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再度上揚,時隔一年,再度站上8000美元關口。很多人跳出來說:看!兩國談判導致資金避險,所以比特幣是避險資產。

你怎麼看?


先說一下結論,目前來看比特幣還不是避險資產。

眾所周知,比特幣被視為「數字黃金」,同時一些人認為投資者也把這個加密貨幣視作全球不穩定局勢下的一種避險資產。

從價格方面來說,比特幣的波動性還是比較大的,當然如果我們對比2013-2014年前後分成兩個時間段,我們會發現比特幣的波動性已經顯著收窄,即便是這樣,與黃金相比,仍然是波動性較大的。對於黃金來說,每天波動超過2%,都已經算是大波動,這可能是因為黃金市場現在已經非常巨大,僅現貨黃金市場,總市值就達到了8萬億美元,如果考慮到紙黃金等衍生品,可能高達30-40萬億美元(實際上,這個數字沒有準確說法)。但比特幣現貨市場實際上總市值也就不到1800億美元,如果考慮到丟掉了300-400萬個比特幣,這個市值更小。即便加上衍生品市場,也不會很大,所以一個較小的資產類別,可能導致它的波動幅度也更大。

從避險屬性來看比特幣現在跟黃金相比,在避險屬性方面還是不足的。但是避險不能一概而論,我們不能簡單的認為什麼東西就一定避險,什麼東西是不避險的。在極端情況下,任何東西都是可以拋售。

總的來說,數字黃金的類比依然適用於比特幣,因為它是一種非政治性、不受控制的數字資產;然而,作為一種避險資產要獲得等同於黃金的地位,比特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展望未來,我們應該密切關注比特幣與黃金的價格相關性,因為兩者間更高的價格相關性可能表明了比特幣距離成為一種受認可的價值存儲替代手段又近了一步。

更多區塊鏈資訊,點擊卡片獲取

LongHash - 用數據讀懂區塊鏈?

www.longhash.com圖標

謝邀,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

身邊有不少人來和我請教避險的問題,但在回答之前,我都習慣先盤問一番,以便了解問題涉及的範疇具體是什麼,一問不要緊,我發現不同人對「避險」理解就是不同的。

之所以產生「避險」的訴求,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惡性通脹,一個是經濟危機。原因不同,答案也不一樣。

我們先來看第一種情況。

資金的第一種避險訴求,一般是由於國內的法幣超發導致了嚴重的通貨膨脹,本國的法幣不再值錢,因此資金需要避險。

典型案例如委內瑞拉,2018 年 10 月份,由於政府瘋狂增發貨幣,委內瑞拉法幣玻利瓦爾的通貨膨脹率已經達到了 830000%,幾近歸零,衛生紙比錢都值錢。

對於此種「險」規避的最佳手段是什麼呢?買黃金?買比特幣?

錯!

此時的最佳避險策略是:

買入美元!

現今的美元除了是美國的法幣外,還是全球的結算貨幣,全球的經濟是美元本位的。

由於美元是結算貨幣,所以各個國家的跨國貿易往來都會用美元來結算,這就保證了美元有極佳的流動性。同時各個國家在發行自己的法幣時,也會基於某種規則與本國的外匯儲備來進行錨定,這就等於各個國家都在為美元平攤風險,所以理論上美元最保值。

因此針對此種避險訴求,美元遠比比特幣靠譜。

下面我們再來看第二種情況——經濟危機。

眾所周知,目前中美處於貿易戰中,並且有愈演愈烈之勢,中國和美國是當今世界的前兩大經濟體,老大和老二不和睦,必然會對全球經濟有影響,如果對各國的協作關係影響極其惡劣的話,有可能引起全球範圍內的經濟危機。

陷入經濟危機後,全球經濟發展受阻,此時若想進行「避險」,最佳的手段是什麼呢?

這要依照你對經濟危機看法而定。

倘若你認為美元不會失去霸主地位,當然更不會假設基於美元的全球結算體系會崩塌,此時的最佳避險選擇依然是買入美元,理由和情況一相同。

2000 年那場經濟危機就和這個假設類似,經濟危機發生後,投資者依然對美元有信心,雖然經濟危機由美國引起,但美元依然強勢,反觀金價卻持續走低,選擇買入黃金避險的投資者血虧,更有甚者簡直是傾家蕩產交學費。

但,如果經濟危機發生後,你選擇看衰美國,認為美國會在世界霸主的位子上退位讓賢,此時應該如何避險呢?

嗯,這回答案終於是黃金了。

一旦美元本位崩塌,美元幾乎會確定無疑的貶值,此時買入黃金確實是不錯的避險方案。

那買比特幣行不行呢?

