聊相關的話題,對孩子的看法和認知有一定的瞭解。

積極傾聽很重要

在孩子說這句話的時候,我們要怎樣回應孩子,其實不管是怎樣的回應,切記不要著急的下結論。在和別人的溝通中積極傾聽比說更重要,同理和孩子的交流也是一樣的。

在面對我們的孩子的時候,去跟孩子去交流,同樣也是不要僅僅看到一個表象,或者聽到他表面上說的什麼,就很快下定一個結論。

聽到孩子說別人說他的鞋子不好看他就不願意穿這個鞋子,我們第一反應會是什麼呢?孩子有攀比心了?孩子在幼兒園受到傷害了?孩子也太沒主見了?……

這些我們的第一反應,暫且把它收起來,不要著急去評價,不要著急去發表自己的看法。有時候我們更需要去了解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他的情感體驗是什麼樣子的,他當時的想法是什麼樣子的。

當我們真的學會去傾聽後,學會放下一些自己的評價和判斷,真正去接納孩子,當孩子在說的時候不論是好的還是壞的都先不給評判的標準,報著這樣一個態度去聽他說完,本身就是一個很有力量的,很有治癒性的行為,能給予孩子一定的安全感——不管是怎樣媽媽總是我的身邊,會給我包容和支持。足夠的接納和支持會讓親子關係更緊密些。

有人會吐槽孩子不願意和自己交流尤其是青春期後,可是父母可有思考:

  •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跟自己說呢?
  • 當孩子向我們表達想法的時候我們有認真聽嗎?
  • 有不帶評價的先聽孩子講完,讓孩子能感受到原來我是被關注的,我是被接納的,我是被理解的,這個場合對我是比較安全或者是自由的,我可以盡情的去說一些我想說的話嗎?

當有足夠安全感時孩子才願意說的更多展示出更多真實的想法。

當然對於上幼兒園的孩子來說,擁有少量的辭彙量可能無法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時需要媽媽能更好引導孩子講更多的內容才能明白背後的問題。

通過開放式或者封閉式的問題,瞭解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什麼情形下、當時的情緒怎麼樣等,自己有疑惑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通過提問來具體化。

鼓勵孩子說的具體後可能會瞭解到可能是孩子自尊心受到刺激,不想穿這雙鞋。可能是想融入這個小朋友的圈子裡,想穿的符合這個小朋友的審美等。而那個小朋友可能是因為穿的新鞋就覺得自己鞋子最好看,而別人鞋子都不好看,所以才說自家孩子的鞋子不好看。

原因有很多,需要多去了解。而不是孩子剛說了小朋友說他鞋子不好看不想穿鞋後,自己就立刻表達出這個鞋子好著呢可以穿的看法。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孩子哭鬧著不願意,或者即使按媽媽想法穿了這雙鞋去幼兒園,但是心裡覺得沒有被理解。

瞭解幼兒心理發展特點

在教育的影響下,幼兒的自我意識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其中自我評價的能力在3歲兒童中還不明顯,自我評價的轉折年齡在3.5~4歲,5歲兒童絕大多數已能進行自我評價。(韓進之等,1986)。

而幼兒自我評價的特點是:從輕信成人的評價到自己獨立評價;從對外部行為評價到對內心品質的評價;從比較籠統的評價到比較細緻的評價;從帶有極大主觀情緒的自我評價到初步比較客觀的評價。自尊感是自我意識中具有評價意義的情感成分,兒童3歲左右產生自尊感的萌芽,如犯了錯誤感到羞愧,怕別人譏笑,不願被人當眾訓斥等。

隨著兒童身體、智力、社會技能和自我評價能力的發展,兒童自尊感也得到發展。自尊感受到父母的育兒風格和對兒童有重要意義的他人評價的影響。

瞭解了幼兒心理發展特點後,就會發現出現這樣的情況很正常。

對孩子來說幼兒園裡就像一個小社會,和同伴相處中會出現很多的困惑,可能會在意同伴的評價,似乎缺乏主見。可能因為自尊心作祟,鬧一些小彆扭,可能會為了進入一個玩伴的圈子,改變自己的想法迎合別人等。這些都需要家長去接納去引導。

如果想讓孩子有自己的主見,而不被別人左右,那麼家長首先需要尊重孩子的想法,讓孩子能有自己的想法,有能獨立自主的機會。

拿鞋子來舉例,買鞋子就讓孩子來做主,放給孩子適當的權利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鞋子。穿自己挑選的鞋子如果別人說不好看,自己能自信的回復我覺得很好看應該沒問題的吧。

當然杜絕攀比,在自己家庭經濟可接受的範圍內。

如果出現孩子挑選的超過自己的家庭經濟承受能力,不支持「打腫臉充胖子」也不推薦「哭窮教育」,這正是一個理財教育的好機會。先每月給孩子一定零花錢可支配,後面再引入家庭每月的大概收支,對錢有了解有認知,慢慢學理財吧。


——溝通萬歲傾聽萬歲——

就醬啦~

我是菜媽李靚莉,國家首批註冊營養師,復旦大學營養學碩士~

同意菜媽觀點的小夥伴,走過路過留下個贊同唄~


我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學到的,不知道切不切題,希望能幫到你。

在我看來這是個建立他自信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好機會。他真的覺得自己的鞋不好看麼?還是隻是介意別人說什麼?

我們過了這麼久,太多人對我們指指點點了,髮型,服飾,鞋子,包包……審美是主觀的,我們大人為他人言論所累的時候,多希望自己有足夠的自信,非常獨立的思考能力,能夠屏蔽掉外界的評論,堅定地做自己。

當然,如果他真的很難過很介意,還是給他換雙鞋先。

個人愚見,無用可跳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