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馬上一歲半了,我和妻子很寵愛她,現在的寶寶懂事都比較早,她現在時常因為不給她一些東西,或者想吃她不該吃的零食,不給她立刻開始哭鬧。

比如有時候要玩垃圾桶里的垃圾,我要是拿開垃圾桶她一開始是試探的哭幾聲,但看我還不給就會哭到撕心裂肺的

這種情況還真是不知道該怎麼處理,總是依著她怕以後把她慣壞了,但是不給她又怕傷害到她的情緒或者影響以後的性格


沒有孩子會因為得不到一包零食,或是玩不到垃圾桶的垃圾形成性格缺陷。依著孩子不一定把她慣壞,比這更可怕的是父母在管理時的搖擺不定。

首先你要先明白一歲半的孩子在這個時期的特殊變化。

從一歲開始,孩子就進入了一個新的認知發展階段,也開始學習掌握一個全新的技能,兒童心理學中稱之為因果律(Cause-and-effect)什麼意思呢?就是我們知道一件事物的發生必然會導致一種結果。比如我按下鋼琴鍵,就必然會發出聲響;我扔一個球,球就必然會掉到地上。這會激發孩子開始「使壞」:如果我把飯都扔到地上,會發生什麼? 如果我打爸爸一個大耳光,會怎麼樣?如果我把拉的屎都用手抓起來,會不會很有趣?當然也包括您問題里孩子的行為——對垃圾的好奇。

因果律的學習有什麼作用?除了幫助孩子構建認知能力,它會讓孩子明白更多的社交法則——比如,如果你惹怒了別人,別人會生氣。如果你讓別人開心,別人也會感到高興。只有孩子達到這個階段,他們才能在父母所建立的規則下,慢慢接受掌控。(開始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對別人的情緒產生結果,嘗試自我約束)反之,這種能力得不到鍛煉的情況下,孩子會拖延到很大,還給人不聽話的感覺(因為缺少情緒的管控能力)

回到題主的問題,你的孩子正處在積極探索和發展自我意識、因果關係的時期,有一些不可思議的舉動都是可以理解的。只要在原則範圍內(不涉及危險),建議儘可能讓她去嘗試。想要玩垃圾桶的垃圾?試試吧,玩多久都行,不玩夠一個小時你都不要離開那個桶,而且弄髒了手要去洗乾淨(強制),否則沒有好吃的,幾次過來她就會膩。興趣點會慢慢轉移到別的事物上。

反之,孩子缺少自由探索的機會,因為「做壞事」被父母處處限制,心理能量得不到釋放,就會愈發的不聽話和反抗。

很多任性的孩子其實並不是被「慣壞」的,而是被父母的無原則搞壞的。好比他想買一個玩具:

好!我答應你,買!這是第一種情況;

不,這次不行,堅決不買!這是第二種;

不能買!媽媽給你講道理,你有好多這種玩具了...好吧,好吧,買買買,你別鬧了,就這一次啊~ 這是第三種,任性的孩子,往往多是被這種舉棋不定的父母「調教」出的。

哭是兒童在新生兒時期就積累的本領,目的是求得家長關注。你的孩子為什麼會先試探的哭呢?多半是因為她知道你的舉棋不定。你先拿開垃圾桶,看她哭可能又去哄,她呢,先小聲哭試探,看你不給就改大哭。所以,要不你就讓她痛快的玩,要不你就讓垃圾桶在她的視線範圍內永遠消失。最忌諱的是搖擺,這會讓你的掌控力越來越弱。

你舉了另一個零食的例子,這種情況下,如果是她不能吃的食品,為何要讓它出現在孩子面前呢?你可以妥妥的藏好,讓孩子再也看不到,也不要在她面前去吃。

最後說講道理,除了語言要發展到一定階段外,孩子先要明白何為「因果」,才能明白何為「道理」。因為道理就是包含著因果在內的。當然你不是不可以講,簡單明了(說多了也聽不懂),動用一些表情(該嚴肅時嚴肅),就可以了。多引導孩子在安全範圍內的自由探索,多告訴他們因果聯繫:你把小球扔出去啦?(因)小球要掉到地上了哦~(果)

在這個基礎上,嘗試多轉移注意力,很快就會度過這個時期。

寵愛不一定是壞事,在正確的溫暖和關愛下長大的孩子,也一定懂得如何去溫暖別人,掌握好度就可以了。


要講道理,但不要一味說否定句。

當寶寶想吃不該吃的零食,玩不該玩的玩具,如果只跟寶寶說NO、不可以、不能吃這個、不能玩那個,通常效果甚微。為什麼呢?因為在3歲前的寶寶語言理解能力有限,特別是否定句,無法理解,而會自動忽略否定詞,只聽到否定詞後面的詞。

當你跟寶寶說「不要吃零食」,寶寶理解的往往是「吃零食」;你跟寶寶說「不要玩垃圾桶」,寶寶往往理解成「玩垃圾桶」。。。就是這麼可愛。

我女兒目前21個月了,也是一言不合就發脾氣,往地上一躺,大哭。但我每次都能知道她為什麼會這樣,可能是不給她吃我們認為不能多吃的東西了,可能是動了她的東西破壞了她的順序啥的。每次發脾氣躺在地上,我不會立刻凶她讓她趕緊起來,而是蹲下來扶著她的肩膀,再平靜的看著她,問她:寶寶你現在是不是很生氣/委屈/難過啊?是不是剛剛。。。。。好吧媽媽現在知道你很生氣/委屈/難過了,寶寶先起來,跟媽媽一起去看看/問問/玩玩好不好?若還是不肯,我就會跟她一邊說話一邊抱她起來,通常經過之前的對話,寶寶已經放鬆下來沒那麼僵硬抗拒了的。她其實也在等一個台階扶她起來或帶她走出那個情緒。

