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正問題:原來是數據錯誤,現在已經改回來了。問題改為:大家怎麼看這件事?美國疫情還能控制住嗎?

海外網4月14日|戰疫全時區】根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新冠肺炎疫情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4月14日7時40分左右,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200萬例。其中美國累計確診682619例,與6時30分數據相比,增加104777例。

原文鏈接https://news.html5.qq.com/article?tabId=0tagId=0docId=2282149217446760770ch=tag-pgae


數據有誤,已經修正了。美國的拉垮真的是全方面的,58萬的數據,10萬級別的錯誤數據不校正,不覈查,不複查確認,直接發出來。

這次之後,美國的數據真的就是僅供看看,毫無實際意義可言。剩下的數據能有多少是真的多少是有誤的,錯誤的數據指導下的錯誤模型能多少參考意義?

美國的新冠數據現在沒有任何討論的價值,美國自己開心就好了。


從這次錯誤報告數據的反應看,無論給出什麼數字,都能有人給你解釋得頭頭是道。可見現實多麼複雜,對同一件事的任何觀點,都能找到可支持的證據。兼聽則明吧。


沒什麼好一驚一乍的,檢測通量上去了而已。

美國的實際感染人數絕對不止現在這麼一點,還有大量感染者在外面閑逛,包括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已經感染了,有癥狀的可能還有點懷疑,沒癥狀或者癥狀輕的根本都不知道。

不知道什麼原因導致昨天美國的檢測通量上去了,大量人員做了檢測,導致單日確診人數暴增。這個情況在我們國家前段時間也出現過,2月12日一天確診15152人。不過中國這邊是因為實行了「應收盡收」政策,並且改變了確診條件,把儘可能多的人全部收治到方艙醫院,纔有這麼高的確診人數。

美國現在很顯然並不具備收治這麼多人的條件。

前幾天看到的數據,好像整個紐約州還有上萬確診病例並沒有被收治,依舊在外面遊盪,或者說就是武漢前期的「輕症在家隔離」。目前看來,一天新增10萬確診,無論如何都已經遠超美國重點疫區的醫院收治能力了。這麼多病人就算確診了又能怎樣呢?醫院是肯定沒地方了,「雷神」、「火神」醫院沒人建,方艙醫院連個影子都沒有,醫護人員也遠遠不夠,即使這個檢測量上去了又能怎樣呢?

檢測量上去了有兩種可能性:1、真的檢測了那麼多人;2、把前幾天已經做了檢測但是沒有統計的數據統計進去了。

可能性1,突然暴增檢測出10萬人的能力,你起碼要增加檢測數十萬人的能力。目前美國實施核酸檢測操作的人員已經在飽和工作了,就算有大量的檢測試劑盒投入使用,這也是辦不到的事情,除非出現某種可以由患者自己操作的試劑盒;

可能性2,這倒是有可能……

不管咋樣,檢測通量是肯定上去了,我們也越來越接近美國疫情的真相

最核心最關鍵的因素,美國到底有多少人感染?最終感染人數、死亡人數會到達什麼樣的規模?我相信這是大家都最關心的問題,包括那個髮型最飄逸的太陽王、天選之子、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懂王、美利堅與阿拉斯加及其它海外領地的統治者、美元與股市的主宰、人間大炮實施者、極限施壓操縱者、相聲事業的中興之祖,唐納德.川建國.MAGA。

他說的美國死10萬人就是幹得不錯,其實這個數字也是信口胡說。

不管咋樣,總而言之,我們大家看到了真相浮出水面的一點希望。

至於拐點?那誰知道呢……


我也同樣有點兒不敢相信,我又看了好幾次,最終才確認了大統領治下的美利堅又創新高!

一天漲的比中國累計還多!

超級強國恐怖如斯!

本來美國每天新增3萬多,我以為已經是檢測極限了,想不到啊想不到!我太天真了!