未來可能行,但現在還不是時候,具體原因有二。

首先,從數據上看比特幣和宏觀經濟還沒有明確的關聯關係。

下圖是 SP 500 和比特幣價格的關聯關係曲線,比特幣價格和傳統金融世界裡的高風險資產(如股票)或者低風險資產(如國債)均沒有任何顯著的相關性,不存在正相關性,更不存在負相關性,長期處在低於正負 0.2 的相關性區間內。

除了從宏觀視角觀察外,參照具體事件對比,也能看出比特幣和黃金的價格反饋不一致。比如去年 1 月30號聯儲提出了降息和鴿派的信號後,黃金應聲上漲,比特幣則無動於衷。

比特幣這種相關性的獨立性,最多能成為在資產組合配置里的一種優勢,而並不能成為全球範圍內的避險優勢,比特幣長期處在一個獨立的平行世界裡。

其次,比特幣如今的市值也不足以作為一種避險資產。

即使在區塊鏈的巔峰時期,比特幣的市值也不如一個蘋果公司,這樣的市值對於許多傳統金融市場機構根本不足以承擔其避險的需求,再加上各國出於洗錢風險,對比特幣的交易都有限制,導致大資金很難順暢進行買賣,交易都不順暢,比特幣又如何進行避險呢?

整個區塊鏈都還處於早期,比特幣自然也還沒長大,對於投資者而言,這個半年翻 3 倍的比特幣本身就是風險,何來避險之說。

所以,就目前情況來看,通過比特幣避險根本不現實。

真到了比特幣能夠代替黃金承擔避險作用之時,價格大概已翻 10 倍不止,但我相信這一天早晚會到來。

請拿好你的幣,靜等那一天。

以上。


黃金、主權債成為避險資產有一個前提,這些資產的市場容量比較大、流動性比較好、集中度不高,集中度不高意味著很難有群體形成合力操縱它們。

而比特幣作為避險資產卻是可以被操控的。通過檢索觀察「比特幣擁有量的分布」,可以發現比特幣其實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其中比特幣擁有量前四的地址,共持有比特幣的數量佔總量的3%;還有1萬多個地址,僅佔比特幣地址數量的0.05%,卻擁有比特幣總量的約20%;另有約2000多個地址,佔地址數量的約萬分之一,擁有比特幣總量的26%。可見,大量的比特幣被掌握在少數地址手中。

與黃金、主權債相比較,比特幣的集中度要更高,比特幣成為避險資產可能會被人操控。

近期發生的一些宏觀事件已經證明了這點。比如,出現比較大的宏觀風險時,比特幣的大的莊家便可利用這一趨勢套利。我們觀察到,比特幣趨勢對宏觀事件更為敏感,比如去年委內瑞拉的金融問題、土耳其的金融問題、中美貿易戰等發生後,敏感的莊家都希望藉此進行套利。

我們可以觀察到:

第一,當宏觀事件發生時,資金湧向黃金、債券的同時,也會湧向比特幣;

第二,比特幣作為一種資產,其價格上漲的幅度其實超過了黃金和債券;

第三,當避險發展到一定階段,比特幣會有較大程度的回落,回落的幅度較黃金、債券更大。

從這三個事實,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第一,比特幣成為避險資產已經是共識;第二,比特幣的「莊家」會利用比特幣避險的趨勢套利。當趨勢來臨時,莊家會將其當成投機的機會,去引導比特幣的價格劇烈波動,大漲大跌,從而形成套利機會。

但對於黃金、債券等其他資產來講,就沒有比特幣一樣巨大的套利空間。本質上是因為,傳統避險資產不易被操控,而比特幣確實被操控了。其實,這道理大家都懂,但是避險需求出現時,資金還是會湧向它。

不過,莊家對於比特幣的操控是短期的行為,從長期來看,比特幣作為避險資產還是比較安全的。莊家操控比特幣的本質,也是因為比特幣是優良資產。莊家操控優良資產後,在短期能促成套利的機會。而比特幣作為一種保值資產,保持長期的價值增長趨勢是沒有疑問的。


不是,應該是高風險資產


你如果短期看,那比特幣最擅長大漲大跌了,所以短期避險資產談不上,是高風險資產。

但是,如果是長期持有比特幣的,那麼,比特幣會總體會一直向上。這離不開真正能夠理解並認識到比特幣價值的人越來越多。

回顧比特幣10年,你便會發現。

但要真正理解比特幣還是很有門檻的,芸芸眾生,目前還是很小眾能真正擁抱比特幣。

即便現在,不懂不理解比特幣但天天炒幣的人大有人在,而炒幣如賭博,我不擅長賭博,我的比特幣全部放在Ownbit錢包,長期持有。持有比特幣經歷了從一萬多漲到十幾萬又跌回兩三萬現在又漲到五萬多。

時間的年輪滾滾向前,趨勢不可阻擋。

所以長線看,比特幣絕對是增值資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