共情完抱起來後,可以再帶她去「案發現場」復盤,回顧下剛剛發生了什麼,再問問「當事人」奶奶外婆爸爸等,並告訴她剛剛已經吃過零食了,今日份額吃完啦,明天又可以吃啦,即重申規則。通常復盤的過程中已經完全冷靜下來並且接受了,也能聽進去一些了。

簡單來說就是共情、復盤、規則、循環,溫柔而堅定。

一次兩次效果可能不明顯,但長此以往,寶寶會懂得一些規則,不會再無緣無故發脾氣了的。只是爸媽在執行的過程中非常難以堅持,分分鐘自己的暴脾氣就上來了,特別是說了三四次還是不聽或沒用的時候。所以我特別理解樓主的心情,我也是時常忍不住想大吼大叫。

至於樓主說的玩垃圾啥的,這個簡單,陪她盡情玩一次就好了。堵不如疏。我寶超級喜歡玩水,玩的哪裡都是,我婆婆和媽媽都很頭疼。我老公就索性搬個小凳子讓寶寶踩著、開好水龍頭,給她穿好防水衣,讓她盡情玩,還時不時給她遞個玩具水杯啥的,父女倆玩的不亦樂乎。過了一會兒,就自己主動下來了,又開始去玩別的東西。孩子要玩手機、看電視也是一樣的處理方式,絕不藏著掖著當洪水猛獸。

如果喜歡翻垃圾桶,就帶她看看垃圾桶里都有啥,垃圾桶是用來幹啥的,寶寶可以把地上的這個垃圾丟進去,沙發邊也有個垃圾,寶寶去撿起來丟進垃圾桶吧!相信我,寶寶會很喜歡聽指令做這些事情的。真的非要玩,那就玩後好好洗個小手吧。。。


是不是寶寶能看得到你們臉上那種心疼他哭的表情?很多時候是不是兩個人之間有個忍不住就給了?如果是,那麼情況要改過來。你們兩個要商量好,誰是最終的教育權,決定者最終在誰手上,不是不可以兩個教,只是有時候大家都忍不住,就會亂,寶寶會想,反正鬧爸爸不給,鬧媽媽也會給,沒人真的完全制止他的行為,就繼續這樣循環下去的。

兩人其中要有最終教育權,另外一個只是輔助的。確定好之後,寶寶再鬧,只派最終教育權的去跟寶寶交流,嚴肅而溫柔的交流,告訴他這樣鬧脾氣我就給你是不對的,我接受你你不開心你可以哭一會,但是不行就是不行,不對就是不對。當然啦,這次即使你哭多久,我都不會順著你的,有時候你也要適應不順著你的感覺,學會接受他。

假如他聽不進去,越哭越撕心裂肺,就帶他去小房子,跟他一起在小房子里,說「好吧,我們換個地方,你哭吧,我在這裡等你哭好了來找我,沒事的。我在你身邊。(說完你就安靜的等著,等他不哭,等他開口。如果他開口更好,馬上送上一杯溫水和毛巾,問還哭嗎?知道為什麼不行嗎?為什麼不順著你你就鬧脾氣是不對的嗎?慢慢解釋清楚。)

最後說完,要加一句,我們愛你所以之前才順著你,但是這並不代表你能這樣一直下去,這樣我們會很傷心的。你不想爸爸媽媽傷心對嗎?點頭的話再接,那可以答應我們下次鬧脾氣一會就好了,不要撕心裂肺鬧脾氣可以嗎?不過呀,爸爸媽媽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的,因為你可是我們的好寶貝啊。(用你們的話說吧,差不多就行了)

我反正基本一段時間就用這些話,哈哈哈!每次都有點用的!

追加一個方法,集印花減掉壞脾氣

不鬧脾氣一次就一個印花,集合5個就獎勵一個親子遊戲(這年齡的寶寶就喜歡玩,還是自我的玩)不僅可以增加親子關係,而且還能減掉壞脾氣!

以上僅是我的想法,加油,共勉!


寶寶脾氣越來越大,稍不順著他,就哭鬧得厲害,是該糾正還是該冷處理?首先,寶寶發脾氣的時候媽媽要淡定,寶寶脾氣大,象徵著寶寶「自我」意識的萌芽。我們要理解寶寶的感受,盡量找到寶寶發脾氣的原因。在確保周圍環境的安全,確保寶寶不會傷害他自己的情況下,讓寶寶發脾氣,不予理睬。最後要說的是,父母對待愛發脾氣的寶寶一定要有耐心,每個寶寶都是獨立的個體,總有一種能夠安撫你寶寶的方法。


小的時候,不把他當人,大了以後也做不了人。--魯迅不論年紀多大都要做對的事。何況他還小,很多事都不懂什麼是對什麼是錯,更要給他立下規矩,引導正確的三觀。當然,除了講道理,還要多親親抱抱舉高高。畢竟他還小,還需要很多的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