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网刚开始流行时,风靡各高校。

人人网的朋友推荐演算法,主页可随便访问的逻辑,可以帮你扩充二级朋友圈,认识更多有潜在价值的人。

其结果,很多人,会通过人人网,认识到交心的朋友,情侣等。因为地址,年龄,学校,爱好,公司,工作,性格一目了然。有一个基础属性了解。

反观微信,只能单个了解生活的部分。很多人不更新,更像是一个「可联络的电话」,而不是社交圈。

人人网,能否出现一个社交替代品,重现当年的辉煌,且能持续运营下去。

欢迎大家的探讨。


经历过人人网巅峰时代的人应该都有所感受。人人网由于实名制依托于大学生群体,其用户基本都是青年人。所以人人网内部根据大家的需求自然分工出了集散各类信息的草根红人。他们虽然原创能力未必及得上天涯公知,微博大V,但是这群人有非常强大的信息过滤能力。而且大学生的学术严谨性虽然不及权威,但是相比公知大有只高不低的趋势。不过我们现在不谈水平问题。聊一聊社会角色分工和理想激励体制。

是金子未必会发光,中国虽然14亿人找不出11个会踢足球的;不知道多少几亿电竞人口被韩国压了很多年;香港弹丸之地电影娱乐产业却比内地的电影发达的多。更别说日本和欧美发达国家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姚明的话说的就很在理「最优秀的选手不是培养出来的 是被发现的」。。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关系社会。只有天赋像「学神」那样的天才才足以凭借爱好脱颖而出,但如果你资质和学神差一点你只是个学霸资质那就只能看你能不能遇到贵人了。

有个理论说「认识全世界的任何一个人只需要通过六个人」。假如说在世界上的其他国家,认识国内包括总统在内的任何一个人需要通过3个人4个人,在中国就需要5个6个。很多人,甚至大部分中国人都经历过类似小学时候喜欢踢足球被父母呵斥「再踢也踢不成马拉多纳」这种事情。。中国是一个天才扎堆的地方,不管你是多牛逼的人物放在14亿这个基数之下都会显得微不足道。你会发现在清华北大遍地都是神人。可是即便你一匡天下英雄,你依然无法估测一个人是否高开低走,现实世界中真正的天才或许郭靖这样的人。

诸葛亮当年选择刘备,大概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曹操那边已经有了太多的谋士。自己跟曹操干一来资历不行,二来自己得到官职必定有人要丢掉官职。任何大型体制和社会都存在类似问题。僧多粥少,结果必然是先到先得,就像查尔斯王子一样如果碰到一个超长待机的伊丽莎白女王,基本上等你上位黄花菜都凉了。。于是乎青年人醉生梦死,壮年人暮气沉沉,中年人老气横秋,老年人意气风发。。这一点大概也某些人推崇解体学说的出发点之一。

回到主题,从知乎和微博来看。大学生的存在感不强,参与度不强,没有角色感。因为知乎微博有太多闻到于前,先来先得者。他们掌握了绝大部分的发言权。青年人有极强的表现欲但是在知乎上有些「谷贱伤农」,在微博上比不上明星。你和那些一条微博下面几千条评论的明星网红CEO聊天人家不认识也不会搭理你。

大学生是需要建立自己的交流规则的,通过自己的喜好推举什么样的人受到欢迎,需要同阶层的明星,这些明星将会成为鲁迅胡适那样的脊梁的。

青年人的文章贵不在于精品,而在于「一得」。然而这在社会上亮点是很容易被忽略以及鼓励的。因为这个社会终究是那些喜欢抖音喜欢明星的人居多,你一个大学生讲的很多东西在普通人眼中,在你亲戚中,甚至包括你同学中都可能太过于阳春白雪。如果你本来是个牛人高考发挥失常没有进入985,、211你在大学学的东西接触到的教育资源和你能得到的交流机会与交流质量相比清华北大天差地别。你可能得不到任何激励,也许和臭棋篓子下棋会然后获得自信,但是出了校园你会被清华北大的学神们按在地上摩擦。大学生多数的交流空间还是要受制于自己所在专业的同学。屁股决定眼睛,决定你呼吸什么样的空气。

小的时候,做什么事能让时间过得飞快并让你快乐,这个答案就是你在尘世的追求。——荣格????

人始终还是需要激励的。。

。。其实那些清华北大的学神们之间的讨论假如能够被我们这些学渣看到那么我们会获益匪浅,而他们会得到名声。。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还有一点。。听说80、90多用微信00后多用qq。因为他们不想被父母监视。想来确实需要那么个地方供年轻人释放自我。

这是校内网当年火爆一时的一点想法,抛砖引玉吧。

用过人人网的人,怎么向没用过的人描述它是怎样一种存在??

www.zhihu.com图标

提出几个问题

1所谓微博,简而言之就是QQ空间删除除了说说之外的内容,或者说直接约等于QQ签名档。那么为什么在已有QQ空间的情况下,微博会最终成为了SNS的统治者呢?

后来那些一直经营自己QQ空间的人也逐渐离开了QQ空间,被转化为微博和知乎用户。然而近年来又出现一个现象,那就是8090多用微信,而00后喜欢用QQ。

2QQ签名档、人人状态、微博、长微博、博客。不同篇幅的文字是否代表了人的不同需求?