當然,一天新增10萬,肯定伴隨著檢測量的上升,具體情況我估計很快就會有更專業的解答!

也不知道這麼漲下去,美利堅的醫療系統還扛得住不,口罩還夠嗎?

大統領說好的死亡會低於預期的10到20萬!

大統領,難道你又說謊了嗎?

四月是你的謊言!五月呢?

難道五月是你的奔潰?不不不,不可能!


我覺得不會是約翰霍普金斯統計人員按錯了計算器。

而是下面某個州,上報了錯誤的數字。

可是很顯然州里的統計人員也不會輕易按錯計算器。

我認為,確實有一個10萬的數字,不過那應該是抗體陽性或者臨牀確診的數字。


佛羅裏達州數據有誤

如圖

出類拔萃的就是佛羅裏達州,以下為修正版本


數據錄入錯誤導致的,目前已修正。

問題在於發布數據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對於這樣的異常數據連審核校驗都沒有就直接發布出來。這是什麼專業態度?

然而這就是美國公共衛生領域排名第一的大學,還經常代表美國向全世界發布各種公衛評估報告。2019年底這所大學還發布過一個「全球衛生安全指數排名」,美國排在第一(83.5分)、英國第二(77.9分),中國排第51位(48.2分)。

之前我們一直不理解,中國已經把作業做好擺在他們面前了,為什麼歐美國家連照抄都做不到,白白浪費了中國付出巨大犧牲為全世界爭取的2個月時間。

現在我們明白了,人家班級裏第一第二名的「優秀」學生,根本看不上你這個排第51名的「差生」的作業好嗎?

以後外國人再拿著《方方日記》指責中國防疫不力的時候,你就可以把霍普金斯大學權威發布的「全球衛生安全指數排名」和2020年4月14日的美國疫情數據甩在他面前,讓他看看到底誰在造假數據,誰在誤導全世界的抗疫措施!

建議全世界,尤其歐美國家的疫情受害者集體起訴霍普金斯大學要求賠償。


再過三天的時間,這10萬也漲上去了。而且這三天,沒被確診的潛在的增長也不止10萬。

三天後,知乎就會跳出來「美國確診68萬」的話題,排在熱搜第一。

川普的時間都花在了轉發、評論假新聞上。他的工作內容是「轉發」「闢謠」,這是一個國家元首的職責?國家元首的時間每一秒鐘都很值錢,可以說川普找不到更能帶來價值的事情做了,因為網路還是比在堅毅桌前跟人合影更有價值。

不過不上網,特朗普也找不出能遏制疫情的方法。因為有效的方法都用不了,川普也不是力挽狂瀾的大總統。他就是個想連任,沒有前任虛偽和政治手腕的被針對者。

文章是批評fauci的,特朗普在轉發評論裏沒有對fauci做出評論,

記者在發布會上問,他是不是要解僱fauci,特朗普說「我很喜歡fauci,我不可能解僱他」

記者:你看沒看到推特里轉發的內容裏,有解僱他的字樣。

特朗普說:我看到了,但是我很喜歡他,我不會解僱他。

和特朗普意見違背,甚至想背後捅刀子的人不止福西和fakenews。

這幾天,桑德斯在電視上和拜登對話,他退選後,會全力支持拜登選舉,因為「特朗普是美國最危險的總統」。

像不像阿樂對東莞仔說:東莞仔,你這次別選。幫我對付Jamie

桑德斯很老了,拜登那一副虛偽和老奸巨猾,精英的官僚氣派,誰都能看出來。我想從這些候選人身上找到二戰那一代的理想主義和越挫越勇的氣息,哪怕是冷戰時代的幾任總統,身上的老謀深算和能兜住事的特質,全都沒有。現在的幾個,所看到的不是分裂,就是腐朽和油膩。


當別人還在玩b的時候,川普都不玩k了,直接玩k的平方

紐約一州的數據吊打中國了!

