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說《紅樓夢》:「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 對於這句話表達的含義解釋和更多深層的東西。我想求一些深刻的見解。


脂評本:

無材可去補蒼天(本書主旨)

枉入紅塵若許年(嗚咽如聞)

無材可去補蒼天就是本書主旨。

以下是我個人的見解,基於一本沒有證據的癸酉本。不喜可以不往下面看了。

皇權與相權——吳氏紅樓夢中的「無材可去補蒼天」

最近把吳氏紅樓夢和脂評紅樓夢一併看到,當從頭讀到開卷中的謁語:「無材可去補蒼天,妄入紅塵若許年」時,有兩句脂評,前句評「無材可去補蒼天」是寫的書之主旨,後句評「妄入紅塵若許年」,寫的是慚愧之言,嗚咽如聞。

那麼為什麼脂硯齋寫下這句呢?在索隱派的觀點裡,紅樓夢是明亡之後文人的悼念明朝之作。對應的這兩句詩應該是作者作為一個讀書人,沒有為國家出力,國亡後回憶前塵,可不就是無材可去補蒼天,妄入紅塵若許年么?

有人可能說,寶玉在前80回一直不愛讀書嘛,怎麼還會後悔沒有救國呢?

其實,這個要和明朝晚期聯繫在一起,明朝是文臣勢力非常大的一個朝代,朱元璋廢了丞相,朱棣設立了內閣,內閣就漸漸架空了皇帝。

也許有人會說,架空了皇帝這不挺好的么?非也,古代社會,除了防昏君,就要防「皇權」和「民」之間的中間商,日本搞明治維新,提出的口號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一君萬民」、「敬天愛人」,什麼意思呢,就是人的人格至高無上,人格之上,只有皇帝or老天,什麼地主、老爺,統統都是狗屁。後來明治的人士得了勢,第一件事就是搞廢潘置縣,就是把天皇和人民之間的中間商(潘主)給抓起來,把土地全部吐出來,以天皇的名義發給人民,然後人民就直接對天皇負責了,不鳥中間商。

那麼文臣把握了權利之後,除了個別人品爆發的時候,文官們就狼狽為奸,對內欺瞞皇上,對外就強取豪奪,把整個大明朝搞得是民不聊天,底層人民就開始造反了。

對應到紅樓夢上,你們可以看到賈雨村讀了書,最後就用來巴結權貴了,只知官官相護。這樣子的為官之道,寶玉自然是不喜歡的,也就是說,寶玉不喜歡的其實是官場中的經營。

但是你在家頭窩著也對大萌萌沒什麼用呢,最終也不過變成一個寶貴閑人罷了,在吳氏紅樓夢中賈寶玉沒有參加科舉,去當和尚,發現當和尚也沒有用,流落之際,被一戶鄉村人家收留,讓他在村裡種地,可是富貴閑人賈寶玉習慣了錦衣玉食,又沒種地的才能又吵不過村裡的二流子,只得又去當乞丐了,到最後,連個葬自己的人也沒有,於是找了個船把自己放到海中,跳海而亡。

如果寶玉不喜歡讀書是他反封建的表示,開頭就不會說「腹中原來草葬」也叫別人休學他。

其實寶玉不愛讀書,就和我們現在很多人一樣,就是懶加貪玩,外加不喜歡官場的風氣罷了。只不過,我們生活在太平盛世,找個工作還是能活,寶玉在亂世,種地稅多,還有強盜來打劫他,只好去當乞丐。

需得注意的是,吳氏紅樓夢和金瓶梅有高度相似,吳氏石頭記中,最後一回是情榜(情不情僧遭逢窮途,幻中幻境展演情榜),是警幻仙姑拿出情榜給眾人,然後打發眾人去太虛幻境幹活,金瓶梅最後一回是吳月娘遇到一個老僧,老僧超度在金瓶梅中嗝屁的眾人去前世,也算有點那麼點評的意思。

那麼對應的,金瓶梅之前的劇情也是亂世來了,吳月娘因此才會到處跑,遇到老僧,紅樓夢最後的劇情出現亂世也不足為奇。


謝邀……紅學這麼多學者,其中奧妙,想必不是一個人可以總結的完的。何況我對其研究也不深。 談談我的感悟吧: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人生如夢,終歸幻滅。

如果非要個主題,大概這個可以涵蓋紅樓所有。

優秀的文學作品,不是為主題而寫,不是立個靶子去打。

就像語文教材提到的「對封建社會的批判」,不過是我們強加給紅樓的意義。

優秀的文學作品,如同優秀的繪畫、優秀的舞蹈一樣,僅僅是為了表達內心的情感,表達自己的人生體驗,表達自己對生命的感悟而已。且在完成表達的過程中力求做到精準,做到精美。這就足夠了。