知乎很精髓的延续了QQ的签名档机制,但微博的签名档就必须你手动移到别人的头像上才能看到,这一点微小的差别其实还是显著的降低了微博的个性化的。

微博很鸡贼的搞出了超话,把百度贴吧的功能偷偷的侵占掉了,至少说现在粉丝文化的主阵地已经从贴吧转移到了微博超话。而议论性专业性的内容部分转移到了知乎。其实知乎如果开发一个类似贴吧的系统大概已经把贴吧瓜分掉了。

3假如世界线发生了改变,腾讯,微博,知乎,贴吧。变成了一家公司。那么我们现在的互联网设计可能会是什么样的状况。

在我看来所有SNS的版面设计都很蠢。。而且全都无法自定义版面,连自定义布局和背景图片都不能设置也没有个人空间主题动画和BGM(qq空间除外)。微博本来就是SNS倒退的产物,本来QQ空间和百度空间都是可以自定义装扮的,现在不但收费板式还固定做的还特丑。油猴上微博浮图和各种滑鼠指向功能也不往里添加。名片不显示共同好友数量等等。

微博的评论区其实很多时候比微博本身精彩的多。。可除了微博之外的所有SNS基本上都不需要点开微博就能看到精华评论,并且会直接显示输入框。。版面脑残右边栏和左边栏我从来都没点过。

再比如知乎推荐回答没有头像,而且头像太小,不便于捕捉小姐姐。

还有他们都没有查看最近来访的功能。其实最好是显示最近来访但要设置隐身访问。。不过隐身不能抢访问量整数。


中国人不适合脸书或者人人网这种社交模式。

我们是个熟人社会,很多人对自己的事讳莫如深,却又十分爱打听别人的事,大家都不坦然,也不是很尊重别人。最后搞得公开的社交网路很尴尬,不知道分享什么和说什么。

而且中国年轻人还不太适陌生人社交的模式。

我以前以为九五后零零后可能比七零八零九零后好点,后来发现除了个别人,还是差不多是熟人社会那一套。

玩不起来。


先说结论,有可能。

人人网当年火爆的原因之一是校园社交,尤其是针对大学生。

人人网的优势,一是实名,二是好友基本都是同校。因为实名,所以不可能像微博、贴吧那样可以互相问候对方母亲。因为基本同校,所以发布的动态基本都和学校有关。

相对于QQ空间,QQ不是实名,至少昵称不是。也和本校几乎没关系。

相对于微博,微博也不是实名,也和本校没关系,不方便添加本校不认识的同学。

微信,不方便添加本校不认识的同学。

贴吧和学校虽然有联系,但是不适合发个人的随感,心情。也没有时间线。

这样一看,人人好像没有竞争者。但还是失败了。。。。

如果有哪个社交产品,面向学校,实名非实名用户都可以有所满足,也有时间线。外加论坛,可以发布较为永久的信息。或许可以成功也不一定。


知乎早年输出的产品形象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社交引子,那时候知乎的宣传语叫做「发现更大的世界」。

只不过那时候为了质量,也许也是为了战略布局,打造出一个「高大上」的品牌形象(个人无端臆测),所以早年的知乎是不开放注册,而是邀请制,早期邀请的人都是已知的成功人士(创业的人注意啦,这就是创始人的人脉资源),我记得那时候周张他们也是经常出现的。

这是一开始,知乎展现出的本质确实还是一个问答社区,知识社区,很多干货和大V也是那时候产生的。

我瞧见有人说知乎的运营跟 一样,那是他们作为用户,作为早期「问答、知识社区」用户的看法,事实上知乎有作为社交社区的潜力比它做知识社区,问答社区还大(这是现在的马后炮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产品形象已经建立起来了,大量消费者认为知乎是「问答社区,知识社区」、「上知乎发现更大的世界」,知乎就仿佛已经跟「知识」这个词绑定上了,跟牛皮癣一样,甩都甩不掉。

知乎会比人人网更成功的,两亿用户的基础(虽然数据有水)、一个足够好的产品形象(对其他十一亿人来说)、以及一个近乎完美的设计(没错我说的就是跟tmQQ空间体验一样的想法),除了不怎么打广告(可能是维护高大上形象),变现能力有点弱(我觉得),它绝对不会是人人网的替代品,相信我,时机一到,它能把人人网吊起来打。( @周源 周老板记得结账)

商业不是瞎扯淡,评价一个产品的好坏也不是由一小部分人来决定的,只要广大消费者(哪怕是一百万个弱智)愿意消费这个产品,那么它就是成功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如果有更多的消费者(一两亿) @ponyma马老总也要为了集团利益把钱塞进周老板口袋里随他造。所以知乎的运营、营销手段我还是喜欢的。

目前高赞那个熟人社交,我其实不是很认同,你跟你好朋友没认识之前就是熟人了?

个人无端臆测,还望海涵。

如有问题,评论区提问,随缘更新回答。

(臆测的太过分了,是要被告造谣的,所以有些明显已经很有意思的现象我就不说了。)

最后一句,知乎不会是个替代品,它会成为一个全新的模式。


可能性微乎其微,互联网行业太浮躁。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