: 距特朗普規劃的100W,還早著呢,不需要為他們太擔心

美國三分之一了,真的看熱鬧都覺得事大。

前倆天剛投完票,在問美國會不會超過60萬,這才幾天,唉

我怎麼記得前天就超200萬了?難道是我記錯了

檢測300萬人就有60萬人。我的天 按照這個比例美國3億人那豈不是。。這不科學,應該上億

都說川普救市不救人,那是不知道金融有多麼重要。只要金融保住了,住最好的醫院,躺最貴的病牀,睡最好的棺材,埋最好的土,燒最厚的紙,吹最悠揚的嗩吶,長最高的墳頭草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

: 特朗普——沒有病毒是我不知道的

一個木桶的最大容量,不取決於最長的那根木板,而取決於最短的那根。 而一場災難的勝利,也不取決於能力最強的國家,而是取決於能力最弱的國家

特朗普:我要復工。 病毒:我要複製。 特朗普:我要錢不要命。 病毒:我要命不要錢。 特朗普:我不隔離。 病毒:你別隔離。 特朗普:你忙你的。 病毒:你亡你的。

求求疫情趕緊過去吧 我真的想出去玩啊


情報不足,咱也不知道發生了啥。

等一波情報吧,看看啥原因導致的這暴漲。

估計是因為檢測人數多了。但二層原因,為什麼檢測人數多了呢?不知道。


霍普金斯的數據已經改回來了,之前的新增十萬是數據錄入錯誤。

不過全球200萬的確診量明天或者後天就能達到,美國的68萬確診目前來看一週左右就會達到,全球的疫情防控還是比較嚴峻的。


按照一畝三分地的說法,是一位志願者錄入數據時的錯誤。然而由於美國諸多媒體爬的都是一畝三分地的數據(以及彼此之間相互爬),導致該數據傳遍全球。

我覺得相比該事件本身,更值得思考的一點是,互聯網究竟帶給了我們什麼?在自媒體時代,由於信息來源的多樣性以及信息搜索的自主性,我們自以為會更容易獲得真相。然而由於信息源自身的「聯鎖」與「共振」,反而帶來了虛假信息的加速傳播,恰如股指etf的聯鎖加速了美股的熔斷崩盤……


噗哈哈哈哈哈哈寧回答怎麼刪了??放出來讓大家開開眼,樂呵樂呵呀~


真的嗎?我不信

倒不是不信美國有沒有這麼多病例,而是不信他有這麼多檢測量,要不~就是攢起來一起報的?


全面檢測,有抗體的復工,地主家沒餘糧了。這是我能想到的最大可能性。

第二大可能性是,疫苗出來了,穩了,天佑人類。

第三種可能,之前的數據是偽造噠越來越離譜了,一次性增加一波,讓風險得以釋放一波。(有點類似於垃圾分類入主九省通衢的那個時候,還記得。

第四種可能,統計網站數據錄入錯誤。有點詫異呢,非是從原始數據的匯總,而是直接在頁面上錄入和修改?????


很多人來這種問題裏,只是想看段子,不是想了解現實的,如果是的話可以不用看這個回答,出門左轉即可。

我的預測是美國疫情已經有所好轉。半數州好轉明顯,半數州接近頂點,少部分有所惡化。

我在3月15日預測,義大利新增的拐點一週左右出現:

結果義大利的新增頂峯出現在3月21日。

我在3月27日預測,美國新增拐點還需要2-3周:

結果美國的新增拐點出現在10號左右:

當然,拐點有很多定義,確診人數拐點是一種,活躍病患人數是一種,我採用的定義就是每日新增人數見頂點,就是拐點。

分析當然是有依據的。

美國各州的詳細數據是這樣的:

很多人會說檢測陽性率很高,確實,但是這也只是紐約新澤西的問題。與幾天前對比,紐約新澤西的陽性率變化不大,但是死亡率提高了不少,說明醫療壓力還是很大,但是相信不會無限惡化下去,根據紐約州長的說法,醫院的壓力有所減輕。