因此,對於作者而言,很可能是「無意」的,他未必確立過一個主題。文學創作和寫文章是不同的。文學創作者僅僅是在表達生活,闡述生命而已。

而生活和生命是無限廣闊深邃的,因此,「廣闊深邃」的文學作品必然是包羅萬象的。

對於讀者,優秀的文學作品必然是多意的,因為它客觀呈述了廣闊的生活,而每一個讀者「感同身受」的點是不同的。

「多意性」有著很大的藝術張力,有著更為深邃的探索空間,更耐咀嚼。

「多意性」幾乎是所有文學經典作品的共同點。


紅樓夢的主題是人類面對現實的鬱憤和無奈,只能解釋為宿命來逃避,紅樓夢的精妙之處在於作者以補天石化作的通靈玉以旁觀視角來客觀講述經歷,盡量不表現自己的褒貶。所以讀者無法由作者處獲得上帝視角來統觀全局,只能一個人在作者建造的大觀園裡自己找路,不同的人走不同的觀景路線和視角,所以有不同的結論


以家喻國,以女寫男,金陵十二釵隱寫明末十二雄,家國情懷,字字血淚。詳見「無名寒士」解讀貼。


小說為真實的歷史,可能有隱寫的歷史事件在裡面。主題是滿紙的假語村言,卻可能隱藏著真事,但這可能也只是《紅樓夢》主旨的一個方面,真事雖真,但還是會有幻滅之時,一切都如夢幻泡影,最終一片白茫茫的乾淨大地,人都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人世不管如何絢爛璀璨,都不過是一夢而已。所以我覺得,主旨談情是虛,而悟空成真才是正理。


一千個哈姆雷特~


很多人說,紅樓夢這本書啊,每年讀一遍,我也能年年讀出不同內涵。可以說紅樓夢的格局之大,使其內涵頗為豐富,主題也更加多元。探究其主題,我感覺好似盲人摸象一般,碰到了「繩子、牆壁、扇子、柱子」,這些都是對象、對紅樓夢的真實認知,但到頭來,它們並不是其本身。

「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同魯迅先生說的一般,不同人看到的紅樓夢並不同。接下來,就從我的角度來談談紅樓夢的主題。

紅樓夢的主題,是空,是虛無—-正如《好了歌》中所唱,正如甄士隱《好了歌注》所解,正如太虛幻境中一曲《飛鳥各投林》所演繹。到頭來,回顧這茫茫歲月,無非是在無數個人生的岔路口做的一個個選擇。選擇的權利,他們有人把握在自己手中,有人卻只能聽人吩咐。但即使把握住了選擇的權利,又有多少人最後卻是兩手空空,踏向黃泉。

命運把握在自己手裡的人,他們有的被利益和權利蒙蔽了雙眼,熙鳳在鐵檻寺初嘗了權利的誘惑後便選擇踏上了這條草菅人命的發財之路,最後卻是大觀園被抄檢,落得個人財兩空;他們有的年少氣盛,衝動卻又堅定因情而殤,尤三姐為所愛之人竟是對自己這般蕩婦的看法拔劍自刎,柳湘蓮為自己不負責任的言語掣出「鴛鴦劍」的雄鋒,一揮而盡,隨瘸腿道士出家而去,也是—-空。他們有的為自己的下場可惜,有的卻心甘情願。那命運把握在手中又如何,不過是享受做選擇時的快感,承擔選擇的後果,開心是過程中的片刻,最後又有多少歸於虛無。不過,人生苦短,及時行樂,也許選擇中的那些快感已經足矣。

寶黛之情,最後也是一場空。前世的恩情,今世的相遇相知,也都抵不過家中長輩的一個安排。林如海去世後,黛玉同賈璉回家處理後事,一向對家中大小事情不上心的寶玉更是對周身事物失去了興趣,對元妃的晉封也失去了興趣,被人笑越發「痴傻」了。卻在黛玉回來後,有「細細思量」「心中品度黛玉,出落地越發飄逸了」,看來是「回魂」了。這二人的情更是穿插在書中的各個細節,寶玉只想枕她的枕頭,立了多少誓證明自己的心思,黛玉不肯收北靜王送給寶玉的珠串,因傷情而作葬花吟….兒時的玩伴,多少年的朝夕相伴,明明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卻只能空對淚。

大荒山青埂峰下,似有二仙師正對一奇石說道,「那紅塵中有卻有些樂事,但不能永遠依持;況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個字緊相連屬,瞬息間則又樂極悲生,人非物換,究竟是到頭一夢,萬境歸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寫就了一個宏觀的世道。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