再看其他大部分州,是有所好轉或者變化不大,部分州有所惡化,比如Michigan、Ilinois、Georgia幾個州是陽性率和死亡率都提升比較明顯。

美國疫情當然會持續較長時間,但是已然過了爬坡期,進入平臺期了。再過2周左右會有比較明顯的好轉。


數據改回來了,估計是輸入錯誤吧。也有可能是採集數據錯誤!還是58萬。


如果美國的檢測也是應收盡收的狀態,那麼單日增長十萬確診對於疫情防控本身絕對是好事。

u1s1,不吹不黑,純路人,理性討論,單日確診能到十萬以上,只能說明美國作為一個老牌兒資本主義國家,國家動員能力和醫學水平確實厲害,不服不行。


作為一個一直盯著冠闖北美大盤的喫瓜羣眾,一看這個數字就覺得離譜。

懂王治下聯邦政府經過早期捂蓋子被360度噴之後,3月初就基本退出新冠病毒檢測戰場了,於是56個州+自治領抄遍天下作業,有抄了韓國瘋狂檢測流的俄勒岡,有義大利醫院塞滿盡量檢測流的紐約,當然也有大量日本不測就是沒有流的紅州,以及自主研發的我測了可是結果就是不出來流的加州。

下面圖裡4月4日那個特立獨行的日檢測量高點就是加州一次性計提了差不多5萬pending了N天的待檢樣本,而且不出所料的都按陰性算了,咽拭子樣本本來就擱不住。

經過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充分勾兌,最終美國的日檢測量穩定在15萬,日新增確診則「精確」地穩定在3萬[1]

冠闖這樣一個傳播技能點滿,在世界各地指數增長的暴躁老哥,到了北美大陸迫於人類燈塔光環威壓居然變異成了溫順的線性增長病毒,人家還連口罩都不怎麼戴。

如果中國是拼盡全力勉強舉起100KG的槓鈴又放下,美國就是掄著600KG的槓鈴一套五郎八卦棍一直打到現在大氣都不喘,真的是領先全世界50年。

那麼問題來了:冠闖都讓美國資本主義改造成線性增長的乖寶寶了,還有一驚一乍忽然大幅擴大檢測量的必要麼?

況且已經有跡象表明,經過這冠闖這將近一個月的「溫和」增長,美國人民羣體免疫進度條可能已經過半了[2]

這不副統領已經明確表示要對全美人羣進行抗體測試,一期目標月檢測兩千萬。[3]

參考

  1. ^US Historical Data | The COVID Tracking Project https://covidtracking.com/data/us-daily
  2. ^Early Antibody Testing In Chicago: 30-50% Of Those Tested For COVID-19 Already Have Antibodies, Report Says https://www.dailywire.com/news/early-antibody-testing-in-chicago-30-50-of-those-tested-for-covid-19-already-have-antibodies-report-says
  3. ^Pence Announces 20 Million AntiBody Coronavirus Tests To Be Made Per Month https://www.dailywire.com/news/breaking-pence-announces-20-million-anti-body-coronavirus-tests-to-be-made-per-month


美國是藍星上最偉大、最強大的國家,沒有之一。

前幾天報道說,美國正在進行人羣中新冠肺炎抗體情況檢測。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6939872?

m.thepaper.cn

新的感染數量表明,美國已經成為全球新冠肺炎抗體獲得者數量的冠軍,這一優勢還將繼續保持。

龐大的感染人羣將保證美國在抗體血漿生產和供應領域的優勢。

美國有望成為全球新冠抗體血漿的最大供應國。

製造業重回美利堅。

川普,你行的。

美國強大的科學技術和農業、畜牧業傳統,保障了他們在人類血漿抗體領域的生產優勢。藍星無敵,誰與爭鋒?

比我技術牛逼的沒我人多,比我人多的沒我技術牛逼,人多技術又牛逼的沒我想像力爆棚膽大包天。

MAGA。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